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释迦牟尼早已入了中国籍


   日期:2017/8/1 8: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些人要学梵文来研究佛学,那就是一个非常滑稽的事。尤其是现在的梵文,是十七世纪以后的梵文,唐宋以前的梵文,连一本原经都找不到了。而且唐宋以后的梵文,有南印、北印、东印、西印、中印,五方梵文各自不同。我们当时翻译过来的梵文也有不同,咒语的发音也有不同,这些旧的梵文,现在影子都找不到了。所以说,一般研究梵文的佛学家,用十七世纪以后,欧洲人整理出来的梵文,追究少数留下来南传佛教的本子,想探讨整个的佛法,拿孟子一句话来说:「缘木而求鱼」。

  当然,这个事情我也很少提到,严格地来说,真正的佛法,全部都在中国《大藏经》里。这一两百年来,西方人似乎有意否定东方的佛学,日本人也跟着乱叫。所以说,花很大的精神学梵文,为了研究佛学,真是浪费光阴,又误人子弟。你慢慢三大阿僧祇劫去找吧!当然,梵文也是一种文字语言,可以去学,但是它同真正佛法是毫不相干的。

  ——《金刚经说什么》

  佛法自宋以后,即整个的到中国来了;印度现在已经没有了,他们现在所有的,是约百年前英国人从小乘诸国再传过去的。原始佛教精神,都到中国来了。大部分翻译经典都在中国保存。但西洋各国对中国佛法之所以不承认有两个原因:第一、故意打击中国的一切,是恐惧所谓“黄祸”的心理作祟。第二、不知如何研究中文藏经,而梵文经典又失落,中国人对佛经的一套看法,他们没有智慧相信。真正说起佛学,释迦牟尼早已入了中国籍,翻来复去,不过这一套。所以顾亭林说佛学没有什么谈头,两桶水,这桶倒到那桶,那桶又倒到这桶,倒来倒去的,当然他对于佛学并不了解,但是这个譬喻有时也对。

  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悟道的一刹那,说道:“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当时即欲入涅槃,梵天帝释等恳求普度众生,佛说:“止!止!我法妙难思。”妙难思是说不可思议,不是说不能思议,是方法论,不可以现有思想意识学问方法和生活习惯来思议得之,不可用抓美钞的方式去得到它,否则,历经千生万劫也还是:两不相干。勿思!勿想!放下即是。佛这最初的一句话,就把佛法说完了。他这整个的一套是印度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如果他生为中国人,很可能会变成孔子,孔子若生于印度,也很可能会变成释迦牟尼。……

  回到本题,佛所说的中心宗旨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真空是说智慧成就,实相般若,是体,是说空的。故金刚经说的是实相般若,摄用归体。“如如不动”是说实相般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方便般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境界般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是说的实相般若,即体,作用一古脑儿扫个精光,不取用,只取体,是实相般若。这当下即是处,一念不生处,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无时间观念、也无空间观念。时空的观念是众生最难丢弃摆脱的习气。如何不能得神通?随时随地时间的观念把你们束缚住了,而自己不知道!一打起坐来,现在是什么时间喽!我在地球上什么地方喽!什么地点方向喽!我现在已经打坐了半个钟头喽!一个钟头喽等等这些观念,真正时空观念丢掉以后,就如脱壳乌龟飞上天,智慧神通自然就来了。真智慧,才是真神通,并非玩弄光影的神通。身见、时空的观念都是最难摆脱的,所以金刚经说实相般若时,要人去除身见、去除时间空间观念,不著一点相。一切有为法如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的应字是方法论,如依本体论就要改一个字,“本”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作用,本来是无所住的。六百卷大般若经的中心在一卷金刚经,金刚经精华又在两百六十字的心经,心经精华只在四个字“真实不虚”,千真万确地告诉你,苦口婆心,谆谆地叮嘱你,是确有其“事”的!

  般若说心性之体是空,是空一切的相,空一切的现象,不被现象所转,不被现象所迷,则自性的体,孤零零的光明之体即会显现。所谓无我,是说不要认生灭妄念的小我作“我”,对此生灭妄念的小我不加执著,则孤明心性之体,菩提真性的“大我”就显现了。以庄子的话来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我即是大我,此是说真空。至于“妙有”,认识万有历然之相即是有;由般若自性的体上所显现的现象即是妙有。譬如植物:稻子和麦子各有其不同之性,稻子麦子之性固不在其枝叶花果上,但枝叶花果之全体也就是其性体的作用,故此不能光认一边为其用,以“空”为究竟,还要认“有”为其用。以哲学言之,佛学的形上学本体论,其心性根源所穷的理最高明,绝对没有一家能比得上。

  至于这一层属于教育感化之理,若用之于人事、为政,只可作为政治哲学的大原则,很少有人能加以圆融地运用。无可讳言的,这两重修养很难同时兼备。但亦有之,即为政者有此一套圣贤的修养,起而为政,天下也就受影响,而得享太平。如大学所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都是以修身为最根本,然大人之学,说明德之理,在形上学而言,仍以佛学最高明。除此以外,全部佛法概括言之,与道家儒家有同样趋势,极注重人生。其人生极重日常行为,其所要求人生行为的标准,是纯美至善的,有内在道德观念,由各人内心自我的约束,自我的改造,乃至起心动念,念念反省,由此道德的涵养,到人生的解脱,即超越现实,升华到人生的另一面,故其人生观将普通人生看作是恶的(并非指人性之善恶而言),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恶的,应该彻底改正,是以现有生命是苦的,只有寂灭涅槃是真正人生小我大我依归的真谛。

  ——《习禅录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修行)(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