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日期:2017/5/3 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成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如今,报刊杂志上常喜欢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国家律法的威严和不可违越——如果有人违背了像“天网”一样的国法,此人必定要受到制裁。在有些报纸上,干脆将这个成语改成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果将“天网”简单地理解成国法,则这个成语的义理就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因为今生违背国家法律但到死都没有遭到国法制裁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有人杀了人,乘公安部门尚未侦破此案之前就已经潜逃到国外,结果一生都逍遥法外。所以,如果将“天网”理解为“法网”,“疏而不漏”就不是必然性的规律了。

  事实上,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存在于每一个众生心性之上的因果规律的,意思是说:犹如渔网上面的纲目虽然看起来稀疏,但落网之鱼却难以逃脱一样,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犹如天空一样虽然难以被人们认知,但是心性会毫无漏失、真实不虚、默默无闻地记录我们的任何一个起心动念、任何一句言语和一个行为。就像种子种在田地里面,将来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样,同样,种在心性之田——心田——中的种子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熟为自己的身心和外境。如果种在心田中的种子是善的,则将来长出来的身心和外境一定是美好悦意的,如果种在心田中的种子是恶的,则将来长出来的身心和外境一定是污浊痛苦的。

  “天网”中的“天”实际上是指每个众生的心性,因为众生的心性像天空一样广大无边、通透无碍、无有一物可得,所以过去的圣人常用“天”这个字来表示我们的心性,“恢恢”是“广大无碍”的意思。“恢恢天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决定存在!儒道佛三家对这张“天网”的认识虽有深浅,但却异口同声地认定这张“天网”真实不虚地存在。例如,儒家的经典《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天命”就是指我们的心性,因为心性像天空一样通透无碍,所以叫“天”,因为能知能觉,所以叫“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犹如虚空一样能知能觉的“天命”叫作“心性”,“心性”之上的规律叫作“道”,使自己的身口意符合“道”叫作“教”。这个心性之上的规律,刹那也不可违越,如果可以违越,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之人对不闻不见的心性以及其上的规律非常地谨慎小心。心性极其幽隐难以被认识,心性极其微妙在凡夫面前不显,所以君子之人即便是独处,也对自己的身口意小心翼翼、善加取舍。道家的《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说,显现在凡夫面前的规律,不是永恒的规律,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也不是永恒的存在,而犹如虚空一般无生无灭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性才是永恒的存在,并且是世间天地万物的源头。佛家的三藏十二部都是为了向人们昭示心性的存在及其奥秘的,不是向人们宣说心性奥秘的佛经根本找不到。佛经里面说,诸佛菩萨为了一件大事来到世间,这个大事就是让一切众生认识自己本具的心性。《楞严经》中说,一切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宗境录》中说,心性犹如无形无相的水,世间的一切显现犹如波纹,波纹离水则无由而生。六祖向惠明直指心性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意思是,请你息灭一切妄想思虑,既不思善,也不思恶,内心一切放下之后,正当那个时候,是什么在知道?所以,从儒道佛三家的教言中我们知道,心性之天网决定存在。如果我们反复实践六祖大师所传授的认识心性的方法,也决定会体验到犹如虚空般的心性真实不虚地存在着。

  存在于这个“天网”之上的一个根本规律就是“疏而不漏”,或者说“因果不虚”。我们起一个念头,就会在此“天网”中种下一个种子,我们说一句话和做一个动作也都会在“天网”中种下一个细微的种子。这个种子所具备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显发身心和外境的力量就是佛教中人们常说的不可思议“业力”。我们在世间有形的田地里面,种下豆子,决定会长出豆子,种下西瓜,决定会长出西瓜;在此处种植,决定会在此处生根、发芽,不会在别处生根、发芽。同样,在自己的心田中,种植善业的种子,将来决定在自己的身心和外境之上显现天道的美好,种植恶业的种子,将来决定在自己的身心和外境之上显现三恶道的痛苦。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解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随随便便地放纵自己的贪嗔痴慢嫉等五毒烦恼就会在无形无相的心性中埋下痛苦的种子,结果会毁了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小心翼翼地抑制自己的五毒烦恼就可以保证自己的现在和未来都能处在安乐之中。这两者是人们趋利避害的基本原理。心性所蕴含的奥秘,有几个人能够彻底洞悉呢?所以,即便是圣人在心田中播下恶业的种子后也要受报,更何况凡夫呢?观察无形无相的心性,虽然不争却能够无有迁变地永恒存在,虽然不言却能够默默无闻地显现世间万象,虽然不用召唤却能知能觉,虽然宽坦无碍却有条不紊地按照因果法则出生世间万物,心性这张天网啊,真是疏而不漏!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如有一类,说于空性已获决定,然于业果无决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颠倒了解空性。解空性者,谓即见为缘起之义,是于业果发生定解为助伴故。”所以,越是对没有形貌相状的心性有证悟的人,越是对心性之上的因果规律会有深刻的认识,并且会谨慎取舍因果。相反,越是对心性无知的人,越是对因果规律处于愚昧状态,行为也就越肆无忌惮。

  《楞严经》说:“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歇下浮躁不安的心,息灭一切妄想思虑,仔细“参”一下:是谁在观看?是谁在聆听?是谁在思考?是谁在承受我们的喜怒哀乐?是谁在了知我们的言行举止?终于有一天你会真切地发现,心性这张无形无相、默默无闻的“天网”,确实周遍一切处,它确实如老子所说——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它真是疏而不漏!

  一个人违反了国家法律,可能并不一定会遭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可是,此时此刻正生活在心性中的我们,一言一行乃至一念,怎能逃脱心性之天网悄无声息的监视以及默默无闻和如影随形的感应?难怪《大学》中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知道了心性的奥秘之后,谁还敢随意放纵自己的身口意呢?

  愿一切众生证悟自己本具的心性,了知其上无欺的因果规律,并且能够如理取舍善恶!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因果)(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因果)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