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二十五)


   日期:2017/5/29 10: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二百一十

  所谓佛法,就是九法界公共的修法,没有一个人不应当修,也没有一个人不能修。持斋念佛的人多,效果应该是法道兴隆,风俗淳善。但这个只恐怕不多,越多就越美啊。至于出家为僧,那是如来为了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置的。如果有立志向上,发大菩提心,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扬戒定慧三学而又偏赞净土,也就是在这一生要顿时脱离苦海轮回。这个只恐怕也不多,多多就益善啊。

  如果稍微有点信心,没有大志向,想借着做僧人的名义,游手好闲,赖着佛教偷生,名义上是佛子,实际上是秃头俗民。就算不造恶业,也已经是佛法的败种,国家的废人。倘若破戒造业,有辱佛教,纵然活着逃脱国法,决定死后会堕地狱,对于佛法对于自己,两方面都没有好处。这些只要有一样发生都不可以,何况众多?古人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将相所能为”,那是真语实语,不是贬低将相而赞扬僧伽啊。因为担负起佛的家业,续佛慧命,不是破除无明以回复本性,宏扬法道以利益众生的人,是不能做到的啊。

  如今做僧人的,多数都是卑鄙无赖之徒,找一个悠悠泛泛,持斋念佛的,都不多得,何况能够担负家业而续慧命的呢?如今的佛法,一败涂地了,因为清世祖顺治皇帝不观察时机,仰遵佛制,改革掉了前朝的考试僧人制度,永免度牒,使得人们随意出家,清世祖是罪魁祸首啊。而随意出家,对于上等人那是有大益处的,对于下等人那就大有损害。倘若世间都是上等人,那么这种办法固然对于法道有益,可是上等人如凤毛麟角,下等人多如牛毛。益处只是暂时有利于当时(清初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故有益),祸害广传遍及到后世。导致今天污浊泛滥到极点,纵然有知识分子想整顿一下,也不知从哪里下手,可不悲哀吗?

  以后有要求出家的人,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的天赋,才可以剃发,否则不可。如果女人有信心的,就让她在家修行,万万不可让她出家,恐怕她有什么破绽,就污染败坏佛门不浅啊。男性如果真修,出家更容易,因为他参访知识,可以依止丛林寺院啊。女性如果真修,出家后反而难,因为她动不动就会招到世人的讥嫌,凡事很难随自己的意啊。如果按照上面说的原则有挑选的剃度,不剃度女性尼僧,是末法时期护持佛法,整理法门的第一要义。请与你的师父以及一切相识的僧人,恳切告知,那么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啊。(增广文钞卷一·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书摘二百一十一

  观察阁下的天份、因缘,以及现在的法运时机,似乎应该以持五戒而护持三宝,宏扬净土而普劝众人往生西方净土,是契理契机的第一要义。为什么这样说呢?阁下年纪已经过四十岁了,天份不是上等,想要研透经藏,参访知识,恐怕是法门无量,光阴不多,就算能钻研,也有来不及的遗憾。而且现今虽然有知识分子,而僧人多有滥污,同行的人很缺乏(同行,名为内护,能互相磋磨,挟持进道)。如果向上的志气一旦衰竭,那么懒惰懈怠就随之而来,不能再振作了啊。

  比如我二十一岁,辞别亲人出家,也可以说是发心真而立行猛啊。至今五十三岁,对于宗对于教,毫无所得,白白地辜负了亲恩,空为佛子,有幸的是净土一法,在出家学《弥陀经》时,已经生有信心,实际上没有蒙受过一个知识人开示。因为当时教我的老师,与其它知识人,都是主张参究的,所有开示,都是破净土法门的。我衡量自己的能力,不随着别人的思想转,即使佛祖现身来,还是不改我的作为,何况其他知识人所说的呢?

  而且现今法弱魔强,想要护持佛法,在俗家就容易,在僧家就很难。阁下你如果能严持五戒,专念弥陀,克己复礼,言行相应,然后广行化导众生,普利群伦。不可以处在法师的位置上而自以为高明,不可以受人钱财供养而自己满足,在家里就为一家人演说,面对大众就为大众详细陈述。那么人们都仰望你的德而信从你的言,所谓自身正派不用下命令就开始行起来,草就随风倒了。你儿子不信这个道理,也不可以强求,等他遇到适合的因缘,机会出现时,一旦启发他,自然接受而没有抵挡的可能了。

  莲社组织刚开始,必须有定规,女人加入莲社,完全不可以。千万不可以效仿别的地方那样随随便便没有约束,结果造成一种法才建立,而百种弊端都产生了,至关重要。舍利子不能礼拜,丛林寺院不能亲自去,有什么关系?只要能见佛像,就当作是真正的佛;见佛经祖语,就当作是佛祖在面前教导自己。必恭必敬,没有怠慢没有疏忽,那就是整天在见佛,整天在亲近诸佛菩萨、祖师、善知识,舍利丛林寺院还用说吗?

  有市井习气,出家如果不真修,就更俗了。如果要远离俗,先必须了知世间一切诸法,全都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那么贪嗔痴三毒,就不能生起了。倘若还不能息止,就以忠恕忍辱治理,那么自然止住了。如果还不能止,那就设想要死了,自然无边的热烈烦恼,都化为清凉了。《报恩经》说“次第受戒”,现今出家受戒的,也要先受三皈,次受五戒,再次受十戒,再次受具足戒,再次受菩萨戒。但是古代人受戒的,是发心为了生死,今天受戒的,多是为了充大僧而图体面,得戒的事,从未放在心上,所以外来的蟒流子、下流坯,没有不是受过三坛大戒的僧人。这都是由于清世祖罢除僧人考试、免掉度牒惹的祸,还有近来那些做师尊的人贪名利、喜欢信众徒众越多越好所造成的啊。我担心您那里的僧人们,不知道这个道理,以为度人出家,是第一好事,导致匪类混入佛法,佛法就会灭掉了。所以不怕别人嫌我繁琐,而反复细说啊。(增广文钞卷二·与谢融脱居士书)

  书摘二百一十二

  严格地说佛法衰微,其实不是在明朝末期,明朝中期,所有宗派都衰了。万历(明神宗年号1573~1620)以来,勃然兴盛。贤首宗有莲池大师、雪浪大师,大大振兴圆融本宗;天台宗有幽溪大师、蕅益大师,大力宏扬观法之道;禅宗幻有禅师下传四人,而其中天童禅师、磬山禅师,他们的法传遍天下;洞下宗有寿昌禅师、博山禅师,代代都有高人出;律宗有慧云律师中兴,实在是优波离的化身,见月律师继承,原本是迦叶的再来。而妙峰大师、紫柏大师、莲池大师、憨山大师、蕅益大师,尤为出类拔萃,是末法时期所不多见的。虽然不如唐朝宋朝的兴盛时期,也可以说是佛法的光芒重新辉煌啊。

  到了大清朝建立,对佛法崇尚敬重尤其兴隆,山林泉边隐逸的人,大多受到朝庭的礼敬,如玉林大师、憨璞大师、木陈大师等。世祖(顺治)于是仰遵佛制,大开方便的门,罢除了僧人考试,让他们随意出家,因为皇家传戒,创制护戒牒,从此永远免除了出家应有的度牒了。佛法的衰落,实在是这时开始的,在当时高人多的像树木林立,似乎这个做法是有益的。而世宗(雍正)是大权菩萨乘愿再来,示现皇帝,他发挥佛祖慧命的言论,精深宏大广博,收入大藏经广为流通是不必说了。外面流传有世宗亲自著作的《拣魔辨异录》,八卷四册,是我的友人子任氏,在京城乞讨,从书店中得来的,送给杨仁山,让他寄到日本去,附录在新印的《大藏经》里。估计书已经出版,好古探奇的人,可以读一读了。不但对于自己的性命有益,而且学识文章,应当会顿时高出十倍呢。了不起啊!世宗对佛法传到中国来说,实在是皇帝中的唯一而没有第二个了,那么皇帝是这样,他的官员僧侣,大概也可以知道是什么状况了啊。

  再到高宗(即清高宗乾隆)以后,懂佛理的哲人越来越少了,愚昧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频繁的战争,那些卑鄙无赖之徒,多数都混入佛门,自己既然不知佛法,怎么能教徒弟修行?从此一天比一天衰落,一代不如一代。到今天僧人虽然不少,识字的十个里面找不到一个,还能指望他宏扬佛法大教,普利群生吗?所以高尚的人士,除了本来有大善根的以外,一般对佛教是只知道有僧,而不知道有佛法大道,不了解就厌恶,结果不能深入佛门了啊。

  流通佛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须要深谋远虑,随机设法。佛教的体制固然不可不遵循,而因时代不同要有相应的办法,也不可不认真研究,要预防时世的变迁,才不至于颠覆佛法而不能发挥作用,就像今天的佛法这样糟糕啊。倘若各位君子不抓紧时机展现佛法利益,我恐怕现在的中国,已经没有佛法的踪迹了。危险啊!(增广文钞卷一·与佛学报馆书(节录))

  书摘二百一十三

  接到来信,并《显感利冥录》,不胜欢喜。知道谛公这一次讲经,比前次更觉得光辉了,所以全部看完,就送给别人。也有一些见闻,深感诧异,私下相传说:“谛公已经证到圣果,关帝(三国关羽)还没有明心见性。”我听到后说:这件事须要从白、关两人用心处去研究,那事和理两方面才恰当,绝不会有滥充圣人委屈贤人的过失。白公且不说了。至于关帝,他在活着的时候那是富贵不YIN、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死后皈依智者大师,愿为伽蓝护法神,护持佛法。自从智者那时到今天有一千三百多年。天下丛林寺院的主人,多有法身大士,乘愿再来宏法的。关帝每个都护持亲近,难道直到今天,还没有觉悟,而要求决择谛公开示。怎么帝君这样聪明,而又愚钝到不懂佛法到这种地步呢?是大有说法的。

  现今正是末法时期,僧人中多败类,只知道穿一件大圆领,就叫僧人了,对于僧人的名义事业,却几乎不知道。在俗家的人有信心的,只要能研究佛法,最终都轻视僧侣。那些不信佛的,看见他们游行人间,造种种业的僧人,就认为僧人都是这个德性,佛法对国家没用,对世间有害。因为有这种我慢邪见下劣等知见缘故,关帝护法心切。因为京城又是天下中心的地方,高人名士,都来聚集。于是现身说法,请教谛公的开示,驱除那些在家人我慢邪见的凡夫情识,振兴恶劣僧人无惭无愧的卑鄙念头。古人说“如来不舍穿针之福”,还说“如八十翁翁作舞,为教儿孙故”。

  我对于关帝这事的看法也是这样的,这虽然是盲猜瞎断,如果质问关帝、谛公他们,当然都是点头微笑,不会露出是否对错的声色痕迹啊。如上所说,也是根据表现来论的。至于关帝、谛公的本意,只有关帝、谛公自己知道,我哪里能猜测而评论呢?(增广文钞卷一·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书摘二百一十四

  信中所说用心过度的情况,我早已经料到会这样,所以才有“只写一本”的说法。因为你太过细,每当遇到有“不必认真”的情况,你还不愿意不认真,所以会受伤损啊。观察你的气色,似乎应该息下心来专一念佛。其它教典,与现在所流传的书,一概不要看,别导致分心,有损无益。应合时事的人,必须知道时事。你我不能应合时事,而且身在局外了,应当放下不问,一心念佛。这样可以使自己他人共同得到真实利益,是唯一无二的章程啊。(文钞三编卷一·复弘一大师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