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若想获得究竟快乐的解脱,必须守持清净的戒律


   日期:2017/2/20 12: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舍解道戒继家业,乐付东流追逐苦,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若没有人讲,本论每个偈颂都很难懂,因为直接从字面上看,并不像其他论典的偈颂一样,一看就一目了然。藏文是这样,汉文也是如此。所以,要理清前后词句的关系,需要加很多字,否则就不好解释。

  有些出家人已经舍弃或损坏解脱道的根本——清净的别解脱戒,还俗安家立业,其实这是将快乐的根本——行持善法付之东流,而追逐痛苦的因——造作恶业。按理来讲,行善会得到快乐,造恶会得到痛苦,但很多愚笨的人,却舍弃解脱的根本戒律,快乐的根本善法,整天都处在不如法的行为当中。其原因就是我执分别念在作怪,因此要践踏分别妄念的头,刺中我执怨敌凶手的心,以这种方式彻底摧毁我执,和自私自利的心,之后才能获得解脱。

  包括有些居士,本来受持三皈五戒,非常清净,后来却因我执分别念太重,屡屡毁犯戒律。有些出家人本来受持清净的戒律,后因种种违缘心不堪能,遇到对境无法调整自心,最终犯了根本戒,而堕入世俗道中,过得非常可怜!虽然这种自讨苦吃的行为,极其愚痴、极不应理,但在烦恼的驱使下,人们却难以克服。

  《法句譬喻经》中讲:有一个人舍弃自己的财产、家庭,前往佛陀处请求出家,佛陀当即答应他的请求,让他作了沙门。之后便让他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寂静地去修行正法。三年后,他修行境界一无所获,心灰意冷地想:我在三年中如此勤苦地修行,却没有一点感应,还不如回家见自己的妻儿。于是踏上了归家的路途。可能就像无著菩萨在鸡足山闭关,没有得到感应,便下山一样。

  此时,佛陀以神通知晓度化他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化作一位沙门,在路上与他迎面相见。化沙门问: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地方很平坦,我们坐下来聊一聊。坐下后,比丘说:我在此山修行了三年,一点道相都没有得到,想回家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此时,他们正好看见一只久已离开密林的猕猴(应该是佛陀化现的)在旷野游逛。化沙门问:它来到平地干什么?比丘说:有可能它不堪重负,为了逃避身体的痛苦而来此地;有可能它为了自己吃饱、吃好而来此地。他们的话刚刚说完,猕猴便返回森林爬上树木。比丘又说:这只猕猴真可怜,它返回森林跟自己的眷属在一起,又会非常痛苦。化沙门说:你与它一样,舍弃寂静地返回世俗,又会重复以前的痛苦生活。说完,化沙门就显现出佛的身相。比丘惭愧无比,在佛前发露忏悔后,安住正念就获得了圣果。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第一,修行人在寂静地修行两三年或八九年后,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境界,便产生后悔心:到目前为止,我修行了那么长时间,一点境界都没有获得,当年我不应该来到这里出家修行。这样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第二,在修行过程中,因为魔王波旬的干扰,或后来自心没有刚开始修道的新鲜感,就容易退失。比如现在社会,很多人刚开始对上师、佛法、解脱,有非常强烈的信心,后来却逐渐淡化,甚至消逝无迹。

  为什么不应舍弃戒律呢?因为对修行人来讲,清净的戒律是修道的基础,以世间语言来说,远离规范行为这一基础,则无法成办更大成就的事业,所以佛教提倡戒是根本,以戒为师,这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否则,若没有受持清净的戒律,到后来就会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如《正法念处经》云:“持戒清凉触,得报甚清凉,愚人不修行,临终生悔热。”若守持戒律,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都能获得清凉,但愚笨的人却不知道这个道理而不修行,临终时就会被后悔的火焚烧自己的身心。

  邬金丹增诺吾在《赞戒论》中说:“有些人已经在具相上师前,得受利乐的源泉,如同珍宝璎珞美饰般的戒律,然而后来却因丧失正知正念,以损坏清净戒律为代价,换来了一碗豆粉许的短暂安乐,这样严重的愚痴确实非常可笑……”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千万不能舍弃清净戒律这一根本,否则,想即生和来世快乐都很困难。

  很多出家人,尤其是年轻的出家人,刚开始没有详细观察,就急急忙忙出家,后来因为没有守护正知正念,遇到一些对境,没办法对治自相续的烦恼,就破戒还俗,变得不伦不类。在藏地,很多出家人还俗后,特别后悔、伤心、痛苦,但也没有办法,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在别人眼里,也非常不成功,自己也羞愧难当,因为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甚至做任何善法都没有力量。

  对凡夫人来讲,若想守护清净的戒律,最好不要离开上师、僧众、道场,若远离这些产生惭愧心的对境,就很难生起守护自相续的智慧。即使内心暂时拥有这样的智慧,在魔王的控制下,当自己无始以来的习气复苏时,也很难用得上。这样的话,短时间的行为就变成了永远后悔的因。

  本颂也讲,若想获得究竟快乐的解脱,必须守持清净的戒律,而不能守护快乐的因——清净戒律的根源,就是我执分别妄念。因为在它的支使下,就会做许多不如理如法的事。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反省自己,不能责怪他人、他事。也就是说,要了知是现在没有将我执分别念转为道用,或前世所造恶业利刃轮到自己头上所致。否则,肯定会做一位成功的出家人,或者居士。而不会今天在某上师处皈依,过一段时间就诽谤、远离,甚至不愿意做出家人、不学佛,变成世间无恶不作的人。

  在佛教徒中,现在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若大家都能懂得是自己智慧不够,极其愚痴,再加上无始以来的习气非常严重,在各种因缘具足时,就会造作许多不愿意做的事,那对自己的修行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修心利刃轮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守戒)(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守戒)  

 雪漠:三昧耶誓约与守戒 

 净慧法师:遵规守戒,把修行落实在具体生活中 

 体慧法师:守戒的重要性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宽运法师:何必守戒?──猎人与老和尚 

 索达吉堪布: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索达吉堪布:爱箭的痛苦 

 宣化上人:怎样守戒呢? 

 索达吉堪布:对学密女众​的忠告 

 宣化上人:怎样守戒呢? 

 索达吉堪布:邪YIN的可怕果报 

 呷绒多吉上师:为什么会感觉守戒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