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如何实现您的愿望?


   日期:2017/3/28 9: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不少对佛法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人认为:“佛教是消极避世的、不求上进的,是让人不要有任何追求和愿望的。”一些不明真相并且不愿意化时间去了解佛法的人也人云亦云地这样认为,于是他们对佛法怀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不仅自己不愿意去涉足佛法,还千方百计地阻扰他人或自己的亲人、眷属去学习佛法。事实上,这是对佛法的一个极大误解和诽谤!正是由于不少人对佛法的这种误解,致使很多人失去了学习珍贵佛法的机会,这真是一件令人遗憾和伤心的事情!

  那么,佛教怎样看待人的愿望呢?佛教认为人的种种心念皆因愿望而起,没有愿望,我们就不会有这样那样的念头和想法。正是由于我们有种种愿望和追求,所以会有种种心念,有了种种心念,就有了种种行为和语言,有了种种行为和语言,我们才能完成种种事情。然而,人的种种愿望却有贤劣好坏之分,好的愿望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现在和未来的幸福和安乐,而不好的愿望却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现在和未来的痛苦和灾难。即便同样都是好愿望,则在殊胜的程度上也可能会存在极大差别,有些只能使自己得到今生暂时的安乐,有些则可以使自己得到长久的安乐,有的则可以使自己和众生都得到永恒的安乐。所以,佛教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首先要通过学习、思考和观察,来辨别各种愿望的贤劣好坏。古人也说:“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对于一个智者而言,当然要舍弃不好的愿望,而取上品愿望。正如一句格言所说:“好的愿望可以造就一个人,而坏的愿望却能毁掉一个人。”事实上,愿望就是志向,一个人只有有了愿望,才有行为的动力。好的愿望可以驱使一个人去行善,不断为他人和自己创造美好和幸福;而坏的愿望却可以驱使一个人去作恶,不断给自己和他人制造种种痛苦和灾难。所以,对于错误的愿望我们要彻底舍弃,对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确立的正确愿望,要锲而不舍、不畏劳苦、坚忍不拔地去实现。正确的、美好的愿望在佛教里面叫作“善法欲”。如果没有“善法欲”,我们连现世的安乐都无法承办,更何况去承办度化无边众生的宏伟大业呢?

  所以,归纳而言,佛教对于愿望的基本观点是:舍弃错误的愿望,保留正确的愿望,并且要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实现正确的愿望。

  佛教认为,“信、欲、勤、果”是承办世间和出世间任何一件事的四个环节。如益西彭措堪布在《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中说:“我等皆求安乐,而乐果能否产生,完全依赖我等于乐果之因——善法,是否具足精进;而此精进又依赖于欲求之心;而此欲心又取决于有否见到所得果功德或利益之信心。”又如,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将“往生”之“果”归结于“信、愿、行”,实际上“信、愿、行”是“信、欲、勤”的另外一种说法而已。

  例如,假如我们要改掉自己爱发火的毛病,就需要从“信、欲、勤”这三个环节着手。在“信”方面:首先,要相信发火是今生痛苦的源泉,如果能将发火的恶习去除,则今生来世都会得到安乐;其次,要深信自己完全具备去除发火恶习的能力,于此不应怀疑或怯弱;再次,要信发火恶习乃过去不知取舍时一点一滴形成的,如今也可以通过训练逐渐去除。在“欲”方面,要学会运用两个窍诀:一是,常常用语言(即正念)来暗示自己,例如,经常对自己说:“不要发火!要心平气和!”;二是,不断想像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能够心平气和地说话和处理问题,要想像得坚决、清楚、具体。“语言暗示”和“想像”这两个训练最好能每天坚持,并规定训练数目或者时间,尤其是在遇到发火的对境时,要将这两个窍诀立即拿来运用,制服发火恶习。有了坚固的“欲”,也即不断“暗示”和“想像”,我们在行为和语言上就自然会很精进地去戒除发火的毛病,培养心平气和的好习惯。

  事实上,要想完成世间任何一件事,如果我们能够善巧利用上面所说的“信、欲、勤”,则世间的大多数事情皆可承办。换言之,如果我们没有将一件事办成功,在主观层面则肯定是“信、欲、勤”其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又如,如果我们要得到往生极乐的“果”,也必须从“信、欲、勤”这三个环节下手。对于“信”,蕅益大师说“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即相信自己的心的本性就是极乐净土,阿弥陀佛不在别处,就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信他”就是相信释迦牟尼佛绝无虚言欺骗众生、阿弥陀佛绝无虚愿诳惑众生;“信因”和“信果”就是深信只要歇灭向外驰求之心,念念回心,向内心深处念佛忆佛,决定得见自心本性;“信事”和“信理”就是深信外境的一切皆唯心所现——也即内心通过前五根在外面放电影,娑婆世界的不净是我自心不净所致,去除内心的妄想执著和贪嗔痴慢等不净,则净土即会现前。对于“欲”,就是立志去除内心不净,今生或临命终时一定要见到自心本性——也即弥陀净土;“勤”就是不断通过持名和观想两种方法,去除内心不净。如果我们能够在上面所说的“信、欲、勤”三个方面不断努力,则今生或临命终一定可以往生弥陀净土。

  如果我们的心中没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则我们的身口意必将陷入毫无意义的散乱之中,这样的生命即使活上一万年也是空虚和无聊的!作为一个学佛人,应当将“去除内心的种种不净、培养种种美德和往生自心本具净土”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愿望)(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愿望)  

 陈星桥居士:愿望·科技·佛教 

 开愿法师:我们的愿望和责任 

 衍慈法师:新年愿望 

 宽运法师:燃点心灵之光──理想与愿望的实现 

 宽运法师:知足常乐 惜福感恩——新年新愿望 

 宣化上人:能够令你灭除一切重罪、满足一切愿望的神咒 

 如何求财、求官、求事业发达才能满足愿望? 

 方海权:怎样能令每个大福愿望都如愿实现 

 喜欢烧香拜佛的人,这四个愿望,​不要对菩萨说 

 呷绒多吉上师:内心有一个对成就解脱的愿望,就有希望成就解 

 呷绒多吉上师:不执著的基础上有一个强烈解脱的愿望就叫做出 

 愿=原+心 欲=谷+欠 愿望VS欲望 悟性VS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