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平静和安宁不在心外


   日期:2017/5/9 20: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六十位比丘,在得到佛陀禅修观想题目后,就到一山下的村落去禅修。村长的母亲玛蒂迦玛塔得知此事,就常供养比丘们所需的食物,并为他们兴建了一座雨蓬,方便他们在雨季时可以继续禅修。

  有一天,她就请求这些比丘指导她禅修观想,比丘们就教她观想色身三十二相,并从中去理解无常、苦、无我。玛蒂迦玛塔宿世的善根深厚,且非常努力的禅修观想,因而比这些比丘更早证得三果,具有超凡的神通力量。

  玛蒂迦玛塔透过她的神通力,得知这些比丘虽未证果,但有证得阿罗汉果的潜力。却由于虚弱的身体,无法使心发挥最佳的功能。所以比丘们需要足够的食物来滋养色身,健康的身体是保持精神专注的重要因素,如此才有心力能专心修道。因此她就发愿准备营养的食物,让为比丘们可以安心办道。比丘们也在此善缘中,正念精进具足,皆证得阿罗汉果。

  雨安居圆满后,比丘们就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报告他们修行的成果。并特别提到玛蒂迦玛塔,也由于她能明白他们的心意和需要,才使他们的道业能够快速成就。

  有一位比丘听到他们述说玛蒂迦玛塔的作为之后,也想到那儿禅修。于是在得到佛陀的禅修观想题目后,他也到该村落去,接受玛蒂迦玛塔的护持。每当他想要某些东西时,玛蒂迦玛塔总会亲自送过来供养他。

  有一次,在用完食物后,他忍不住问玛蒂迦玛塔是否真正能洞悉别人的心念?玛蒂迦玛塔没回答他的问题,让此比丘反而心生畏惧。担心自己有不纯净的心念,真被她洞悉,一定会遭到鄙视。有了这种想法,比丘有种莫名的害怕,就不愿意继续在村落中禅修,而决定回祇树给孤独园。

  佛陀在听完此比丘所言后,就告诫他:只要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调伏内心。于是说此偈言“此心随欲转,轻躁难捉摸,善哉心调伏,心调得安乐”。并要他再回去该村落,不要胡思乱想,只要专心禅修观想就好。这比丘就再度回到该村落去,玛蒂迦玛塔也一如以往一样供养他食物,使他能心无挂虑的禅修观想。于是在短短的时日后,此比丘也涤清心念而证得阿罗汉果。

  世间人的烦恼基本归属于不能降伏自心,无法安住在当下。我们习惯和放纵于心念的散乱不可控,乱如一匹野马般的妄心,随意奔波驰骋在广袤、杂乱、随业风吹动的情绪草原上。我们喜好心外求法,一切快乐和痛苦的答案,都想从心外所缘境、事、物、人等找到答案。

  殊不知一切唯心造,念的动,心的转化对同一事物,瞬间会有好与坏,丑与美的转变。心,所造作的世界可大可小。倘若闭眼,用心观望海阔天空可行。同样的方法,用心观望一粒沙一根毫毛也可行。

  心,实际上没有错。它本质上是清净的,原本也是平静的。若我们无法觉知心是平静的,那是因为它被情绪所操控。我们一直向心外看,心外求,就不会清楚和认知,当下起心动念所带给我们的欺骗性。回归自省,让心平稳,也在当下这一念。

  佛陀的伟大教言告知我们:觉知苦,觉知苦的因,觉知苦的止息,以及觉知灭苦之道的四圣谛,其方法在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的殊胜八正道教法。当我们对这些有正确的了解时,便会有正道的方向指引。这些可以带领我们止息痛苦的妙法,也需要与戒、定、慧相应。

  学佛修行的道路上,对于心的培养和锻炼很重要。反省与忏悔是对心的熟知,止观的目的在于伏心与定心。真正的平静和安宁不在心外。《楞严经》中说:真所爱乐。固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降伏尘劳。

  对于这颗桀骜不驯狂心的练习,开始于涤洗心念,常修安住于当下的一事一物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调伏自心)(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调伏自心)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嘎玛仁波切:修财神法的“密意”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嘎玛仁波切:过度呵护只会消耗孩子的免疫力,提升身心的承受 

 嘎玛仁波切:心有定力,不因外境所转,就是快乐的主宰者 

 嘎玛仁波切:如何让生命之苦变得更香甜一些? 

 嘎玛仁波切:谨慎!疑心病,真会让人造作下地狱的罪业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