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请问是不是境界不够?


   日期:2017/1/23 9: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听《无量寿经》觉得很相应,很能契入,但是听《华严经》就觉得很茫然。请问是不是境界不够?

  答:人有过去、今生,学佛同修决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佛,每个人的善根都很深厚。过去你所修学的法门,这一生遇到了,就会觉得很投缘,很欢喜;从前没有学过,这一生遇到了,就感觉很生疏,很茫然。你这种情形,大概过去生中修过净土,《无量寿经》念得很多,所以一遇到就生欢喜心;可能《华严经》从前没有学过,所以接触之后就比较生疏,原因在此地。21-090-0003

  问:深圳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有许多密宗的活佛、法王来此地化缘。许多净宗同修去灌顶,请问这样做对吗?

  答:这是各人的因缘不同,无可厚非。但是要了解灌顶真正的意义,不是形式上的。形式上,用一点水洒在头上就开悟了,那我们何必学经教,学得这么辛苦!释迦牟尼佛又何必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每天拿着水洒就好了。要明白道理。

  你去接受灌顶,他将水洒在你的头上,你是不是真开悟?果然开悟,有效!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上师,他在《无量寿经》批注里讲得很清楚,「灌」是慈悲加持,「顶」是佛法里最殊胜的第一法门;灌顶就是将佛法里的精华传授给你。不是拿水洒头。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每天将《无量寿经》或《阿弥陀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就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灌顶一次,念两遍就灌顶两次。那不是密宗的仁波切活佛给你灌顶,而是阿弥陀佛给你灌顶,十方诸佛如来给你灌顶。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法的道理,知道怎样修学才是对的。

  你明白就好,遇到这些亲朋好友,也应该将这些道理说清楚。至于他去不去,各有因缘,不必障碍,这样就好。21-090-0007

  问:深圳经常有法师来结缘,并且讲法,多数净宗同修也去听。请问这样是否不专一?

  答:佛法的修学,最重要的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最好是跟一个老师学。何时才能离开老师?古人的标准是要开悟,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你就毕业了。古时候叫出师,可以离开老师了。假如你还没有明心见性,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你一定会走错路。

  修学净土宗,条件没有那么高,只要达到功夫成片,自己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人讲经你都可以听,什么地方你都可以去,因为没有妨碍。如果自己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把握,还是专修比较好,也就是说不要离开老师。谁是我们的老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就是《无量寿经》,因此天天要读诵,天天要思惟,要懂得经上所讲的道理与方法,依教奉行。佛教我们做的,一定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决定不能做。只要两、三年的时间,你就有把握往生。

  净土法门成就快,我们看《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念佛三年五载往生的人很多。曾经有同修问我,是不是他们修了净土宗,寿命只有三年、五年,刚好往生?我说不见得,哪有那么巧的事!何以他们念佛三年五载就往生?他具足了往生的条件,什么妄想都没有,对于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毫无留恋,所以寿命不要,提早走了。因为两个世界相比,一个是极乐,一个是极苦,既然极乐世界去得了,何必还在极苦世界受苦?但是有个例外,能去还不去,就是这个世间还有很多有缘的人需要帮助,所以迟一点走。如果在这个世间没有缘,就先走了。明白这个道理,修行不能不专一,不专一很难有成就。21-090-0007

  问:朝阳寺有一位居士,止语修行两年多。后来我发现他的心地并不清净,言谈中现烦恼相。我认为这种修行即断了与众生的法缘,这种苦行是很悲悯的事。请问这种修行方法对吗?

  答:你的想法很正确。止语目的是在专心,远离外缘的干扰。口虽不说话,还常用笔写东西传递给人,这个多麻烦!不如讲话方便。他的这种止语是形式上的,念头上并没有止住。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是心地,要求的是心地清净,心地不染,心地离缘。形式上,遇到有缘的众生也要帮助,止语也可以帮助人。帮助哪些人?废话太多的人。看到人家不说话,多话不如少话,少话不如不说话。但是要契机,你所示现的如果不契机,这个示现是白费,没有人能懂,没有人能受感化。

  总而言之,我们心之所思、行之所为,一定要利益众生,对众生有好处;不能利益众生的,我们不做。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应当多做有利于社会大众的事,感化社会大众的事。21-090-0008

  问:实施观心法门后,杂念妄想不多,能保持空念和无念的状态。古德有云:「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到起不起时是烦恼魔。」有念与无念似乎相违背,请问究竟如何才好?又何谓天魔、阴魔、烦恼魔?

  答:「魔」的名称、含义,《楞严经》讲得很清楚。《楞严经》上说,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决不可执着,这样就好;而且《金刚经》也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离妄想、执着实在不容易,净土宗教我们执持名号,专执着阿弥陀佛的名号,其他的都不要执着,这是一个好办法。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其他的执着换掉,这个容易,所以念佛法门叫「易行道」。佛教我们要执持,一直到临命终,还执着阿弥陀佛来接引,到了极乐世界再离一切执着。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取得西方净土,这是稳当、可靠而且快速,往生极乐世界成功的果位是想象不到的,超越了其他法门的成就。正因为如此,十方世界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21-090-0015

  问: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与观心法门,请问有何不同?可否截长补短,相辅相成?

  答:各个宗派用的名词术语、方法不相同,但是其目标、精神、义趣是相同的。四念处属于禅。何谓禅?六祖在《坛经》里说:「外不着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不被外境诱惑,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论是顺境逆境决不受动摇、干扰,这是「禅」;永远保持清净心,不生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定」。

  这些法门可以相辅相成,但是修行一定要「一门深入」。其实一门就具足一切门,决不能三门一起修。所以,修学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适合自己现前的工作、程度,这样容易成就。21-090-0015

  问:看很多佛书,请问对自己修行是否有障碍?

  答:这个完全看自己。如果你看的东西很多,接触的面很广,心地依然清净,没有分别、执着,就没有障碍;如果心地不清净,还是要舍离。21-090-0023

  问:佛家说「相随心转」,法师说我们可以依自己的相貌来对照修行功夫。请问是否相貌较差的修行人,修行功夫也比较差?

  答:不一定,因为人的相貌与前生所修的福报有关。四十岁之前,相貌好坏是前生注定的,这是过去生中的福报;四十岁以后,相貌好坏自己要负责任。这句话是何道理?从出生后,这四十年,心行的善恶决定影响你的相貌。所以,年轻时相貌很好,晚年之后相貌未必就好。相貌会变,变好还是变坏,与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生活行为)有决定的因果关系。

  佛说菩萨修行作佛,特别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善因得的善果。佛为何用这么长的时间来修相好?这是一种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众生都希望自己相貌好、身体好,佛就做这些示现,什么样的相貌是由什么样的业因修成的;你能修这个因,就一定得好果报。21-090-0040

  问:相貌较差的修行人,请问应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

  答:要想把自卑的烦恼消除,只有一心念佛,不要想相貌的好坏。我们念佛修因证果,果报是究竟圆满。现在相貌丑陋一点没有关系,到极乐世界就是最殊胜的相好。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的造像,相貌各个不相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相貌,但是他有慈悲智慧,所以并不难看。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在相貌上生分别、执着,只要一心念佛,不知不觉我们的身体、相貌都会转变。

  《无量寿经》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就相同。为什么要相貌相同?因为他方世界相貌好的人傲慢,相貌不好的人自卑。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在极乐世界把这桩事情消除了。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的相好都与阿弥陀佛相同,决定没有差别。大家相貌都一样,是否会混淆?到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有智慧,具足六种神通,所以绝对不会混淆。21-090-0040

  问:在对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当时为解脱麻烦而参加打七。老师打板的当时,我也进入了无量无边的境界。当我入佛门选择了净土法门之后,才知道此事之大,怕妄语不该说,身边又无明人,为此远道来求法师开示。

  答:在禅堂里面参究,目的是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他的手段很特殊,他不给你讲经,也不给你说法,只教你规规矩矩坐在那里一念不生。你若生了妄想、分别、执着的念头,禅师就用香板供养你,这是真打,是要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你不打妄想了,老老实实什么也不想了,还是要打,为什么?无明。不是打你的妄想,就是打你的无明;总而言之,你非挨打不可。

  不过真正禅堂的堂主是不打人的,为什么?这香板打下去,你会开悟,他就打你;打死都不开悟,他不打你。今天这样的堂主已经找不到了,这些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能观机,知道你的缘是否成熟。哪一天缘熟了,一敲你就觉悟了,这个板子打下去是无量功德;若打下去,你不开悟,这个板子打下去有罪过。所以,一定要有真正的道眼,看到这个人缘快成熟了,这一下帮助他,马上就成功了。

  倓虚老法师是天台宗的传人,但他是修净土念佛往生的,他曾经跟大众说:「他一生当中亲眼看到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的,有二十多人,听到的都还不算数。而禅宗修禅得定的,他见过也听过,但是开悟的,他一生当中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你就晓得禅之难!

  诸位要知道,参禅不开悟就不能了生死,将来到哪里去?到四禅天、四空天;如果禅定不够水平,就生欲界上面的四层天。欲界的四王天跟忉利天是靠福德往生的,修上品十善业道能生忉利天。而夜摩天不能全凭福德,还要加上定功,这个定功称作「未到定」。换言之,这个定功还在欲界,不能生初禅天。参禅一定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能了生死,所以参禅不如净土宗,净土宗只要小小的定功,甚至没有定功都能带业往生,可见这个法门之殊胜不可思议。你能回过头来念佛,这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21-090-006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境界)(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境界)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王雷泉教授: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