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人生要学会谨言慎行


   日期:2017/6/26 9: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故曰”,所以关尹子告诉列子说:“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我们大家打坐修道要求神通,现在《列子》传你神通的原理。神通怎么来?他说“慎尔言”,告诉我们人生哲学,在这个社会上讲话要小心。不要随便讲话是《说符》的道理,一句话也不要随便说,要非常谨慎,古文这个“尔”字就是你,譬如在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的山区里,少数的地方,有时候喊你就是尔。我一听,哎哟!这还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保留。湖北客气话称你就是尔的变音,到了北方,“你”字下面加个“心”字——您,这些都是古文“尔”这个字的变音,因为言语是三十年一变,我们几千年文化,变来变去,各地的叫法不同了,古文就是古代当时的白话。

  现在的青年千万注意,不要认为现在的白话比古文明白,三百年以后的人如果研究我们现在写的白话,比韩愈的古文还难懂。现在随便写一个“梅花牌卫生纸”,三百年后考据起来,起码可以写一部博士论文了。

  所以懂了这个道理,读古书也很有趣的,我们的“四库全书”保留有十三经注解,有时为了解释一个字,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看得人又佩服又头痛,最后是叹气。原来古人做学问,一生只研究一个字,你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骂江东这一批了不起的读书人都是“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的人物,年纪轻轻开始读书,会联考,写文章,头发都白了,还在那里一个字一个字抠那个书本,然后带了一千多度的近视眼镜,讲起来那个学问,钻到牛角尖里,还摇头摆尾,不晓得多舒服啊!实际上米长在哪棵树上他也不知道,这就是读书人。所以诸葛亮骂他们“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讲理论、吹牛的时候,那个口水答答滴,本事之大,学问之高,天下国家大事,什么都懂;等到天下大事真出了问题,什么都不懂。可是诸葛亮自己也是读书人,他骂读书人,那叫做内行人骂内行人,骂得最痛快。我们大家在座的,自己号称是知识分子,千万注意,不要被眼孔里有一个光明的人骂了,他叫做“孔明”。

  我们讲到“慎尔言”这个“尔”字,引出来很多的理论,所以古人为了一个字,考据文章写了一二十万字,有时候又不能不看,怕人家说你某一本书不懂,就吃瘪,所以古人做学问,有些真是可怜。好了,现在我们把话收回来,闲话少说。

  所以关尹子告诉列子谨言慎行,人生要学的是说话谨慎,不要随便说话。“将有和之”,一个善于说话的人,说出来会引起共鸣,大家都会唱和他。所以我经常给青年同学们讲,民主时代你想去竞选,能够一句话引起大家的共鸣,那非常难;不是站在那里哀叫,“你们投我一票”!我们一听只好去睡觉。真正高明的人,就懂这个原则,善于说话“将有和之”。所以苏轼称赞韩愈的文章,“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说的话天下人都效法他,影响千秋万代。一个普通人,像孔子一样,为万世的师表,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知识分子、青年同学们要注意。这也就是“慎尔言,将有和之”。

  “慎尔行”,自己的行为要小心,任何事情不要随便,行为更不能随便,“将有随之”,有好的行为,自然有很多人拥护,跟着你走。我们做一件事业,做一件事情,自己要再三考虑价值在哪里,它的影响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列子》说的“知持后才可以言持身”,“慎尔言”,“慎尔行”。

  ——《列子臆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谨言慎行)(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谨言慎行)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