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为什么要以“和”为贵?


   日期:2017/7/25 13: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所谓“和而不同”也就是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人云亦云。“和”的观念,肯定多样性的统一,主张容纳不同的意见,于文化的发展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孟子提出“人和”,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在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民族文化的同化力的积极作用。

  在历史上,汉族本是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在近代,汉族又和五十几个少数民族融合而合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内部密切团结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华民族是多元的统一体,中国文化也是多元的统一体。多元的统一,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谓“和”的体现。所谓“和”,不是不承认矛盾对立,而是认为应该解决矛盾而达到更高的统一。

  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前提。

  

  和立身

  与己和,心平气和

  “与己和”就是自我内心世界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从而保持内心的秩序与平衡,也就是《中庸》说的“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与己和”需要回归内心生活,必须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心平气和。

  “与己和”需要心态平和,遇事冷静。如果心态不平衡,对什么事都抱有成见,凡事抱怨,遇事就失了分寸,怎么谈得上内心秩序?

  与人和,和而不同

  《周易》:“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意思是和气能带来吉祥,乖张会导致祸殃。

  对人和颜悦色,一团和气,自然人人乐于亲近;若是对人一脸严霜,横眉冷对,甚至一言不合就拔拳相殴,则人人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

  “与人和”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别人,而是在与人和睦相处的同时,还要保持自我人格的独立,所谓“和而不同”。

  

  和兴家

  夫妻和,其利断金

  《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家是有根和有魂的,根和魂是由女人掌控;家是需要支撑的,而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爱,最强有力的武器是感动!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一家和,黄土成金

  古人经常说“家国天下”,认为“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家人齐心,相互爱护,关心支持,不拘小节,有事共担当共商量,啥事都不是问题。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一家和,黄土成金,家和才能万事兴!

  

  和为贵

  天人和,全神贵真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天人和谐,庄子认为要达到“天人和”的状态,就需要“养神”,乃至“全神”。

  精神状态能影响甚至决定形体的健康状况,精神修养到一定程度,达到“全神”还能使形体保持稳定性而趋于长生。

  庄子还认为“真”是比“神”更内在于人的东西,只有守护住这一人的本质,人才成其为人,“贵真”就是珍重人与生俱来、自然天成的真性情。

  阴阳和,全身贵生

  老子说:“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

  在老子看来,身体生命的价值是远远大于名誉和物质财富的,耗用生命去追逐身外之物是不值得的,所以他主张“全身贵生”。

  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

  人体阴阳不和就会生病,只有阴阳调和,才能身体健康,精神振奋,才能“全身贵生“。

  

  和生财

  义利和,和气生财

  古人云:“财乃养命之源。”又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义、利和”就是在利益与道义之间有一个平衡,追求物质财富是人的自然需求,符合道义,不是坏的,并且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反而有助于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气就是财气,和气生财,会做人才能聚财。

  清末著名商人胡雪岩有“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就是坚持“得饶人处且饶人”,不伤和气,十分注意维护别人的面子,因为他深知一个人的信誉被损坏,对大家都不利,“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和气)(五明学佛网:学佛       和气)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