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修弥陀本愿行者如何效法祖师安心起行?


   日期:2017/1/21 8: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修弥陀本愿行者如何效法祖师安心起行?

  答:下午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师父来向大家报告《念佛效祖行》。

  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效是效法学习的意思,祖这里是指中国净宗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行是修行。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效法善导大师一生的修行。因为有很少部分的人,认为阿弥陀佛本愿法门,信就好了,不必认真念佛,这样的观念是偏差的。我们看善导大师一生的修行,非常精进的念佛,善导大师所开示的任何法语,并没有这样说,有人说:一天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三声就好了,一天拜阿弥陀佛三拜就好了,就等待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说法,也不是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我们只要看传记,在记载善导大师一生的修行,我们就明白,善导大师是非常精进用功。所以要修正错误的观念,错误的修行行为,效法祖师一生的修行,就非常的正确。所以如果观念或者修行有任何的偏差,我们可以根据善导大师一生的修行来修正自己,使自己在菩提道路,念佛修行不会有偏差。这样在因地修行,因是真实当然往生果地,回归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就真实。

  我们来看第一点,本愿行者应礼佛诵经。

  一个信受阿弥陀佛本愿,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行者,应该每天礼拜阿弥陀佛,课诵净土三经。因为善导大师就是这样修行,莲池大师《往生集》云:

  『唐善导,贞观中,见西河绰禅师九品道场,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顿超生死,」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

  莲池大师是中国净宗第八代祖师,在莲池大师所编集的《往生集》有说这样一段话,唐朝善导大师在贞观年中,见到西河道绰禅师九品道场,非常的欢喜,九品道场就是念佛道场。

  道绰禅师的道场,就是专修念佛法门,昙鸾大师的道场,也是专念佛道场,善导大师的道场也是如此。这三位了不起的净土大师,在自行化他最强调专修,在自行化他也最强调本愿他力。可是诸位菩萨若好好了解昙鸾大师、道绰禅师,与善导大师一生的修行,祖师并非是光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而已。因为观念不是很正确的人,也会这样说: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好,什么都不必修,这样的说法,是错解专修法门的道理。所以用善导大师一生的修行,来说明专修的道理,这样最不会被人误解。因为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在《观念法门》、在《法事赞》、在《往生礼赞》,非常鼓励专修,可是善导大师的一生修行,只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其它什么行都没修吗?没有。你去看传记善导大师的修行,你看修很多行。所以这十一点,一点一点我们来看善导大师他的修行,确实是非常的了不起。

  善导大师看见道绰禅师念佛道场非常欢喜,说了下面的开示:「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顿超生死。」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是进入佛道的津要。下面这两句话,就说出圣道教法与净土教法,修余行业是指圣道教法,修学圣道门教法是迂僻难成,这是说出法门利益众生困难的真相。不是善导大师排斥其它的法门,千万不要误会,这就是圣净分判,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分判,是道绰禅师在《安乐集》所开示的道理。龙树菩萨在《易行品》判世尊一代时教,为难行道、易行道;道绰禅师在《安乐集》判世尊一代时教,为圣道门、净土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判世尊一代时教为正行与杂行。

  名相不同所说的道理一样,圣道门就是难行道的法门,也就是杂行的法门,相应阿弥陀佛的第十九愿。净土门是易行道的法门是正行,相应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都是佛的愿力。所以专修的人尊重杂修的人,杂修的人也要尊重专修的人。所以专修与杂修,只要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往生。因为第十八愿的行者一心念佛,就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所以当然走速超生死这条路。因为圣道教法迂僻难成,因为念佛法门速超生死,所以善导大师专修净土法门。虽然是说专修,但是善导大师不只是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而已,什么行都没修,并不是如此。

  下面就说出善导大师昼夜礼诵的修行,「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勤笃精苦就是非常精进的意思,「昼夜礼诵」,礼是礼佛,诵是诵经。在这里《往生集》并没说,善导大师到底是礼什么佛,诵什么经,但是我们可以推论得知,善导大师一定是礼拜阿弥陀佛,一定是课诵净土三经。既然说出「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顿超生死」,所以精勤日夜礼诵,必定是礼拜阿弥陀佛,必定是课诵净土三经。

  所以诸位菩萨!早晚做功课的时候,礼拜阿弥陀佛,时间较多的人,读一卷《阿弥陀经》,甚至更有时间的人,读一遍《无量寿经》,再有时间的人读一遍《观经》。晚近持戒精严的弘一大师,每天课诵《观经》,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很了不起的修行。被大家所敬重的弘一大师,持戒非常的精严,他是这样修行,很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教导我们净业行者,修持五种正行:

  第一读诵正行

  第二观察正行

  第三礼拜正行

  第四称名正行

  第五赞叹供养正行

  这里所说的礼诵,就是五种正行的第一读诵正行,第三礼拜正行。善导大师教我们修五种正行,他也是日夜非常精勤,如此的修行,不是只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而已。

  第二点我们来看善导大师精进念佛的修行。

  二、本愿行者应精进念佛。

  不管是自力念佛、二力念佛、他力念佛,不管是通途念佛、本愿念佛,不管是信心念佛、疑心念佛,一定是精进念佛,比懈怠念佛较好,不可能说懈怠念佛会比精进念佛较好的道理。诸位!精进是六度之一,当我们很认真念佛,就是用六度的精进度,来修持净土法门。诸位菩萨!师父请问大家:一天念佛一万声,和一天念佛十声,哪一种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较好?当然是一万声。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鼓励我们别时念佛一万声。所以师父经常劝勉大家,一天拜佛三百拜,一天念佛一万声,这是至少的修行。当然若没那么多时间用功的人就另当别论。诸位菩萨如果你的时间许可,一天拜佛三百拜,一天念佛一万声,如此的精进用功持之以恒,时日一久,你一定非常感谢师父如此的鼓励你,因为道业绝对会成就。一天拜佛三百拜,一天念佛一万声,要用相当的时间。当然没时间的人就另当别论。善导大师的修行,在念佛当然是最主要的修行,善导大师是如何精进用功念佛?善导大师最强调信心,在《观经四帖疏》解释,《观经》的第二深心,用七种信来解释信心,说的非常详尽。善导大师有教我们,信阿弥陀佛本愿就好,不必念佛,有这样教我们吗?没有。也没教我们信之一念,往生已经决定了,不必那么认真念佛,善导大师也没这么教我们。他自己的修行非常精进,我们来看传记的记载。

  王古《新修往生传》云:「导入堂则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须流汗。以此相状,表于至诚。」

  导就是善导大师,入堂就是进入佛殿,合掌胡跪就是合掌长跪。善导大师进入佛殿,就合掌长跪一心念佛,念到什么程度呢?「非力竭不休」,念到没有力气了。诸位菩萨!我们念佛有这么用功吗?没有。我们不可能念佛,念到没力气才停止,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懈怠心,放逸心太强了。

  诸位菩萨!善导大师在为我们做一个修行的模范,「乃至寒冷,亦须流汗」,善导大师在佛殿礼佛念佛,纵然是寒冷的天气,也念佛念到流汗。诸位菩萨!我们有念佛念到流汗吗?没有,我们都是吃饭吃到流汗。所以我们的修行,透过祖师的修行来纠正,当然我们就会精进,精进就是要度懈怠。今天的天气阴雨绵绵,这几天有锋面来,所以台湾的气候,显的比较阴冷一些。以今天而言,大家有在佛殿拜佛念佛,拜到流汗、念到流汗吗?没有。所以善导大师非常强调,他力信心,但是是如此的精进用功修行,谁说念佛一念就往生,不用那么认真念佛,讲这样的话是误导我们的修行,我们看祖师的行为是最标准的。但是诸位也不要误会说,要念佛念到力竭方休,要念佛念到流汗,这样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这样的意思,千万不要误会。「以此相状,表于至诚」,善导大师是了不起的一位祖师,如此精勤至诚,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是不是值得我们效法?

  继承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最精勤的就是法然上人,日本净土宗的开宗祖师。法然上人读了八遍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之后信心欢喜流露起行念佛,一天念佛六万声,到后来七万声,纵然生病身体不舒服,也念佛每天保持六万声。你看这些了不起的古德,修行都非常用功。善导大师强调他力,法然上人也强调他力,善导大师强调专修,法然上人也强调专修,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也不只是念佛的修行,以外其它的都没修,也不是。

  法然上人受到天皇的邀请,到宫中为天皇乃至嫔妃受戒,也被律宗的行者尊为戒律的祖师。善导大师的持戒也非常的精严,待会儿我们就会说到,所以祖师的行为正是可以纠正我们错误的知见观念。念南无阿弥陀佛,有很多我们要好好去做的。

  下面请看第三点,本愿行者应说法度众生。说到这点也许诸位会认为,信愿师父我又不可能像您,佛法认识的那么多,那么会讲经说法。说法不一定登上法王座,才叫做说法,我们只要有心劝勉人念佛,某某人!我们念佛,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作佛祖广度众生,这样就是说法。某某人!我们要戒杀放生,千万不要杀害一切众生的生命,不然会招来短命多病的果报。某某人!我们要遵守国法,要孝顺父母,要尊重师长,要断恶修善,要吃素拜佛,这样就是说法。劝勉人这些话就是佛法的道理,请佛经给人看,请法师讲经的DVD给人看,如果你做这些事情,你就是在做说法度众的圣事。我们来看善导大师是如何说法度众?

  《新修往生传》云:「出即为人说净土法,化诸道俗,令发道心,修净土行,无有暂时,不为利益。」

  哇!这段话将善导大师积极说法说出来,师父是一个说法的人,所以我看见这段话,对善导大师非常的敬仰,更是赞叹。善导大师进入佛殿就一心念佛,离开佛殿就为人说净土教法。善导大师是非常有学问的一位祖师,在传记说他为人说法,是说净土教法。化诸道俗就是教化出家人与在家人,道是指出家人,俗就指在家人。令发道心,令人启发道心修净土行。所以对这段传记的记载,我们可以明白善导大师不但注重自行,也注重化他。一心念佛是自行,说法度众是化他。所以自行化他都非常的积极,出离佛殿就为人说法。教化四众佛弟子修净土法门,实在很了不起。

  「无有暂时,不为利益」,这两句话,更是说出善导大师的悲心,更是显示善导大师说法度众的积极,无时不刻为了众生念佛往生成佛的利益着想,鼓励人家一心修持净土法门。诸位菩萨!你若经常鼓励人家念佛,你就是阿弥陀佛的使者,阿弥陀佛的圣号透过你的弘传,使阿弥陀佛的愿力,能够帮助一切生命苦难的众生离苦得乐。至少鼓励自己的父母念佛,鼓励自己的先生,自己的太太念佛,鼓励自己的兄弟姐妹念佛,鼓励自己的子女念佛。先从自己的家人度起,如果你真正有情有义,要度自己的六亲眷属,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每一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都是阿弥陀佛的法眷,而且光寿无量,才是真正有情有义的做法。

  下面请看第四点,本愿行者应持戒精严。

  这点就是最好的说明,正确本愿念佛的修行。因为有少数本愿的行者认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对持戒、破戒念佛的人,都绝对加以救度,所以我何必要持戒?这样观念对吗?不对。所以师父认真办八关斋戒,有人就责问我:您信愿法师不是教人本愿念佛,强调阿弥陀佛的他力,您怎么办八关斋戒,怎么叫人持戒?不是我叫人持戒,是释迦牟尼佛叫人持戒,是善导大师叫人持戒,释迦牟尼佛说戒律,就是要叫我们持戒。善导大师持戒非常的精严,就是在做个模样给我们看,善导大师是本愿他力的祖师,他的持戒精严没人跟得上的。

  我们来看传记是如何记载,《新修往生传》云:「护持戒品,纤毫不犯,不尝举目视女人,一切名利,无心起念,绮词戏笑,亦未之有。」

  哇!实在太了不起了,善导大师持戒连一丝一毫,都不会犯戒。不曾看女人一眼,这就在形容善导大师起心动念没有男女的欲望,非常的了不起。我们跟善导大师赞叹!

  「一切名利,无心起念」,内心无任何的起心动念贪名逐利,实在了不起,非常的了不起。善导大师这么了不起的修行,本愿念佛人为什么不学习?文字的体会各人不同,看祖师怎样修行,我们跟随祖师去做,绝对不会走错路,对不对,修行绝对不会走偏嘛。

  「绮词戏笑,亦未之有」,这一点也非常的了不起,绮词就是绮语,绮语就是让人生出男女情欲的话,譬如黄色笑话。有许多人很喜欢讲黄色笑话,逞一时口舌之快。黄色笑话让人家听了之后,内心里面有男女欲望的念头,这是增长别人的生死,也是让自己损福报。这是恶因当然相应堕落。所以口业不能说是非,不能说恶口,不能说绮语,不能说妄语,不能说长短。你看善导大师不会说绮语,不会说戏笑的话。戏笑的话就是没营养的话,小人终日言语不及义,一个小人整天所说的,没有一句仁义礼智信的好话,都说一些五四三的话,说一些没营养的话。大家在一起,尽量不要谈世间法,尽量不要说一些没有营养戏笑的话,也就是戏论,要说说佛法,说真理。你去看世尊一生,口业说些什么话我们跟着做,一定是对的;世尊一生做些什么事,我们跟着做一定对。善导大师说什么话,我们跟着说一定对;善导大师如何修行,我们跟着修一定对。口业是很容易造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防范,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他的过失是他的因缘果报,你去说他你就跟他共恶业,把别人的缺失拿来惩罚自己,这是天底下最愚痴的人。他有什么过错,他杀人放火那是他的事情。我们看有很多人整天到晚,都在批评别人,批评国家,批评政治,批评社会,甚至批评自己的父母,批评自己的师父,批评三宝,太多了啦,把福报都漏光光了。实在非常的可惜。好好修持口业,效法善导大师持戒精严,念佛人要持戒吗?要。你看善导大师的持戒,这么了不起,既然要学本愿念佛,为何不学善导大师的修行呢?

  继续看下面第五点,本愿行者应淡薄五欲。

  这一点最值得诸位在家菩萨的学习。在家菩萨每天在五欲红尘中打滚,如果你能够淡薄五欲,我想对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是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来看善导大师,是如何的淡薄五欲,《新修往生传》云:

  「所行之处,争申供养,饮食衣服,四事丰绕,皆不自入,并将回施。好食送大厨,供养徒众,唯食粗恶,才得支身,奶酪醍醐,皆不饮噉。」

  善导大师因为很有道德,所以所到之处,四众弟子争相供养。四事的供养就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这是在经典世尊经常提到。对出家人的供养有这四件事,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善导大师受到四众弟子的供养,非常的丰富,但是善导大师淡薄五欲,皆不自入,不会拥为己有,有任何四事的供养,将它布施出去。了不起,善导大师确实了不起。一般人都是吃的东西,穿的衣服或者用的物品,都是希望拥为己有,越多越好,吃要吃好的,穿要穿漂亮的。大部分人的心确实是如此,善导大师不是这样,所有四事的供养不自拥有,将它布施出去。好吃的东西送到大寮供养徒众,师父就是看到善导大师这样的作为非常的欣赏。所以有任何人对师父的供养吃的东西,师父!我供养您一箱水果,我没有第二句话,交代出家弟子先供佛,供佛之后分给大众吃,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们对五欲非常的淡薄,对于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有心,我们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淡薄五欲的心,和阿弥陀佛的本愿之行。

  「相契相应,奶酪醍醐,皆不饮噉」,这句话说出善导大师没喝牛奶,这一句我从小就做到。因为师父个人从婴儿时,就不曾喝牛奶,为什么?因为我喝牛奶会头晕,乳跟酪就是从牛奶提炼出来的,然后再更进一步提炼,就成为醍醐,所以醍醐是牛奶最精纯的东西。善导大师为什么不喝牛奶?因为在出家人的戒律规范,持午的人不能喝牛奶。所以受持八关斋戒的时候,师父就会叮咛诸位戒子,不要为了想要让肚子不会那么饥饿,所以喝一些牛奶来止饥,这其实是不符合戒律的。原本持午就是为了让你在晚上保持肚子饿,比较不会生出男女的欲望,用意在这里。因为凡夫的心性,就是饱暖思YIN欲,吃饱了睡饱了,就会想男女的事情,这是生死的根源。所以就是为了让你保持肚子饿。再来没吃晚餐,就不会因为晚餐忙碌,因此就更有时间好好用功修行。出家人持戒精严,是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持午。因为持午不能喝牛奶,所以传记才会记载善导大师,奶酪醍醐皆不饮噉,饮是饮用,噉就是吃的意思。所以我们念佛人持戒的时候,最好不要喝牛奶,也不可以吃蛋。蛋是荤食的,不要以为蛋是素的,这是错误的,一切卵皆不可食,这是经论上所说的。所以奶、蛋这些东西,尽量不要食用,一心念佛,要将肚子骗饱很简单,吃一点东西就把肚子填饱了。淡薄五欲一心念佛,这才是真正相应,阿弥陀佛的名号本愿。

  继续看下面,第六、本愿行者应印经流通。

  这点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印佛经广度众生,这是非常慈悲的菩萨修行。因为我们今天能得到很多佛经,就是过去有人发心,出钱印佛经流传下来,我们才可以请到佛经,来研读、来修持。所以我们今天手上有佛经,是不是要感恩当初出钱印佛经的人对不对?当然。佛法在中国已经一二千年,为什么经过这么长远的时间,我们还有佛经可以研读?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发心出资净财印送佛经,所以今天我们才能得遇佛经,佛法最注重流通。世尊入灭两千五百多年,世尊所说念佛的道理,记载在佛经我们看见之后,照世尊的开示去做,法身慧命能够得到解脱。如果没有祖师大德的翻译,没人发心印送佛经,今天我们怎可能距离世尊,二千五百多年那么遥远的时候,还能够照世尊所开示的法语修行呢?所以要生出感恩的心,然后出钱出力流布佛经,让佛法越普遍,让一切苦难的众生越有机会,得遇到佛法而学佛修行。

  善导大师很积极去做这件事,我们来看善导大师,是如何印经流通?

  《新修往生传》云:「诸有嚫施,将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所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堵。」

  嚫[chèn]施就是对出家众的供养,叫做嚫施,对出家人供养的金钱叫做嚫金,对出家人供养的衣服叫做嚫衣。念南无阿弥陀佛修印送经书,更是相应阿弥陀佛的本愿。善导大师将人家供养的金钱,用来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唐朝时代还没有印刷,所以善导大师要如何流通佛经?抄写。现在印刷非常的普遍,我们不必像善导大师那么辛苦抄写佛经,我们只要出一点钱,要印《阿弥陀经》一万本,不需要多少钱,很快一个礼拜,就有《阿弥陀经》的经本,可以到处结缘流通。所以善导大师用很多时间写《阿弥陀经》,流通四众弟子,《阿弥陀经》读一遍十五分钟,但是要写一遍,可能要费几小时的时间。净土变相就指净土变相图,将佛经叙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画成图,叫做净土变相图,三百余幅,那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诸位菩萨!如果你曾看过净土变相图,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之图,你就发觉要画成一幅画,就要费不少的时间。现在我们也不用这么辛苦,拿去印刷,只要印一百幅、两百幅,很快就有很好的佛像,很好的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图来流布。善导大师用不少时间,在做流通经典和净土变相图,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因为流通《阿弥陀经》,才能让人知道要念佛修行,流通净土变相图,启发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像早上师父到圆通岩讲经,圆通岩的斋堂,有一幅非常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哇!看了非常的庄严。我很自然到了这幅图的面前,向阿弥陀佛问讯,内心欢喜恭敬。有时经文的体会,很难理解净土的清净庄严,看见净土变相图,内心的欢喜心自然生起,善导大师用意非常的良苦。

  第七点本愿行者应修建寺院。善导大师不只在自行化他,非常的积极,对修建寺院更是尽心。

  《新修往生传》云:「所在之处,见坏伽蓝及故砖塔等,皆悉营造。」

  伽蓝就是佛寺,砖塔就是塔庙或称庙塔,修行的地方称为寺。当然「寺」这个字,有另外其它的涵义,一般的寺院道场,就是大众共修的地方。佛塔或说庙塔就是安奉,佛与佛弟子舍利子的地方。你看善导大师他对于破旧的寺院以及佛塔,会从事营造修建的工作,非常的尽心,为人间的道场而努力。

  下面第八点,本愿行者应点灯供佛。

  《新修往生传》云:「燃灯续明,每岁不绝。」

  善导大师不只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而已,他每年点灯供佛,而且年年如此没有中断。我们每天早上在自己家里佛殿,稍微整理之后燃油灯,或者蜡烛,或者莲华灯,或者佛灯供佛,藉着油灯供佛虔诚的念佛发愿,佛弟子某某人,以这盏油灯供养阿弥陀佛,我要效法阿弥陀佛,慈悲誓愿广度众生,我要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度众生。这一盏油灯你就供的非常有功德,阿弥陀佛一定给你赞叹。好!点的好。藉着供灯开展内在的心灯,你的行为跟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的行为一样,你的心念跟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的心念一样,那你念佛当然是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这才是真正信本愿,对不对?当然。所以好好的修行跟名号相应,点点滴滴都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说我念佛以外还要点灯,这样功德才够,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专修与杂修,实在是心念差别而已,并不是行为只有念佛,这样才叫做专修,不是这个样子。你看善导大师,做了这么多的修行,他也不是只念一句佛号而已,所以不要误解专修的道理。

  第九、本愿行者应多积福德。

  《新修往生传》云:「三衣瓶钵,不使人持洗,始终无改。」

  这么了不起的祖师,连衣服以及钵都自己洗,表示凡事善导大师都亲力为之,不是叫人家去做,自己做修福,善导大师就是任何事都自己来。三衣就是袈裟,出家人的三衣,钵就是吃饭的器具,三衣一钵自己洗。

  诸位菩萨!在三宝门中尽量多付出,不要怕做,在三宝门中怕为三宝付出,你的观念有了问题,为三宝多付出,你的福报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对不对?当然。

  第十、本愿行者应勤修行业。

  《新修往生传》云:「化诸有缘,每自独行,不共众去,恐与人行,谈论世事,妨修行业。」

  善导大师实在了不起,化他独自一人,不和大众一起走,为什么?怕与大众一起走,会谈论世事浪费时间,一心一意在自行化他。就是为了要帮助人解脱生死,自行非常的精勤。化他也非常的努力,与大家一起走容易谈论世事,浪费时间。这么了不起的祖师大德,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的当下,一心用功修行,确实值得我们效法。

  最后第十一点,本愿行者应着书立说。

  这一点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讲,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写书要有学问,对佛法要很深入了解,不然是不容易做到的。

  这十一点除了最后一点,诸位比较没能力来做以外,其它前面的十点,你只要有心做多做少,一定都可以做得到。善导大师一生之著作,计有五部九卷:《观经四帖疏》四卷,《观念法门》一卷,《法事赞》二卷,《往生礼赞》一卷,《般舟赞》一卷,要写这五部九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可以完成的。可见善导大师也用了不少时间在写净土教法,流布在遥远的后代广度众生。我们从这传记里面记载了十一点,看出善导大师一生的修学,确实非常的了不起。有许多善导大师的修行,大家只要有心,就可以跟着做的,做多做少另外一回事,有心去做最重要,因为师父个人也是如此。善导大师的修行这么了不起,我们若好好效法学习,相信我们的行为绝对不会偏差。对于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条菩提道路就不会走偏差。

  希望大家将这份讲义,好好保留起来每天看一遍,效法善导大师的修行,使自己在当生决定,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不好?

  时间到了,向诸位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