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二十一)


   日期:2017/5/29 9: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一百七十四

  净土法门,贵在实际的修行,如今既然知道了,应当随缘分随能力去做,才有实际的效益。如果只是研究而不肯持佛圣号,这样想达到眼前消业障而增长福慧,将来出离三界并登上九品莲花,那还是文人的习气。有这样的习气,想真实的了脱生死证到无生法忍的利益,实在是万难万难。(文钞三编·复张曙蕉居士书三)

  书摘一百七十五

  罗台山的不往生西方净土堕落在人天福报里,就在于文字气习太重啊。这样的习气既然很重,那么虽然说是念佛,实际是念念都在文字里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撑门面而已。这是文人的通病,不是罗台山一人这样啊。(增广文钞·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书摘一百七十六

  念佛太喜欢寂静,这是不应该的,有这样厌恶喧闹的病,现在已经出现病态了,如果仍然这样下去,时间久了后就不可救药了。应当静和闹是一样的,在静的时候也不怕有闹来,在闹的时候我心仍然静,而不产生憎恶,那就不会有惊厌的魔事发生,如果不赶紧改过来,以后更要发狂。念佛发生悲痛,也是善相,但不可以常常这样,如果经常这样,必定会着“悲魔”,悲魔既着,那整天悲痛,可能会痛死,这都是由于不善用心所导致。头顶痛痒,都是提神过度,心火上冲所引起,应当一心静念。多为大家说明,常在人群中念,那么这种惊怖心痛痒事,都可以慢慢消灭了。(文钞三编·复刘慧焯居士书)

  书摘一百七十七

  你的性情,总是喜欢说没意义的话。你家不富裕,还有老双亲,怎么能说要找清净的地方,而一心办道呢?而且你在电局工作,如果看经参禅,人事繁忙,是很难用功的。如果说念佛,只怕你不发真心,如果真发了解脱生死的心,那人多也不会有妨碍。因为念佛只是一句佛号,就是打岔,也打不掉。倘若你心不讨厌,那也没有什么障碍,你的心如果生起厌恶,那就一分钟都难过啊。不能舍家找安静的地方念佛,怎么请我决断,岂不是把这事当儿戏吗?

  你如果能劝老双亲,劝妻子,同修净土法门,难道不如你独住静处念佛好吗?再说人情应酬,你果真是因修行从简从略,他人必不会见怪。或者迫不得已,略为应酬一下,可省就省,有什么不可以呢?在尘世间学佛,如果修别种法门,那确实很难得益,如果修念佛,那就实在是非常稳当。但因为你的没事找事的妄想太多,不要说没有安静的地方难得益,即使有了安静的地方也难得益。你何苦把有用的精神,用在无益的语言计较上,而自扰扰人呢?应当努力戒除这个毛病,随缘分用功,详看《文钞》,自然可以在一切地方,都自在安乐了。(文钞三编·复李慧实居士书一)

  书摘一百七十八

  学佛的人,把调治习气作为修行的第一步工夫,如果能克除一分习气,那工夫才能真实的得一分,否则有因无果,难得与佛相应啊。你既然知道自己性情暴戾,应当时时有“我事事不如人”的想法。纵然是别人辜负我德,也常想是我辜负别人的德。感觉自己对一切人,都有惭愧,抱歉遗憾不止。那么暴戾的习气,就生不起来了。凡是暴戾的习气,都是有傲慢心而引起的。既然觉到自己处处抱歉,那自然心平气和,不会我慢贡高而盛气凌人了。(文钞三编·复郝智熹居士书)

  书摘一百七十九

  凡事必须好好考虑,不可任意而为,就比如布施的做法,本来是善事,而不知惭愧的人(贪别人布施的人),反而成了障碍,所以应当以拒绝并且不理睬为主。纵然还有来求的,只是少少的给与,他就自然不来了。也不必生气发怒,但还是以不理为最上的策略。(文钞续编·复念佛居士书(即正编文钞所载之永嘉某居士))

  书摘一百八十

  所说的一心,并不是专念一句佛号,就会一心了。心如果能够归一,就是念经念咒做礼拜,也是一心。况且你在这七天内,吃饭喝水起立坐下时,都不妨碍一心,怎么念经咒做礼拜,就妨碍一心呢?(文钞三编·复郁智朗居士书)

  书摘一百八十一

  你说“随时随地,得死便死”的话,也是求往生西方净土的根本,也是招魔的根本。死固然是人人都有的,但不要有求死的执著心。求快速往生,只有在一心念佛的情况里可以,如果不是一心念佛,只是求快死,必定招来无量劫的怨家,让你意外死掉。不但不得往生西方净土,等到临死时,魔力已经离去,那就苦的说不出来,就会产生邪见,结果必然堕落。这种执著心不可有,有就是病,不可不知。(文钞三编·复唯佛居士书)

  书摘一百八十二

  你如今要求马上往生西方净土,这个念头也好,但也只要随自己的因缘吧。如果起了一种特别的决烈心,必定要马上去,就成了著魔的根子了,后来的祸患,怎么可以设想呢?

  一心念佛,求尽快往生西方净土,如果一时不能马上往生,也千万不要有一念急躁的心,那病苦自然能够消灭,眷属自然能够调理好,愿你深思啊。(文钞三编·复周群铮居士书)

  书摘一百八十三

  现今的泛泛然不认真不深入的修行者,多数都是不实际修行的,只为了图虚名。我曾经见过许多日课念十万阿弥陀佛的人,都是属于虚张声势,拿来自欺欺人罢了。这种习气,沾染上了就是徒劳无功,小一点说就是把没有当作有,大一点说就是以凡夫滥充圣人,不但没有功,而且他有说不完的罪啊。(文钞三编·复周群铮居士书)

  书摘一百八十四

  你是凡夫,不是圣人,睡觉怎么能免掉,饭食怎么能停止?只要不贪睡,不贪食,能休息好能吃饱就可以了。如果按你所说,靠着神咒不睡觉,果真持咒有大灵感,或者可以不睡。你初持咒的夜晚就不睡,那是心太急切了,已经有点伤神,所以不睡。如果伤神久了,那就睡不醒了。初发心学佛人,常常是一时精进过度,然后就退步懒惰了。关于裤腿敞开,这是南方的习惯,而北方上等人,也没有这种派头,何况学佛的居士呢?所以居士也应该将裤腿扎起来才好。真修行的僧人,睡觉也不放开,何况白天呢?(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书摘一百八十五

  根据你所说的,决定可以往生西方净土。因为佛有大愿接引,又得到大众助念的力量,所以可以决定往生。但也不必登报,因为人人依照这个方法,人人都可以往生,并不是希奇的事。如果人人登报,那就多的要烦了。或者有特别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寻常所能见到听到的,那不妨登一登,让见到听到的人都生起正信。否则应当不要登为是。为什么呢?太平常了,不希奇的原故。(文钞三编卷二·复常逢春居士书四)

  书摘一百八十六

  来信都知道了。李嗣勋的事情如果是真的,那决定往生西方净土了。但是现今的人总是说的美好夸张,想让人感觉好听,这是有大过的。对于亲人对于自己,都是没利益而有损害的。为什么呢?因为自欺欺人,把凡夫妄称为圣人的缘故。如果没有往生,眷属至诚为临终人念佛,也可以往生。如果虚伪装饰,那就不是真实心,是虚假心,所以难得实益啊。(文钞三编卷二·复常逢春居士书三)

  书摘一百八十七

  八关斋,以过了中午不吃饭为主。今天的人体弱多病,而且打佛七活动连续七天念佛,是精进修行,不是静心坐禅的可以相比,似乎不必执著,否则恐怕会生病。另外南方打佛七,吃点心的次数过多,不但不能心归一致,而且食物不容易消化,应当以多吃为戒,两顿粥两顿饭就可以了。所说的打佛七前一天持八关斋戒,也不一定,前一天持,难道打佛七的七天中不可以持吗?须知念佛一法,事和理是很深的,我们要量力而行,不要强迫别人为难,不要导致别人没有奋发向上的思想,那就对了。天下的事,道理是有一定的而方法是随机的,具体措施可以变而总的原则不改,才可以希望有成就呢!死守旧规矩,或者随便订立新章程,都难以收效。请好好想想吧,这样才可以获得一心不乱的三昧啊。(文钞三编卷一·复罗铿端居士书二)

  书摘一百八十八

  世界正当在劫浊的时候,人与人互相损害,没有护身符,难保永远没有祸害。所谓护身符,也只是至诚礼拜念诵阿弥陀佛而已。而观音大士,慈悲愿力洪大深广,寻声救苦,随时感应,应该在早晚礼拜念佛外,再加上礼念观音大士。那在不知不觉中,必会蒙受观音菩萨加被,自然可以转祸为福,遇难成祥,而自己还不知道啊。这是世外修行人为知己作的救世的方法啊。如果说为全世界,也不是不能救,但人们不肯依法而行,那也无可奈何了。(增广文钞卷二·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书摘一百八十九

  古人修行,都能证道,现今的人修行,很少见到有明心的,难道人的根性不等吗?或者也是诚敬和怠慢不同所造成的吧?观看历代传记高人,全都是把经像看作活佛。那种敬畏的表现,虽然忠臣的侍奉圣主,孝子的读遗嘱,怎么能比得上一二呢?因为他们恭敬到极处了,所以能断迷惑证真心,超凡入圣。看看“二祖慧可立雪”,“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可以见到诚敬的证明啊。今天的人看待佛像如土木一样,看待佛经如旧纸一样。纵然有信心,读诵受持,也不过是供他口头卖弄而已,有什么实益可论呢?虽然种下很远的善因,而亵慢的罪过,却有不堪设想啊。(增广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书摘一百九十

  礼拜读诵持名念佛,种种修持,都应当以诚敬为主。诚敬如果到极点,经中所说的功德,纵然是在凡夫地,不能圆满得到。而他所得到的,也已经难思难议了。如果没有诚敬,那与唱戏相同,那种苦乐悲欢,都属于假装的,不是真正出自内心。纵然有功德,也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这个痴福,必然会成为造恶业的原因,他将来的苦,哪里有个完的时候?应当把这个道理告诉所有同事们,希望修要真修,行要实行。那他的利益就大了啊。(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书摘一百九十一

  诚敬这一法,是世出世间学道的根本,如果没有诚敬,纵然有所悟,也必不能实际得到利益。因为一落到狂慧里,决定很难事理圆融,偏执理性,不重修持,纵然是见解道理不错,也与邪魔外道相差不远。何况既然执理废事,所悟的理,也难说很正确。所以说,不看重你的见解,只看重你的事修。执理废事是世上所有聪明人的大陷阱,不染上这个病,才可以名为聪明。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再变成自误误人的一类了。(文钞续编卷上·致郭庄悟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