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神僧传新白话版10


   日期:2017/7/1 19: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求那跋摩

  求那跋摩,这里(中国)叫功德铠,本是刹帝利种姓(贵族),世世为王,统治罽宾国(西域国家)。十四岁时就见解超凡有深度,仁爱宽厚,崇德务善。他母亲曾经想吃野味肉食,要跋摩去办,跋摩说:“有生命的物类,没有不贪生怕死。杀害他们的命不是仁慈的人啊。”二十岁出家受戒,透彻明了九类经论,通晓四《阿含经》,诵经一百万多字,深达律品,妙入禅要,当时人称三藏法师。到三十岁那年,罽宾国王去世,没有后嗣继承,众人都议论说:“跋摩是帝室的后代,又才能贤明,德行厚重,可以请他还俗,继承王位。”群臣几百人再三请求,跋摩不答应,于是告别师长和众人,住山林喝山谷水,独自在山野中,远离人世。后来到阇婆国,没到前一日阇婆王的母亲夜里梦见一道士飞船进入本国,第二天早果然跋摩来到。王母以圣礼恭敬,从受五戒,王母因此劝国王说:“由于宿世因缘我们成为母子,我已受戒而你不信,恐怕下一生就永远断绝今天这种信佛的因缘了。”国王迫于母亲的压力,就奉命受戒,渐渐熏染,时间久了对佛教才比较虔诚。不久邻国的兵侵犯,国王对跋摩说:“外贼要用武力侵侮,如果与他们开战死伤必然很多,如果不抵抗国家就要危亡了。如今只有听命师尊,不知有什么办法?”跋摩说:“暴寇相攻,必须抵御。但应当起慈悲心,不要有杀害的念。”国王亲自领兵出战,刚交战贼寇就败退。国王被流箭伤到脚,跋摩用咒水为国王清洗,过一晚就平复了。后来为跋摩建精舍,国王亲自选材料伤到脚指,跋摩又为国王咒治,很快就平复。当时京城的名门大德僧人慧观、慧聪等,听闻跋摩的风范,想要参见学习。刘宋元嘉元年九月,启奏文帝(南北朝时期宋刘义隆)要求迎请跋摩,文帝就下令交州刺史出船去迎接,慧观等又派僧人法长、道冲、道隽等人前往礼请。文帝知道跋摩已到南海,于是又下令州郡都资助跋摩到京城。跋摩路过广东始兴停留一年左右,始兴有虎市山,山的形态高耸,峰岭高绝,跋摩认为像印度的耆阇山,于是改名灵鹫山(耆阇山译名)。在山中寺庙外另建禅室,距寺庙数里,听不到寺庙的磬鼓声。每当磬鼓鸣响,跋摩已经到寺庙了,或冒雨来身上不沾雨水,或鞋子上没有污泥,当时僧俗众人莫不肃然起敬。寺里有宝月殿,跋摩在殿北墙壁上亲手画罗汉像,以及定光佛时期,儒童菩萨(释迦佛前身)头发铺地的图像。像画成之后每晚发光,很久才息止。始兴太守蔡茂之对跋摩非常敬仰,后来蔡茂之将死,跋摩亲自前往看视,说法安慰,后来家人梦见蔡茂之在寺庙中与众僧谈论佛法。山上本来多虎灾,自从跋摩来居住后,早晚出行,遇到老虎,跋摩就用禅杖按虎头叫它离去。跋摩曾经在别的地方坐禅,多天不出现,寺里僧人派沙弥去问候,见一只白狮子爬立柱子上,整个屋子弥漫着青莲花,沙弥惊恐大叫,再看狮子忽然不见了。跋摩临终前预先写好遗言偈颂三十六行,自说因缘,已证二果罗汉。亲手封好信缄交付弟子阿沙罗说:“我死后将这封信交回到天竺僧人,也可以出示给这里的僧人看。”圆寂后就盘坐在绳床上,容貌与入定没有不同,僧俗众人来拜见有一千多人,并闻到香气芬芳,都看见有一形状好像龙蛇,长有四丈左右,从遗体旁直冲上天,没有人能明白。后来就在南林戒坛前,依外国法阇毗(焚化),享年六十五岁。

  僧亮

  释僧亮,不知是什么来历,因戒行严谨著名。想建造丈六金像,听说湘州伍子胥庙多有铜器,僧亮告知刺史张劭,借壮汉一百,大船十只,张劭:“庙有灵验,冒犯的人必死。而且有强悍的人守护,怎么可以得到呢?”僧亮说:“如果有福德就与施主共享。如果有过错我自己承当。”张劭就派给人和船,三天到达伍庙。庙前有两只鼎锅容量很大,里面有巨蛇,长十多丈,出来挡住路。僧亮从容持咒念诵,蛇就离去,接着见一人像官员的样子出来说:“听说师父道业非凡,建像造福的事重要,今天特意随喜。”于是让人抬取庙里的铜,取了十分之一,而船已经满了。回来时遇顺风顺水很顺利,那些强悍的人知道后已追不上了。回京城铸像完成,只是缺少焰光。文帝(南北朝时期宋刘义隆)为像造了金薄圆光,安置在彭城寺,太始年间明帝(宋刘彧)移像到湘宫寺。

  道生

  竺道生,本姓魏,钜鹿(属河北)人,天生颖悟聪慧如神,他父亲知道他不是凡器,喜爱他而且超常对待。后来遇到僧人竺法汰,就改俗缘归依佛门。才到十五岁就登台讲座,谈吐问答,清楚圆润,即使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学僧,当时的名士,都理屈词穷,莫敢抗辩。到了受具足戒的年岁,见识越来越深。初入庐山隐居七年,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所以钻研群经,万里寻师不怕疲劳辛苦。后来到长安跟从鸠摩罗什学习,关中僧众都认为他有神悟,最后回到青园寺。宋太祖文皇帝(南北朝时刘宋皇帝刘义隆)深加赞叹敬重,后来太祖设法会,皇帝同僧众亲临筵席,饭食准备很久了,众人都认为已经过午不能吃饭,皇帝说:“刚到中午。”道生说:“太阳在天上,天子说是中午,怎么不是中午?”说完就开始吃,于是众人都跟着吃起来,莫不赞叹他的善巧方便很圆融。当时《涅槃经》的后部分没有传到中国,道生说:“阐提人都能成佛,这部经不全罢了。”于是执着文字的法师,诬灭道生为邪说,就驱逐他。道生对众人发誓说:“如果我所说的不符合经义,现世就得恶报。如果确实契合佛心,愿寿终时高据狮子座。”然后独自来到吴地的虎丘山,把石头当徒众讲解《涅槃经》,讲到阐提人有佛性处说:“如我所说的契合佛心吗?”群石都点头赞同。那年夏天雷震青园寺佛殿,龙升在天,光影映在西墙上,因此改寺名叫龙光。当时人们叹道:“龙飞了道生必定走了。”不久又到庐山住在岩洞里,山中僧众都很敬服他。后来《涅槃经》大本传到南京,果然说阐提人都有佛性,与道生所说完全相符。道生得到这部经,很快开讲,宋元嘉十一年,在庐山升上法座讲说《涅槃经》,将要讲完时,忽然见拂尘纷纷落下,再看道生端坐正容,已经悄然圆寂。

  昙摩密多

  昙摩密多,这里(中国)叫法秀,是罽宾国人,七岁时神志清明端正,每当见到法事活动就自然欢欣,他的双亲对他钟爱而且以为不同寻常,于是让他出家。罽宾国多出圣贤达人,所以他屡屡遇到明师,能广博的贯通群经,有很深的禅法功夫,所证的法要都极其微奥。为人深沉有慧解,仪轨正派,天生两眉相连,所以世人称为“眉禅师”。年轻时好游历四方,誓志宣化佛法,走遍各国,然后留在龟兹国。到达龟兹国的前一天,国王梦到神说:“有大福德人明天将进入本国,你应当供养。”第二天一早就指示外事部门,如果奇异人士进入国境必须赶紧报告。不久密多果然来到,国王亲自出门到郊外迎接,然后请入宫中,然后归依受戒,尽到四件事(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的礼仪。密多淡定,能随缘不在乎利养,住了几年心中有离去的想法,神又降梦给国王说:“福德人要离开国王走了。”国王猛然惊醒,于是君臣强要挽留密多,但还是留不住。密多就度过流沙进入到敦煌(属甘肃),在空旷的地方建立精舍,植树上千颗,开垦林园上百亩,房屋楼阁树木水池极为严净。后来到凉州,仍在公府旧寺修整堂宇,学徒众多,禅法很兴盛。密多常想到长江西边的京城传法,宋元嘉元年展转到达蜀地,不久出三峡到达荆州住留。在长沙寺建造立禅阁,诚恳祈祷请求舍利,经过十多天后感应到有一粒冲撞器皿发声放光照亮满室,弟子信众莫不更加勇猛,信心百倍。不久沿着流水东下到京城,先在中兴寺休息,晚上睡在祇洹寺。密多本来声望很高教化很广,到京城没多久受到全城敬仰,从宋文袁皇后到皇太子公主,后宫莫不设斋请戒,参拜的使者天天相望。密多就在祇洹寺译出禅经、禅法要、普贤观、虚空藏观等,常用禅道教授,或千里来往传授四辈(指出家在家男女四众),远近都称他为大禅师。会稽太守平昌人孟顗,深信正法,以佛教三宝为自己的责任,一向好禅敬心殷重。密多到了浙江西部孟请他同游,就在鄮(音茂)县山上建立塔寺。江东地区的旧习俗多喜欢巫术,佛法的妙化所到之处家家归正,从西到东没有不服。元嘉十年回到京城钟山定林下寺,密多天性凝静雅爱山水,认为钟山镇岳可以比美嵩山华山,常叹下寺的地基临涧太低,于是登高查看山势。元嘉十二年斩木凿石开始营建上寺,官员百姓的钦仰奉献堆积重叠,禅房殿宇层层架构。于是信佛的民众万里之外也来会集,念诵肃穆,望风成化,定林达禅师就是神足弟子,弘扬他的风范教化,声威震动信众。所以能净化久而不改变,殊胜的佛教事业崇高而不能更替,大概是密多遗下的猛烈气势啊。于是从西域到南土,凡是密多所到之处没有不兴造寺院法会宏扬佛法的。最初密多从罽宾国出发时,有迦毗罗神王(护法神)护送,后来到达龟兹国准备回返,于是现形告辞对密多说:“你的神力通变随处自在,我不相随到南方了。”说完就消失了。密多遂后到京城就在上寺画像刻在墙壁上,至今还有灵验,虔诚祈福没有不如愿的。元嘉十九年七月六日密多在上寺圆寂,享年八十七岁。

  求那跋陀罗

  求那跋陀罗,这里叫功德贤,是中天竺人,因为学习大乘有名所以世人号称摩诃衍。本来是婆罗门种姓,学过五明(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等论,后来遇见《杂阿毗昙杂心认经》,刚一读就惊悟了,于是深深崇敬佛法。他家世代信奉外道禁绝沙门,他就舍家偷偷到远方求师,接着剃度出家专精志学,以及受具足戒博通三藏,到师子等国都受到供养。后来有缘东方,随船泛海中途遇风停止,淡水用完全船的人都忧心惶惶,跋陀说:“可以同心协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圣号,有什么不感应呢?”于是密诵经咒恳切礼忏,很快就有风暴起直到密云降雨,一船人得救了。南朝宋丞相南谯王义宣镇守荆州,盖大殿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想到自己不善说汉语心怀愧叹,就早晚礼忏请求观世音菩萨暗中感应,于是梦到有白衣人带剑举着一人头,来到他面前说:“为什么忧愁呢?”跋陀就说明原委,来人说:“不用担心。”接着用剑砍他的头换上新头,然后让他转动转动说:“不痛吧?”答:“不痛。”跋陀豁然感觉心神喜悦,早上起来就完全领悟汉语了,于是开讲。元嘉末年谯王常做怪梦,跋陀回答他说:“京都将有祸乱。”不到一年就发生叛乱。孝建初年谯王阴谋反叛,跋陀面容忧戚还没说话,谯王就问原故,跋陀劝谏恳切,然后流泪而出说:“必定没有希望,贫道不能随从。”谯王因为他受大众敬信,就逼他一起出阵。梁山(属安徽)大战失败后逃兵乘船拥挤,又离岸很远,跋陀判断无法保全所有人,只有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自己手拿竹杖跳到江中,水到膝盖,用杖刺水,水流深急,见一童子忽然从后面来牵他的手,他回头对童子说:“你小儿怎么能渡我?”恍惚之间觉得走了十几步,就到岸上。跋陀当即脱下纳衣想报答童子,再看周围却不见人了,跋陀全身毛发竖起。当时宋将领王玄谟督战梁山,宋世祖刘骏命令军中要抓获摩诃衍,善加护理。传令下去后,不久就抓到跋陀,下令用船送到京城,世祖马上引见问候安慰,说:“盼望很久了,今天才相遇。”跋陀说:“既然沾染有罪,理当粉身碎骨。如今得到接见,等于重生。”问还有哪些贼人?答:“出家人不参与战事,但是张畅、宋灵秀等逼迫过贫道。我明白过去难以预料的因缘才有这样的事。”世祖说:“别担心了。”当天吩咐住在后堂供施衣物,出行坐轿,等到中兴寺建成后再搬过去住。后来在秣陵境内凤凰楼西边建寺院,每到半夜就有推门呼唤吵闹,去看又不见人,众人屡做怪梦。跋陀烧香祝愿说:“你们过去有缘在这里,我现今建寺院,常为你们做法事礼忏超度。如果留住的就作为护寺善神,如果不能留住的就各自随缘。”祝愿后信众十多人,晚上都梦见鬼神一千多搬走了,寺众遂后安宁了。宋大明六年天下干旱,祈祷山川几个月没有灵验,世祖请跋陀求雨说:“一定要有感应,如果没有感应就不用相见了。”跋陀说:“仰望凭借三宝、陛下的天威,一定会降雨。如果不降雨不再见陛下。”然后前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吃不喝默诵经文,又加秘咒。第二天下午三时西北云起,初如车盖,日落时风起云涌,随后连着几天降雨。跋陀寻常捧着香炉从不放手,每到吃饭时飞鸟就来聚集手上取食。后来到太宗朝跋陀的礼遇供养始终隆重,宋泰始四年正月觉得身体不舒服,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临终前三天一直站立而望着天上的云,见到天花和圣像后,回到房中圆寂了,享年七十五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