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三打白骨精》中的佛法:这何尝不是一种慈悲的度化


   日期:2017/3/5 11: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念迷是众生,一念觉是佛。 “小僧取经的路上绝不跨过一叶苍生,否则过了千山万水,也过不了我自己。”纵观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精神核心无外乎五个字:慈悲的度化。

  如果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讲述的是“一头牛 一只猴 一个门神”的故事,很显然《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的则是“一个和尚 仨奇葩徒弟 一个白骨夫人”的故事。相比之下,前者张扬,后者冷静,相比前者,这部影片对佛法的解读更到位。

  影片中,在五行山下被压了五百年的猴子身上既有人性的善,又不乏人性之恶。很抱歉,我一直觉得人是最可怕的一种动物,善于察言观色模仿人类的猴子亦然。甚至,这只猴子暴打白额猛虎前的逃脱都是从唐僧那骗来的。只不过,到了最后,面对唐僧舍生就死,悟空内心流了一滴热泪。这一刻,悟空始以放下嗔心,由六道中具有阿修罗习性的众生变成一个真正意义的佛者。至此,悟空始以了解人生的真相,懂得慈悲无我才是真正的救度。

  此前,翻看吴承恩《西游记》时曾编过一个段子:“八戒说:我贪;悟空说:我嗔;沙僧说:我痴;白龙马说:我慢;唐僧说:我去!”当然,玩笑并非戏言:在佛教贪嗔痴慢疑中,嗔心所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之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现在,不妨说说唐师父另外两个奇葩弟子,如果说执迷于情欲热衷于扮“小鲜肉”的八戒是贪心代表的话,蓝脸沙僧的思维似乎总比八戒慢半拍,可谓“痴”中代表,但就是这个看上去一根筋很轴的角色,在师父遭遇危险之境,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而八戒经过一系列内心争斗之后,亦走上救赎之路。不过,在佛家的道路上,至少爱耍小聪明物欲太重的八戒还有很长一截路要走。

  影片中,至少有三个人物绝对不可错过:唐僧、悟空和白骨精。相比三者,如果让唐僧是一个精神导师的话,悟空其实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白骨精则是一个内心忧伤的女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本质上,白骨精并非一个坏人。如果说白骨精是一个坏人,莫若说是白骨夫人遭到伤害后内心执念的自我反噬。而这种反噬,却是以也许历经数劫仍然无法轮回之苦为代价。所以,如果说白骨精是妖的话,莫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妖。

  你真的洞悉人生的真相吗?有时你见的未必是真相。就像费翔饰演的那个云海西国国王,一脸的道貌岸然忧国忧民,为替自己疗伤,暗地派出宫中高手掳掠孩童。甚至,在唐僧面前,该国王一脸真诚地将此事嫁祸给白骨夫子。你说,谁又是妖,谁又是人?是妖可怕,还是人更可怕呢?

  所以,这才有了后来云海西国国王阴谋被识破倒地时对唐僧的疯狂一问:“人性的恶火连佛都灭不了,就凭你?”那么,唐长老又是如何回答的呢?我想,此前影片中那句台词恰恰地对此的最佳回应:“小僧取经的路上绝不跨过一叶苍生,否则过了千山万水,也过不了我自己!”

  谁又能说唐僧西行,不是一种慈悲的救度。换言之,纵便是所有的爱与伤害,又何尝不是一种慈悲的度化呢?

  我觉得该片最精彩的还是西行路上悟空和唐僧的对话,似乎每一句都不经意的透露出几分禅意。可以说,言谈举止中,都是表法,举手投足间,都是佛性。

  影片开场时,白龙吃掉唐僧的座骑后,悟空目光挑畔地问唐僧:“怕了?”这个唐僧一点也不啰嗦,他轻轻地说:“嗯。”“怕了还取经?”你知道唐长老是怎么回答的,他说:“正因为怕了才取经。”此语一出,令人茅塞顿开。你知道吗?有多少人学习佛法,有多少人终生修道,这个道理真的懂了吗?

  书归正传,继续刚才的话题。悟空又问:“破经讲什么?”唐僧说:“人生的真相!”简单五个字,此中真意,一句道破。

  斯如唐僧所说:“所以说念念相续,苦痛里都是执着”,换言之,头上的金箍悟空的执念。所以,当猴子自以为是地打死白骨夫子变身的老太婆和小女孩后,唐僧将悟空逐出师门,临行前唐僧目光忧伤地说:“你头上的金箍好解,就怕你心中的金箍,小僧也帮不了你。你我缘尽于此,走吧!”

  而孙悟空本人呢?目光里也满是忧伤,他的忧伤在于,自己对师父的爱,不被师父理解。甚至,自己在两个一路同行师兄的眼里也是那样不可理喻。有时候,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所以,后来目光空茫的悟空在南海遇到了观音。而后,观音对猴子说:“你看的是真相,你师父看的心相。”悟空愣住了。

  当然,这是一个关乎世间法和出间法的问题,缘起性空,悟空似乎懂了,却又似懂非懂。不过,当白骨夫人抓走唐僧,孙悟空转身营救那一刻,他内心已然解脱,已完成自我精神救赎。

  你知道吗?六道轮回,每一个众生心中都有可能有一滴泪。白骨精也一样。你知道白骨夫人的前世今生吗?前世,白骨夫人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女子,心中的仇恨加重了她的执念,所以,当女下属说“这里像地狱”时,她目光高冷不屑一顾地说“我就是地狱!”

  而之于唐僧呢?当他知道白骨精即将遭遇天劫不但连妖都做不成了,甚至无量劫中都要灰飞烟灭无法轮回时,他考虑的纵非个人安危,而是救度。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坐下来双手合十请求爱徒悟空说:“打死我!”这一刻,猴子静静地跪在师父面前,内心莫名地流下了一滴泪。这一刻,在师父的慈悲面前,猴子的内心真正臣服。这一刻,他臣服的绝非师徒之名,而是佛法。这一刻,佛法和上师在他心中已然升起。

  所以,当悟空举起金箍棒砸向师父头顶的瞬间,唐僧亦完成一次精神救度。而那个看起来面目可憎的白精骨,忧伤渐去渐远,亦在又一次生死轮回中得以重生。

  相比他片,影片最后也是一个漂亮的结局:唐僧入定七日不出,八戒沙僧惊慌失措。悟空静静地望着师父,就那么一直望着,望着……而后悟空静静翻身上马坚决地说:“就是背,我也要把师父背到西天。”而后,字幕渐渐拉开,身影西去渐行渐远,《西天取经路漫漫》音乐响起……

  一念迷是众生,一念觉是佛。“所以说念念相续,苦痛里都是执着。”所有的爱与伤害,都是慈悲的度化。宗萨钦哲仁波切曾说过:“电影可以视为现代的唐卡”,这部《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又何尝不是一次对佛法的诠释呢?

  《金刚经》四句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如露亦如电”,其实说的不就是电影吗?换言之,如果说《金刚经》中大乘佛教徒精神圣典的话,被影像化的《西游记》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世人佛法的科普和慈悲的度化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修练       智慧)(五明学佛网:佛教修练       智慧)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