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宗法师:唯一要唤醒的是自己


   日期:2017/1/15 9: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没有一刻是永恒的,万物都处在瞬息万变之中。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状态,春天有春天的温暖,夏天有夏天的炎热,秋天有秋天的凉爽,冬天有冬天的寂静。

  人生如四季

  静下心来,用心感受,每一个事物都会给你启示。现在秋天了,叶子飘落,红红的叶子在青石板上,美丽极了。当你捡起叶子细细观察时,发现上面有好多虫洞,对比春天的嫩叶,就好像是一位满面沧桑的老人,你会发现人生也是如此,从春天走到秋天,从盛年走到衰年。

  人生没有一刻是永恒的,万物都处在瞬息万变之中。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状态,春天有春天的温暖,夏天有夏天的炎热,秋天有秋天的凉爽,冬天有冬天的寂静。人生的每个阶段也有每个阶段的状态,童年的幼稚,少年的叛逆,青春的迷茫,盛年的忙碌,暮年的哀伤。每一个阶段都是真实的自己,唯有活在当下,才有可能活出最好的自己。

  时时刻刻接受自己的当下,你就会对生命诚然接受,不存在没活够、没玩够、没吃过的遗憾心理。当你有逆反心理,对什么都看不顺眼时,其实是对生命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比方说你三十岁时,去参加体育锻炼,和十五六岁的人使用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刻意要像少年时代那样做剧烈的运动,这只会过早耗光你身体的能量,你的身心吃不消,最后只会弄出病来。遵循事物的存在规律,这就是中道,是宇宙给我们的启发,我们应该了悟这些真理,再去看待生命所处的状态,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会更清晰。

  有一篇《生命喜悦的祈祷文》我特别喜欢,推荐大家听一听,它教我们怎么样破迷除惘,获得轻安喜乐。烦恼本来就没有,是谁施加给我们的呢?原来堵在你面前的所有困苦,要怎么样把它们一一化掉呢?怎么样使你本来暗淡的天空变得晴朗?使你的面前出现一片湛蓝的大海,一片无尽的虚空,让一切都成为可能?这就是佛法要教给我们的智慧。凡事要想立必先破,不会破的人就立不起来。我们有诸多的放不下,所以我们要什么没什么,放不下的心纠结着我们自己,要名没名,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一切成功的可能都被这个“想要得到”的执着给阻碍了,致使我们的一生忙忙碌碌却一筹莫展。哪一天你把名放下,把利放下,把金钱、权利、感情都放下了,在你身上就会生起一股力量、或能力、或境界、或思想,从而推动你更快地获得成功。成功一定是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实现的。

  佛教里面讲“空”,但是这个“空”非常微妙,你若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那就错了,空在佛教里面讲不是一无所有,我们叫做缘起性空,空是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存在规律,流动、变化无常的这种规律都叫做空。所以我们叫真空妙有,真正的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妙有。

  你说山河大地空,山河大地还在;我们认识到这些事物有这样一种规则,它不断在变化,不可能永远是一成不变的,永远固定的,这种规律佛教里面叫做空。但事物还是存于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佛教里面所说的相,而我们总是容易被事物的相所迷惑。

  你说桌子空,桌子还在;你说房子空,房子还在;你说山河大地空,山河大地还在;我们认识到这些事物有这样一种规则,它不断在变化,不可能永远是一成不变的,永远固定的,这种规律佛教里面叫做空。但事物还是存于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佛教里面所说的相。我们总是容易被事物的相所迷惑,在做一件事情时,担心这担心那,担心没钱,担心能力不足。所有的担心都会制约你,担心越多,束缚就越多,当你束缚的越紧的时候,你就越不能把事情真正做好。大家都有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想想成功是怎么来的,失败又是怎么来的?你把一件事情做成时的状态,一定是心无挂碍的,因为你心中只想着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不会去想种种不可能。

  佛教里面的空,是让我们真正认识事物的存在规律和原理,了知世间万物为什么如此存在,明白这种规律后再去反思自己的存在,这时你就会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你所处的环境。万物本自具足,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而现象界的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假象,只有破除这些假象,你才能够真正认识到那个真空妙有的本质。

  当你把所有的担心、害怕都扔到一边时,再用内心来解读你所做的事情,所有的障碍和担心在你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存在,那时你身上会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你将毫无畏惧地勇往直前,去冲刺,去拼搏。不管成功失败,你永远快乐地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诚然的接纳,非常欢喜的做这件事,去感受这个过程,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刹那、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状态都是那么的得心应手。比如一个人对你不理解,但因为你充满热情和喜乐,面对事情如此欢喜的时候,他就会改变原来对你的负面想法和认识。你碰到的一切不善都会因为你内心的正能量而全部转化为正面。

  生活当中你如何解读周遭发生的一切事情,决定着你将看到怎样的一个世界。你用负面的眼光看待世界,原来的正面的东西就会变成负面;你用正面的眼光看待世界,原来负面的东西就会变成正面。所以凡事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它们。我们寺院山门前面原来有块地,还有个房子堵在那里,很多人来了都看不到我们寺院,我当时想把房子买下来拆掉,因为那个主人也不住,听说房子建好后搬进去一年不到就死了三个人,所以也都不住了,出租也没人敢租,所以我想花二三十万买下来拆掉,前面搞个大水池,这样也能为寺院增加一些景观。但和房东谈了几次后,他要价很高,就算了。没想到,没两年后政府居民房改造,把所有零散的房子拆掉建在一起,他那个房子就拆了。我们书记考虑到香海禅寺是个公共场所,就在前面挖了一个大水池,绿化也弄好了。本来要花三百多万,现在一分不花都搞定了。所以我渐渐发现,当你一直在纠结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所有的目光都会被它拖住了,没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事情,这样你反而会失去更多,如果不去计较了,心里就不会有那么多失落。

  我们这个道场也一直在不断摸索、学习,在原有的状态里寻找最实用的方法。我有时不会把祖师的话当成必须遵守的准则,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能改变学员、让其获益就是最好的弘法。因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环境,每一种政治都不一样,你不能把别人的成功模式搬到你身上就认定会成功,不能有这种思想。我们每个班、每个人都不一样,做教育要时刻随着人员的变化而改变。

  别人的话可以去听,别人思想可以去学习,但最重要的是不要丢弃自己的核心价值,我们要学习的,是那些成功者在他们那个时代背景下如何获得成功,吸收他们的优点来升华我们自己。当你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有充分把握的时候,就坚定地走下去,只要坚持,原来不看好你的人都会认为你很了不起,会在后面支持你。不管什么行业,你做的事只要是对这块土地、人民、社会、国家有益的,都会得到天下热心人的支持。

  一个人能把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认识清楚,就会找到自身存在的使命,这种使命就是你如何把自己一生的价值体现出来,这种价值将赋予你的生命巨大的责任和意义。这种责任和意义一定是建立在你的存在和世界的关系基础之上。在一个组织里,你也许是一名老师,或是一名管理人员,如果你做的每件事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等,伤害了别人和集体的利益也不顾,那你终将是一位失败者,你做什么都不会获得成功。但一个人若把自身存在和组织、社会、世间的关系考虑清楚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不是一个单一的存在,把自己融入集体,你将不再狭隘,你将给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种更有价值的东西,这将使你和整体的关系产生一种紧密链接,这时候,你崇高的使命、社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就会浮现出来。

  现在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假如你看见一个老人摔倒了,救不救?这种话一听就是没使命感的人说不出来的。对一个有使命的人来讲,不管后面发生什么,哪怕天塌下来,见到别人有困难都会伸出援手,因为这是符合良心的行为。根本不用去想是不是骗局,会不会被坑,即使真是骗局,真的会被坑,那骗你坑你的那个人终将背负因果,你做了好事,将会积累善德。

  对于我来说,我永远以光明和善良之心面对社会、国家和社会大众,我所有事情皆是为利益众生而做,因为我的言行举止是建立在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世间万物融合的基础上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活到无限的长度,但为世界和众生服务的思想和精神,将使你的生命得到永恒,因为你的人格、对事物解读的概念和思想会影响千千万万的人,通过这种影响可以使你的生命永垂,这种存在一定符合世界万物存在的规律。

  世界上没有单一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跟周遭的一切发生着联系。当你见义勇为,在你遇到困难时也会有人伸出援手,你乐善好施,反而会有更多财富聚集到你身上;这就是爱心的传递。而当爱不断延伸出去,最后还是会回到你的身上。

  无形胜有形

  古代那些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靠什么来影响我们呢?靠什么让他们的思想延续到今天呢?我们现在考虑自身的存在和价值,考虑自己的财富和存在的意义,考虑自己生长在这个时代和世界的关系,当我们知道如何去定位和思考自身存在的时候,就会不断的由一个点辐射到一切,那时在你与世界之间就会产生一种链接,这就是关系。关系有很多种,上下关系、主仆关系,等等,你跟周遭一切处于何种关系,这个时刻都要清楚。认识清楚这些关系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最好的东西是产品,好的产品卖好的价钱,好价钱能让企业业绩蒸蒸日上。

  好的产品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人才,是人才创造了产品,而不是机器。什么样的人才能创造好的产品呢?那是有理想、有使命的人,人才不会从天上掉到你身边,需要靠你的人格魅力和企业文化去吸引。那么一个企业如何形成这样的文化呢?这就要求企业的创建者对世界、人类、国家、民族和一切事物的解读、理解和认识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人的魅力由他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所产生,即有使命感的人所形成的一期生命的过程。

  一个企业家的使命感会促使企业文化价值的形成,这种文化价值会吸引相应的人才到你的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好的产品会让一个企业走向世界,做出无限的可能。这种无限和我们前面讲到的生命的有限和思想的无限是一体的,思想的无限是靠企业的创建者解读世间万物的眼光来决定,解读人、解读物、解读国家、解读民族、解读人类、解读一切东西所产生的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最终变成产品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无形的东西看似和具体的产品没有关系,但具体的产品往往就来自于它们,这种概念促使成你走出你想要的结果。

  我常常在想如何把佛教中那些无形的、开阔的东西转化成我们生活中具体的行动,赋予它一种力量,让这种力量通过某种东西展现出来,让它最大限度地利益众生,美化世间万物。这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使命背后的福德。一个企业家、一个人、一个生命,在走向理想的未来的过程中,他所做的事情应该是培植自己的福德,当他福德足够深厚时,他就会不断把身边各种负面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并向好的方向推进。

  世界上没有单一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跟周遭的一切发生着联系,有时你会觉得这个事情和你没关系,如果这样想,那你就是自私自利的,你只活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如果凡事都是对你有利才做,对你没利就不做,那你就跟社会脱节了,这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悲哀的。很多时候,爱贪小便宜的人却损失更多东西;见死不救,很可能死的那个人跟你会有莫大关系;你伤害别人,到最后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自己。你见义勇为,最后在你遇到困难时也会有人伸出援手,你乐善好施,反而会有更多财富聚集到你身上;这就是爱心的传递。爱不断延伸出去,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就像有共同喜好的人常常会在各种场合聚首,道理是一样的。有爱的人会形成一股力量,变成一个团体,一个动力。真正能称得上人才的人,他的价值观和对宇宙的理解是契合的,当他们和某些东西产生共鸣时,这些人才会因为你的文化、凝聚到你身边,跟你一起创造大家共同的未来。

  某些东西不断发掘后,你会发现它们的理都是一样的。中国人讲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从某个角度来讲都是相通的。佛法里面讲一个人从凡夫走向圣人,唯一的隔线就是:我执。自私就是凡人,无我就是圣人。就这样的分界点。如果我们身边的人都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尔虞我诈、没有使命、没有付出、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没有爱,你想想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无我就是大爱,忘记自己的利益,去看更大世界的时候,你产生出来的力量是无量无边的,那种无量无边并不等于没有钱、没有名声和地位,那种真正的大爱起来之时,你原来在狭隘空间里想要的东西就都有了,只不过我们现在觉得给你了我就没了,付出没得到就失去了,那是很狭隘的认识事物存在的规律。真正理解这种关系后,我们再来仔细思考,孔子那句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会发现“走到最后”其实是最基本的信念,我们说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缺乏信念,往往就会半途而废,所以信念和走到最后是融为一体的,最终让我们平天下的,是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世界产生的意义。

  佛教概念里面讲,你的心是什么心,展现给你的世界就是什么世界。你的心是邪恶的,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不纯净的。最终我们活在什么样的世界是由我们的心对世界的取舍决定的。心是积极、乐观、友善和有爱,你就会不断去梳理和周围朋友的关系,过滤掉和你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剩下围绕在身边的就是有大爱、有奉献、有付出的人,他们会不断围聚在你身边。

  一个老说别人不好的人,你见到他有多远就离多远,不要和他交朋友,挨近他你也会变成他那样的人,有太多负面的人在身边你的世界将会一片漆黑。如果你是个男人,在家顶天立地,你觉得家里需要依靠你,那你就会包容家人,给他们更多的爱,这时你心中就会产生责任感,这是一股无形的力量。你就是家的庇护者,家人遇到问题都会找你,你这样认识到这种家庭关系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更强大,更像个丈夫,更像个父亲.

  宇宙万物都是相互影响的,人类影响地球,地球也影响着人类,你今天破坏环境,明天就会被环境报复,所以我们对自然应当有敬畏之心。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永远会把自己存在的一期生命和宇宙万物结合在一起思考。有了这种理解和认识后它会成为我们生命的推动者,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何创造出更多的可能和意义?那时他内心中涌现的不再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失。也不再只是自己公司的兴旺与衰败,而是把自己所做的任何事都会和世间万物结合起来去思考。这种思考回归到具体事物中就是企业的愿景、文化的思维方式。

  企业家一定要以远大的思维来设立企业的愿景,没有远大思维,你所谓的愿景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时就是一条死胡同。我们为什么需要愿景?因为它的存在和人生的未来、企业的兴旺息息相关,只有愿景跟事业相契合的时候,未来才能走出一片光明。当你把自身的存在赋予更多使命与价值的时候,你立于天地之间就能创造出更多价值。这就要企业未来发展的愿景跟社会的大规律相吻合,违背了这种规律的愿景想要实现都是纸上谈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贤宗法师       唤醒)(五明学佛网:贤宗法师       唤醒)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体内能量唤醒后有什么表现 

 卢志丹居士:用善举唤醒迷失的心灵 

 其它法师:被梵呗唤醒的种子(宽谦法师) 

 蔡礼旭老师:学会反省自己唤醒孩子的良知 

 蔡礼旭老师:力行孝悌仁义唤醒心中的本善 

 法闻法师:唤醒修行的意识 

 觉真法师:唤醒和谐自觉 提升心灵素质——和谐,人间佛教的 

 宽谦法师:被梵呗唤醒的种子 

 传喜法师:弘法救度唤醒善根 

 传喜法师:唤醒佛性得解脱 现代科学是刻舟求剑 

 传喜法师:唤醒佛性得解脱——美国亚特兰大佛学讲座开示 

 传喜法师:放生也是在唤醒我们的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