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善根的十一条细项,教你看看自已善根是否欠缺


   日期:2017/7/11 15: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根常常听说,过去也很少仔细说,在之前九字读经练习里好像有一段对应经文,其中提法略粗暴,就是把不贪、不嗔、不愚痴,做为善根的具体内容,如果有了贪嗔痴就是不善根。

  我们知道《百法明门》是把弥勒菩萨讲的八百四十多条法汇集为一百余条,称为百法。而百法里有五十一条是心所有法,心法占了百法的一半,所以各位要知道所谓法,刨一刨,捡一捡,最后就是心法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心能行做什么的问题。在五十一心所法里有十一条纯善无杂的就部分合称为善法,如过去常常说善根包括十一项内容,就是指这五十一条心所有法中的十一条善法。

  所以解释善根,我们按某些经文的不贪嗔痴也可以,但把这十一条纳入其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善根、善法,乃至对应理解不善根和不善法。

  1)信

  一切修行唯信得入,一切法门唯信可入,一切智门唯信方入,一切修行的前、中、后的种种利益、福德乃至无尽殊胜功德,也都是唯信才能获得的。所以信字一直占据学佛的心法部分中的首席地位。粗暴的说,我们探讨的一切方法、一切修行的手段、一切经文教诲,没有信的基础都是白说,都是废话,都是戏论,都是妄语。学佛和佛学不同,我们不要把佛法当成佛学去学习,当成一个门科、当成一门知识去学习,把自己的心念抽离了,只是客观存在的一门科学,这就丧失了佛法的魅力了。所以我也常常提醒大家,要把心放在佛法里,而不是当吃瓜群众。这个信字尤为关键,如果不明白佛法是什么,怎么信?不知道佛法要解决什么,如何信?不知道佛法凭什么可以有效果,为什么要信?所以说信的获得就两个路径三个组合方式。

  一个是靠理信。我对佛陀教诲深入学习,对教义明晰了然,从而对佛法深信!这是较难的,因为人是对感兴趣的事情能有相应的注意力,如果这个东西不感兴趣,可能看都不会看一眼,还要研究略明白,这需要砸下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才有可能获得的;而没有信做基础,很难长久坚持研究学习佛法,这样学不明白也就很自然了。

  二个是靠事信。比如很多人走投无路了,在世间的医药乏术针石不达,在世间的所有的方法都用过了,没效果,没办法了跑到佛门里,求抱佛陀大腿来了。然后因为发心是想获得帮助解除痛苦,这其实就和佛菩萨的救度众生离苦得乐的愿心契合了,所以如果他有福德听闻到具体行做的正确的路子方法,从佛门里获得效果也很容易,虽然他不用先去理解教理法义,但不耽误他获得佛法的利益,不影响他在事情上真实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和神奇。靠事信这个事情也不那么容易,如果没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很难有人真的肯一头扎进佛门里坚定不移的选择相信,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一信没一信的,是属于撞大运的信,痛苦烦恼解决了那就很好;不解决,还有其他的路子可以考虑,这种脚踩两只船的信佛,很难获得事信的效用。还有的人善根太薄,就算事情不断形成感受,他依然好了伤疤忘了疼。

  三就是事信和理信相结合。咱们的路子就是走这条,我在这叨咕叨咕的废话连篇的说,或许你看到了,觉得想试试,然后又能拿到具体的手段方法,这是理信为促动;而慢慢地坚持对的心态、对的方法,对的结果也会慢慢呈现,当某些真实的感受呈现在前了,在事上形成信就成立了基础。于是再返回来继续学习理法、提高理论学习、提升理论基础,这是理事相互推进。这也是理事合一的套路,只是依然需要大家积极参与;你不参与,我说的冒泡了也没啥用。

  2)惭

  惭大略等同于羞耻,发现自己的不足了,做了某些错的事情了,对自己的行为感觉到惭耻了。古人说知耻而后勇,也有说知耻近乎勇,你知道耻辱了就接近于有勇气了,因为肯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这确实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而往往很多人会选择躲避、逃离,这虽然没什么错,但是其中没有表现出勇气来。

  我们无量劫的生死轮回,确实积累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种子和业力,所以自己肯定有不足的地方。如果你我都圆满无碍了,还学个什么佛啊?佛都没你圆满,你学什么佛呢?因为知道自己不圆满,发现自己不圆满的具体项目内容了,懂得惭于此;知道这是不对的,要肯改,这是有勇气;知道是错的,肯面对错误行做的种种后果,这是勇气。亦如,数世的债主找上门来,我们不要想着如何逃避?如何躲开?如何把债主撵出门去?不要这样想,有的学佛人把佛菩萨当成自己家的保镖了,我供佛菩萨像了,我学佛了,我有事没事也念了些经文咒语了,佛经说这样做会得多少多少的加持拥护的!拿这些东西去抵抗债主和业力,这真的不合适。我们学佛是要面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不圆满的问题,而不是把佛法当成挥舞的棒子,来一个众生砸倒一个,来一批砸倒一批,这就不是学佛人的正确心态了;你是打算做修罗吗?斗心那么盛?

  承认自己的过错这需要勇气,面对错误后的结果也需要勇气;但是只有勇气也不行的,还需要智慧,需要吃一堑长一智,经过了这个事情,懂得了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个,那么以后要避免了,这就是懂得惭了。

  3)愧

  惭是对内的,觉得对不起自己;愧是对外的,对不住某些众生、某些人、某些外在的人事物了。亦如前面说到无量劫来生死轮回业力没少做,坏事没少干,坏人也当了无数次了,业力成熟了,自然恶果要现前了;当恶事临头,惭愧二字就可以用上了,对内在的自己惭耻,觉得那样的自己不够光明、不够善良、不够理想;对外在对应的众生觉得愧对,因为我自己的原因带给他们那么多伤害痛苦!这个惭愧心就发出来了,内外两个方面都找到可修的地方了。

  于是对内要敦促自己渐行圆满,要止恶防非,对外就是要懂得忍了,因为自己干的坏事,你怪谁去?就像小孩跑跑就摔倒了,如果看一下周围没人,自己起来继续玩了,这是自己的错啊;而周围有人就哭了,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这次的表现丢脸了,不好意思面对他人。

  惭愧二字过去分享的比重很低,经文说无惭愧人,会以妄语等等遮掩自己的错误!这种撒谎的行为在世间是很容易形成的业力,因为要给自己找回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和失败,不肯接受不理想的现实,以妄语来躲避这种情况;可是我们知道妄语也是四大根本性戒之一,依然也是轮回的牵引的重要业力。

  妄语如何形成牵引?妄语表现在口业上,但也是我们有妄想心才会造作妄语的业力,在妄语的背后是有贪嗔痴在作祟的。所以表现的一个谎话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背后鼓动妄语形成的因素是三毒等等的恶心,这个事情就不得不小心谨慎了。妄语在某种层面上,对后世的牵引等同于愿力,也就是说:愿力起码是较为规范的一种,能达成的目标的较为清净业力;而妄语很可能是无法达成的目标,所以妄语造作的业力,比不能圆满愿力变质形成的业力还要严重得多,从而对生死牵引、对生死束缚捆绑,也比不满愿的后果严重的多。

  无惭愧人以妄语等遮掩自己的心迹,结果就是不入道法。就是说这个人不懂得惭愧,那么他其实就是没资格进入修行佛法的大道中去的,所以我过去说:无惭愧人,是无善根人,是一阐提人,是断善根人!就是这个原因了。

  4)不贪

  5)不嗔

  6)不愚痴

  这就是没有三毒了。对内外的五欲、六尘没有贪爱;也不会发嗔恚心,遇到不顺的事情就咒天怨地,好像谁都是欠他钱不还的;愚痴这个部分很晦涩,不容易理解,有的经文给出的评判就是“能不能善辨是非!”,知道这个事情是对是错,这应该是不愚痴的低配标准了。

  因为三毒是铁三角,同妄想执着分别的关系一样,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个事情里表面展现的是一,但内里是三个全部都有的。所以贪就等同于愚痴,嗔恚也是愚痴;而贪会引发嗔恚;嗔恚心也是因为贪心在做鼓动。比如我对这个人发脾气了,为什么啊?因为贪了一个我认为、我觉得、我想、我要、我就是正确的!

  你认为你是正确的,那么他也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有毛病吗?一点没毛病,这就是半斤八两了。如果你坚固地执着自己的所谓正确,对方也必须执着一下,不能服软啊,两个人剩下的就是拌嘴打架了;为什么他就必须接受你的意见?为什么他就不能保留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在世间角度这没有什么毛病,但在学佛里就要把这些都拉到善恶的标准下量一量、晒一晒了,是否符合佛教的善恶标准?

  符合佛教的善的标准,你可以执着地坚持他;如果符合佛教的恶标准,你还坚持就有毛病了。所以两个人容易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有截然相反的标准,但是在佛法的标准下,善恶昭然若揭。坚持善,就算没发生,能鼓励自己去做善;克制恶,发生了恶,要急速地消灭他;已经发生的善要持续保持;没发生的恶,争取不让他冒头。这就是四正勤,也是四精进了。

  7)精进

  我们在不愚痴上涉及到了知善辨恶,懂得了如何评判这个事情是什么性质的,那么就要以四正勤去对治。精是精纯,进是前进,就是保持相当质量状态的持续进步。

  精进不是说一天做了多少功课、多少的经咒圣号,而是你能多迅速地断恶,多迅速地生发善念,乃至继续增进落实在行动上。发现恶了,不去断恶,这也是无惭愧的表现了,除非有其他的更高层面善的原因。所以四正勤对应的修善断恶才是真正精进的落脚点,各位想精进修行,就是要精纯地保持自己对善的坚守、对恶的抵制。

  8)轻安

  这是修行的一种体验了。心中很轻松、很快乐、很安适的,这是因为能克制粗重的贪嗔痴,能对治疑惑和傲慢了,这些粗重的恶不再现前,不起现行了,没有什么事情能轻易地干扰到这种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这是轻安。

  9)不放逸

  就是不要放任自己。前面说精进啊、轻安啊、不贪嗔痴啊,这都可以是针对内心的主修项目,而不放逸可以扩展到次要不那么必要的项目,不是说我们就把主要项目做好了就万事大吉;那些次要的、暂时不重要的事情,也不能放逸,这一条是补充修改前面的针对方向偏差的。

  10)行舍

  修行人要懂得对应的舍,要知道什么是能达成的?什么是不能达成的?要明白应该放下什么?比如很多人梦想成为李嘉诚,有梦想当然很好,如某人说的“先赚他一个亿!”,你不要梦想成某富翁,先赚一个亿看看,试试自己离那个首富有多大的距离,知道自己能够得到了,那就继续鼓励自己前进;但是发现迟迟都无法触碰,还死抱,就是不懂舍了,不懂放下,这就如拿了一个烫手山芋,再抱着就要受伤了。

  学佛修行也是一样的,要反观自己的所有欲望,从小的事情里去观察这些贪嗔痴的纵横,知道某些事情不符合教义了,就要争取去舍下他、放下他、修改这个愿力及行为、清洗这个业力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念头,但这些里不都是清净的,不都是纯善的,有的可能就是错的,就是恶的,只不过我们以自己的执着认为他是善,但是在轮回里,很抱歉,你认为的不好使!你也不是判官?你认为如何就是如何?不能那么大的傲慢,对不对?

  所以学佛了,要拿佛法的标准做标尺,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贪恋、执着做标准!这就一路轮回,一路涅槃,明显看得到路标指示的箭头方向不同了,如果还蒙心造作,那就轮回种、地狱客,人世间仅是暂时逛一圈。

  11)不害

  佛陀常常说不恼害,所以这个不害不只是不杀、不欺辱、不凌霸,还有就是不让他人生烦恼。这个就很高了,那就要练习容忍了,因为你想练习忍的时候,就总会有人做出让你忍不了的事情,来给你出题考试。当发现这个情况了,就要及时提醒自己:又来这套,又要骗我上当,又要勾引我发脾气,又给我考试来了?我们越早地发现这个情况,就能越早地做出对的反应。

  不害就上升层面了,这个心要柔软包容了,但这个事情对菩萨而言可能没毛病,对我们而言就有点难上手了。毕竟我们活在人世间,世间的种种善恶是非,我不惹他,他会来惹我的。我们在世间坚守正见,会让他人不愉快,就像他自己掉粪坑了,觉得很恶心,可是他看你走过来,如果你掉下去,他会忘记自己的恶心,会笑得很舒爽的。但是我们有必要为了他这样莫名其妙的开心而如此不分善恶是非地取悦他吗?

  坚守善,抵制恶,这本身就不容易啊。

  如上是善根的十一条细项,有,就是有善根;没,就是没善根;部分有,部分无,就是善根匮乏,善根不给力。善根是大河,包括了这十一条支流,如果某条支流断流了,善根的大河也会相应的匮乏,大河对周遭的滋养能力也会相应下降;亦如过去说:信根靠善根滋养,而善根包括信根!这十一条细则都支撑着善根,反过来善根也支撑这十一条的展现。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门品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