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犯了这种戒,磕一万个头也没有用


   日期:2017/6/1 11: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告诉文殊菩萨,众生具有劣根性,喜欢乖离,喜欢破坏人,天生的喜欢破坏团体,喜欢破坏别人的事。……

  古人两句话:“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与人见了面,一定讲人家,两个人一见面,“嗳!你看到某人没有?”“没有看见。”“这个家伙好几天没看见,不晓得搞些什么?”这就在说人家了。

  在人面前说别人,这是众生与生俱来的业力。“好喜乖离”,就是喜欢做破坏人家的勾当。破坏了对他本身有没有好处呢?他有时也替人家掉眼泪,但不要这样做好不好呢?他自己也控制不住,这是他的业,他的地狱业。

  所以学佛在哪里学?就在这里,要检查自己的心理,做这一件事,说这一句话,是不是犯了“好喜乖离”?犯了这种戒,磕一万个头也没有用;有用啊!那是你善心磕头得的好果报,但那笔帐是另外算的,两笔帐不能抵销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能抵消、冲淡。人情可以冲淡,宇宙法则是不能冲淡的;就像黑暗与光明不能中和,一样的道理。因果报应是宇宙间的天然法则,并不是迷信,也没有人作主,天道好还。

  经常有人说,因果报应很难相信;我说年纪大了,越看越相信,越看越害怕,尤其现在更可怕。我们年轻时,哪里有冷气机?夏天热得把上衣脱了,一边看书,一边摇扇子,称得上是‘江上朔风清’了,尤其一阵凉风吹过来,真有说不出的舒服,那个时候看果报就慢。现在这个时代,我经常感觉到,阎王那里的地狱都是电脑作业,现世报的事情太多了。科学时代,报应也很科学。你们自己去研究,去看这个社会,去看这个人生,就能了解自己。

  “好喜乖离”,乖是乖,离是离。离是离间,挑拨是非,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乖是把人与人之间弄得别扭,本来大家好好的,他会把彼此搞得别扭起来。

  “更相斗讼”,还有一种心理喜欢挑拨人家,与人相斗、打架。打架这个名辞,在河北、东北、北方有不同的涵义,辩论也叫打嘴仗,两人对吵叫“打一架”。人性好斗,喜欢讲别人坏,有些人就利用人性这个坏的一面,使别人互相斗讼。古今中外,到处都可发现这种令人发指的事实。

  讼,就是打官司,打嘴仗,嘴巴好辩也叫讼。有些人嘴巴讲的头头是道,而且道道是头,他都有理由,你跟他讲话还没有提,他理由一大堆就出来了。

  斗讼两个字是相连的,这些都是人性的罪业,所以修行就要在这些地方挑自己的毛病。止观,观心法门,观什么?就是把这些病根都挑掉。

  所以,好喜乖离、更相斗讼的人,“恼乱自他”,不但使别人痛苦,自己也很痛苦,自己一天到晚不开心,在烦恼,在扰乱;扰乱别人,更扰乱自己。

  上次我们讲到“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这一段。“好喜乖离”,一切众生的劣根性,喜欢挑拨离间,喜欢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破坏别人的好事,基本上,这些都是由于人性的嫉妒心理而来。乖离的个性人人都有,不是某一个人的特性,这是一切众生的根性,是第八阿赖耶识带来的种子,这个根性的种子有三种:善、恶、无记。人的起心动念与他形诸在外的行为,不是造善业就是造恶业,没有中间路线,勉强说个中间,就是无记,无善无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了。实际上,无记也属于恶,不过,是最轻度的恶。

  修行,就是把根性中善的种子擦亮,擦干净,使它开发出来。换句话说,修行就是为善去恶,自己把劣根性转过来。

  人人都有好喜乖离的劣根性,喜欢在人与人之间闹事。……这就是人性的基本弱点,看到别人家好,喜欢把人家弄得不好。有时候好像是无意的,严格说起来,不能算是无意。从心理上来说,是出自于潜意识的劣根性,绝对不能说无意,说无意这句话不能原谅。真讲佛法修行的人,不能原谅自己的无意。原谅别人是你有宽容的德性,原谅自己就是罪过。

  所以,我们已经知道“好喜乖离,更相斗讼”的劣根性是天生的,但是结果呢?“恼乱自他”,不但使自己起烦恼,也使别人起烦恼。捣乱了别人,也捣乱了自己。所以佛说一切众生“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辗转常为不饶益事”。

  南怀瑾先生《药师经的济世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戒律)(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戒律)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杨曾文教授: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温金玉教授: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温金玉教授: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明一法师:禅修好处戒律说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二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