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人修行应具备的正确态度


   日期:2017/1/25 22: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前一阵子很多在道场学习了将近三年的新进同修,由于一年多来不断地祈请皈依,于是我便应允了一、两百名有心进一步了解佛法真谛的人给予皈依仪式。在仪式的进行当中,为了要让大众了解因果轮迴的重要性,于是也说明了皈依和行使五戒十善的重要性。许多人很害怕受持任何的戒律,其实我更害怕给予任何的戒律要求,因为现代的众生是很难去遵守和做到的。如果任意地未明白众生的根器和种姓授予任何的戒律,我认为反而是迫使众生去违犯戒律,但是我鼓励愿意了解佛法的人先从轮迴是痛苦,因果是真实,无常的真相,和出离的必要性这些基本概念先去了解和认识,才进一步去决定是否要在佛前受持个别的戒律,这方面我是从未勉强过任何一位同修。任何的基本戒律绝对不会超过心戒,因此我从甫初学佛便不断地去学习,儘量做到达摩尊者所强调的一心戒文,作为持守其他戒律的根本。实际上我经常和初学佛的同修提到,五戒十善其实无论你受不受戒,它是人天乘所共同必须遵守的根本戒律,无法遵守或圆满,其实已经无法受生到人道与天乘,因为已经脱离了纲常和戒体。若再进一步有触犯到杀生、偷盗、邪YIN、妄语、和饮酒戒,那这个人将来往生后的去处便是不好的三条道路,所以这并非你担心有没有受戒就可以避免的。

  许多人不敢去了解五戒的内涵,主要的原因是怕受到限制,或者说担心自己的心或行为会被控制,其实这些都是愚者之言。与其你朦朦胧胧地度过一生,为何不张大双眼清清楚楚地去了解你应 该如何走完一生?而遵守五戒只是得到人生的基本条件而已,你为何要担心自己做不到?事实上任何人投生到人道这个地球上来,它的意义就代表你的过去生是因为有遵守五戒,没有违犯过五戒,你才有资格经过母亲的子宫投生到这个地球上来。所以了解自己的权益,应该说是必然性的,为何反而会有畏惧和抗拒的想法?

  接受五戒和十善最重要的是帮助自己放下不好的习气,了解如何去从事善业,捨恶取善,同时进一步能够体悟到轮迴的过患,进而到达涅槃解脱的境界。很多人不相信也不了解轮迴它的存在性,而且许多研究科学的人都要宗教家举出实例,其实最清楚的例子就在于每天念头上面的起伏,和世间法裡面所存在的八种基本痛苦条件,这些都是存在的痛苦。痛苦的另一个面向也就是轮迴,为什麽会有轮迴?原因是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会有不好的念头、负面的想法不断地产生出来,这个就是落入轮迴的根本原因-恶念、烦恼、和痛苦。所以我们真正要去寻求瞭解的通路便是那人类产生痛苦的原因是导源于哪裏呢?所有的人,只要是人绝对都会受到五种痛苦和烦恼所控制住,它们便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众生的死敌其实跟随着每一个人已经不知道多少亿万劫的时光,但是由于缺乏有缘的善意人士的指引,不断不断地从你的岁月时光中擦身而过。这五种危害人们提升进入到善道的障道习气,每一个人他所沾染到的重量都不一样,有的是贪心很重,有的是慢心很重,有的与生俱来就有排斥和分别,但是最重要的是瞋恨心。瞋恨心是修行的大碍,所谓火烧功德林,在诸多的经典中都不断不断地特别去强调瞋恨的危险性,因为它会把你辛辛苦苦所修持获得的一点小小的功德毁于一旦,所以许许多多的戒律创立戒条的根本都特别以瞋心为根本重戒,因为瞋恨心会导致伤害众生,和误导自己的善根通往三恶道的道路。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习气所在,但是都没有办法去面对和解决,即便看了三两本有关修行和励志性的文章,但也只是短暂性的安慰自己心性的读物罢了,原因是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善护念自心和去观察一切习气和五毒它是从何而生?从何而起?多数的人都把焦点往外去寻获,都以为是因为别人不够好,不够有智慧,没有尊重自己,才会触怒到自己。因此我通常都会希望初初学佛的同修先冷静下来,每天给自己一点短暂的时间去观察自己,去追寻五毒的产生或者瞋恨心它到底是居住在哪裏?是住在自己的心上吗?还是在对境上面?还是长在别人的身上?那如果是这样子,当境界消失的时候,对方也不在了,但其实那个时候你的瞋心在还是不在?如果在,它还在生气的状态吗?如果不在,请问它去往何处?这些通常都是我对于刚刚入门学习佛法的人,我建议他修持心的方向。真正的修行就是时时刻刻修正自己内在心灵上面负面不善的行为,导正它通往正向的菩提大道,这才叫做修行。这些比每天捧着经书,拿着念珠或计数器,不事生产,不解解脱真正的意义,只是一味地做佛教的表面行为,因此会让很多不解佛教的门外汉认为佛教徒都很自私,他进入佛门最主要的用意只是为了要逃避现实和追逐名利,而去寻求诸佛菩萨和上师的加持,这种心态是初初学佛的人所不应该具有的。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对于一群初皈依佛教的同修善意的一些建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态度)(五明学佛网: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态度)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许士群居士:修行的态度与道情 

 开愿法师:学佛人应有正确的修学态度 

 明奘法师:佛教的生命态度 

 明奘法师:佛教对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问题态度 

 明奘法师:佛教的生命态度——奘师与北师大CET留学生座谈 

 本性法师:读书与读书的态度 

 仁焕法师:面对苦难的正确态度 

 黄国达居士:大乘佛法对五欲的态度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 

 其它:修行态度小语(梁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