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28:慈心于物(乙)


   日期:2017/1/25 20: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译文】

  注:慈心,乃是万善的根本。人要想积德累功,不独爱人,还应当爱物。动物之命虽然卑微,但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人如果能将仁慈之心惠及于微不足道的动物,给予救护,那么杀机自然泯除,慈悲心必然增长,就没有不能长享福寿的道理。

  案:明朝一位陆姓书生,富有钱财。家中有花园一所,亭台楼阁,一切齐备。水池旁边有一座亭子,叫做“藏春亭”。水池方圆数亩,种满了莲藕。有一年,因为天气干旱,池水干涸,陆生见一个动物在泥中蠕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大白鼋。陆生的父亲高兴地说:“这是野味,何不煮了招待客人?”陆生说:“此物长期生长在水池中,杀掉它不祥,请求父亲饶它一命。”父亲点头答应了。陆生命令书童把白鼋放生到江里,鼋回头看着陆生,象是在感谢他的样子,悠然消失在江中。陆生后来生了背疮,昼夜喊疼,奄奄一息。一天半夜,忽然有一位身着白衣绛裙的美女敲门而进,到床前对陆生说:“郎君得了这样的病,妾心急如焚。”用手抚摩疮口,觉得凉如冰雪,顷刻之间疼痛消失。女子又从袖中取出黑色药丸一颗,让他用清水服下,陆生的背疮很快就好了。陆生叩头致谢,说:“我都是将死的人了,承蒙神仙救活。当初裴航遇到云英,刘阮入天台山的故事,也不过如此。只是在下怎敢萌生杂念?惟愿拜在您的门下,闻听教诲,我就知足了。”女子说:“不用谢我,咱们彼此相互扶持。我是水中之仙,如何嫁给世间人呢?郎君很快就能得到佳妻,如同妾亲自在房里侍奉您一样。”留诗一首,飘然而去。诗写到:“妾姓袁兮字绿瑛,藏春亭畔旧知名。月中乞得玄霜药,为报当年免受烹。”陆生这时才明白过来,“袁”,就是“鼋”,原来是以前救下的白鼋来报恩。陆生后来娶妻,其面貌和女子一样,喜欢穿白衣。女子所说,如同她在房中侍奉一样的话,原来是这么回事。

  陆生搭救白鼋不过是一念不忍之心,本来并没有期望回报。然而正值病体垂危之际,服用玄霜药,而立刻痊愈。看来雀衔环、蛇报珠的典故,绝非虚言。世上随意烹宰生命的人,读到这里应该猛然醒悟。

  附:宋朝侍郎王敏仲喜欢放生。一天突然心生疑惑,就去请教小法华禅师,对禅师说:“以在下所见,我不杀生也不放生,付之无心、顺其自然可不可以呢?”禅师厉声说道:“大错!大错!面前的木头也是无心,弄几个木头放在那儿,能救得了世间一个苦人吗?”王公听了这话,十分震惊,发心永远实行放生功德。大概慈悲之心就是善,放生实在是培养慈悲之心的最好方法了。

  杭州陆丽京、张用霖、应嗣音、陈际叔诸位先生,成立了一个“放生社”,于是一同和作《东坡戒杀诗》。戴茂齐先生编辑《转劫轮》一书,想要将诗编入书中,当时有一个狂妄的少年拼命抵制戒杀放生。戴先生说:“如果说陆丽京诸位先生所言违背圣道,难道说苏东坡先生也不明圣道吗?”少年连苏东坡先生也加以诋毁。当天夜里梦见到了一所厅堂,上面坐着一位头戴高巾、身穿深衣、胡须很长、额头很高的老者,面带怒气,令人敬畏。与少年讲论戒杀放生,与王道并不相悖。少年理屈词穷,谢罪退下。第二天,少年嘴旁边生了一个毒疮,等到许愿放生十万命来赎罪后,才有所好转。黄相国常常举这个事例来劝人戒杀放生。有人题诗说:“放生功德浩无边,安得富人不惜钱。寒士寡财须爱物,先持戒杀贵心坚。”

  明朝江山县朱恺,字寿仁,为人忠厚,刻苦读书,他家坚持不吃牛犬肉,已经三代了。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体弱多病,喝牛汤就有所好转。因为家贫,在邻村教书,得到报酬八两银子。回来的路上,在一座古庙避雨,见庙墻上贴有两张纸,一张是杀牛的果报,另一张是吃牛肉的果报。读之,上面记载的事例,非常惨切,不觉心生惭愧,汗下如雨,醒悟到:“我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还没有考上秀才,必是吃牛肉的报应。况且违背了祖宗的戒律,是不孝;吃有功于世的牲畜,是不仁;逞口腹之欲,是不义;知道了吃牛肉的报应而不痛加戒除,是不智。犯下这四种罪行,大祸将至,还指望得到功名富贵吗?”当即在神明前叩头祷告,誓愿永不食牛肉。雨停了,准备起身,正好遇到村里的屠户尤光宇进庙,问他来干什么,屠户说最近买了一头瘦牛,考虑到会不会亏本,特地来求签。朱恺问牛在哪里,屠户说在庙外。朱恺出去看,见牛双膝跪地,泪下如雨,顿时生起恻隐之心,问屠户多少钱卖,屠户说七两银子。朱恺如数付钱给他,屠户又嫌银子成色不好,又索要三钱,朱恺毫不犹豫给了他。朱恺买下了这头牛之后,用木板写上“神明放生”四个大字,挂在牛脖子上,解开缰绳,放牛自去。当年考上秀才,进学宫读书,入赘于乡里王贤家。王家是望族,一天在饮宴的时候,和岳父谈及放生牛的事情,忽然下人报告门外来了一头牛,脖子上挂着木板,赶也赶不走。朱恺出去看,果然是自己放生的那头牛,吩咐牵到后院空屋子里。先是乡里有一个惯偷,外号“人猕猴”,一直在打王家的主意。因窥见王家女儿的嫁妆丰厚,夜里在牛住的那间房子的旁边蹲点,在墙上掏洞而进,径至进入朱恺住的房间,用口袋卷起衣服首饰准备跑,牛突然进到屋子里,把梳妆台撞到,声音很大。朱恺惊醒,大喊“有贼”,众人都醒了,也跟着大喊。贼害怕了,想从牛肚子下钻过去,牛抬起蹄子把口袋绊住。当时喊声又急,贼丢下口袋逃跑了。王老爷子检查口袋,看没丢什么东西,很感激这头牛,从此以后王家全家发誓永远不吃牛肉。过了两天,贼又来了,打破后院的门,见牛好像发怒的样子,因为上一次被牛击败,于是牵牛而出,把脖子上的木板扔掉,卖给屠户,得到四两银子。当时朱恺正在帮岳父收账,路过屠户门前,瞧见所放生的牛,问从哪来的,屠户把事情告诉了他。牛向朱恺跪泣,和上次一样,朱恺又买下来,另挂一块木板,上写“雷电放生”四个字,又解开绳索,放牛自去。过了几年,朱恺在古田富户钟宽家,做家庭教师。邻村有盗贼,钟宽非常害怕。朱恺代为谋划,修建高墙以作防备,忽然小童报告外面来了一头牛,脖子上挂着木板,在外边呆很久了。朱恺惊奇说:“这是我放生的牛,向来灵通,盗贼肯定快来了!”于是就对钟宽讲述牛在岳父家抵御盗贼的事情。三天后,盗贼果然来了,持刀放火。钟宽爬上梯子遥望,见火光之中,牛怒吼着,冲击如飞,所向披靡。盗贼逃走了,牛精疲力尽而死,旁边躺着两具尸体,用灯一照,原来是尤光宇和“人猕猴”两人。报告官府,抓获余党。钟宽对牛十分感激,将牛埋葬,立碑一块,上刻“义牛墓”。从此锺家也发誓永远不食牛肉。没过多久,当年正逢大比之年,朱恺参加秋季的乡试,试卷分配给归安县令审阅,对朱恺的卷子,不太满意,就放到一边了。梦见一头牛跪在地上,边哭边求,醒后把卷子又看了一遍,文章实在是不太好,心说:“此人一定有阴德。”勉强推荐了上去,竟然被选中。揭榜后,拜见主考官,考官问朱恺做过什麽阴德之事,朱恺说并没有。再问,朱恺述说今年放生牛的事,考官惊叹不已,于是将所做的梦告诉了他。第二年,紧接着考中进士,发榜前主考官也有神奇的征兆。朱恺被授予商丘县令一职,政绩卓著,严禁宰牛,叙述自己放牛之事,劝化当地百姓,百姓多数也被感化,后来擢升高位,请求罢职还乡,奉养老母亲,母亲活到九十一岁,朱恺活到九十六岁,两个儿子都考中进士,至今子孙繁衍不衰。

  徐太史说:怜悯将要被杀的牛,买下来放生,出自于以教书为生的寒士之手,比较有钱人来说,功德更加一等。只是不明白盗贼未到之时,牛是如何先知道的。而且,爲什麽已经放生的牛,是怎么知道朱先生住的地方呢。难道是鬼使神差,还是牛的灵性炯炯?

  徐太史题诗说:残碑几度藓花秋,传说朱家旧放牛。热血黄泉埋不得,尚腾灵气暮山头。 《戒杀弭劫篇》有诗说:过客唏嘘感义牛,残碑几度藓花秋。文章代洒西风泪,暗里朱衣亦点头。

  芝堂敬跋诗四首:

  其一 半载辛勤只八金,舌耕糊口实酸心。世间多少豪华客,谁似朱公种德深。

  其二 偶感危言起悔心,信根全仗慧根深。神前誓戒遵先训,四罪堪垂座右箴。

  其三 放生共废十余金,两度终全爱物心。不待闱中牛报德,仁人早有帝天钦。

  其四 鹿鸣宴罢又琼林,严禁屠牛恩更深。婉劝部民劳说法,几人不失布衣心。

  和徐太史诗两首:

  其一 须江旧事几经秋,何处残碑认义牛。一念生机回造化,转移还在己心头。

  其二 人间粒食赖耕牛,孰谓无牛可有秋。果报昭彰谁猛觉,屠儿几个早回头。

  严州青溪王某家,养了一只母狗,和所生的小狗住在一块。一天,主人杀掉母狗,煮了一半,邀请宾客来吃。小狗围在桌子底下,等人把骨头扔在地上,就衔去,这样来回好几趟。王某对客人笑着说:“人都说狗认不出同类的骨头,此话不假。”吃完后,小狗不再来了,王某很奇怪,就去找,见园子里狗骨头堆成一堆,上面盖着土,而小狗已经死在母亲骨旁了。王某大惊,悔恨不已,于是将另一半狗肉埋了。与客人一同永戒狗肉,又作了一篇《孝犬记》用以劝世。王家子孙后代繁衍不衰。

  李哲生说:以无知的犬子,尚且知道埋葬母亲的骨骸,而人却有长期不葬自己的亲人,使亲人尸骨暴露,不得入土为安,同此犬相比怎样呢?

  徐太史说:《警心录》还记载,德兴一农户詹材,家里贫穷,养的母狗生了一只小狗,没有东西喂它。鹿坡王家和詹家相距半里,把小狗要回来,用米糠喂养。每次吃完后,就掉头返回詹家,把东西吐出来给母亲吃,到傍晚也是这样,刮风下雨都不间断。当时有读书人为其写了一首《孝犬歌》,写到“慈鸟反哺古所称,不闻乳犬能效颦。鹿坡王氏世吉人,乞得乳犬于良邻。良邻家贫并乏食,母犬长飢柴骨立。乳犬食竟掉尾归,呕食喂母使母肥。朝餐归呕暮复续,兽类之中颖考叔。纷纷养志多缺如,愧杀四足之韩卢。”又有记载,村民赵五,家里养的母狗生了一只小狗,才两个月,时刻跟着母亲。母狗被虎吃掉,赵五叫邻居们一块手持长矛去打虎,小狗奔跑上去咬住虎尾巴不放。虎带着它跑,被荆棘挂住,皮毛脱落殆尽,就是不松口。虎因为累了跑的稍微慢点了,众人追上,将虎打死。另外,据《建宁府志》记载,咸溪童镛家里养了两只狗,一只白色,一只花色,乃是一母所生,聪明机灵,很通人性。后来,白狗忽然瞎了,无法进到狗窝吃食,主人就在窝外边铺上草垫子,白狗趴在上头。花狗每天衔食喂它,夜里就趴在它旁边。等到白狗死了之后,主人把它埋到山坡上,花狗每天早晚都去转一圈,好像拜泣的样子,然后趴在那一会儿,才回去。把这几件事和前面的案例一块读,犬啊,犬啊,竟然如此孝顺,如此友爱,如此深情厚意!

  天长县民戴某,早晨出去,他的妻子到田野里放牛。狗也跟着,过了一会儿,钻到草莽里,不见出来。戴妻牵着牛去找,走了不到一百步的距离,见一虎正在吃狗。虎看见人来了,放弃狗,向人扑过来。牛见主人有难,怒气冲冲,勇猛向前。虎又不管人了,对付牛。牛和虎搏斗,不超过一个时辰,以虎败牛胜告终,人于是幸免于难。分管畜牧的官吏将此事上奏朝廷,赐给一头牛代为耕种,原来那头牛,令其老死。

  有一位读书人,秉性仁慈。他的亲戚家养的狗,一胎生了四只小狗,认为不祥,将要扔到河里。他见到后把小狗带回,自己喂养。一天傍晚,忽然听到一种声音,好像刮风下雨的声音,草木都倒了,声音震撼山谷,远远望见一条大蟒蛇,有车轮那么粗,目光闪闪,直奔他而来。眼看就要把他吞吃,这时,四只小狗径至奔向蟒蛇,跳跃着按住蟒蛇头,竞相撕咬,竟把蟒蛇咬死了。人得以安然无恙,狗都知道报答主人救命之恩。

  李斯义说:那时候他收养四个犬子,也不过心中有一念不忍犬死的怜悯心。而终靠了四犬得免了杀身之祸,所以,凡是人作善事,只要尽到自己的良心。如果作善事是为了求得报答,就是作善事的动机不纯,那就不会感动动物类。

  徐太史诗:身缠蟒蛇吐腥烟,并力酬恩始快然。溺犬路人尚怜死,自家溺女不知怜。

  同年张鹤洲先生,曾经骑乘一头驴,非常喜爱它。康熙甲辰年,鹤洲因为牵涉进一桩科考的案子,衣食不继。于是把驴暂时抵押给别人。一天从街上走,驴悲鸣,抛开新主人又逃回张鹤洲家。一靠近它,就嘶叫不停。我的兄长在吏部做官,为其作了一篇《义驴赋》。呜呼!此驴远远超过三国华歆叛孙投曹,西晋贾充叛曹魏投司马晋,南北朝禇习叛宋助齐,这些见利忘义,卖主求荣之徒。

  徐太史诗:“义驴日下竞称奇,消得琅琊吏部诗。新主纵然刍秣好,不如故土乐忘饥。”

  元生公,是我的曾祖父,我小时候曾经听父亲讲过曾祖父的一个故事:公曾经见一个西方来的客商,用一群驴、马驮运皮货。其中有一匹马脊背磨烂了,血肉模糊,卧在地上起不来,客商用鞭子打它,一连抽了几百下,马在地上挣扎,还是站不起来。公心生怜悯,对客商说:“这匹马看来已经不能驮运货物了,你何苦要鞭打它呢?”客商说:“不这样,难道要丢弃它吗?”公说:“爲什麽不卖掉?”客商说:“这马伤成这样,谁会要呢?”公问要多少钱,客商说:“当时我是花三十两银子买的,现在你给个半价就行了。”公如数付钱给他,客商另雇了一匹马驮运货物。当时人都笑话公太愚蠢,且说这匹马肯定站不起来了。公试着牵马,马勉强支撑着起来,于是牵回家,调养一个多月,脊背完全长好了,健壮又听话,不惊蹶,公很满意。一天,骑马到亲友家赴宴,回来的时候,因为喝醉了没走几里路就在马背上睡着了。路经一个山坡,旁边就是悬崖,崎岖难走,马走到这里停下了,公还在睡。马大声嘶叫,公还是不醒。眼看太阳落山,马一直嘶叫不停,村民听到有马一直嘶叫,感到很奇怪,就去看,原来是公,急忙叫醒。公惊讶地说:“马如果冒险往前走,恐怕遭遇不测之祸了。马果然不辜负我呀!”后来马死了,公流泪将其埋葬。

  徐太史诗曰:“伏枥谁怜缕喘存,俯鞍沉醉怯黄昏。青山埋骨频挥泪,何日驽骀再报恩。”

  邠州一个安姓屠户,家中有母羊,带着羊羔。一天准备将母羊宰杀,刚绑到架子上,羊羔忽然向安某双膝跪地,双眼流泪。安某惊呆了,过了好一会,把刀扔在地上。去叫一小童过来,一块宰羊。回来一看,刀不见了,原来是被羊羔衔去,放在墙角下,然后趴在上面。安某怀疑刀被邻居偷去了,忽然转身把羊羔踢起来,见刀在羊羔肚子下面,顿时醒悟。当即解下母羊,送到寺庙里放生。自己则出家,拜在竺大师门下做了僧人,法名“守思”。

  徐太史说:“霜钟一声,大众试静思。这个羊羔看见母亲被捆绑时,是何等心碎?向屠户下跪时,是何等愤怒?卧在刀上时,是何等胆战心惊?跟着母亲一块入寺时,何等欢喜?此羊羔乃是孝子,这个屠户也是决心可嘉,可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徐太史诗:杀机一动几时休,羔跪屠前枉泪流。转眼擘开生死路,何人刀下肯回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戒杀)(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戒杀)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温金玉教授:佛教戒杀护生与生态文明——以吕碧城为中心的考 

 温金玉教授:吕碧城与戒杀护生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戒杀四十八问(周思仁) 

 宽运法师:戒杀与放生 

 传喜法师:慈悲戒杀是修行之基础 

 传喜法师:呼唤良知慈心戒杀 

 传喜法师:戒杀吃素功德大 

 曾经在度母面前发愿吃斋戒杀,但是因为家庭环境不 

 传喜法师:反省忏悔 戒杀茹素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帮助众生戒杀吃素,净化世界,远离瘟疫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