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贫穷的富裕


   日期:2011/1/11 7: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幸福不再看得那么重,而去关心那些没有比他幸福的人,他自然会快乐得多。

2.爱,永不止息;爱,使人富有!

3.外在的富裕,滞碍了个人内在的绽放!

4.不论你的能力如何,不论你的财富多少,都要按你的能力,将你的面包和你的心与人分享。

5.不要害怕自己失去外在的财富,要将财富施予给那些比你更痛苦、更匮乏的人。

6.施比受更有福,因为向他人开放、关怀他人,乃是回应自我的个人特质,并且是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7.真正的尊重,需要将对方的想法纳入考虑。不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不应该将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对方身上。

8.困苦者最需要我的,并不是为他设想,而是和他一起设想。

9.「爱」目前看来仿佛从这世界缺席,但其实并未完全消失,它存在于所有热爱和发扬公义的人心中。

10.一旦我们拒绝追逐更多的乐趣和满足个人利益,以填补人类及其他众生的欠缺时,我们同时也填补了自己灵魂的空虚。

11.拥有真正和深厚的友情,是困苦者的一项基本需求。这种友情能够产生一种平等的感觉,鼓励人们分享,并激发一种彼此信任的氛围。

12.人心,有如冰中的火焰,控制火焰不由心中烧出,这就看心念如何转,这是需要时刻觉照、经年累月的修持。

13.常常给对手一条退路,不是仁慈,而是让自己减少一点伤害。

14.一粒盐到了海里,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宽阔;一个人学会尊重别人,才会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

15.人生的智慧不在于有无得失,而是要学习如何有得有失。拥有逆境的智慧,你就是自己的国王。

16.当我们与人冲突时,温柔的力量最大,也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因为再勇猛的人也难以拒绝温柔的力量。

1.照顾困苦者要以「爱」为基础,那种如同母亲打从心底散发出来的爱。因为,唯有母亲的柔情,才能战胜一切暴力的病毒。

2.然而,光有爱还不够,爱心还必须结合智慧,也要了解对方真正所需,才能保证我们不单靠自己的观点,而是藉由聆听对方的观点来找出解决之道。

3.对困苦者的爱和尊重,并不是要创造出受资的乞丐,而是创造出能够实现自我期望和靠工作来维生的自由之人。

4.贫穷与富贵绝不定居,它在珍惜之间游走,没有人永远做它的主人,当你奢侈浮华之时,它肯定会弃你而去的!

5.事实上,每一种苦难都需要以独特的方式来对待和处理;每一位陷于困境的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6.先放下自己所有的外在优越感,让彼此相遇的基础平等。能够顺利建立这种平等关系的人,才能以最快速、最简单的手段来处理贫富对立的问题。

7.人的存在因建立在相互赠予为基础的情感关系,而有了意义。人的心会因为照顾一个爱他和依赖他的生命,而从仇恨转为柔情。

8.互敬互爱的关系乃是确保敦睦和谐的主要因素,必须伴随所有的慈悲行动。

9.我们若怀着服务他人的心出发,就会发现自己满载而归。

10.分享不只是施舍,而是要求将财富公平地分配到全世界。

11.能够负起为他人谋福利之责的人,同时也进入了他那自由、具同胞爱的人性本质。

12.让你自己从对幸福毫无助益之物的眷恋中解放出来,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在快乐中摆脱事物的牵绊。

13.真正慈悲的行动,必须以关系和陪伴为起点。

14.让生命中的每一刻,就像是最后一刻一般的珍惜,好好的活在当下,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意义了!

15.世间无常,生命脆弱,我们无法预先知道「意外」和「明天」何者先来?所以,请把握当下、珍惜拥有的一切。

1.「心」,是人最私密的核心;是智力、情感和意志聚合之处。一颗温暖热情的心,为我们与他人的接触提供了热情与生命,也启动了人与人之间生活关系的锁钥。

2.要成为那些受难者的伙伴,首要之务就是倾听他们,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之所以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希望解脱的目标。

3.卢梭曾经指出:「人的不幸,是从他将一小块土地围起来,并宣称『这是我的!』那天开始。因为人在围地时,也将他的心给筑篱起来。」

4.大多数的情况下,当人开始囤积物资时,他同时也失去了和自然环境之间那种单纯而重要的关系。

5.当人开始变得多疑,他看别人的眼光也将完全改观,邻居在他眼中成了一个潜在的危险。

6.物质匮乏的人拥有一颗丰富的心灵;相反地,心灵贫乏者却物资优渥。这是因为与他人分享物资以建立关系而滋生的快乐,比自己独享所获得的快乐更大。

7.因我们所拥有的以及我们的本貌而欢欣喜悦,不需与他人比较;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花时间去体验无私的交流,与我们周遭的人热切分享。这种存在方式充满了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它是一种「富裕」。

8.使用而不拥有,是在享受着一种非凡的财富:生命的喜悦。虽贫穷,也是最富裕的。

9.施予和接受大量的爱,让人如此富足,使得其余一切看来如此虚幻;这时,灵魂尽情地饮用生命的快乐。

10.唯有关切分享、平等和公义,方能减少腰缠万贯者的傲慢。

11.当我施予的时候,我感觉到我心中有某个东西在不断扩张,我的心变大了,我可以感觉到获得滋养。

12.如果你能悄然钻入分享之爱中,为那些比你处境更悲惨的人,放弃身上的虚华多余;在这过程中,你将沿着一条热情洋溢、美好动人的道路,向前迈进;你的心将因幸福而颤动。

1.不要将物质舒适视为生命的终极目标;要能够向他人开放、主动与人分享,泰然地放弃某些事物、某项动人的旅行。这时,我们就能够达到一种灵魂上的贫穷,不再觊觎他人。

2.困苦者踩着轻盈的步伐,不为明天忧愁。他们充分领略当下的种种,以开放的心来迎接一天当中简单、悄然的生命片刻——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趣味横生的手势或是一阵开怀大笑。

3.吝于施予者并不占有钱财;事实上,是他自己被钱财给占有了。他未能好好利用他的钱财来购买物品和享受乐趣;他只是一味积累钱财而已。

4.人一旦摆脱了忌妒和觊觎之蛇的诱惑,将会被生命的幸福所充盈。因为他的内心充满和平与喜乐,不再需要追逐稍纵即逝的财富。

5.人在财物的贫穷中,将发现生命的富裕。

6.有时 越多的欢乐,反而让心变得越加沉重。自由选择、心甘情愿的自我匮乏,反而让灵魂得以呼吸,获得解放。

7.生命太短暂了,不该只是浪费在寻找财富上!

8.在世间的生命,在卑微的日常生活中,确实隐藏着天堂的片刻,但唯有透过爱才能经验到。正是在爱中,人人将形似佛陀;正是在爱中,人人将重新找到心中的佛性。

9.著名生物学家巴斯特的名言:「当我遇到一位深陷困境的人,我不问他信什么宗教,也不问他来自哪个国家;而是问:『我能为他做什么?』」

10.爱的本质能够超越世界上所有消失毁灭之物,因为爱是亘久永恒的。

11.对我而言,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看到一个人没钱、没家、没爱,日日夜夜在街头徘徊游荡更令人伤心了。

12.在贫困环境中成长的人,他们面对生命的态度是,只要有一点点东西就能感到心满意足,凡捡到任何东西就像是获得珍宝一般。

13.拥有乐观面对命运的态度,你就是自己的国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