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三十一)


   日期:2017/6/1 12: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二百五十五

  世间的寿命如果到尽头了,就焚烧掉那形体尸骸的意义是:一来恐怕那亡故的人没有修成证果,身体的执着没有断掉,要他豁然悟到真正空性,当下生死解脱;二来正是要活着的人明白这个身体,全是虚妄,努力去修圣道,恢复本心源头。务必在一切言行中,亲见主人翁(悟到自性),就能自己作自己的主宰,不被人身这个臭皮袋有种种的驱使。这样才可以向上继承佛的慧命,向下化度有情众生,因为这个苦的、无常、无我、不净的幻妄身心,从而彻底证到常、乐、我、净的真如佛性。所以不论是圣是凡,全都焚化,而天下丛林寺院,没有不遵行啊。当初唐朝宋朝佛法兴盛的时候,上流知识分子家,也多仰遵佛的制度,而采用这样的方法,不只是僧人才这样做。僧人已经被焚化的,收拾他的余骨,置放到普同塔中,也就像丛林寺院的大众住在一起。其中有凡圣不能判断的,修行果位难以辨认的,凡夫既然依附了圣人,也容易解脱。如苍蝇附在马尾上,不用费力到达千里了啊。(增广文钞卷三·立山老人派下子孙公堂序(代开如和尚作))

  书摘二百五十六

  荤,真正指的是葱韭薤蒜这些植物,所以属草本类。《梵网经》说明五辛大蒜葱(即韭),慈葱(即葱),兰葱(即小蒜,薤即是此。)是荤物,我们中国这里只有四种。西域印度加上兴渠,所以叫五辛,也叫五荤。有的外道把芫荽(香菜)作为荤的,还有把红萝葡(胡萝卜)作为荤的,都是胡乱说。这五荤,本来是菜类,因为它们臭秽,所以不许吃。吃后诵经念佛,都没有大利益。(文钞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二)

  书摘二百五十七

  梵语“舍利”,也叫“设利罗”(这个名字现在完全不用了),我们这里叫身骨。这是按佛涅槃后,焚烧身骨化作八斛(十斗)四斗舍利而说的,那是按大量而说的。也有少量不是身骨的舍利,比如宋朝人刻《龙舒净土文》的刻板,得到三颗舍利在木板中,三颗是分三处得到的;又有善女人绣经文,觉得针下有妨碍,查看后得到舍利的;还有念佛的口中,得到舍利的;有的高僧洗浴时让他的徒弟擦背,听到“铮”的声音有东西落下,发现是舍利的。宋朝雪岩钦禅师剃头,他的头发变成一串舍利;宋朝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当天大风旋转刮起,烟被吹到四十里外。烟所吹到的地方,屋上树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来有四石(十斗)多。外道不知舍利,那是戒定慧力所产生的,而认谓是精气神所炼成的。这是剽窃佛教的名,而绝对不知佛教的深义,就妄造谣言啊。大量的是属于灭度后烧化而得,但如刻板绣经,以及念佛口中得到的,包括你灯花上得到的,那是因为精诚到了极点,佛的慈力加被,所以示现的。

  再说佛舍利,更是神变没有固定的样子。比如隋文帝没有作皇帝时,一位梵僧赠送给他舍利几粒,到了登极当皇帝以后再看舍利,就有几百粒,因此修了五十多座宝塔。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可以捧在手里观看,每人看到的各不相同。或者同一人同一时,都有大小好不好的变化,以及颜色转变,以及不转变的不同,这是不可以用凡夫情识测度的。世间人用凡夫情识瞎猜佛法,所以只有受损失,不受佛法的利益啊。(文钞三编·复杨佩文居士书)

  书摘二百五十八

  说到舍利,是梵语,这里叫身骨,也叫灵骨。那是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就的,不是炼精气神所成的。这是因为心与道相合,心与佛相合的人的表相罢了,不是只有死了烧掉,那身肉骨发才变为舍利的。古时有高僧沐浴洗澡而得到舍利的;又有雪岩钦禅师剃头,他的头发变成一串舍利;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舍利的;又有人刻《龙舒净土文》的刻板,板中出舍利的;又有绣佛绣经,绣针下得到舍利的;又有死后烧化,舍利无数,徒弟们都得到了;有一位徒弟远游在外,回来后在像前哀悼,感慨悲痛,就在像前得到舍利的。长庆闲禅师焚化的那天,天大起风,烟飞了三四十里。烟飞到的地方,都有舍利,于是收集起来,得到四石多。这就应当知道舍利,是道力所成就的。炼丹家不明白怎么回事,乱猜是精气神所炼的。因为炼丹家见佛法中的名相,不了解本意而只看表面,所以就用自己炼丹家的事,胡乱牵强附会了。得菩提道才成佛,没听说炼精气神,先有舍利子,后有菩提珠而成佛的。炼丹家加强保养色身,认为保到极处,就可以成佛。这是一个证明,明白人见了,不值一笑。(增广文钞卷一·复郦隐叟书)

  书摘二百五十九

  今天各位喝腊八粥,是什么样的的因缘?必须知道这就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天喝,为什么呢?因为佛成道以前,喝了牛羊乳粥的原故。原来释迦牟尼佛没有成道前,还是悉达多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时间修习世间禅,知道不是究竟,于是进入雪山,思惟成佛道的道理。六年苦行,一天只吃一粒麻一粒麦,结果形体容貌干枯,消瘦的不得了。出山以后,在尼连禅河洗浴,要扶着树站起来,因为体力不能支撑。当时所有天人,知道悉达多太子将要前往菩提道场成道,佛须要相好庄严,就化作牧牛女,献给佛九次提炼的乳粥。什么是九次提炼的乳粥?就是先从千头牛取出乳,用来喂饮五百头牛;再取五百头牛乳,用来喂饮二百五十头牛;再取二百五十头牛乳,用来喂饮一百二十头牛;再取一百二十头牛乳,用来喂饮六十头牛;再取六十头牛乳,用来喂饮三十头牛;再取三十头牛乳,用来喂饮十五头牛;再取十五头牛乳,用来喂饮八头牛;最后才用八头牛乳,和香稻煮成乳粥。太子喝了乳粥,形体复原,相好圆满,于是去到菩提树下,端坐思惟,断尽烦恼。就在十二月八日明星升出时,佛目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镜开朗,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现今佛成道的事了。

  腊八粥,就是仿效乳粥。佛喝了乳粥,而后成道。我们就是以喝腊八粥的形式,庆祝纪念佛的成道,这是因缘如此,所以西域印度用乳粥作为上供。佛在世,多数用乳来供佛的。到了佛灭度后,有一位居士用纯乳煮粥,供养一位大德。大德喝了而感叹,居士问怎么回事?回答说:“居士的粥,虽然美味,但不如佛在世时喝水。因为我的福薄,众生的果报太差,所以感叹了。”佛的福德厚,水胜过乳味。众生的福薄,乳不如水。末法时期的众生福更薄,千万不要有越过本分的想法。(文钞三编·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书摘二百六十

  唐朝时五台山北台山后的黑山寺僧人法爱,充当监寺(当家师)二十年,把四方供养僧人的财物,拿去大量买南原那个地方的田产,遗留给他的徒弟明诲。法爱死后,就生在他家为牛,有力气能够单独耕田,过了三十年。牛老了而且病了,田庄管理人想把牛拿去换油,当天夜里,明诲梦到亡师对他哭着说:“我用僧物,为你买田,现在转为牛了,又老又瘦弱,希望剥我的皮作鼓,写我的名字在鼓上,每次礼诵时应当被击打,我的苦就有解脱的时候了。不然,南原那地方,变为沧海,我也解脱不了啊。”说完,全身扑倒。明诲醒来,正是夜半,鸣钟集合大众,说明法爱的事。第二天,田庄管理人来报告老牛撞树死了。明诲依梦里法爱的话,剥皮作鼓,写上名字。马上卖掉南原的田,得钱若干,供五台山的僧人斋饭。明诲又尽全力,为亡师作礼忏法事。后来把牛皮鼓送到五台山文殊殿,年月久了牛皮鼓就坏了,寺主换成别的鼓,人们讹传以为是“人皮鼓”了。见《清凉山志》。

  书摘二百六十一

  善导大师念佛时口里放出光明,是大神通的圣人。临终时登上柳树说偈语,随即跳下来立地化灭。你认为是从树上跌下来摔死了,你真是罪过,瞎著眼睛就好瞎说。你要这样舍身自杀,就是个枉死鬼,想生西方净土,梦也梦不著了。善导大师的传记中,可能文字上没有能显出这个妙义,所以使你认为是舍身而死。你曾见过《金刚经感应》朱进士的事迹吗?他因为听了《金刚经》四句偈,生起欢喜心,不久在梦里跟随五个人,坐车到某一家。五个人都喝汤,他也想喝,那带领他的人不许他喝然后就醒了。他心里很奇怪,寻访到梦中的那一家,说是生了六只狗,有一只死的,因此朱进士以后就专持《金刚经》。到八十九岁登到树上说偈,然后跳下立地化灭。这样的人现生差点变狗,由于这个缘故数十年持《金刚经》,还能够由高至下而化灭。何况善导大师是大圣人,神妙不可思议的人,你认为是舍身自杀,可怜可怜。这就像愚人以为佛涅槃就是佛死了,是同样肤浅的知见。(文钞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十)

  书摘二百六十二

  居士这个“名”的意思,就是居家修道的人士啊。“实”就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行世间善法,以此打下修行基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法门,求生西方净土,愿自己和他人,共同了生脱死。能这样做,才可不辜负“居士”的名称。具体所做的事,就是以身作则,宏扬佛化,只是以自利利他,自立立人为志事。对于虚名浮利,完全不放在心上;对于伦理清规,决不违犯,使每个见闻居士的人,都生起景仰佛法的心。所谓用言论教别人就有争讼,用身体教别人就会听从。世外和世间,没有一件事不是以身为根本的。没有根本,纵然有作为,都是场面上作样子的事。既然不是真修,必然招来外在的侮辱,反而会让有邪见的人有借口诽谤佛法,自己和他人二种利益都失掉了,生死大事怎么能了脱?如果是加入居士林的林友,各自发金刚坚固的心,誓愿实行自己和他人都得利的事。用全部伦理学儒,用全部心性学佛。追寻过去的先驱觉悟大德,不肯稍有退缩,是名真正的佛弟子,是名真正的大丈夫。(文钞三编卷三·南通金沙区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书摘二百六十三

  世间愚痴的人,总是不真修行,偏偏还想得一个真修的虚名,所以设计种种的办法,妆点门面,扮成一个似是而非的相,希望别人称赞自己。其实他的心行已经污浊不堪,纵然有点修持,也被这个心污染,决定很难得到真实利益,这是所谓喜好名声而不真实行的,是修行的第一大忌。倘若具足前面所说应当做的,没有后面所说应当禁忌的,那对于世间就是贤人,对于佛法就是菩萨。(增广文钞·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书摘二百六十四

  学佛的人,不把躬行实践作为主要的事,那与世间演戏的人没有两样。在演戏当场苦乐悲欢,演得非常像,实际上一丝一毫也与自己没关系。这样的话,便是好名声而不真实行的痴呆汉,心想骗人骗佛,实际只是成就他骗人骗佛的罪过。人尚且不能欺骗,何况是对佛呢?必须从脚跟下做起,才好。(文钞续编·复许熙唐居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