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圣道难证易迷,非我等之份所能


   日期:2017/4/24 7: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圣道难证易迷,非我等之份所能

  法然上人《净土宗略钞》云:

  今度离生死之道,无过于往生净土;往生净土之行,无过于念佛。凡出尘世入佛道虽有多门,大别为二门,即圣道门与净土门也。

  初、圣道门者,在此娑婆世界断惑证果之道也。就此有大乘圣道,有小乘圣道。大乘亦有二:佛乘与菩萨乘也。小乘亦有二:声闻乘与缘觉乘也。此等总名四乘。但此等悉皆不堪于此时我等之身。是故道绰禅师云:圣道一种,今时难证。虽说各种行法,而无其益,难证易迷,非我等之份所能也。

  这段文法然上人说明,圣道门教法是在娑婆世界,经历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断惑证真,分为大乘与小乘,总括有四乘,也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在这段文法然上人最后说,末法时代烦恼的凡夫,要根据圣道门的教法修学,了办生死、证悟菩提,是非常的困难。

  我们知道圣道门教法大概修行的方式与凡夫根本很难修成的真实,那么我们不禁反省自我:“我真是如法然上人所说的,不堪修学圣道门的教法吗?我真的不可能根据圣道门的教法断惑证真吗?”不妨自我好好的检视,也许你不是法然上人所说的无法修圣道教法的人,也许你是上等的根性,可以参禅悟道、开悟证果;也许可以修学密法,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也许可以修学教下的法门,大开圆解、了办生死。如果你能做到了办生死,无论修学圣道门任何一个教法,你只要好好的修学,能够解脱生死最重要。但是反观自省之后,若发觉不能呢?那当然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不然无止尽的生死大苦,会等我们继续承受。所以圣道门的教法,我们是不是能修成,机与法要相契,自己一定要明白是不是堪修。

  “圣道门者,在此娑婆世界断惑证果之道也。”这句话就将圣道门修学解脱生死的原理说出,圣道门的教法就是在这个人间,经历长久的修行,断惑证果。“断惑证果”就是断惑证真的意思,断惑,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圆满佛果。断见思惑,证阿罗汉果。见思二惑不断,不能出离三界。除非修学净土门,念阿弥陀佛的圣号,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要不然任何圣道教法八万四千法门,若没有断尽见思二惑,不能出离生死苦海,不能跳脱三界六道。可是我们可以根据圣道教法修学而断除见思二惑吗?问问自己:“参禅可以开悟吗?修密可以相应吗?学教可以圆解吗?”如果可以,当然好好修学。如果不可以呢?当然念佛!圣道门这路走不通,当然走净土门这路,如果圣道门这路走得通,可以了办生死,当然就好好走。断尘沙惑,证辟支佛果。见思惑断尽,再断尽尘沙惑,就证悟辟支佛的果位。分断无明,分证菩萨果。无明有四十一品,每断一品就分证自性法身,分证菩萨果位;满断无明惑,满证佛果,将一切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断尽了,就圆满成就佛果。

  道理要说很简单,可是要做到非常的困难。见惑的身见,对诸位你我凡夫而言,要伏断都非常之难了,其它的烦恼别说。“身见”就是强烈的我执,诸位!你能修学圣道教法破掉我执吗?能!师父一定跟你赞叹,了不起。如果不能?不能!你要如何出离生死苦海?不能!你要如何了办生死?不能!你要如何成就菩提?最根本的我执都断不掉打不破了,其它的烦恼就别再说了。所以圣道教法不堪凡夫修学,确实道绰禅师说的没错,法然上人说的没错。

  “就此有大乘圣道、有小乘圣道。”将圣道门的教法分为大乘与小乘。“乘”是运载的意思,犹如小车能够载少人,大车能够载多人。一般轿车可以乘坐四个人,加上司机五个人,若是游览车,就可以坐四、五十个人。所以大乘犹如游览车,小乘犹如轿车,运载人数多与少的差别而已。

  “大乘亦有二,佛乘与菩萨乘也。”大乘的根本精神,就是以利他为先,所以佛与菩萨,虽然在因地自行为了要求成菩提,可是在化他非常的积极,以利他为先。小乘正好相反,以自利为先。小乘的行者虽然也是以解脱生死为修行的目的,但是以自利为先。所以大乘与小乘的差别在这里。

  诸位!你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句佛号是大乘圆顿的教法,你每天虔诚的称念,是用大乘心称念或是用小乘心称念?你问问自己:“我念这句佛号是为我自己打算或者是为别人打算?是为了办自己的生死为先,还是要了办他人的生死为先?”这样,你就知道你是大乘心念佛还是小乘心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广度众生,虽然是为了办自己的生死,但是那份坚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心,是为了要成就菩提、广度众生,所以在自利的心中以利他为先,这样的心念佛,就叫做大乘心念佛;如果起心动念只是为自己设想、为自己打算,先了办自己的生死为先,那么这样的念佛是小乘心念佛。小乘心念佛与大乘心念佛,虽然同样都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大乘心念佛,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小乘心念佛,与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阿弥陀佛的因地法藏菩萨,非是权位菩萨、非是因位菩萨,是倒驾慈航的古佛,为了要广利众生、救度众生,解决众生的生死大事,而发愿修行。所以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是古佛,古佛倒驾慈航而来,示现因位菩萨的发愿修行,这个根本精神就是利他,也就是大乘心,也就是菩提心。所以诸位!你的起心动念,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吗?你要看看自己,然后再如何修正错误的想法念头,那你就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决定。

  “小乘亦有二,声闻乘与缘觉乘也。此等总名四乘。”声闻与缘觉这两类的行者,并非不慈悲,只是以自利为先。

  “但此等悉皆不堪于此时我等之身。”看见法然上人所说的这句话,我们不禁要好好反省自我:“我真是不堪修学圣道教法的人吗?”“此等悉皆”这四字,就在说四乘教法,也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圣道门这四乘的教法,“不堪于此时我等之身”。“此时”就指末法时代。法然上人是八百多年前的日本高僧,是在末法时代。八百多年前的高僧,和八百多年后的今日诸位你我来作一个比较,我们的根性是远远不如祖师。别说八百多年前,说八十年前就好。诸位老菩萨!八十岁以上的请举手。没有人举手哦。八十年前的人和八十年后的人作一个比较,八十年前的人比较善良,还是八十年后今日的人比较善良?八十年前的人比较善良。别说八十年前那么久,说三十年就好。诸位大多数的人都超过三十岁,师父也四十多岁了。三十年前的人和三十年后的人作一个比较,你一定会发觉:三十年前的人比较善良,心地比较好,比较有伦理道德的观念,现代人比较没有。三十年前,很少见到电视或报纸报导,骂父亲骂母亲,现在看见电视报纸报导,杀父亲杀母亲已经很普遍了,所以众生的烦恼越来越重。

  我们的烦恼确实非常的重,以如此烦恼厚重的凡夫,要修学圣道门了办生死,非常之难。所以法然上人引用道绰禅师在《安乐集》所说的一句话,“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今时”是指道绰禅师著作《安乐集》的时代,道绰禅师是出生在公元五百六十二年,是佛灭度之后一千五百十一年,已经进入末法时代。所以,“时”是末法时代,“机”是下劣的凡夫,法要修什么法门一定要明白哦。若不明白,盲修瞎练,修一辈子佛法,不一定会解脱生死哦。

  机教时乖,难修难入

  道绰禅师在《安乐集》说: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佛陀的教法若契合某一时代的某一种众生,那众生要修学佛法开悟证果就非常的容易;假使世尊所说的佛法,若与某一个时代、某一个众生的根性不相契,就很难证悟菩提,很难了办生死,意思就是如此。

  我们要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因为我们是下劣的凡夫,是在末法时代,所以时、机、法相契相应。如果在正法时代,根性很猛利的人,他要参禅、要修密、要修天台法门、要修三论法门、要修任何法门,成就道业,都很容易,为什么?因为是根性猛利的人。可是,在末法时代的凡夫,要参禅开悟就非常的困难,开悟之后要断惑,断惑要断到见思二惑断尽,才能出离三界,实在不容易。同样一支斧头,要砍倒一棵树,一个三岁的孩子和一个二十岁的壮丁,使用这支斧头要砍倒这棵树的功效就不同。三岁的孩子因为年纪太小,所以没有力气,这支斧头就拿不稳了,更别说要砍倒一棵树。二十岁的壮丁孔武有力,拿着这支斧头要砍倒这棵树就非常的简单。

  诸位!同样是一件事,但是因为不一样的人,所以就有不同的结果。同样是一部《金刚经》,可是有人修学《金刚经》能成就,有的人修学《金刚经》不能成就。《金刚经》是禅宗的经典,就是圣道门的教典。诸位!你诵《金刚经》,根据《金刚经》的修学,能够开悟吗?能够了办生死吗?如果能,当然好好根据《金刚经》修学;如果不能,你可以根据《阿弥陀经》,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