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说戒消灾经(白话与原文)


   日期:2011/1/31 5: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说戒消灾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一县。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县界无酿酒者。

中有大姓家子。欲远贾贩。临行父母语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饮酒犯佛重戒。受教而行往到他国。见故同学亲友。相得欢喜。将归出蒲萄酒欲共饮之。辞曰。吾国土奉佛五戒。无敢犯者。饮酒后生为人愚痴。不值见佛。且辞亲行。父母相诫以酒蒸。仍违教犯戒罪莫大也。知识区区别久会同。心虽悦喜。不宜使吾犯戒违亲教也。
 
主人言。吾与卿同师恩。则兄弟。吾亲则是子亲。父母相钦岂可违之。若吾在卿家。必顺子亲。事不获已。乃听饮之。醉卧三日。醒悟心悔怖惧。事讫还家具首于亲。父母报言。汝违吾教加复犯戒。乱法之渐非孝子也。无得说之为国作先。便以所得物。逐令出国。无宜留此。子以犯戒为亲所逐。乃到他国住客舍家。
 
主人所事三鬼神。能作人现对面饮食。与人语言。主人事之积年疲劳。居财空尽而家疾病。死丧不绝。患厌此鬼。私共论之。鬼知人意而患苦之。鬼自相共议。此人财产空讫。正为吾耳。未曾有益。令相厌患。宜求珍宝以施与之。令其心悦。便行盗他方国王库藏好宝。积置园中。报言。汝事吾历年勤苦甚久。今欲福汝使得饶富。此乃快乎。主人言。受大神恩。鬼曰。汝园中有金银。可往取之。方有大福令得汝愿。主人欣然。入园见物奇异负摙归舍。辞谢受恩。明日欲设饮食。愿屈顾下。施设肴馔皆办。鬼神来诣门。
 
见舍卫国人在主人舍。便奔走而去。主人追呼。请还今设微供皆已办具。大神既已顾下委去何为。神曰。卿舍尊客。吾焉得前。重复惊走。主人还归坐自思惟。吾舍之中无有异人。正有此人耳。即出语言。恭设所有。极相娱乐。饮食已竟。因问之曰。卿有何功德于世有此。吾所事神。畏子而走。客具说佛功德五戒十善。实犯酒戒为亲所逐。尚余四戒故为天神所营护。卿神不敢当之。
 
主人言。吾虽事此神久厌之。今欲奉持佛五戒。因从客受三自归五戒十善。一心精进不敢懈怠。问佛所在。可得见不。客曰。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中。往立可见。主人一心到彼。经历一亭中。有一女人端正。是噉人鬼妇也。男子行路逈远。时日逼暮。从女人寄止一宿。女即报言。慎勿留此。宜急前去。男子问曰。用何等故。将有意乎。女人报曰。吾已语卿。用复问为。男子自念。前舍卫国人完佛四戒。我神尚为畏之乃尔。我已受三自归五戒十善。心不懈怠何畏惧乎。遂自留宿。
 
噉人鬼见护戒威神徘徊其傍。去亭四十里一宿不归。明日男子进路。见鬼所噉人骸骨狼藉。衣毛为起。心怖而悔。退自思惟。我在本国家居衣食极快足用。空为此人所化。言佛在舍卫国。本覩奇妙。反见骸骨纵横。恶意更生。自念不如还。彼女人将归本土。共居如故。不亦乐乎。实时回还还至亭所。因从女人复求留宿。女人谓男子。何复还耶。答曰。行计不成故回还耳。复寄一宿。女言。卿死矣。吾夫是噉人鬼。方来不久。卿急去。此男子不信。遂止不去。心更迷惑YIN意复生。不复信佛三自归之德五戒十善之心。天神即去无复护之。鬼得来还。女人恐鬼食此男子。哀愍藏之瓮中。鬼闻人气。谓妇言。尔得肉耶。吾欲噉之。妇言我不行。何从得肉。妇问鬼。卿昨夜何以不归。鬼言。坐汝所为。而舍尊客宿。令吾见逐。瓮中男子踰益恐怖。不复识三自归意。妇言。卿何以不得肉乎。鬼言。正为汝舍佛弟子。天神逐我出四十里外。露宿震怖。于今不安故不得肉。
 
妇闻默喜。因问其夫。佛戒云何悉所奉持。鬼言。我大饥极急。以肉来不须问此。此是无上正真之戒。非吾所敢说也。妇言。为说之。我当与卿肉。鬼类贪残欲食无止。妇迫问之。因便为说三自归五重戒。一曰慈仁不杀。二曰清信不盗。三曰守贞不YIN。四曰口无妄言。五曰孝顺不醉。
 
鬼初说一戒时。妇辄受之。五戒心执口诵。男子于瓮中。识五戒随受之。天帝释知此二人心自归佛。即选善神五十人拥护两人。鬼遂走去。到明日妇问男子。怖乎。答曰大怖。蒙仁者恩。心悟识佛。妇言。男子。昨何以回还。答曰。吾见新久死人骸骨纵横。恐畏故屈还耳。妇言。骨是吾所弃者也。吾本良家之女。为鬼所掠取。吾作妻悲穷无诉。今蒙仁恩得闻佛戒得离此鬼妇言贤者。今欲到何所。男子报言。吾欲到舍卫国见佛。妇曰。善哉。吾置本国及父母随贤者见佛。便俱前行。逢四百九十八人。因相问讯。诸贤者从何所来欲到何所。答曰。吾等从佛所来。问言卿等已得见佛。何为复去。报言。佛日说经。意中罔罔故尚不解。今还本国。两贤者具说本末。以鬼畏戒高行之人。意乃开解。俱还见佛。佛遥见之则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难长跪。佛不妄笑。将有所说。佛语阿难。汝见是四百九十八人还不。对曰见之。佛言。此四百九十八人。今得其本师。来见佛者皆当得道。五百人至佛所。前为佛作礼。一心听经心开意解。皆作沙门。得阿罗汉道。佛言。犯酒戒者。则是客舍主人。与此女人。累世兄弟也。然此二人。是四百九十八人前世之师也。世人求道。要当得其本师及其善友尔乃解耳。佛说经竟。诸比丘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天色已晚。 灯光下,来客端正而年轻的面庞透露着远行的疲惫。
 
  主人关切地询问陌生人: 「年轻人啊,怎么会大老远来到这里?」
 
  来客回答:「我是舍卫国人。在我们的城内,不论男女老幼,都尊奉佛法,持守五戒、广行十善。然而,我在一次拜访昔日同窗的因缘下,无法婉拒对方家人殷勤劝酒,于是喝酒破戒。父母知道我毁犯佛戒,又违逆两位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所以,把我赶出家门……。我能在这里借宿一宿吗?」
 
  主人欣然同意,来客也就住了下来。
 
  事实上,这户人家并不寻常, 好客的主人长久以来事奉三位鬼神,经年累月,散尽家财不说,家中更疾病死丧不断。
 
  鬼神为报答主人的恩德,遂盗取国库里的稀珍宝物,搬运到庭院里,归主人享用。
 
  收留来客的这一晚, 主人正忙着打点饭食祭拜鬼神,以表示谢意。
 
  这些事,来客自然是毫不知情。
 
  夜半时分,月亮高悬天际,鬼神依约来接受祭祀。 还没踏入大门,一见来客正在客房中休息,就惊慌失措狂奔而去。
 
  「各位大神,您们请留步!怎么转身就走?」主人又是跪拜又是追赶,气喘吁吁的问道。
 
  谁知,鬼神们也上气不接下气,惊恐的回答:「你贵客光临,我们哪能越雷池一步?」 说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天亮了。一边用早斋,主人一边将昨夜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来客,想知道鬼神畏惧来客的原因。
 
  来客笑答:「我虽然破酒戒,尚守其它四戒,天神卫护,自然鬼神不敢有所侵犯!」
 
  主人闻言,立刻请问三皈五戒的含义,来客欢喜地为他一一说明,并告诉主人, 舍卫国中有佛住世,可以前去亲近供养并求受三皈五戒。
 
  于是,主人收拾行李,当天就动身启程,这一路走来实在不轻松,眼见天色不早,但一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不远处孤伶伶的一户人家,主人决定叩门请求收容。
 
  门咦地一声打开了,是一名貌美少妇,妇人一开口便拒绝:「我的丈夫是噉人鬼,这里很危险的,你快点走吧!」
 
  但主人已别无选择了,便说: 「我受了三皈五戒,没什么好害怕的!」便硬是住了下来。
 
  少妇确实有说不出口的苦衷,她本是良家妇女,却被噉人鬼强制虏到此处,结为夫妇。
 
  但是,这天,噉人鬼丈夫竟一夜未归,少妇甚是意外,但也不便多说,次日,默默送主人出门。
 
  主人环顾四周,大惊失色: 一地尽是碎散的尸骨!而且,处处可见啃食过的痕迹!
 
  「真是后悔啊!」假如留在家里,过豊衣足食的太平日子,根本不会遇上这种恐怖的怪事。
 
  但是,被少妇的美貌所吸引,贪染不舍,于是起了恶念:「不如顺便带走这名少妇,远离这个阴森骇人的地方,打道回府!」
 
  念头一动,主人又开口要求再留宿一晚……
 
  少妇喃喃说道:「也许真如你说的,受了三皈五戒就有善神守护,昨晚真是幸运,但是你必定逃不过今夜,我丈夫就要回来了,你还是赶快走吧!」
 
  主人不但不相信少妇的警告,连佛、三皈、五戒都置之脑后。然而,护戒善神也在主人心起恶念这当下一个接一个离去, 一但失去戒神的卫护,噉人鬼立刻冲进家门。
 
  千钧一发之际,少妇将主人藏到一口大瓮里。狼狈步入家门的噉人鬼,敏锐地嗅出满室新鲜的人肉味,立刻问道: 「妳哪来的人肉?」
 
  少妇故作镇静,缓缓回答道:「我足不出户,哪来什么人肉?你昨晚怎么没回来?去哪儿了?」
 
  「妳还问?就是因为妳留佛弟子过夜,护戒神把我赶到四十里外的地方,都是妳害的!」鬼嘟哝着抱怨起来。
 
  躲在瓮中的主人听到这里,已经六神无主,浑身发抖,把三皈五戒忘得一乾二净。
 
  少妇也不反驳,再度开口: 「那就算是如此,你怎么空手而还?」
 
  「被戒神驱赶,又露宿荒郊野外,受这么大的刺激,心神不宁,哪来多余的精力去找人肉?」鬼觉得少妇不体贴,开始生闷气。
 
  少妇不理会鬼的情绪,试探性地问: 「什么是佛戒啊?」
 
  「妳别再问东问西,我饿死了,赶快把人肉端上来再说!这佛戒是无上真实正的戒,我哪敢随便说?」
 
  「你说说看嘛!说完我就把肉送上来。」禁不起少妇再三央求,鬼便将五戒一一说出。一曰慈仁不杀。二曰清信不盗。三曰守贞不YIN。四曰口无妄言。五曰孝顺不醉。
 
  噉人鬼每诵一戒,聪明的少妇和瓮中的主人就诚心受持一戒,等鬼诵完,二人均已正心皈命三宝、信受五戒了。
 
  天帝释知道二人真心向佛,马上派遣五十名善神保护他们。这样一来,鬼马上又疾走他方,转眼不见踪影。
 
  二人明白逃过劫难,决定一起动身前往舍卫国觐见佛陀;在路上,遇到四百九十八位旅人, 彼此打过招呼之后,方知一行人刚从佛身旁离开。
 
  「佛说的经教,我们实在听不懂,只好各自回家。你们呢?」
 
  二人把上述奇遇详加敍述之后,强调鬼神对戒行清高的人十分敬畏。众旅人聆听完,心开意解,决定一起回去觐见佛陀。 于是,这五百人,见佛、听法、出家,漏尽意销,同证阿罗汉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说戒消灾经       佛说)(五明学佛网:佛说戒消灾经       佛说)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经序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僧道斗法的故事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介绍译者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解释经题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绪说 三、汉明帝的梦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绪说 二、本经的特色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绪说 一、讲经的方式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自序 

 会性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集解 

 其它:《佛说生经》译注(吕有祥) 

 惟觉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念戒近道 

 其它:《佛说医喻经》译释(陈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