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明华居士

 明华居士:佛是最慈悲的,为什么学佛还有这么多的规矩?


   日期:2017/7/3 17: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昨天收到一佛友提问,可能也是很多佛友心中的疑问:“师兄,请教一下,佛是最有慈悲心的,可是规矩又那么多,如果做不好,做不到又会有不好,说是不尊重,不够虔诚,我一直不懂,佛那么慈悲,如果我们做不好,是不是应该引导我们,而不是说念佛念错的时候会引来什么不好的,带了佛珠或楞严咒进厕所也不好,会反噬,那拜佛,信佛 不是会有心存疑虑吗?”

  这个提问有两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慈悲心和规矩的问题。所以回答这个提问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我们首先要来看一下什么是佛的慈悲心。佛的慈悲心就是对众生慈爱,悲悯众生的痛苦,因为佛有救助我们众生脱离痛苦烦恼,救助我们众生脱离六道轮回的慈悲,所以佛才能成佛。所以从佛眼里来看,众生无论对他犯下什么过错,佛自己不会不开心的,也不会追究的,那大家也经常看到,什么人破坏佛寺或佛像,为什么就会受到惨报呢?因为佛教里面,除了佛、众生还有护法神,护法神的职责就是维护佛教的正义,对于本质是上破坏佛教的行为,他们会出手惩罚的。

  佛教我们众生都要有慈悲心,那应该是怎么样的慈悲心呢?其实关于慈悲心有两个方面的意思要理解。一方面我们众生的慈悲心,是指对待他人或其他生命的一种慈悲,这种慈悲重点在不为自己,而在众生。如我们平时和人交往,你不能去要求别人对待自己要慈悲。但我们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除了求助别人帮助,还应将这些困苦看成是自己的因缘果报,不能在别人拒绝帮助自己的时候,心生怨恨,起嗔恨心。第二方面是这种慈悲也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有句话说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如别人说错话,做错事,我们不会对他们生气,即使众生伤害了我们,我们也把这个伤害放下,不对对方生怨恨心,权当了业想。但是如果对方的行为,会让他产生贪嗔痴,会害他自己,这时我们可以指出来,甚至在一些团体内部会立一些规矩让大家遵守,这都是为了防止大家出现贪嗔痴思想。如我们素食馆去年允许做义工的家人打包回家给家里有需要的人,但结果导致义工攀比心理,最后无论要不要都想打包回家,甚至有些人把整盆饭私自打包回家,我们今年就定了新规矩,义工如果需要照顾家人,应在家里照顾家人,素食馆不提供打包。这样做不是因为我们不慈悲家人的需要,而是因为允许打包发展到最后,让义工家人贪欲膨胀,这就是害了他们。

  现在我们对慈悲有了正确的理解,再谈谈一些所谓学佛中的一些规矩。其实平时大家看到一些大德开示,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应该这样做等等这些,很多都是大家学佛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或体会,大家分享出来,让其他人能快速进步。如佩戴佛像或经咒的问题,以前一些大德反对,认为没有恭敬心,是教我们学佛时对佛要有恭敬心,大家也知道如果我们对佛没有恭敬心,我们学佛是无法受益的,但现在一些人佩戴佛像或经咒,出于对佛的尊重和信心,出于时时提醒自己是佛弟子,言行方面要有所注意,如果用这种心恭敬佩戴佛像或经咒,那就不存在大问题了。关于上厕所,我们平时告诉大家,上厕所时如果方便就摘下来,不要带佛像或经咒进厕所,但有时出门在外,实在不方便,我们也可以摘下来放在包里或上衣口袋里,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直接进厕所也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只要有恭敬心,就会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做,这对佩戴佛像或经咒是没有影响的。再如念佛或诵经,出现念错了该怎么办呢?大家初学时,难免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属于无心之过,过错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严重。发现念错了,就马上纠正过来,马上重念就好了。我们尚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不是有心的,发现了错误尚能改正,而且这些行为并不是破坏佛教的行为,所以也不会受到惩罚的。那法师念错了,为什么过错会变得很严重呢?因为法师的本质工作是传播佛法,他的色身等都是大众供养的,而且大家出钱供养,法师需要为大众做功德,如果念错,是有因果责任的。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华居士       慈悲)(五明学佛网:明华居士       慈悲)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