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45:施恩不求报


   日期:2017/1/28 17: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施恩不求报。

  【原文】

  解网疏囚莫大恩,如何背地听妻言。

  他年授首沙场上,冷雨凄风泣断魂。

  注:君子以济人为念,一念触发,推恩给之,见得道理,自当如是。若施恩于人而望报,便不是真心好施,所施者亦必皆能报之人。或报以钱财,或报以声誉,而穷途望恩者不得蒙其泽,全是一团私欲矣。故必不求报而后心平,心平而后利溥,方算得真施也。

  案:吴自修作寿张令,审一大盗,见其丰伟健爽,品貌非常,心窃异之。但盗所犯甚重,欲生之而无路,乃于夜半呼盗至内衙,谓之曰:“吾欲生汝,而律无可生,明日解司,吾嘱差半路释汝,可相偕而遁也。”次日,取银三百两,暗嘱解差中道共逸。事发,吴以签差不慎去官,囊空如洗,家人莫不忧之。吴曰:“施恩而望报,不如勿施。贫穷,命也,何忧之有?”越数年,盗于边庭立功,跻显位,思报前德,以书招吴,吴心不欲往,家人强之,乃行至任所。盗事之如父,时刻不离,数日不归后堂。妻怪而问之,盗语其故,妻曰:“君误矣,妾闻大德不报,彼有挟而求,虽尽囊与之,不足,若不遂其意,彼播扬前事,君何面为官?不若致之死,归其棺,而后赠之,庶君事不露而彼亦受报矣。”盗恍然曰:“卿言是也,迟数日,当行之。”夫妇私计,不知已为厨役樊姓窃听。适进午膳,樊以肴馔不精被责二十板,樊怀恨尽将私计告吴,吴大惊,弃行李与樊宵遁。次早,盗知之,已远不可追矣。乃大悔,遣人赏千金送其家,吴却之不受。值覃恩,吴原官起用,历任尚书。盗领兵征西域,失机论斩,亦负德之报。

  附:河南刘文正公讳理顺,乡荐后久不第。读书二郎庙,闻哭声甚哀,问之,其邻曰:“渠子出外七载,母老且贫,嫁媳图活,昨得远商十二金,今夕即去,姑媳不忍别耳。”刘忽呼其仆曰“取家中银十二两来。”仆曰:“家中乏用,只有纳粮银十余两,明日交官矣。”刘曰:“速取来,官粮再为借当。”遂假作其子书,言离家后获利五百余金,半月便归,先寄银十二两等语。姑媳得银信,急告商还其银去。越十余日,子果归,书中所言悉符。子闻骇甚,叹曰:“殆神明怜我乎!”合家叩谢天地。刘公是年会试,启行前夕,梦鼓吹列炬,二郎神送出庙门,及胪唱,果状元及第。其子后知刘公所为,踵门拜谢,公竟不认。(徐白舫太史《桂香镜》)

  吴郡洞庭山席氏,其先世有诸生事与此同,其所拯者系木匠母妻,木匠归访,知是公,诣谢不认。匠曰:“相公行阴德不居功,小人岂可忘报,闻郎君将娶,小人亲造一床来,愿郎君吉利多男,相公勿却。”后果连生数子,至今科第连绵,为洞庭望族。

  【译文】

  注:君子以扶危济困、救世济人为己任,帮助别人的善念一旦被触发,就会积极施与援手,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如果帮助别人而期望得到回报,就不是真心诚意。其所帮助的人也必然都是有能力报恩的人,或者以钱财作为回报,或者宣扬他的好名声作为回报,而那些陷入极端困境,渴望得到帮助的人却得不到他的帮助,这样的话就完全是自私自利之心在作怪了。所以说,帮助别人必须能够做到不求回报,不求回报才能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才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利益,这样才算得上真正帮人。

  案:吴自修作寿张县的县令时,审判一个大盗的案件,他见这个盗贼身材伟岸健硕,品貌不凡,不是那种鸡鸣狗盗之徒。但是考虑到这个盗贼犯的罪过于重大,想要为其开脱,也找不到办法。就在半夜里把盗贼叫到衙门里头,对他说:“我想救你不死,而按照律法,你犯的罪是必死无疑的。明天要把你押解到刑罚司,我叮嘱解差半路上把你放了,你们可以一块逃走。”第二天,取出三百两银子,暗地里嘱托解差半路上一块逃走。事情被发现后,吴自修因为派人不当被罢官,导致家中一贫如洗,家人都十分忧愁。吴自修说:“帮人而希望报答,不如不帮。我现在贫穷,这是命,有什麽忧虑的?”过了几年,盗贼在边疆屡立战功,做了高官,想着报答吴县令的恩德。就写了一封书信,邀请吴自修前去,吴公本来不愿意去,家人催着他去,就来到盗贼做官的地方。盗贼对待吴公像亲生父亲一样,时刻不离身边,几天后连后堂都不回去了。盗贼的妻子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什麽原因,盗贼一五一十告诉了她,妻子说:“你错了,我听说大恩无以为报,你有把柄抓在他的手中,即使把咱们的钱都给他,也不会满足,如果不能满足他,他要是把你以前的事播扬出去,你还有什麽面目做官?不若叫他死掉,把他的棺材运回,然后厚赠他的家人,这样你的事情不会泄露,他也得到了报答。”盗贼恍然大悟,说:“你说的对,再过几天,就这样做。”夫妇二人在那里谋划的时候,不知道已经被一个姓樊的厨子偷听到了。送上午餐的时候,樊姓厨子因为饭菜不可口被责打二十大板,怀恨在心就把夫妇俩谋划的事告诉给了吴自修,吴大惊失色,行李也不要了,和樊姓厨子半夜逃走。第二天早晨,盗贼知道后,他们已经跑远,追不上了。盗贼悔恨不已,派人送一千两银子到吴家,吴推辞掉,坚辞不受。后来,正逢皇帝加恩,吴自修原官起用,一直做到尚书。盗贼领兵征讨西域,因贻误战机被斩首,这也是忘恩负义的报应。

  附:河南刘文正公,名刘理顺,乡试考中举人后,参加会试,长期不能登第。一次,他在二郎神庙读书,听到有痛哭声,就去打听,邻居说:“那家老人的儿子出远门已经七年了,母亲老迈而且贫穷,打算把儿媳妇嫁出去,以图勉强活命,昨天从一个远道而来的客商那里得到十二两银子,今天晚上就要跟那客商走了,婆婆媳妇二人不忍分别。”刘公听完这话,就对仆人说:“到家里取十二两银子来。”仆人说:“家里的钱也不够用,只有准备交纳的粮税十多两银子,明天就要交给官府了。”刘公说:“快点取来,税银再另想办法。”于是以那家儿子的名义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离开家后挣了五百多两银子,再有半个月就回家,先寄回十二两这些话。婆媳二人得到书信和银两,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客商,把银子退还给他。过了十多天,那家老人的儿子果然回家了,书信中的内容完全符合。老人的儿子听说这件事,大吃一惊,感叹道:“难道是神明可怜我吗?”全家拜谢天地。刘公当年参加会试,临走前一天,梦见鼓乐喧天,有人手持火炬,二郎神亲自把他送出庙门。等到发榜后,果然状元及第。老人的儿子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是刘公所做,登门拜谢,刘公并不承认。

  吴郡洞庭山席姓家族,他家的先祖有一位秀才也做了类似的善事,他所救的人家是木匠的母亲和妻子。木匠回家后打听,知道是席公所为,前去拜谢,公不承认。木匠说:“恩公行阴德事不求回报,小人我怎么能忘记报答呢?听说恩公将要娶亲,小人亲手造一张床,愿恩公大吉大利,多生贵子,恩公不要推辞。”席公后来果然连生数子,到现在依然是科甲连绵,是洞庭的望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布施)(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布施)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布施 

 惟觉法师:布施的利益 

 许智铭居士: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陈坚教授: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宽运法师:何谓布施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6 布施就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九讲 正宗分——布施平等觉 

 永海法师:布施得当 

 永海法师:适当的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