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每一个人都有缺点被人家挑剔


   日期:2017/5/24 9: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年龄越增加,经验越多,讲话就只好保留一点,这也是一种修养的工夫。如果年龄增加,人情经过多了,把人事看透了,而转来对自己的朋友,非常厚道,宁可你不对,我不挖苦你,不刻薄你,仍诚恳对你,这是道德,这是学问。

  ——《论语别裁》

  “侗而不愿”,看起来笨笨的,好像是很厚道的样子,但一个人貌似忠厚,而心里鬼主意蛮多,并不是真正的厚道。“悾悾而不信”,有许多人自己是空空洞洞的,却不相信人家,也不相信自己,只是空空洞洞,莫名其妙地做一辈子人。“吾不知之矣”,孔子说有这三种人,我不知道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这三句话,也就是孔子当时看时代在变乱中,多半是这一类的人:狂而不能直,老实相而内心并不厚道,再加上非常浅薄,浅薄到没有内容,还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又不好好求学。因此孔子很感叹。事实上一个乱离的社会,这都是必然的现象。我们今天处于这个时代,看到一些人物,也有孔子同样的感叹:“吾不知之矣!”这句话很幽默,意思是说实在不知道这部历史将变成什么样子。

  ——《论语别裁》

  人的心理很妙,没有人是无怨的。我经常引用古文辞的话——“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一个人无事可怨时,还怨东风呢!当然,花落水流都要去埋怨一番,这是人的心理,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理。所以,世间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是善人,善人到了“无怨亦无恨”的境界,那就是圣人、佛的境界了。

  人要做到样样好是不可能的,因为把大怨化解平和了,那些小怨又会变成大怨了。“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所以说,圣人并不要求达到天下的至善,那是办不到的。因为是非好坏,在哲学上来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是非善恶好坏,都是时间空间的变化,以及人为的因素而定的。今天我们这件衣服漂亮,几年后就觉得不漂亮了,这都是时空环境人为的心理变化而决定的。所以上古的圣人不要求达到天下无怨,人人无怨。“左契”是指大的原则,守住大原则就可以了,不必去责备他人。孟子也说过“有求全之毁,不虞之誉”,世界上的人常常按照圣人的标准去批评对方,要求别人十分严格,但绝不那样严格要求自己,这都属于“求全之毁”。

  ——《老子他说(续集)》

  人生境界常有求全之毁,谁也不是一个完人,每一个人都有缺点被人家挑剔。攻击人批评人的文章,都是求全之毁。诽谤人家容易,要求人家都是圣人,自己却是混蛋。写文章的人当然绝不是圣人,可是他要求人家都是圣人。所以我们人随时都有求全之毁。不虞之誉呢?有时候人家恭维我们,我们自己还没有想到有这个长处,甚至被人过度地恭维了,会使自己得意忘形。恭维来了,就是不虞之誉。所以我说孟子到底还是圣人。

  ——《易经系传别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修行)(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修行)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