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菩提心的五个支柱


   日期:2008/2/6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除了四无量心以外,成功的修持菩提心还有许多的法门作为支柱,综合来说,有五大原则。这五大原则都可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依经典记载,只要善修这些原则,菩提心会无障碍的自然升起,这些原则都是菩萨的行持。

第一个支柱是戒律的持守。相对而言,个体的心念是表现在他的身体及语言当中,一切的行为都以起心动念为开始,然後才表现在语言及动作上面,不论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一样的。壤的行为诸如杀生、偷盗。说谎、毁谤等等,这些行为会成为修持菩提心的障碍,所以,我们必须依靠持守戒律,而减低我们造作身、语、意方面的恶行。

明觉是第二个支柱,意指不论是身或是心都保持在觉知的状态,这是克服无明的方法。无明是所有障碍之因,而贪与嗔则是令无明膨胀的助缘。贪执是心的作用,攻击则是身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思想、企图。行为都可能夹杂著贪与嗔,对此我们应有清楚的觉知。我们应学习随时觉察自己的身。口。意的活动,随时觉知自己表达了些什麽。明觉就是我们对于身。语、意的活动随时觉察,以免于造作罪障。

有许多的原因使我们一直停留在轮当中,无尽的生、死,死。生,及痛苦。如果我们对于这些原因,没有一点儿觉察,我们很容易在轮里愈陷愈深。所以,菩提心的五个支柱中的第三个,便是世间八法(八风:得、失、利、衰、称、讥、誉、毁)。知道何谓世间八风,常常警觉不落入八风,可以使我们免于在苦海中愈陷愈深,避免做一些後悔的事或造作恶业。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都避免,但起码我们可以一步步的克服。

此八风事实上有四套,每套有正反两面。第一套应察觉的是我们熟悉的经验,即有所得的时候——感到高兴;而有所失的时候——感到失望。第二套是处顺境时感到高兴;处逆境时感到悲伤。第三套是当我们听到合自己意的话,或是我们喜欢听的话,我们感到高兴;听到不喜欢的话,便感到沮丧。最後一套则是当别人赞美我们时,感到高兴;侮辱或责备我们时,感到难过。以上八种状况,四个一组,即是有名的世间八法。

在相对世界里对于世间八法有这些反应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有时候被当作是普通常识了。但是,如果我们对此八风全无观照的话,它们可能会失控,令我们造作极大的恶业。由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战争就是这样开始的,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战争,但若细察这大灾难的始因,则会发现一开始不过是一个人或一小群人,对于八风未能警觉未能控制所致。某人或某群人丢了东西,或想得到某个东西,或是因为他们不高兴听到一些话,或他们受了侮辱,想要报复或给对方一个教训。此时,若丧失了明觉,没有了智慧,那麽可怕的恶业就会铸成。所以,时时观照自心,留意八风的潜在力量会转为恶业,并懂得原谅,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修习菩提心,所以我们要学习原谅,对于好东西我们不要太执著,我们要学习满意自己的处境与生活,并懂得原谅。

成功地修持菩提心的第四个支柱,是区辨什麽是我们想要的?什麽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以及我们需要费多少精力去得到它们。平凡的众生,譬如我们自己,需要许许多多的东西,但是,真正的需要与想像的需求是不同的。想像的需求,是我们想要得到某物,怛我们并不真正需要它。我们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去追寻、求得一些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为了获得我们认为需要的东西,我们产生了焦虑。贪婪、妒嫉、羡慕。我们不曾仔细去思考,所以我们不知道什麽是真正需要的,什麽是不需要的。对于这一点,我们能够自助的方法,就是去明白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是生活必须的。怛我们应常处于明觉之中,尽可能的不要无谓的耗费精力,乃至负面地去争取这些东西。我们要小心,不要浪费时间,不要造作恶业,更不要无休止的去追寻那些我们不真正需要的。明觉心确实非常重要。

第五个支柱是正业、正向的生活。此点包含甚广,包括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简单的说,是我们不可为了争取自己生活之所需,而欺骗他人或令他人痛苦。今日的社会,贩卖毒品,或是像屠夫的杀生等职业,是属于害人的生活方式。任何榨取他人、榨取环境,使其受伤害而危及万物的生活事业都不是正业。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应该为别人制造痛苦,这是修菩萨道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菩萨,就是要尽一切可能,行一切善以利益他人。即使不可能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做到,但最起码必须小心,不让自己的生活情况与方式,给他人带来痛苦。在你现有的环境下,尽最大的努力,由此开始,方能慢慢进步。

依循前述的五种方式去修持,进步会自然发生。修持菩提道所显现进步的验象,譬如心的平静、仁慈、和善的增长等即是。一个菩萨应是很自然。很自发的产生慈悲心,关怀受苦的人,不论他人条件的高低,都能尊敬他人,对他人产生慈爱之心。菩萨们很自然的形成习惯,将别人的利益摆在前面,自己的利益摆在後面。若有什麽好事,总是先想到别人,而把自己放在最後。像这种自然形成的习惯,亦是菩萨道上修行者的进步的验象。常存善心并持续修持,久而久之,幸福终将自然到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生老病死)(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生老病死)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