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修心七要》讲记(十一)


   日期:2017/8/15 19: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8月5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修心七要》,《修心七要》宣讲的主要内容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法非常重要。对于大乘根基者来说,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修法,若是没有菩提心,不可能获得大乘佛法所宣讲的所有功德与利益,所以菩提心的修法非常重要。

  历史上,旧噶当派的格西们也特别重视菩提心的修法,《修心七要》是恰达瓦格西的著作,其中不仅包含了旧噶当派所有的修行窍诀,也包括了大乘修法的一切要点。虽然《修心七要》的词句简单,语言质朴,但涵盖的内容广泛,句句都是窍诀,希望大家不要忽略,要倍加珍惜。

  诸法摄一要,二证取上首,

  恒当依欢喜,能散即圆满。

  此处宣讲了四种标准,我们学佛修行是否如法,是否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加持与能量,主要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善恶的标准在佛法里,以佛法的智慧去衡量,才能了知善恶,才能分辨善恶。学佛是否如法,也以这些标准来衡量,由此才能看清真伪,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都是凡夫,自我的观念非常强,即佛法里讲的我执特别严重,所以经常以自己的分别念来衡量善恶,以自己的分别念来衡量学佛是否如法,甚至还衡量别人。这都是错误的,应以佛法的智慧来衡量。

  第一个标准,“诸法摄一要”:大乘小乘、显宗密宗所有佛法,佛宣讲的教言,都是一样的,都是解脱成佛正确的方法。有时,佛法也讲人天乘,这是特殊的情况。其实人天乘不属于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解脱成佛的方法。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树下示现成佛时,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没有讲经说法,也可以说没有转法轮。后来,经过帝释王、梵天王等很多天界众生的虔诚祈请,佛才开始讲经说法,才开始转法轮。

  佛说,自己已经到达彼岸——已经解脱成佛了,因此可以把这些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谁有兴趣,谁有这种需求,都可以学,这样你们也能跟自己一样到达彼岸,都能解脱够成佛。随后,宣讲了许多佛法,共转了三次法轮。

  所有的佛法,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都是解脱成佛的方法。解脱指你能战胜自我,能解决负面情绪,对治种种烦恼。解脱是解脱烦恼,对治烦恼,而不是控制。什么是解脱烦恼?就是非常智慧地解决负面情绪。

  当你产生智慧时,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时,这些负面情绪自然就会销声匿迹,这些烦恼自然就会在你的相续中烟消云散。我们学佛,无论是学大乘还是学小乘,无论是学显宗还是学密宗,若是不能对治烦恼,即便学佛十年、二十年,负面情绪仍然无法解决。这就都不是真正的佛法,你也没有得到佛法的真实加持和能量。是否如法,是否是正法,就看你内心的变化,负面情绪解决的怎样?有没改变?

  若是有,就不要怀疑,这就是佛法,你学佛就是如法的。

  反之,若你的内心没有任何改变,不仅烦恼一点儿都没减少,甚至稍微懂点佛理或学佛时间稍长后,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认为“我是老修行人,这些道理我都懂。”于是就目中无人,不仅不恭敬同修,而且不恭敬上师。甚至有时还认为:“我比上师懂的还多,我比上师还精进……”若是这样,就不是正法了。

  也许有的人会说,怎么不是正法呢?我修的法是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法是正法,但是到你这里,就变味了,都不是正法了。有的人,当看到同修或其他人稍微取得一些成就,得到一些利益时,心里就不愉快了,这就是嫉妒。

  凡夫嫉妒心特强,尤其末法时期的众生,嫉妒心更强、更严重。当看到某某同修稍微有点成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得到了上师的表扬时,心里就像醋坛子打翻了一样,不是滋味,这是嫉妒。有的甚至诽谤同修,诽谤僧团。对这种人,毋庸质疑,都是不如法的,所修的也不是正法。

  也许有的人会说,怎么不是正法呢?人家已经很了不起了,已经成就了,甚至有神通了。算了吧,是否真有神通,值得怀疑。即使有神通,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诸如鬼道等恶道众生也有神通。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保护自身的护法,我们叫肩神。有的人肩神特别弱,这种人特别容易被附体。若是被附体了,也会有神通,那是身上有别的东西在做怪,所以会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其实也说明不了什么。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说神通,玩神变的,但大多数都是假的。我从来不理会这些,从来不去了解这些人,因为没有必要。

  有些人偏偏喜欢去各处寻问,徒劳而已。你内心的变化自己不知道啊?你以前的烦恼,现在的烦恼,连自己都不知道吗?不可能吧!自己最清楚,找别人毫无益处,因为别人无法衡量你。

  成佛是什么?就是你的智慧究竟圆满了,智慧圆满了,心里不会有疑惑了。心通了,一切都是通的。再也不会有违缘,有障碍了!通达无碍,心通了,没有疑惑了,不打妄想、不分别了,这才是真的打开了智慧。智慧圆满的时候,就不会再打妄想,不会再分别。这时,本具的光明就显现了。

  什么叫光明?就是通达无碍,再也不会有所谓的违缘,所谓的障碍,心自然就平静了、就安住了。你学佛十年、二十年,看你的妄想、分别减少了没有?你的违缘、障碍减少了没有?也许有些人会心生怀疑,很多成就者,很多再来人,也遇到了很多违缘、障碍啊?他们也有很艰难的时候啊?

  你所看到的是这样的,但对他来说,这不叫障碍、不叫违缘,这都是他成就的助缘,是修行的对境,对他来说这都是快乐、欢喜之事。所以他不会有障碍、不会有违缘!对他来说,顺境和逆境都是一样的,天堂和地狱都是一样的,净土和尘土是平等的。

  但你学佛十年、二十年了,有没有点征兆啊!也许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或那样的境界。甚至连个征兆都没有,妄想、分别一点都没有减少。晚上睡觉像死了一样,什么也不知道。早上醒过来了,又糊里糊涂地起床走了。这样,可以说学的不是正法!学佛也不如法。

  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大乘小乘,显宗密宗所有的法,都是用来对治烦恼、对治我执的。因为,一切烦恼的根是我执!最大的魔王是波旬——我执。有我执就有我爱,就有贪嗔痴,有贪嗔痴就有其他的负面情绪不断出现,有烦恼痛苦就开始造业了。

  根是什么?魔王是谁?是波旬。一切的魔,都是从魔王波旬那里幻化出来的,他是源头,而一切法是对治我执的。

  我执包括人我执和法我执。人我执是障碍解脱的,法我执是障碍成佛的,二者是根源。佛所传讲的一切法,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显宗还是密宗,都是对治我执的!

  人我执、法我执减少了没有?你有没有去对治人我执和法我执?没有的话,统统是不如法的,都不是正法,都不是佛法。所以我们的一切功夫都要下到这里,去对治人我执和法我执。

  我执是什么?就是无明。我执是怎么产生的?是从无明中产生的。无明就是不明白诸法的究竟实相。没有弄明白这个真相真理,这个状态就是无明。在这样无明的状态中,产生了人我执和法我执。

  有了人我执和法我执,就有了分别、妄想。所以一切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是用来对治我执的。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学佛的,无论你学的是小乘还是大乘,显宗还是密宗,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无明、我执。弄清楚之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无明,也不知道什么是我执,还说自己已经学佛十年、二十年了,还好意思说这些话!

  如果身体不舒服了,要到医院做检查,先把不舒服的原因搞清楚,这是很重要的。现在医学就是这样讲的,而且很重视这些,然后对症下药,才有恢复健康的希望,不能瞎服药啊!

  现在社会上的人,有些身体不舒服了,四大不调和了,不到正规医院检查,也不接受正规的治疗,而是四处找偏方。今天吃点这个药,明天又吃点那个药,最后把自己吃坏了!不能这样!我们学佛也是这样的道理。

  现在很多人都处于这样的状态:有想解脱、成佛的理想,这很值得赞叹!但是不去寻找有传承,又有次第的修持方法,也没有寻找具足法相的善知识,反而四处寻找偏方——想走捷径,甚至找一些有神通的人,跟这些人接触多了,自己也变成了神神叨叨的人,把不清净的东西都引到了自己的身上,也开始附体了,何必呢?

  这都是无明、愚痴的做法,不应该这样。我们应该寻找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依靠一个有传承,又有次第的正确的修持方法,来对治内心的疾病。

  正确的方法可以直接对治烦恼。小乘佛法里讲了很多,为了对治贪心,讲了不净观;为了对治嗔恨,讲了慈心。为了对治分别杂念,讲了观呼吸……

  法称论师在《释量论》里宣讲,这些方法,跟我执并不矛盾。世间法无法从根上祛除烦恼,若想从根上祛除这些烦恼,想这样对治烦恼,就要把根拔掉,就要修无我和空性的见解。

  无我空性的智慧,与无明是互绝相违的。在我们的相续中,此二者不可能同时存在。具有这种智慧、定解,相续中不会产生无明,不会有它落脚的地方。这样人我执和法我执就从根上去掉了,烦恼在你的相续中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这里讲的所有的法,都是对治我执的。若是不能对治我执,就不是佛法,学佛也不如法了。

  再者,我们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分析、理解。当你真正明白了,真正有智慧时,法门是平等的,之前则不一定。应该寻找一个与自己的相续相应的法门,也许你没有这种判断能力,不知道哪个法门与自己的根基完全相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找一位有缘的善知识,他会给你安排,自己不用操心,但要一心一意。

  现在有很多人,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这样不会成就的!诚心很重要。若是诚心依止一位与自己有缘的善知识,他会根据你的根基,给你传授法门,这样事半功倍。但是有个前提条件,要诚心诚意。

  什么是诚心?三步一拜去拜见善知识,或者拿很多的钱财做供养,就算诚心?那不一定。诚心是在他面前,不再有自我的观点。若是放不下自我,还要把自我拿起来,说明还是不够诚心。他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不能有第二法,这才是诚心。

  依教奉行,以这样的诚心依止善知识,他会给你安排。这样你不用再操心,等着解脱,等着发光就行了。这也不能着急,早晚他都会给你安排,成就是早晚的事。有一天肯定会在你身上发生奇迹,这一点你不能怀疑。若有怀疑,这条路会很难走。不能怀疑是指,这并非为了维护上师或善知识的尊严,而是自己能走到头,能真正到达彼岸。

  在起初,进门之后会有很多通道,但最终都会聚到一起,最后都要进入密乘,进入大圆满。最后将一精通一切精通,真正明白了,看什么都是法,都会让你觉悟,那时一切都是觉性的光芒,到那时法门平等。法门平等是指,一心一意地学修一个法门,这个法门相当于一切法门。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法门平等,就像刚才宣讲的那样,当你真正见性、明白时,法门是平等的,甚至一切都是觉性的光芒。

  到那时,无论是参禅、念佛、念咒语,还是安住,都不再有区别,不必分别、执着。到那时,持咒也是在安住、念佛,念佛也是在持咒、安住,参禅也是同样,都是平等一味——法门平等。

  之前我跟大家讲过,其实,小乘大乘,显宗密宗,一切法门都是这样的。比如,若是没有出离心,无论所学的是大乘小乘,还是显宗密宗,都属于世间法,因为你的相续、层次就在这里,只能感受到这样的能量。

  其实一切法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包括法门也是一样。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对你来说都是相对的。若是有出离心,但是没有利他菩提心,大乘小乘,显宗密宗,所有的法对你来说都是小乘法。

  当你的相续中真正产生了殊胜的利他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不是特意发的,而是自然而然就有时,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大乘道——小资粮道。资粮道分小中大——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三个阶段。之前还没有进入大乘道,密宗的要求就更高了。

  当你仅仅具备了利他菩提心,但是还没有清净观时,对你来说一切法——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是大乘的波罗蜜乘,也叫菩萨乘。当你具有了清净观——一切都能视为清净、圆满,有种相似的大光明境界时(没有真实的,有相似的也可以),说明你即将要进入密乘了。

  所以我经常讲观五种圆满,五种圆满是密宗的基础,是否进入密乘,就以此来衡量。连一点清净观都没有,看这个人这么多毛病,看那个人那么多问题;看这个不清净,看那个不清净,这种人无法进入密乘。

  五种圆满是密宗的清净观——住处圆满、时间圆满、眷属圆满、法圆满、上师圆满。虽然讲的只有五种圆满,其实指一切都是清净、圆满的。虽然我们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对此真理有甚深的感受,有不动摇的信心,也可以算进入密乘。若是连此信心都没有,嘴上说一切都清净圆满,但内心生怀疑,怎么是清净的呢?怎么是圆满的呢?你看这不有人杀生吗?这不有人偷盗吗?这不还有战争吗?这不还有地震吗?这都是自然现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若果真这样想就难了,说明没有进入密乘,只限于般若菩萨乘了。

  当你真正生起了视一切为清净、圆满的见解之后,即开始进入密乘了,此时,即便你学修的是阿罗汉,对你来说也是密乘法。所以法门是平等的,主要看自己的根基、修行的境界在哪里。根基不同,才有不同的法门;境界不同,才有不同的宗派。大乘小乘,不同的乘有不同的派别,但都取决于自己,法本身来说是一真法界,是平等的、一味的。

  第二个标准,“二证取上首”:二证指他人和自己,他人证明你修法是否如法,是否有境界,但不如自己为自己做证明,因为自己的内心对自己来说不是秘密,若是以智慧观察自己的内心,应该完全能了知,所以要反观自己。

  我们要以佛法和智慧为自己证明。以佛法和智慧对照自己的相续、内心,才能知道自己学佛是否如法,是否有境界,他人是不可靠的。

  让别人证明你有修行、很如法,普通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不要说这些没有用的话。当然,有时候同修需要鼓励,可以说几句好听的话,表扬一下,但是也不要太认真了,你能知道什么?你连他心通都没有,怎么知道他人如法或不如法?怎么会知道他人有没有境界?

  你反观自心,有他心通吗?即便有也不行,他心通只是一个普通的神通。色界和无色界的众生都有他心通。此外,获得欲界的灭定,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也有他心通。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众生——鬼道的众生也有他心通。即便有他心通也证明不了什么,因为若是没有境界,或遇到境界比他高的,怎么能知道对方有境界?虽然知道对方的内心,但是却无法衡量对方的境界。

  阿罗汉与阿罗汉之间,菩萨与菩萨之间也是,只能知道跟自己同等境界者的内心,无法衡量比他境界还高的阿罗汉、菩萨们的境界。因为境界已经比他高就无法衡量了,只能衡量比自己低的或平等境界者。

  现在的人都是以盲引盲,诸如认定活佛之类的,那要有多大的成就才可以啊?只有佛才能认定。所以,这些都不可靠,我们的上师如意宝一辈子都没有认定过活佛,也没有认定过转世灵童,这是有原因的。

  现在这种认定,大多数都是错误的,所以这是很难的。衡量他人的内心,尤其衡量他人的境界是很难的。佛讲过:“除了我,以及像我一样的人,才可以衡量他人的内心和境界,除此之外都不可以,都没有这个能力。”这是伟大的佛陀亲口说的。所以我们作为佛弟子,只能相信佛所说的话,只能相信佛的教言,不能相信别的。

  真的,我是不会随便、轻易相信的,只有佛说的话,佛的教言才是正确、无误的,一切都要以佛的智慧,以佛的教言来衡量。若是轻易判断别人、随便说是非很容易造口业。所以,我经常告诫大家不赞不谤一切人。如果不了解不要赞叹,也不要诽谤,这才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我们做人的原则。

  我们向上师如意宝学,也是上师如意宝这种人格魅力,感染了我们,所以喇荣的堪布,不会评价别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会赞叹也不会诽谤,不会说是非的。不要赞叹,因为根本不了解。说什么“有成就是再来的”。如果不了解就不要妄自断言,容易造业,没有必要做这些无有意义的事情。

  你不必宣传、介绍,因为没有这个义务,管好自己就行了。你有什么能力与资格?你了解他的内心吗?你知道他的境界吗?很多都是道听途说。如果大家想跟上师如意宝学,想跟我学,就不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不了解时,不要赞叹也不要诽谤,因为你根本没有这个资格和能力。

  有些人被别人夸奖“如法,境界高”,就得意忘形了。有些居士甚至特别爱听这种虚伪的话,被人称呼“老菩萨、老居士”,心里甚是得意,也算默认了。

  现在的凡夫,尤其是社会上的人,说这些既没有根据,也不符合实际。自己心情好或者他人对自己态度好,相互之间关系好时,就会夸奖你。其实都是凭自己的感觉,依自己的情绪说的。

  当你对他态度不好了,或者稍微有点冲突,或者他心情不好,闹情绪时,他又诽谤你如何地不如法,学佛这么多年一点境界都没有……这种行为都是情绪化,凭感觉说的,都是不可靠的,当耳边风就OK了。

  无论他人赞叹还是诽谤,都不要理会。应该以佛菩萨为见证者,以善恶因果标准来衡量自己,做到问心无愧。之所以以佛菩萨作为见证者,是因为佛菩萨的眼睛是雪亮的、可靠的。自己以智慧、以佛法来衡量自己。佛讲,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怙主!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见证者!自己应该成为自己的怙主!自己应该见证自己!总是依赖他人是不行的,依赖佛菩萨也不行。

  社会上的很多人,都特喜欢临时抱佛脚,这是无济于事的。说是这个很灵、那个很灵,其实都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佛说了,解脱要靠自己。虽然都有美好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圆满,但要靠自己,不是靠别人,包括靠佛菩萨。

  佛菩萨是教你方法的。当自己成为自己怙主的时候,你就回归自性了,你就掌握自己的命运了。所以靠自己来见证自己。但是我们以我执我见是不可靠的,应以智慧、以佛法,见证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上”、“首”是这个意思,自己见证自己,才是首要的、正确的、可靠的。

  第三个标准,“恒当依欢喜”:欢喜,从你皈依、学佛那一天起,就应该沐浴在欢喜中,心里不该有压力和烦恼。我们学佛修行不能离开精进波罗蜜,精进就是欢喜,就是高兴地做。我们学佛修行,比如上课、打坐,行持善法、做好事,均应生欢喜心。

  有的人一看表,快到五点四十了,即将上晚课了,心里欢喜异常,一路小跑直奔大殿,在那里等着,一副“嗷嗷待哺”的样子!焦急地期盼着,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啊?怎么还不上课啊?这种心态是正确的。

  有的人看看表,快要上晚课了,大部分人都进大殿了,自己却懒懒散散、磨磨蹭蹭地走过来,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一上课就打磕睡,这不叫精进!精进不是很刻苦地学修,而是很欢喜、很快乐的状态。波罗蜜是智慧,心里充满了觉悟与智慧,在这样清净又光明的觉性状态中学修佛法,就是精进波罗蜜。

  快乐无比、欢喜非常,非常智慧、觉悟地学,念佛、做课是最大的享受,佛法带来的欢喜,是其他无法相比的。例如在入定的状态中产生的喜悦叫禅悦,这是世间任何喜悦、任何快乐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以此态度去学修,一个小时恍若一瞬间。而有些道友、居士,频繁地看表,心里不耐烦:怎么还不结束啊?背疼腰酸,双腿也是换来换去的。有的干脆抱着两条腿,低着头。你是在学修佛法,还是在哀悼啊?这样就没有精进波罗蜜。

  我们再分析一下,我们学佛修行、上课,要边念诵边思维,边念诵边观想,心融入到这些内容中,心口一致,这叫专注。当你心专注,真正进入状态时,那种喜悦会自然流露。密勒日巴孤身一个人在山沟里,一些野生动物是他唯一的陪伴。他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却还唱处了那么多觉歌。

  密勒日巴在山洞里会经常跳舞、唱歌,觉歌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和法乐。真正进入状态就是这样。在普通人的观念里,一个人在那样的环境里,有什么可唱可跳的?社会上的人特意创造一个歌舞升平的环境,但依旧唱不出来,也跳不起来。

  密宗里经常讲乐空无二,这个乐是本具的“乐”,叫大乐,不是跟痛苦相对的“乐”。我经常跟大家讲,也许很多人都不爱听,普通凡夫从来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快乐,跟痛苦相对的“快乐”不是快乐。相对的就是虚假的,不是快乐。真正的快乐不是跟痛苦相对的,而是本具的快乐,叫大乐,用“大”字来形容。其实它是不可喻、不可言、不可思、不可想的。但是我们不分析、不表达不行啊!实际上它是超越的。

  谁都愿意追求快乐,希望获得快乐,学佛人亦是如此。但是学佛人所追求的快乐,最后获得的快乐,不是世间的快乐,不是与痛苦相对的“快乐”。他已经把这点看透了——这不是究竟的快乐!他要寻找真正的快乐,通过修行,最后得到的是真正的快乐,这是世间任何快乐都无法相比的。

  现在你们也许还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是可以试一试啊,边念诵边思维,心里不再想别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都是有含义的,去思维它们,单纯地想,最大程度地思考它所表达的真理。有些人就是好高骛远,不去思考这些内容,不去悟这些道理,在那闭着眼睛,认为自己在打坐,在入定,那算什么呀!有时看到这种人,觉得他们非常可怜。

  这里面全是真理,你需要这些真理,应该去悟这些真理,这是我们做课、念经的真正意义。现在念经的人多,悟经的人少,做课的人多,悟课的人少。如果认真去悟,就能体会到那种境界,至少能感觉到那种快乐。

  前面讲过,一切对境,包括顺境与逆境,好事与坏事,好人与坏人,都当做修行的对境,成就的助缘,在一切对境中都能转为道用,即是恒时欢喜。这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呢?就是依佛法,依正法、依智慧、依觉悟的人才能做到。

  把一切对境都转为道用,都当作好事,当作成就的助缘,当有人谩骂时,当有人殴打时,当有人欺骗时,当有人伤害时,都能转为道用,都当做修行、成就的助缘,当作修行的对境,做到如如不动——不离觉性——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心平气和地面对。

  不是在那别扭,有的人稍微懂一点因果,但是怕造业,只好憋着,第一次还行,第二次也行,第三次就爆发了,彻底完了。做到如如不动有点难,刚开始也可以忍,但是不究竟。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心甘情愿地接受,心平气和地面对?也许有些人心里想“这是不可能的事,谁能做到啊……”以觉悟,以智慧就能做到。如果没有这种觉悟和智慧,就无法转为道用。

  佛和凡夫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对于佛来说,无论身处何种对境,都会心甘情愿、心平气和,都会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对于凡夫来说,做不到心平气和、心甘情愿,更做不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佛和凡夫在表面上,在吃喝拉撒上没有什么区别,即便是佛,也是以人的形象来度化众生的。这样,在示现上、在表面上,佛跟人一样。否则,怎么度化人啊!虽然表面一样,但是内心的境界不一样,遇到对境时的表现不一样,有着天壤之别。

  凡夫就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自己束缚自己,自己把自己关在了笼子里,佛不会犯这种错误,不会做这种愚蠢之事。佛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如《普贤行愿品》所讲:“莲花不着水,日月不住空。”他的内心不会被染污,他的内心无论在何种对境中都是平静的,无论是在地狱还是在天堂,无论是在尘土还是在净土,他的觉性、光明都是不减不增的。

  百日共修期间,对境肯定多,尤其是不好的对境多。有没有学佛,有没有修行,有没有变化,可以在对境中衡量。当真正战胜了逆境时,还要进一步战胜顺境。如果在顺境中也能如如不动,不落陷阱,你就彻底就胜利了。这就是依欢喜。

  第四个标准,“能散即圆满”:一个人学佛修行之后,可以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该以正知正见时时刻刻守护自己的相续。虽然很精进,很用心,但难免有失败、犯错,甚至犯戒的时候。很难顺利度过一切对境。对境出现后,能时时刻刻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也不错。现在很多学佛人连这点都做不到。你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相续了吗?如果没有,说明第一阶段还没达到。

  第二阶段,以正知正见守护相续的同时,很专注、很用心、很小心地面对对境,最后才能战胜对境,才能守住三门。以正知正见守护三门,很专注并小心翼翼的面对这些对境,就能顺利度过,或者战胜这些对境,自己的相续不会被染污,自己也不会在这些对境中失败。

  第三阶段,即使在放逸的状态中,也不必太谨慎,能保护自己相续的清净,不会造业,也不失道心,这个功夫就不得了了。

  骑士的骑术特别精湛,在马背上即使不太注意,马匹突然有一些危险举动,骑士也不会从马背上掉下来。在放逸的状态中,也不会造业,也不会退失道心,相续也不会被染污,这个功夫已经相当高了。这种人可以走进红尘。

  当时,没有人能度化皇宫里的人,后来文殊菩萨去了,陪他们一起玩,玩着玩着就把他们度化了。修行到第三阶段的人不会被染污,他的修行功夫已经达到了这种地步。但是普通凡夫不可以能跟他们学,否则倒霉的是自己。就像在三四层楼高的屋顶上,看到鸟在飞,如果觉得自己也可以飞而学鸟的样子,会摔死的。

  以此比喻要说明的是,不能跟那些人学,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境界自己不知道吗?听说有些居士还跟帝洛巴学,喝酒吃肉,你喝的酒能从手指排出来吗?如果能做到就可以喝。

  以前我们这边有一位老喇嘛,他不喝别的酒,只喝白酒。他每天都要喝很多酒,但是却不醉,身边的人都很奇怪。我父亲跟他关系很好,有一天我父亲偷偷喝了他的酒,但是那酒却没有酒味,跟水一样。还有一次,我们这边的一个人,大家都见过他,他经常到我们寺院来,他跟老喇嘛的关系也特别好,他们二人经常一起喝酒。

  有一次,他特意到老喇嘛家陪他喝酒,喝了很多,剩下的酒,老喇嘛让他拿回去。他拿回家后,自己没喝,送给了一个在政府工作的人,当时他并没有讲酒的来历。

  第二天那人来找他,问他酒是从哪里来的。因为他喝完酒后,一夜处于无比喜悦的状态。他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于是就问酒的来历。那酒没有酒味,就是甘露。

  现在社会上的有些人,假装成就者在那喝酒,醉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哪有这样的大成就者?你有这个本事吗?有的人还吃肉,你能超度它吗?

  前几年,离我们不远的果洛,有一位成就者,带几个人专门去抓鸟,抓到后把那些鸟的头都砍掉,然后再安上,但是却安反了。他把麻雀的头安在了喜鹊身上,把喜鹊的头安在了麻雀身上,一弹指,麻雀头小,喜鹊顶着麻雀的头飞走了。而喜鹊头太大了,麻雀顶不起来,飞不走。你有这样的功夫吗?若有给我看看。

  有的人假装是成就者:“我取伏藏了,我有神通……”那你为什么不露一露呢?你专门用神通说服人,那怎么不示现一下呢?其实没有!

  所以不能跟这些人学,你能跟莲花生大士学吗?你有莲花生大士的境界吗?莲花生大士被浸入水里是淹不死的,被置身火里是烧不死的,从悬崖上掉下来是摔不死的。你们看看《莲师传》,就知道莲师的本事了。你能跟他学吗?

  不能跟这些大成就者学,我们的修行即便使达到了那种境界,也不能做这些事。那些示现是为了度化众生,没有这种意义、目的和作用,他们也不会显示神通。

  应该传讲佛法,让众生明白诸法的究竟实相,破迷开悟,见性成佛,才是正确的、可靠的。当修行达到这种境界时,躺着是法身,站着是大圆满,都是清净的、平等的、自在的、无碍的。起始不能这么做,那叫懈怠。

  用这些标准衡量自己,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有修行,学法是否如法。但依此不能完全衡量你修行OK了,达到究竟的真谛了,还要精进。即便你有这些功德,有这些特征,还要继续坚持,要精进地学修。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修心七要)(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修心七要)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