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学会辨别善恶(六)


   日期:2017/6/12 8: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难善”和“易善”呢?我们知道,完成世间任何一件事情,需要克服一些外在的障碍和内在的障碍。所谓外在的障碍,就是存在于外境之上,阻碍成办这件事情的各种因素;内在的障碍是存在自心之上阻碍成办这件事情的习气。如果做一件善事需要克服的内外障碍比较大,则称这样的善是“难善”;需要克服的内外障碍比较少,则称这样的善是“易善”。例如,同样是放生这件事,在风雨交加和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去做,需要克服的内外障碍是不同的。天气不好的时候,首先需要克服交通不便、家人阻扰等外在的障碍,还要克服畏惧风雨、兴致不高等内在的障碍。所以,在下雨天放生是难善,在天气好的时候放生则是易善。显然,难善的功德要远远大于易善,因为行持难善时,不仅需要行善者对行善具有坚固的信念,还需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如是因如是果”,行善时内心所具备的这种超乎寻常的力量,必然会使得将来的善报也不同寻常。古人云:“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德育古鉴》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江西的舒老,在湖广教了两年书,这一年和几个同乡一起坐船回乡。船开到中途时,舒老上岸散步,听到有个女人在河岸边哭得很伤心,于是就上前询问原委,女人说:“我丈夫欠了官府十三两银子,准备卖掉我偿还官银。我走了,孩子幼小,无人抚养,一定活不了。所以,我内心很痛苦,控制不住。”舒老就安慰她说:“你不要伤心,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船上的人凑点钱,可以替你还。”舒老回到船上把这件事告诉同乡,却无人响应。舒老就把两年教书所得的薪水,全都布施给那个女人。船还没到家,舒老的盘缠就已经用完了,同船的人争着说他犯傻,弄得自己连在路上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也有人同情他,招呼他过来吃饭,舒老也不敢吃饱。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回到家中,一到家舒老就对妻子说:“我整整饿了两天,快给我做点饭。”妻子告诉他:“家里已经没米了。”舒老说:“跟邻居去借一点。”妻子说:“借过好几次了,这次专门等你回来还米。”舒老把路上捐钱的事告诉她,舒夫人心地善良,她说:“既然如此,我也有家常饭,可以找来一起吃。”说完挎上竹篮,到山里挖来野菜,然后把野菜带根一起煮,夫妻俩饱吃了一顿别有风味的晚餐。到了深夜,舒老准备躺下来睡觉,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声音说:“今宵食苦菜,明岁产状元。”第二年舒家生了一个儿子,后来果然考中了状元。

  这个故事中,舒老所行的善事就是难善,因为完成这件善事时,不仅要克服同乡的讥笑、自己身无分文之后的艰辛,还要克服内在的自私心,舒老所要克服的内外障碍不是一般人所能克服的,所以他所得到的善报也很超胜。

  《德育古鉴》中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河北邯郸的张老,家境非常贫寒,老来膝下没有儿女。平常张老用一个坛子存钱,经过十年,才存满一坛子。有一天,他的邻居因为犯法要坐牢,于是准备卖掉妻子,凑足赎银,免去坐牢之苦。这个邻居家还有三个小孩。张老心里想:如果他卖了女人,三个小孩很难养活,这事自己该尽一点心才对。他和夫人商量,准备拿出全部的积蓄,替邻居交赎人的银两,当时算下来钱还不够,夫人就从头上拔下一支发钗,合起来凑足了赎银。当晚,张老梦到一位神人,抱了一个孩子送给他。后来张老生下了弘轩先生,子孙相继都中了科举。

  这个故事中,张老所行的善事也是难善。因为张老自己的家境也很贫寒,而且帮助邻居的钱是自己十几年来用“坛子”一点一点聚集起来的。张老行此善,必须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自私心。试想,如果张老心里只想到自己的贫穷和集聚钱财的不易,满脑子都是“我、我的生活、我的艰难”,怎么能够完成这件善事呢?所以,行善时要能够狠下心来舍弃自己,才能成全别人。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串习爱执自我,所以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可能就是舍弃自我了。

  《懿行录》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镇江的靳老在金壇县设了一家私塾,平常教几个学生。他结婚二十多年,夫人一直未生育,年过五十,还没有孩子。靳夫人不忍看到靳家香火断绝,就劝丈夫娶一房小妾,以弥补心中的歉疚。老先生执意不肯,几次劝告都没有让他动心。靳夫人见劝告无效,就乘丈夫不在家,出钱买了邻家的女子,接到家里住。然后写信催丈夫回家。靳老师接到家信,立即从金壇回到镇江。靳夫人在家已摆好酒席,叫邻家的女儿陪伴,而且告诉靳老师事情的原委。这下把靳老师羞得满脸通红。靳夫人认为自己在场,老先生不好意思,就出来把房门反锁上。老先生看到房门已锁,便打破窗户,跳窗而出。靳夫人着急地说:“我拿出大部分的积蓄,好不容易替你买了一房妾,我是为你们靳家着想,你怎么不知好歹呢?”靳老师说:“你虽是一番好意,这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抱过她,只愿她将来能嫁一个好人家。我年老多病,孩子才十八岁,不能损害她。”这样,把她还给邻家。第二年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文僖公,十七岁发解,官至宰相。

  这个故事中的靳老所行之善也是难善。因为贪著女色、一切都为自己着想是凡夫无始以来根深蒂固的习气,靳老在这种情况下一心想到的是别人的前程和幸福,根本没有顾及自家的香火、自己所花费的钱财、夫人的责备等等,所以不仅克服了内在的习气,而且还克服了外在的障碍,此善非一般人能行,因而得到的善报也很大。

  我们在行持善行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内在的自私心了,调伏了内在的自私心,很多善事就能轻而易举地成办,如果没有调伏自私心,行善时则将困难重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情:某穷人得了重病,需要十万元来治疗,由于没有钱连医院的门都进不了,最后含悲离开了人间。其实这个穷人周围的人凑齐十万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每人拿出一万,十人就能凑齐十万。那些拿出一万元的十个人会不会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呢?绝对不会!就像第一个故事中的舒老,将自己所有的银两全部布施掉了,家里已经到了靠借米度日的状况了,也还是活下来了。第二个故事中的张老,虽然掏出了所有的积蓄,但是也还是很好地活下来了。十万元每人一万地放在十个人那里,其实也只是为这十个人提供一点奢侈的机会而已,但布施出去却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么容易就可以成办的一件大善事为什么没有人去做呢?关键是自私心在障碍着大家行善!大家心里想的是:我的钱是我辛苦挣来的,我还要买房子、买车子,这个月我还要买几件衣服、带儿子出去旅游呢!全部给他,我自己怎么办?正是在这个自私心的阻扰下,身边的人即便无助地死去,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一个人行善最大的障碍就是内在的自私心了。

  在此世间,有钱有权有能力的人,完成一件善事往往都很容易,容易却不去做,这是自暴自弃,是内在的自私心、懒惰心在作障;而无财无势的人,完成一件善事往往比较困难,但是难而勇做,反而更加可贵。所以,每一个希望离苦得乐人,都应当对行善生起坚定的信念,努力克服一切内外障碍,欢欢喜喜、义无反顾地去行善!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善恶)(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善恶)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苏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四章 善恶并明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8 传授三皈 善用其心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7 问答释疑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6 教导占察轮用法与占察忏法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5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4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3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2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1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0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