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为什么学佛要发愿?


   日期:2017/5/2 8: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一天世尊头痛,而且连续三天头痛,弟子们就思维了:世尊已经证四神足了,怎么能得病了?这是世尊为大家示现的。有一个王子叫琉璃王子,他本来是释迦族的外甥,琉璃王子的父亲娶了释迦族的一个公主,生下了琉璃王子。但是小的时候琉璃王子就想去释迦族去见姥姥姥爷舅舅们,可是他的母亲从来不带他回去,所以他就很不高兴。

  等他长大一点后他就非要回去, 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就急忙的传递了一个口信回到释迦族说:琉璃王子要去,这个孩子心性不大好,请大家担待。

  于是他们就回到了释迦族。因为当时释迦族出了一位释迦佛,本身他们也是皇族,感觉到自己非常的优越,所以根本没有看上琉璃王子的父亲。虽然是一个国王,但是他们认为比不上释迦族高贵的血统,于是当国王求亲的时候,释迦族没有排公主去,而是派了一个下贱的婢女和国王成亲。

  这样一来埋下了灭顶之灾,当琉璃王子到访的时候,释迦族也算给面子接待了他们,但是主要的人物都没有出现。琉璃王子很是不爽,不过第一次回姥姥家,很高兴也就忘了这个事情。不过当他玩的时候,在一个后厨那里忽然听到了事实真相,原来自己不是王族后裔,而只是一个下贱婢女生下的孩子。

  琉璃王子的愤怒从小就埋下了,在他的心里总是释迦族的族人对他的耻笑,他决定要一雪前耻,于是就在他的父亲去世后,自己掌握了王权举十万大军,向释迦族杀将过来。这个时候世尊头痛示现了这样的一个灾难。于是做为释迦族的孩子,佛陀怎么能不想救度自己的家人呢?世尊在释迦族的国境的一棵很秃的树荫里座着,琉璃王子带领军队跨过国境线,发现有一个比丘在路边。在古印度,比丘是第一等尊贵的人,在路上遇到比丘是要等比丘过去的。如果要去做什么事情遇到比丘是需要改天再做,今天就不能做了,于是琉璃王子就很不高兴,但是他知道这是伟大的世尊。

  当世尊没有出家做太子的时候,在4城门出游的时候,最后的一天在北门遇到了比丘,因为对比丘的尊重,所以没有去玩,也是这样的因缘。

  于是琉璃王子问世尊:“佛陀您在这做什么呢?”佛陀回答他:“我在乘凉。”琉璃王子一看,这个树叶很少啊,怎么能乘凉呢?就说:“不如您到我的国家,那里有很宽大的树,可以乘凉的。”佛陀说:“还是自己家族的树更亲切啊!” 琉璃王子一听知道了世尊的意思,回头带来自己的军队撤了回去。

  如此3次,世尊都让琉璃王子率领军队撤了回去。但是当琉璃王子第4次兴兵来讨的时候,世尊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没有办法帮助大家了,于是很悲伤。这个时候世尊教下第一的目键连,就自己思维:“我不能让世尊家族毁灭了,我要保住这一脉。”于是就私下选了五百个释迦族的精英,等琉璃王子的军队杀到的时候,把这五百个人装到自己吃饭的钵里,投放到了天上。

  因为目键连是神通第一啊,他能把这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做到。等琉璃王子屠杀完毕后,撤走了军队,目键连把这个钵放了下来。结果一看,钵里的五百人早已化为了血水。

  这个时候目键连就去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他,在过去释迦族的国家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湖。有一年干旱,湖里的水就快干没有了,于是释迦族的人们都去湖里打捞鱼虾。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服之欲,涸泽而渔,把这个湖水全部的弄干,捕了所有的鱼,都被他们吃了。因为湖很大,其中有一条巨大的鱼,是那些鱼的鱼王。那个时候的世尊还是一个小孩子,他没有去吃鱼,只是在鱼王的头上,用指头弹了三下。”

  当这个杀业成熟的时候,世尊亦不可避免的示现了头痛三日。那个琉璃王子就是当时被吃的鱼王,那些兵士就是被释迦族吃掉的湖里的鱼 这也是释迦族的毁灭的事情了。

  于是目键连就问世尊:“我以神通来救他们,为什么他们没有遭受到杀害却也化成了血水?”世尊说:“这就是业力啊!这就是杀业成熟了,业力是比神通力大的。”目键连因为是神通第一,当然不愿意相信这个事情,不过他又问:“那么业力这么大,比我的神通力都大,还有什么能比业力大呢?”世尊说:“有的,一切力中,只有愿力能大过业力。”

  当世尊告诉目键连,有一种力大于业力的时候,这个愿力,就是这宇宙中最为宏大的部分了。我们学佛都知道四宏愿:众生无尽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愿,我们常常提在嘴边,但是真能真实的把这样的四个愿发出来,做为自己的根本愿吗?如果真的把这个愿做为自己的根本愿,那么我要恭喜这样发愿的人,因为他的心念已经因为这个愿力的作用,提升了好大的一个层面,有多高,这我都不知道有多高,不过只要真实的这样发愿的人,都会依这四宏愿毕竟成佛的了。

  过去也讲过,所谓的力,这个词,完全是科学名词。但是在三仟年前的佛教已经把很重要的几个部分都加上力字了,比如愿力、定力、念力、慧力。所有的力,都必须拥有的二个量,一个是方向也就是矢量,一个是数量。也就是大小长短强弱等等的具体数量的部分,我们以这些来理解愿力,就会知道,这个力是有一个方向目标的,另外会有一个长短强弱的问题,比如说,拿地藏菩萨的大愿来说,地藏菩萨的大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里的方向,目标是度众生,量是度尽。于是虽然很简单的几个字,已经把方向和量都完全的展开了,那么当我们发下某一个愿望的时候,我希望怎么怎么,我希望怎么怎么,这个愿望发下的时候,目的已经定好了,于是下一条件就是到底到什么时候是愿力结束的时候,到底要到一个什么程度才是愿力可以结束的时候?众生的数量真的是无量无边,没有边际,我们在看地藏经的时候,就会发现,婆罗门女已经把母亲度到了天界了,同时地狱的所有罪苦众生也都往生到天上,得到了大福报了,那么当婆罗门女来到业海的边上时候,看到的还是满满的业海全是罪苦的众生,无量无边的冲向地狱。这所有的众生,都和佛一样来自宇宙最开始的那些原始无上的大智能,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世界,所有的物质,都和佛是来自同一的源头。于是佛所拥有的,我们也一样的拥有,众生一样拥有,乃至草木、花叶、山林、水泉都一样的拥有了和佛和如来一样的部分。也正是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拥有这如来本性,所以世尊在才在法华经中,为诸大弟子授记当得作佛,而且转为五百比丘同时授记当得作佛,乃至在为五百比丘授记的时候,其实也已经在给所有的众生,所有末世的众生,授记当得作佛了,佛无虚言,为什么会这样?真是因为所有的众生都和佛一样拥有了这本然的自性,在这个点上,无差无别、大平等、大普等。于是所有的众生都是佛,所有众生本已成佛,所有众生当得作佛,那么我们思维,我要不要成佛?如果总觉得,我做的还不好,离佛还有好远的距离,那么什么时候才能不远呢?这排拒的心念一升起来,怎么能接近呢?

  只是因为众生不愿意相信这本然的真相,所以世尊才努力了四十九年,用了相当长的时间铺垫了小乘的路子和大乘般若的路子,等到大家机缘成熟的时候,才把这个真相指了出来,就算之前做了那么多的铺垫,依然有五仟比丘们不能信受,退出了听法席。

  所以当世尊在金刚经中,回答须菩提的问题的时候,几次的讨论到,在燃灯佛所。实在是没有一点点的法可以得啊,为什么没有得到,却得到了授记?为什么在过去的八百四千万那由他诸佛都供养承侍了,却没有得到授记,而没有什么得到却得到授记了呢?正是因为,本然本具, 哪有什么得到,哪有什么失去 ?没有失去怎么能说找到呢?没有缺少,怎么能说得到呢?都是本有的,没有外来的任何一点点啊。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一层的时候,就知道山河大地乃至6六道众生,四圣道,有什么差别呢?本质上没有差别啊,于是你的愿望是被首先满足的,佛的愿望,菩萨的愿望,依然是被首先满足的,于是菩萨用来度众生。而我们呢?我们怎么用的这个愿力?我们努力的用愿力相自己的自私进发,而佛菩萨知道这个真相,用愿力来度众生,同样都是愿力,我们没有用好啊 。

  当我们知道我们和所有众生都是来自同样的源头的时候,就要知道什么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了。因为佛菩萨和我们是同一体性的,所以才会感受到我们的苦,才会帮助我们离苦,帮助我们离苦就是帮助自己得乐,就是这样的道理啊,没有多复杂啊。于是我们要怎么修?如果能顿悟当然很好,可惜现在能顿悟的人实在是不多了,都是根性要差些的了,善根也差些,福报差些,智慧微浅,这样一来离顿悟已经十万八千里了。所以我们要借假修真啊,这是所有修行的最根本的套路,你知道这个是假的,但是要借助这个假的来修那个真的啊。于是我们知道这个色身是假的,但是要借助这个假的工具,去修那个真的本然啊。怎么去做?怎么才能脱离生死?一定要看的破,看破什么?看我们周遭的所有的牵绊,看看哪一个是真的?所谓的爱情是真的吗?今天来个事情,我爱你了,明天来个事情,我不爱你了,后天又出个事情,我还是爱你的,最后有出个事情,这个爱太变幻了啊,这是假的啊。

  于是我们怎么能从众多的障碍中,繁琐的事情里,复杂的表象中,脱离出来?就是把自己的目光真实的投到足够远的地方。在国外有一个说法叫,把你的帽子丢到篱笆的那边。说的是什么?就是要说明要用一些手段帮助我们脱离当下的纠结,这个把帽子丢过去,于是自己为了帽子就得走过去,就翻过了自己以为不能逾越的篱笆了。愿力依然是这样的,于是我们把自己的心念,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放到愿力上,其中有一个目标,然后有一个长短大小强弱的量的部分,二个一结合,就会真的带自己走出来,至于能走出多远,这个只能看愿力的大小强弱了,够不够坚强,够不够长远,够不够大。所以古大德们看明白这个了,就帮助我们拟定了这4宏愿,如果真的发愿要度众生了,就会真的明白,众生不好度啊。为什么众生不好度,因为众生有烦恼习气啊,这个需要后得智去破除的,但是这个烦恼习气是众生有的吗?其实自己也有啊,于是当我们真的要度众生的时候,就要先度自己,先把自己的烦恼习气修正了与改变了。如果有个人说度众生,他的烦恼习气一大把,那么他怎么能度众生呢?他的烦恼比众生的还多,他能给众生什么帮助?让众生的烦恼更多啊,这是度众生吗,实际是堵众生啊。于是当真的发愿要去度众生了,就会发现烦恼习气要去除啊,这得需要什么来做?当然是法门了,一个法门来去除一个烦恼,一个法门来解决一个问题,于是自己的烦恼习气八百四千万种,怎么样?要学的法门就八百四千万类啊,法门无量无边要不要学?要学啊,因为要帮助自己断烦恼习气吗,为什么要断烦恼习气,因为要度众生吗。

  所有无量无边的法门在哪?谁拥有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佛陀啊。于是发愿要度众生,自然会要求成佛,正是因为佛是集大成者,所有智慧 ,所有德能完全具足,所有法门,没有缺少,那么以这样的状态度众生必然非常的高效啊。于是我们明白了这四宏愿,真实的发出度众生的心来,就会一路走到毕竟成佛的境地,这也是古大德慈悲我们,我们现在很多人不会发愿啊,不懂发愿,于是古大德再来人,为我们拟下了这四宏愿 ,文字简单,道理浅显,内涵却非常的丰富啊。 于是我们看所有的佛经,不外乎这三个字:“信、愿、行”。 如果你有弘法利生的心愿,那么就要改一下,信、解、行、证。依然不外乎这信、愿、行。于是在所有的佛经里,我们看到这三个字了,我们就算看到佛经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了,于是地藏菩萨在彼佛前发愿,这个愿成就了地藏王菩萨。如果我们也能这样做,我们也会成就为地藏王菩萨啊。这样一来我们读无量寿,明白了法藏比丘为什么发的这个愿,怎么发的,这个愿都是什么?我们把他的愿当成是自己的愿,那么我们的愿和弥陀的愿就合二为一了。这个愿能成就当下的阿弥陀佛, 我们也发这样的愿, 我们就是未来的阿弥陀佛啊。

  什么是佛经?成佛的经过啊,成佛的路径啊。找到了这本经就是无量7宝汇聚的大宝山啊, 找不到,这只是几页纸还可能被人篡改不值一读的书啊,哪多哪少,自己思维啊。今天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沟通这个愿力的部分,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发愿就是根本,就是基础,就是手段,就是路径,佛菩萨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一定没有错啊。如果我们能明白这里深厚的内涵,就不枉费佛菩萨不断的示现,不断的为众生作演啊,佛菩萨在演戏给我们看啊,我们能看得明白否?我只在佛经里看明白这些,也毫无保留的把这些分享给大家,能遇到、能思维、能跟随、能努力,这是你们自己的福报具足、智慧具足、机缘具足,如果你能在佛经里看到更深厚的内容,也希望能和我们分享,不要吝法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发愿)(五明学佛网:学佛       发愿)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唐思鹏居士:发愿文讲记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