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吴立民:发菩提心与气脉明点的关系


   日期:2011/2/7 1: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过去讲过很多种菩萨,日藏、月藏、虚空藏,各有当机,各显不同的神通。日藏来了现太阳,月藏来了现月亮,虚空藏来了,一切都看不到了,大地如虚空。地藏来了,大地重得很,大家会感到身体举不起来。为什么佛说《地藏经》,最后当机的是虚空藏呢?这是最后告诉我们众生,礼虚空藏于地藏六道之中,礼虚空藏,不忘地藏,说明了地藏与虚空藏之间相融的关系,这是很深的表法。礼虚空藏于地藏六道中,这个空就不断灭;观六道众生于虚空无边无际,自然就地狱解脱。把地藏融在虚空藏里,把虚空藏融在地藏里。我们要看到,业力着重讲的不是空,般若是讲空。在这部经中,地藏表示业力,表示是不空的,虚空藏表示般若,表示空。修业力最后还需要要得解脱,要证入空。由不空证入空,由有相证入无相,由有住证入无住,证入空、无相、无住三解脱门。不但是地藏跟虚空藏相互融纳是这样,其他菩萨修法的相互关系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读《地藏经》读到最后,要读空,不要抓住有一个地藏菩萨,真的有地狱,真的有一个轮回生死。最后是虚空藏,地狱没有,轮回没有,地藏菩萨也没有,这才是圆满,才是究竟,才是释迦佛的最后的嘱托。我们阎浮提的众生都证入般若,证入空性。整个的阎浮提的众生个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常乐我净,万德庄严,每一个人都成佛了,那还有什么地狱?还有什么生死轮回?个个都是地藏菩萨,连地藏菩萨都不成为地藏菩萨,成了佛了,众生度尽了。要看到这样的一个境界。前面谈了业力,我们要在业力上谨慎又谨慎,要从那里入手,否则就泛滥无边。最后要解脱,要进入虚空藏,所以最后来当机的是虚空藏菩萨。

  这部经是很精微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如果将地藏与佛融合:融地藏于佛佛,佛佛都有地藏;融佛佛于地藏,地藏就将成为佛佛。桌上有一条子问修净土法门与修地藏法门如何结合,就是怎样把地藏菩萨与阿弥陀佛相融合。比如拿今天当机来讲,融汇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是引生西方得乐,地藏化度六则一声阿弥陀可以带业往生。修净土的人念阿弥陀,但是一生中的罪还没了,报不报呢?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大愿力允许带业住生,你未了的业带到我西方来往生,在我西方净土慢慢把你的业消掉。所以净土经中也有地藏。但是没有既得乐而仍存苦的,所以阿弥陀在地藏当中,欲出六道,必愿净土。所以经中赞叹念佛,专门有一品称赞念佛名号。但是不能想:反正能往生净土,不管地狱怎么样。以为念了阿弥陀佛就有了保护伞了,可以带业往生就不惧地狱子,这不行的。你看,释迦佛报他母亲之恩,升忉利天还请地藏说法,还赞叹地藏。佛母摩耶夫人北慈悲,说地狱苦,也是请地藏出来说法。所以我们晓得可说不可说久远劫来,诸佛世尊,都不违背地藏的悲愿,而且诸佛菩萨都要帮助护持地藏来行大愿。诸佛都不违背地藏的悲愿,我们这些众笔又岂可缺地藏之修啊?地藏经讲了,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西方极乐世界纵许你带业往生,你所带之业终需消了。所以到西方后,特别是九品往生西方,若是下品下生,在莲花层里还要去修,还要求觉悟,不一定马上能见阿弥陀佛,因为你不是上品上生,你带的来重,在西方极乐世界里还是要消业,西方纵许往生,带业终需消了。何况你念佛的心不诚,到临终时把握不住,神识一乱,记不得阿弥陀佛,在中阴阶段的极度恐惧中就难得把握,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念“地藏”。当然不是说不要念阿弥陀佛,念时一定要融地藏,把地藏法融入净土法门。念佛不忘业力,念佛不忘地藏,在地中修行。这样就把净土法门融入地藏示门中去了。把地藏示门融入药师、观世音菩萨法门中去也是这样。地藏法门跟佛佛的法门都相通,佛佛的法门与地藏也相通,地藏融佛佛,佛佛不离地藏,这样我们就真正把地藏法门学到手,学到底了。

  有的人把整个第十三品做为江流通分。有的把最后几句作为流通分,这也颇有道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地藏经就大致这样分了。

  为了使我们更了解地藏经的法要,我再补充讲一下生的问题。昨天我们讲了死和中阴的问题,就是对死后的中阴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生的情况怎样呢?恐怕很多人还是茫然的。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很有道理。不晓得怎样生,如何知道怎样死?要真正知道怎样生了,才可以知道怎么死。当然,真正知道怎么死了,也才会知道怎么生。下面我简要讲讲生的问题。

  人的一身,是贪、嗔、痴之一聚,这是形容根本烦恼之于人身的。我们人是五蕴之一聚,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就是聚集的意思,类别的意思。佛教用三科来说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一个是讲蕴,五蕴。一个是讲处,十二处。十二处加六识叫十八界。蕴、处、界合拢来叫三科。

  这个世界形成的时候,我们人跟天是一样的。经中讲少净天、少光天、无量光天,等等。人跟梵天是一样的。天部是很快乐的,但是慢慢转变、发展,我们人产生了无明,当然无明无始,那是在天上产生的无明。现在的地明相对天上的无明就更愚痴,更无明了。本来在色界天以上是没有男女的,色界天以下的六欲天才有男女。在无男女的时候怎么分别出男女的呢?这个男女之性欲是从食欲而来。本来色界天上已经没有食欲了,知道了五味,由食欲产生了男女之事。所以我们讲食色性也。食欲、性欲是本,是我们从天疲乏堕落为人道的一个原因。原来我们是天人同步的,我们人与天上的人一样。但是我们变了,变成了我们这个世界。变的原因,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佛家讲这物质和精神是相联系的,分不开的。物质方面,我们讲了,地水火风四大种,再加空和识就是六大种。我们讲过四空、四大、四相、六因、五果。在生的问题上,最初是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种。六大借四缘,即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借这四缘来活动。最开始我就讲了,身为界分,身体是人界、天界的界分。五蕴实际上是五大种所成,色是地大,受是火大,想是水大,行是风大,识是空大。色受想行识就是地水火风空。肉体是重量方面的问题,就是地大;各种感受都是火大;各种想都是水大,是流动的;各种行都是风大;各种识都是空大。所以色、受想、行、识构成的种子,还是色、受、想、行、识。

  我们讲过中阴的情况,中阴的第一个阶段是法身的净光。碰不上,失去机遇,再遇第二个阶段,报身佛、五方佛的五色光。失去了再遇到化身的阶段,如果不是极恶或极善,一般的人在第三阶段要往生。死后,经过中阴的前两个阶段,往生之前都有一个极大的恐怖状态。这是业所生的,就好象在大火里,或在大海里,就是他的业识的依附的水大、火大所起的作用。这个时候,他就急于找一个避风港,就是神识想找到一个身体。他恐惧,这个般若性空,不能跟法界契合,不能返朴归真,归于法界,所以急于找一个身体。这时由于业力的牵引,就看到各种不同的光。这时神识因为有根本性的东西,抓着我不放,哪怕经过中阴阶段都不放我识,都是“我的、我的”。他找避风港或庇护所也是“我的、我的”执迷不悟的牵引驱使他去找。这是就人道而说的,当然还有地狱道、饿鬼道。神识种子有两种,一种是名言种子,就是人所接受的知识、概念等等;还有一种是身体行为所形成的习气种子。种子识所藏的能量主要是这两种。特别是习气能量,一生身口意三业形成的能量。当下一世的父母合和的时候,他的习气就很快接上去了,就是父母合和时他感觉到自己在色受想行识,因此,他的神识就引发了他父母身上的地水火风空。我刚才讲了色受想行识和地水火风空之间的关系,就是父母合和时产生了物质力量,地水火风空就形成了他的胎身。父精母血是地水火风空的精华。父母合行晨,他的神识就进去了,是他习气的种子所牵引的。父母合和时有许多动作,使他能够感到坚硬、柔软、温暖、流动,这个东西就形成了这个时辰的未来的地水火风空的种子。这就投生了。他父母和合时的各种动作使他接受了五大种子,本来他的神识里有这个种子,业力引进去,父母的合和又触发他,这样主具形安胎,在父精母血中形成了一个小团,就是胎了。父精母血的五大和他神识的六大相作用,一牵一引结果形成了他这个胎。就是这样,这不一定坏事,一牵一引结果形成了他这个胎。下地狱也是这个种子。他进入时,就是父母合和时,如果对父亲起憎恨之心,对母亲起贪爱之心,那么下来就是男。对母亲起憎心对父亲起贪爱之心就生女。父母合和时,他感到自己神识的勾引,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方,“我的、我的”嘛,神识主是这样起作用。当然,不能拿现在的伦理学来考虑,那就说不清了。这是生死轮回呀。我为了说《地藏经》,才概略地说一下这个情况。他入进去时是如醉如痴,是无明的。进去以后,也经过四十九天。第一、二、三天,特别是在第一相七天里,有很大的变化,然后每个月都不同。从第一到第七天,胎在母体里反覆荡漾,这时形成了人的命根气,这就不详细说了。第一个七形成了“命根气”,还有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到了第五七,胎慢收地硬了,是相对初入胎时而言渐渐硬了。这时形成了命脉,以后每一个的情况都有不一样。从命根气里生出了各种气、各种脉,这跟现在医学生理学讲的完全不同,这是佛教、密教里的生理学、生物学。命根气生出:往上走的上行气,往下走的下行气,来行走的平行气,遍行走的遍行气,这五个气很重要,其中命根气最重要。上、下、平、遍气又产生了五个分支气:龙气、海马气、提婆气等等。由五根本气产生五支分气,由五支分气又产生了各种气,人是气血而成的。

  脉,从命脉来讲,命脉实际上就是中脉之所系。命脉还不能说完全就是中脉,在胎里时可说是中脉搏住在里头,由命脉产生左脉右脉,由左脉右脉又产生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支脉。由这个气、这个脉才产生了人的五脏六腑以及骨头、手脚等等。在由命根气、命根脉产生这些气、这些脉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的受想行识,我们的蕴。这个蕴是真实的,不是空的。在胎里就能够领受了,开始想了,开始行了。五蕴存于胎中,由这里,由气脉产生五脏六腑,产生了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都是五大的变化。比如眼睛是从水生色,耳朵是从空生声,鼻子从生香,舌从火生味,身从风生触,都是从命根气和命脉来的,这要细讲就太多了。由此三个脉在人体内形成大大小小各种支分脉,其数量如经微细血管来讲,形成的脉大大小小交错纵横。人体的重要部位结成脉轮,个个轮子似的。从人的纵剖面来看,每一个重要部位都形成八条重要的主脉,由主脉再分成细脉。比如脐轮里就有六十四条脉;密轮(即生殖部位)有三十二条脉;心轮有八脉,所以用语八叶莲花来表示心轮。喉轮十六条脉,顶轮三十二条脉,顶上肉髻轮部位有四条脉,两眉之间的眉心有十六条脉,总共合起来有七万二千条脉。主要的脉都有名称,因时间关系,就不多讲了,概括介绍是七万二千条脉。主要的是中左右三条脉。脉结的轮,有的讲四轮,就是密轮,即生殖部位的轮,脐轮、心轮、顶轮;有的讲五轮,加一个喉轮;有的讲六轮,加眉心轮;讲开轮,加海底轮。主要的脉在轮,轮与脉交叉,脉连结脉。但是不要忘了气,“脉之所在,气之所行”。气之所行主是脉之所在,气行就是脉行,脉行气亦行。脉轮和气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我们讲肪轮,有这个肪的时候,同时气也在这里流,可以说,脉轮也是气轮。

  气也是由五大而形成,比如下行气属地界,上行气属火界,平行气属风界,遍行气属水界,命根气属空界。现在的生物学、胚胎学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人,也许还有包括动物,在母胎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把人从无生物变到单细胞,一直到脊椎动物,整个的发展过程重演一遍。这是胚胎学、生物学已经证明了的。人在母胎中把人从无生物到原生物、到细胞一直到脊椎动物的整个发展过程重演一遍。同样,我们的五大,在母胎中一样把我们的轮回从头到尾重演了一遍。你看这个速度,由无生物发展到脊椎动物有多少年?那是有限的,何况众生的生死流转现象。所以古人讲,人身是一个小天地,是一个小宇宙,这个话一点也不假。人体血脉组成的各种情况就是一个小宇宙,一样的有黄道、有十二宫,有各种天部。所以实际上十法界聚于我们一身,我们身体主有佛界、菩萨界、声闻界、缘觉界、天界、人界、地狱界、饿鬼界。所以真正讲地狱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人身上,就在我们的气和脉的组成上,五大的组成上。不然的话《地藏经》中怎么讲那么多的鬼王。人身有七万二千条脉,气也一样,不只七十二种气,中医讲七十二种气,由七十二种气支分出来的气就更多。所以人身是小宇宙。同时人身也是一个“大幻化网”,我们讲过业力之网,人身本身就是 “在幻化网”。我们讲这种菩萨那种菩萨,每一种菩萨在人体里都有部位。除了气、脉以外,还有“明点”。明就是能起作用、能显现各种境界的明,点就是物质的精华。明点是气和脉的精华交织产生的东西。明点有很多,有污浊的、不清净的,叫浊明点。还有净明点。例如眼泪、鼻涕、唾液、大小便等浊明点;身体产生的各种内分泌激素、体内各种不可思议的凝结物,就是净明点。特别是在胎在父精母血凝集的东西是最珍贵的。道家不是讲胎气、胎脉吗,我们讲命根气、命脉。那个物质的东西就是明点。什么觉悟不觉悟啊?明点是清净智慧的,他就觉悟了;明点不清净,不觉悟,就是无明。儒家讲饮食、呼吸、]睡眠,道家讲精、气、神,佛家讲色法、心法、息法,佛教的密宗讲气、脉、明点。脉属于精的方面,现代医学证明,物质的血化成精。气属气,明点属神,八识的各识,眼依眼根,耳依耳根,根有形状,是微细的。这个根不现代解剖学显微镜可以见到的。活着就有,一解剖就没有了。例如胃疼针足三里穴,马上就好,证明确实有那个经络。

  人的明点,白色的气、本体的东西,从父亲明点处得的,大约象油菜介子那么大,盖在上面。父亲处得的是本体。第八识阿赖耶识不在父精母血的中间。第七识呢?在肚脐下、密轮上正中间生殖部位,正好是命根气、命脉的起点。它在那里使命根气、命脉、中脉不通,本来就是“我的、我的”,不通就更加“我的、我的”,业由此而造,身体的各种毛病由此而起,所以修行人无论如何要想办法通中脉。解剖前列腺不能见到末那识。它象一团黑气,一圈圈象蛇一样盘在那里,是赖皮蛇,赖着不走,没办法,只有修“拙火定”,就是用父精母血给予你的本能的五大的力量,特别是火大的力量,在脐部燃烧,形成一股很热的热量。热量渗透到赖皮蛇身上,它就受不住,慢慢爬起来动了,越热越受不了,一下从顶门出去了。业劫气出去了。业劫气出去了,你的中脉就通了,业劫气变变智慧了。中脉通,所有的脉就不是业劫脉,是智慧脉了。智慧脉是佛身的基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基本。

  所以人命终时不可草率从事,往太平间一送,火化了就完了,我们不是提倡厚葬、提倡花费,而是在懂得了中阴的情况以后,提倡多做佛事。这是清净的,不是花费。与死一样,生也要注意在母胎中的教育和爱护,古人讲胎教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母胎中对胎儿未来人格的形成甚至命运的决定都很重要。因为胎儿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母亲懂得修行,生出来的小孩具有根基,这都是科学的。至于怎样在胎中产生地、水、火、风、空、包、受、想、行、识的配合、协调情况,我就不讲了,这个胚胎和种子,就是成佛的种子。

  气在体内的运行与天道的循环运行是一样的、同步的,但人往往做不到,所以逆天而行,就得病。我讲数息法时讲过。一呼一吸为一息,一分钟平均约十五息。一小时六十分钟,60*15,一小时900息。一天24小时,900╳24,一天21600息。气在体内运行21600次。气在体内有内行道、外行道。不要小看一口气,人的心、肝、脾、肺、肾五脏之气都由此一口气出来,外边的氧气通过这口气进去。人的两个鼻孔是两个风火轮,每一个鼻孔也是一个五轮,东西南北中,地水火风空。每一口气进来都分类为地水火风空,进入各个的行道,清清楚楚。中脉依附在命根气上,血和脉紧密结合。中脉是不是我们的背脊骨?是不是督脉?是不是道家讲的黄中?都不是。生时中脉叫俱脉,修行时中脉就叫修脉。所以真正的修行是在肉体上修,所谓即身成佛,就是肉体成佛,这是真实的。即身在佛就是把人的气、脉、时点修成智慧气、智慧脉、智慧明点。气修好了就变成光,五大的敢身就变成光身。西藏修大圆满,最后将自己的身体修成光身,一旦成功,就和法界、宇宙光结合了。所以西藏修行人最后就虹化了,一道虹化光去了,什么都没有了,差一点的留点指甲头发,再次一点的留下肉体,但肉体也缩小了,缩至尺把长,甚至几寸长。这都是气脉明点之所以变化。以上是概括地讲讲人身的气脉明点。但这修行气脉明点,跟地藏法门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讲讲修行、戒定慧、发菩提心与气脉明点的关系,这就真实不虚了。我们讲菩提心时讲过,行菩提心、愿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三摩菩提心,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各代表一个菩提心。讲菩提心与气脉明点的关系,这就把气脉学修到身上来了,修到气脉明点上来了。真正将地藏法修到自己身上来,那就真实不虚了。

  首先讲愿与气脉明点的关系。凡是真心发大愿的人,他的脉容易张开。你试试看,真心发愿,脉就张开了。发心发得越大,脉就越容易张开。越是抓住我不放,私见很重,越是“我的、我的”,脉就越坚而不松,松不开。脉打结,一个个在疙瘩打不开。脉结打不开,让展开就更不容易了。什么道理呢?万法唯识,都是八识所造。五方佛配五轮,八大菩萨配心论的八个脉,所有的罗汉,所有的地狱就配在大大小小的支脉上。我们有很多脉,有很多微细脉,微细脉的血流量变化的程度有千千万万。所谓地狱无尽,就是我们气脉重重无尽,地狱就看在身上的肪中找。愿菩提心发得越大,脉开得越快。昨天讲第十二品时我特地讲了回向法界。我们发愿的人,哪怕愿再大,功德再高,都把功德回向众生,就是把功德发到身体的各各脉搏上,这是愿菩提心的作用。实际上七万二千条脉都通过中脉遍及全身,遍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遍及全法界。每一个细胞、毛孔都与法界宇宙相契相合。七万三千条脉是代名词,实际指每个细胞、毛孔、无量细胞、无量毛孔。就象我们说七世父母之七,不是六加一的七,而是无量劫的父母一样。七万三千条脉通了,中脉才能真正通,如果七万二千条脉不通,中脉也通不了。这意味着众生不成佛,地藏也成不了佛。所以地藏要成佛,非得度尽众生,非得七万二千条脉明点的关系,这个懂了,就懂得他的本行了。这么讲气脉明点就容易懂了。发愿不仅通中脉,而且通微细脉。“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这两句话在教理上讲是慈悲,在脉来说,因为脉是众生所在地,脉、微细脉不通达,中脉通难,佛道难成。所以“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我们讲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普度众生,就是此理。当然众生也有三种:一是众生业报所成的众生;一个是成佛转智的,像由第八识里带相分的众生;也有成佛以后感化应教得道的众生。这是讲愿菩提心。

  再讲三摩地菩提心。三摩地就是梵地、净地。修定时的一收一放,与脉的收张关系很大。修三摩地很容易使大小脉都开化。脉分三脉五轮,报身佛是智慧脉,凡夫是业劫脉。脉又可分为粗身脉、细身脉、最细身脉。身有三层,粗身、粗心,细身、细心,微细身、微细心。粗身、粗心就是凡夫的业劫脉;细身、细心,色界以上的脉叫天仙脉。脉和智慧关系很大,一般来讲五轮中顶轮脉表示大圆镜智,喉轮脉表示妙观察智,心轮脉表示法界体性智,脐轮脉是平等性智,密轮脉是成所作智。愿菩提心和三摩地菩提心与脉的关系最大;胜义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与气的关系最大、最密切,行菩提心可说完全建立在气上。《华严经》讲普贤菩萨大行,净得品在每一个愿、每一行都和菩提心配合,愿一步,行一步,气就调合一步,所以行菩提心与气关系密切。气修成以后就是光,上通诸佛,下通众生,上供下施,通上摄下,都是气的作用。但一定得地、水、火、风、空五大业劫气变为五大智慧气。在修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方面多下功夫才可以做到。

  明点与菩提心修行的关系更微妙。明点是智慧与物质的精华,说透一点,明点是即物质与精神的精华的结合。明是物质的,从五大而来;点即智,从五智而来。五大五智结合的东西是明点,是在肉体中从父精母血、命脉命根气得来的,是基本,不能立即成佛,要修炼。特别是以虚空藏为代表的滚打菩提心。在地藏经中文殊代表胜义菩提心,普贤代表大行菩提心,地藏代表大愿菩提心,观音代表三摩地菩提心,虚空藏代表滚打菩提心。滚打即五大五智的精华能够振奋大地增长,最后我们肉体的地藏要变成法体的虚空藏。以地藏起,以虚空藏落,即这个道理。滚打菩提心一般到密法时才讲,才常见。一般讲三至四种菩提心,实际上有五种。滚打与胜义菩提心都有增长明点的作用。学佛修菩提心不是与身体毫无关系,而是关系很大。愿菩提心使脉张开,行菩提心使脉柔软,胜义菩提心一科研成果有关,在摩地菩提心与脉的扩张收缩有关。滚打菩提心与明点有关,以虚空藏或弥勒来代表,两种说法都可以用的地方不尽相同。用于未来成佛,以弥勒得当;用来归于空性,当然是虚空藏菩萨。

  地藏法最后归于空性,所以最后虚空藏来当机。一切法门最后归于空性,归于般若。前面讲了那么多业力、生死、轮回,最后提高归于般若。不然就偏执于有的一边,抓住业、抓住生死轮回,抓住有不放。我们既不同意抓住空不放,讲空话、发空愿,讲玄而又玄、大而又在的大道理,而不落实身体的修行;但又不执著身体的修行,那样就真正地变成小乘了。所以一定要把业力融于般若,地藏融于虚空藏。当然修行时也把虚空藏纳入地藏,地藏和虚空藏相辅相融,法门才相通。修一法门,既可专一,双可会通,单独专一完全不会通不行,反之也不行。法门从根本上会通了,就一能进通了。修行法门,不外两个方向,一个是由一及万,一个是由万会一。

  学佛的人一定要持戒、修定、证慧,一定要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一定要坚持这个纲。因为不有戒定慧就消除不了贪嗔痴。戒定慧与人身体气脉明点关系很大。冷静地想一想,身业是脉的作用,口业是气的作用,意业是明点的作用。身口意也可以说是气脉明点。

  脉与戒的关系是:造业时、守戒时都通过心,心的造作凭借于脉,先有脉然后有身,一有身必然有所凭藉,就容易造罪。所以戒守得好脉就畅通柔软。戒体虽是无表色,但对血脉关系很大。戒有戒体、戒法、戒行、戒相。守戒好的人,相貌与普通人不一样。一般出家人守戒好的,现童子相或老婆婆的慈悲相。为什么现戒相?就是脉此较通,比较柔软。刚强难化就是脉粗、脉硬,气粗、气蛮,不柔软、不调和。就是所谓刚强难化的众生。

  脉与定的关系。修禅定的人,脉容易通,因为禅定本身就是要气通、脉通、明点通。修禅定的人一般脉容易调整,不修禅定的人脉不易调整。

  脉与慧的关系。脉有两系统:一是无明系统,凡夫脉,与凡夫气一样;一是明行系统,智慧脉。智慧脉是细身脉,凡夫脉是粗身脉。通过脉可以修智慧,通过智慧可以调整脉,所以修戒定慧就是修气脉明点,通过色法、息法、心法来调整身体,才能谈得上即身成佛,才能使身口意三业变成身口意三密,我们的世界才能变成庄严的华严世界。

  学习这些,最后一定要归于空性,因为所有这一切没有空性不能成。一切有为法,没有空性不得成,一切有法为会因空性才得成。最后都归于空。包括戒定慧,气脉、明点,身语意业,甚至于身口意三密,最后都归于虚空宝藏。但不是断灭空,是从六道轮回、业力上证入的。这是真正的空性之空,这才是把“我的、我的”的“业我”转变成无我的“有我”。无我之后的有我,而非生死轮回的小我。行菩萨道的人也讲“我的事业”,“我的佛法”,但这个“我”不是渺小的小我,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我”,是佛涅盘后的四德“常、乐、我、净”的“我”,真正的我,是了脱生死轮回的永恒的真我。

  希望我们在学习了地藏法之后,发地藏之愿,行地藏之行,接受释迦佛的嘱托,度六道众生。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以地藏大愿来行愿修行,最后汇入虚空藏,完成释迦佛的嘱托。报答释迦佛、佛母摩耶夫人,报答当机说法的忉利天宫诸菩萨、天神的慈悲加护。

  这次法会因净慧法师慈悲要我来讲,我也请求加持,依仗大家的功德力量,今天得以圆满了。还是佛教讲的: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普供养而住。如果说有什么成就的话,都是大家的力量、法界的力量。如果有功德,以此回向在座的各位,回向大家的父母,回向柏林寺的住持上净下慧大和尚,回向十方三世一切法界。最后一起念诵释迦佛付嘱地藏菩萨的偈子来了结这一次讲座。这也是付嘱我们大家的偈子。我们要同地藏菩萨一样,接受释迦佛的偈子,愿地藏之愿,行地藏之行,契入虚空,圆成法界,圆成种智。

  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恶趣。

  谢谢大家。

  一九九四年八月
  讲于河北柏林禅寺盂兰盆节
  报恩法会

  摘自:《地藏菩萨本愿略释/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作者简介

  吴立民,号吴明,法名信如(1927)年生。祖籍湖北阳新,自幼随湖南长沙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修学,并承传东密、藏密法要,通儒、释、道三家,毕业于湖南东安耀祥书院并从事教学。曾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船山学社社长等职,现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国茶禅学会秘书长,主办《佛教文化》、主编《佛学研究》杂志至今。著有《船山佛道思想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法禅定论》、《藏传密教与人体科学》、《周易象数研究》、《药师经法研究》、《地藏经法研究》、《印度古代学术思想述要》、《藏密大圆满发微》等。受赵朴初会长之托,为北京佛牙塔地宫庄严设计。1994年破译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塔地宫唐密曼荼罗。应法门寺静一法师之请,为法门寺地宫庄严设计,并为法门寺博物馆设计唐密文化陈列馆,专著《唐密曼荼罗》一书。曾应日本真言宗十八派总部邀请,在日本智积院讲演唐密曼荼罗,对佛教界及学术界影响很大。近年来兼任中国佛学院教授,带研究生。主持编辑《佛藏辑要》、《中国佛教文化丛书》等,并应邀去法国、新加坡讲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吴立民       发菩提心)(五明学佛网:吴立民       发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1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9) 

 其它:在正信的基础上 发菩提心 学三大尊(吴信如) 

 吴立民居士:东密与藏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