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为何有的人念得欢喜快乐,有的人念的忐忑不安


   日期:2016/12/5 8: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晚我们再继续一起来研究,世尊所开示的宇宙真理,共同来探讨阿弥陀佛圣号的意义。昨晚我们探讨心在佛净土,今晚我们来探讨《快乐念佛人》。

念佛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念佛能够成佛。成佛是一个最自在最解脱的人,因为诸佛如来的心中,无烦恼、无妄想、无执着,真如本性完全彰显,所以佛的内心清净、快乐,自在、解脱、涅槃。我们凡夫众生为什么不自在?为什么会有生死?因为我们有烦恼、无明、业障。所以在人世纵然一辈子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权顷天下、子孝孙贤,也不一定就会快乐喔。

诸位菩萨!你每天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你念的快乐吗?如果你念佛的当下,知道我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菩萨广度众生,当然就会念的很快乐。如果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你不知道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许任何的挫折考验,你就会退失道心,念佛不一定就会念的很快乐喔。

当你称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有的人念得欢喜快乐,有的人念的忐忑不安,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念佛,对净土的经论,体解念佛成佛的道理。有的人虽然虔诚口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可是不曾探讨净土的经论,不曾听经闻法,对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很了解,对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很了解,怎么可能念佛念得很快乐呢?所以念阿弥陀佛,除了每天虔诚去修持之外,要从净土的经论体解阿弥陀佛,用本愿名号要救度我的本意。了解四十八愿,愿愿有阿弥陀佛要度我的愿心;了解六字洪名,万善万行总功德的道理;了解佛号为何是万德之所庄严;了解佛号与我现生当下,有什么关系,将来临终又有什么关系,乃至死后又有什么关系。阿弥陀佛的名号,要度我这样的众生是有多大的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力呢?

诸如刚才信愿所说的这些问题,若你在心中明白清楚了,不会迷惘,当然在解门上,你对阿弥陀佛深入了解了,解行并进,念阿弥陀佛,你自然就念的欢喜、快乐、自在。所以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修持快乐之行。可是有的人却不是如此,那么众生因为根性千差万别,所以有人了解阿弥陀佛,因此快乐念佛,有人不了解阿弥陀佛,所以不安念佛。

念佛一定会往生的道理,首先我们来看讲义:

「念佛必得往生者,弥陀之本愿,释尊之付嘱,诸佛之证诚,凡夫往生之实行,一代佛法之真说,必得往生故,快乐而念佛。」

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法藏菩萨誓言,第十八愿决定救度。四十八愿度众生,四十八愿是法藏菩萨所发的愿力,四十八愿哪一愿能够度我这个众生呢?你将四十八愿每一愿读几遍,你就能发觉唯有第十八愿,是法藏菩萨决定要救度我这样众生的心愿。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言绝对的救度。四十八愿除了第十八愿,其他的四十七愿并无法藏菩萨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绝对救度。所以第十八愿是法藏菩萨誓言,要以本愿名号救度我们,回归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愿。所以修学第十八愿的行者,当然一心念佛。为了加深印象,所以大家随我来读一遍: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从法藏菩萨所超发的这十八愿,我们可以了知确实第十八愿是专修念佛的法门,「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将第十八愿因愿文九句,浓缩为四句就是,「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请问诸位菩萨:十方众生所指的是谁?对!我,我就是法藏菩萨发愿要救度的对象。所以四十八愿度众生,我就是四十八愿所要度的这个众生,念佛必得往生者弥陀之本愿。第十八愿记载在《无量寿经》,我们念佛的人所根据的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下面说释尊之付嘱,就是记载在《观经》。

《观经》世尊为韦提希夫人,以及阿难尊者演说十六教法。第一观到第十三观是定观,第十四观到第十六观是散观。世尊说完十六观法之后,付嘱阿难尊者持名念佛。《观经》的付嘱流通文,世尊说: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是语就是指《观经》的定善十三观与散善三观,要如何受持《观经》的十六教法呢?持无量寿佛的佛名。无量寿佛是汉语,阿弥陀佛是梵语,所以经上有时候说阿弥陀佛,有时候说无量寿佛。所以你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亦可以念南无无量寿佛。

对净土教理还不是很深入了解的人,也许会有所误会,念佛是临命终快要死了才念,这样的观念对不对?不对喔。现在平时就要认真念了,不要等到临命终才要念,临命终你不一定有正念,可以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临命终也许你已经颠倒了,病苦了,不醒人事了,甚至老年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哪有办法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呢。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但要在平生认真念,当然在临命终阿弥陀佛现前,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就圆满受持。

《观经》的十六教法,所以《观经》虽然有一经两宗,观佛与念佛。但是观佛凡夫很难修成,上根的人没问题,下根的人就问题大了。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无论上根中根下根的众生,都能修学净土法门念佛往生,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能够观见无量无边的净土依正庄严。所以观佛与念佛,虽然修行的方法不同,但究竟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要往生灭罪成就菩提。所以为什么念佛必得往生?因为世尊的付嘱。世尊在《观经》付嘱阿难尊者持名念佛。那原来我们要受持《观经》的教法就是念佛。

所以《观经》世尊教导我们念佛是真实,世尊教导众生观法是方便,那么《观经》真实的教法在念佛。《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法藏菩萨以果地名号令众生得遇、信受、称念、往生,所以《无量寿经》的修行,也是世尊教导我们念佛。

下面说到《阿弥陀经》诸佛之证诚。《阿弥陀经》是诸位很熟悉的一部教典,晚课我相信大家课诵《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世尊说完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说完了念佛修因,就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无上大利。世尊在《阿弥陀经》的流通分,为了要令十方疑心烦恼很重的众生能够信受念佛法门,所以举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六方如恒河沙的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在自国教导自国的众生,汝等应当相信《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就是《阿弥陀经》。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是诸佛如来劝勉他自国的众生,要相信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人间所说的《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的经题《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因为经题很长,所以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非常有智慧权巧方便,将这么长的经题将它简化,取《佛说阿弥陀经》。让我们看见《阿弥陀经》的经题就知道这部经,是在说阿弥陀佛的教法。也让我们众生看到《阿弥陀经》的经题,就已经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让众生在菩提自性,种下成佛的金刚种子。鸠摩罗什大师的用心,非常的良苦。

十方诸佛如来都证诚,念佛成佛真实不虚。释迦牟尼佛知道,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疑心的烦恼很重,由他一佛来演说净土法门,还担心众生不肯相信,所以请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六方如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如来,共同证诚念佛成佛真实不虚。我们众生知道有那么多诸佛如来,都证明念佛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内心就会破疑生信,破疑生信之后就会老实念佛。所以为什么净土法门,是诸佛如来共同所弘扬的法门,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念佛必得往生,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因为释迦世尊的付嘱,就是因为诸佛如来的证诚。所以根据《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的经义,使我们明白念佛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在众生这方面,要具足往生三法信、愿、行。如果你只念佛,没有切愿、没有深信,那也是不能相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往生之实行,具足信、愿、行往生三法,踏踏实实修持净土法门,决定可以往生。

「一代佛法之真说也,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这是亲鸾大师在《教行信证》,正信念佛偈所说的两句话。净土法门,确实是世尊一代时教的本说,因为世尊出兴于世要广度众生,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如果不以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来广度众生,那么在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要解脱生死就有所困难了。所以因为念佛必得往生,快乐而称念,如果念佛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当然不可能念啊,就是念也没有快乐的心情。你若知道说现在念佛,三年后五年后,乃至十年后二十年后,阿弥陀佛现前要迎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现在就知道,内心一定非常的欢喜。

我们潭子乡有一位女众菩萨,在她还二十几岁小姐的时候,没有学佛,有一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她感觉到她的灵魂出窍,在半空中。她也不曾学佛修行,也不知道是什么佛,所以有阿弥陀佛在空中跟她说:你要赶紧回去,你还有阳寿,回去之后,要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在中午休息,她感觉到灵魂出窍,在虚空中亲见阿弥陀佛的圣相,所以非常的欢喜。她亲自来对我说这件事,我问她见到佛的心情如何,她说很欢喜、很温暖。从此之后她每天念佛,也未曾到任何寺院去共修,也未曾看过佛经,也没有皈依三宝。只因为这样特殊的感应,受到阿弥陀佛的教导,她从此之后就虔诚念佛。后来才在三宝门中皈依,听经闻法,这件事是这位女众菩萨亲自向信愿提起,实在非常的感应。

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是没有那种决定深信之心,就因为我们的烦恼障眼不能亲见佛的真身妙相。如果阿弥陀佛现在住立在我们鼓山寺讲经堂,佛殿之空中跟诸位你我,无论出家众在家众,预先授记说:佛子!你们大家,在三年后的中秋夜八点,我会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迎接你们,大家通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你会欢喜吗?会快乐吗?从现在到三年后的中秋夜八点,这段时间你要做什么事情,念佛,对不对?这时候你会担心三年后中秋夜要舍报无人助念吗?不会担心了,为什么不担心了?因为阿弥陀佛已经现前为我们预先授记,这三年的念佛,你一定每天念的很欢喜,念的很自在,念的很快乐,对不对?这时候你认为生死就在现在当下就已经了办,所以才用解脱生死之后的心情来念佛,来修行,来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来修持三皈具足众戒,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你反而会过着一个很幸福、美满、快乐的人生,对家庭越有责任,对事业越付出,对弘法利生越有心,这是一定的,为什么?因为你的心中有佛,你知道三年后的中秋夜,阿弥陀佛一定会现前,来迎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三年的念佛,就成为快乐的念佛,对不对?对。

《快乐念佛人》,总共有六点与诸位共同来探讨。

请看第一点念佛要生信

念佛首先一定要建立信心,《华严经》说: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

修学佛法无论修持任何宗派,一定是经历信、解、行、证的历程。相信世尊在佛经所说的真理,相信之后每天研究佛经,了解经义。信解之后要进入行证,照佛陀在经上所开示的道理好好去做,证悟到佛陀所说的真理,解脱生死。这样修学佛法,经历信、解、行、证,这样当然你一定会成就。

信解是在解门上体会佛法真理,行证是在行持上实证佛陀所说的真理,亦就是要有知行合一,知道之后要行,这样才能行解相应。

我们来看印光大师在《净土法门说要》的开示:

「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

大家一定明白,修学净土法门的三大要领,就是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就是要深信,如果人家对你说某一件事情,你对这个人的人格存疑,因为他经常说谎话,所以你不大相信他所说的这件事是事实,当然你不相信,就不会照这件事的事实去做。那么你若不相信阿弥陀佛,发愿要以名号救度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会想要念佛?你若不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无为涅槃,你怎么会想要求生?就是因为相信你才会去做,知行合一。若不相信对佛陀在经典所说的道理,不肯相信,你认为这是人写的,所以不要照佛经世尊所说的道理去实践,那你一定不会念佛的,你一定不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相信世尊在佛经所说的真理。

印光大师教导我们信,首先要笃信佛力。佛的力量非常的大,佛的威神功德力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在办超荐法会,亡灵的牌位中款一定这样写,佛力超荐亡灵某某某往生莲位,佛力在哪里?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之中,你要如何乘阿弥陀佛的佛力?就是心信口称。心中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口业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心信口称,内外一如,这样你就与阿弥陀佛相契相应。为什么要相信阿弥陀佛的佛力?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法藏菩萨发了四十八愿,愿愿要广度十方众生,愿愿以果地名号,令十方众生称念,愿愿要成就清净庄严的西方佛国。其中有一愿,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这是印光大师将第十八愿的意思,用这三句话来表示。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所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不往生西方佛国,我就不要成佛。法藏菩萨这样的誓言已经成就了,所以成为南无阿弥陀佛。有这六字果号令众生信受、称念、往生、解脱、成就,所以佛号有佛要救度我们的愿力。当你念佛号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法体就起用,起光明普摄念佛人的作用。所以为什么念佛会消灾免难增福延寿?就因为佛号有佛的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力。如同火有燃烧万物的功能,如同水有止渴的功能,我说的口渴喝一口水,水就能够使我止渴。如同麦克风,有传音声到较远地方的功能,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功能。佛号的功能在什么地方?在众生称念当下,对他的威神普摄,使他业障消除身心健康,一切如意往生成佛,就是如此。

虽然我们现在凡夫的障眼,不能亲见佛的光明,但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对我们的威神加持,是无时不刻的。源信大师说:

烦恼障眼虽不见,大悲无倦常照我」

我们就是因为无法以凡夫肉眼,亲见阿弥陀佛的真身,亲见阿弥陀佛的光明,所以我们对佛的信仰半信半疑。所以修学净土法门,第一要深信佛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念佛必得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四十八愿,已经愿愿圆满成就了,六度万行圆满功德成就了,不可思议愿与行功德成就了。法藏菩萨成佛,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愿就成了度众生的愿力,这力量多大呢?天人来念,天人被阿弥陀佛救度;人道的众生来念,人道的众生被阿弥陀佛救度;鬼道的众生来念,鬼道的众生被阿弥陀佛救度;地狱的众生来念,地狱的众生被阿弥陀佛救度。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也许你会认为三途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生,要如何被阿弥陀佛救度,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的第一愿法藏菩萨说:

「我将来若成佛,三恶道中,畜生、饿鬼、地狱的众生,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三途众生念佛会往生?是他们念佛的功夫很好吗?是他们修行的本事很好吗?是他们的断烦恼证菩提,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不是。是阿弥陀佛愿力绝对的救度。因为阿弥陀佛誓言,要救度三途的众生,那么三途的众生九官、八哥,或饿鬼、或地狱的众生,念阿弥陀佛的圣号,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那我们人道的众生念佛,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弥陀要解》蕅益大师开示: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的功德。

深信六字洪名的真实功德,当然就是信佛力啊。因为名号的真实功德在名号当中,有佛救度众生的愿力,所以每一个人只要想要契入阿弥陀佛的慈悲愿海,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契入了。

「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犹如父母思念子女。诸位在家菩萨,若已经身为父母者,就能体会父母的爱心。父母对子女的天伦至诚之爱,是毫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完全的付出,这实在很伟大。但是这种爱才小爱而已,因为对别人的子女就没有这份对待自己子女的心了。所以阿弥陀佛将父母的私爱化为大爱,阿弥陀佛对众生的大爱,就是大慈大悲,摄受众生,如同母亲在思念孩儿。如果孩儿若思念母亲,那么这样母子相应机教相契,一定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

圣道门是难行道的法门,净土门是易行道的法门。所以在末法时代的诸位你我,如果是凡夫随业流转而来,我们当然一心念佛走净土门,要解脱生死就比较稳当。

永明禅师就是延寿禅师,是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时候人,是中国净土宗的祖师之一。延寿禅师在禅净四料简,鼓励参禅的人念佛。在中国唐朝末年,五代初年的时代,有不少的教界三宝弟子,标榜禅净双修,其实是参禅为主。参禅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对上根性的众生而言,当然容易做到。但是对下根性的众生而言,就很难做到。

诸位!当你坐在蒲团之上参禅悟道,你会发觉到你的心越静的时候,你就会发觉到自己的妄念越多。所以要参悟到开悟就不容易,开悟就了生死了吗?不是,《印光大师文钞》说了很多。开悟之后是悟道,悟道是第一步做到,第二步要进入修道断惑。要断除见思两惑,才能出三界了生死。所以悟道之后进一步修道,将欲界、色界、无色界见惑断尽,将欲界、色界、无色界思惑断尽。三界见惑有八十八使,三界思惑有八十一品,印光大师在《文钞》譬喻,断见惑犹如断四十里瀑流。四十里瀑流你要如何断除?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就是要断见惑就非常的困难了,何况思惑呢?见思二惑没有完全断尽,纵然开悟亦是在生死海中。所以念佛稳当,就是稳当在不断烦恼证菩提。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所说的不断烦恼得涅槃分,印光大师在《文钞》说的带业往生,不是将我们所有一切见思烦恼之业尽净了,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因为阿弥陀佛用本愿名号,所要救度的主要对象是凡夫。

诸位!你我若是随业流转而来的凡夫,那么你我就是阿弥陀佛主要要救度的对象。我们从四十八愿的第一愿就可以了知,法藏菩萨以四十八愿要广度的众生主要是凡夫。

第一愿国无恶趣愿:

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誓言,我将来成佛的国土,若有地狱、饿鬼、畜生,我就不要成佛。法藏菩萨已经成佛了,《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说法藏菩萨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那么法藏菩萨已经成佛了,换一句话来说,四十八愿的任何一愿,都已经愿愿圆满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途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途,就是纵然有贪、瞋、痴三毒烦恼的人,一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都不用担心会堕落三途。对我们在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而言,我们最怕的就是生死的轮回,会堕落畜生道做畜生,会堕落饿鬼道做鬼,会堕落地狱道受寒冰烈火,刀山剑海的刑罚之苦,对不对?那么什么人会堕落三途?贪欲心重的人会堕落饿鬼道,瞋怒心重的人会堕落地狱道,愚痴心重的人会堕落畜生道,有贪、瞋、痴三毒烦恼的众生就是凡夫啊。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这是已经界外的圣人了,不受生死业力的牵引,不会堕落三途六道受苦受难,只会以神通道力到三途广度众生。

所以从四十八愿的第一愿,我们也可以知道法藏菩萨,他用本愿名号,最主要要救的对象是凡夫。若要救阿罗汉,救辟支佛,救菩萨,法藏菩萨不用发第一愿,多余了,因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不会堕落三途,可见我们才是阿弥陀佛主要要度化的对象,对不对?这时候要跟什么人感恩,跟阿弥陀佛感恩。既然道理说到这里,我们相信佛力,相信阿弥陀佛慈悲摄受,要广度我们,就像母亲在思念孩子,孩子若思念母亲,母子相应。换一句话来说,阿弥陀佛时时在思念我们,我们若思念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若念佛,这样机与法就相应,众生与弥陀就相应了。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往生就是现在当下决定。所以永明延寿大师,以禅净四料简,鼓励参禅的行者一心念佛。祖师是非常的慈悲,永明延寿大师相传就是阿弥陀佛示现的净宗祖师。禅净四料简就是有四首偈颂法语,第一首: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第二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第三首: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因净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第四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无个人依怙。

所以我们无法有学禅到开悟证果的地步,但是我们有办法念佛往生,往生西方面见大慈尊阿弥陀佛,我们就一定开悟。所以「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诸位!你希望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见大慈尊阿弥陀佛吗?有。现在到将来一定念佛不退,每天虔诚称念,对不对?

「最后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

这才是真信。哇!这段话印光大师说得太好了。虽然有其他的法师教你不要念佛,我跟你说一个比念阿弥陀佛更好的法门,就是不用念佛直接往生解脱,这样你不要念阿弥陀佛,这样你要念吗?请问诸位:天下间的人,都叫你不要念阿弥陀佛,你要念吗?天下间的人,都反对你求生西方佛国,你要求生西方佛国吗?要。这样你不会被人考倒,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当下决定了。从平生到临终,从现在到将来,从因地到果地,从娑婆到极乐,当然一路上,你时时受到阿弥陀佛的护佑,阿弥陀佛与你常在,你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知道这个道理,当然内心就会很欢喜,欢喜念佛,越欢喜就越爱念佛,越念佛就越欢喜。因为你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了,你对阿弥陀佛的慈悲心了解了,当然你的心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契相应。你会越爱念佛啊,越认真念佛啊,越精进念佛啊,这是一定的啊!

好!来看第二点:念佛要发愿

「发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将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广度一切众生。」

信、愿、行往生三法,愿如果你做的很踏实,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纵然你佛号念不多,念佛的功夫不好,也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是不是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决定在你佛号念的多或少的问题,是决定在你有具足信愿与否,有具足信愿即能往生,没有具足信愿就不能往生。所以《弥陀要解》蕅益大师开示: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所以会不会往生,就看你有具足信愿吗?愿就是愿生西方厌离娑婆,你对这个世间要有厌离心,对西方佛国要有欣求之心。如果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对这世间的感情、五欲、金钱、名利、财宝,一切非常的向往,那么你的心一直相应娑婆世界,你要怎么往生西方佛国?所以妨碍你往生的是自己或别人?自己;使你往生的是别人或自己?自己。所以要不要去西方极乐世界,都端视在你自己。

在《往生论注》昙鸾大师说:

「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

只听到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安稳之名,发愿要往生就会往生,昙鸾大师所开示的。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的简单容易,我们从祖师的开示,可以得到印证。

下面列出几位菩萨与韦提希夫人,同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愿,无论普贤菩萨、天亲菩萨,或文殊师利菩萨,这些大菩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为我们凡夫做一个模样,让我们体会说,连这么了不起的等觉菩萨,尚且都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何况是我们凡夫?如果你认为说我们凡夫不像菩萨那么有本事,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举出《观经》的韦提希夫人,你就无话可说。因为韦提希夫人与诸位你我都同样是凡夫。

我们来看前面这三位菩萨,第一《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言》: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普贤菩萨希望在他临终,能够消除一切障碍,面见大慈尊阿弥陀佛,当下往生安乐国土。普贤菩萨是了不起的大菩萨,普贤菩萨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你我是不是要好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菩萨都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你还要继续在人间沉沦受苦,那将来你只有是后悔。不但普贤菩萨要往生西方佛国,文殊师利菩萨也是同样。

第二《文殊师利发愿经》言: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文殊、普贤,是释迦牟尼佛的二胁士,协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都是早就成佛,回入于因位做等觉菩萨,扶持释迦世尊教化众生。就是文殊、普贤这两位菩萨,希望在临终无所障碍,实在是要做我们众生的标竿。因为我们众生在临终,有可能冤亲债主现前,有可能业障现前,在临终若有障碍,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充满危险。所以文殊与普贤,两位德高望重的古佛,示现等觉菩萨,如此的发愿就是要教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修行,临终才会无所障碍。阿弥陀佛现前就无障碍,那阿弥陀佛尚未现前就障碍罗,后面我们就会说到阿弥陀佛,现前无所障碍的道理。所以我们看见普贤与文殊,这两位大菩萨发愿,在临终希望能够无障碍,见佛闻法,往生成就,我们更是要效法菩萨的心愿,好好踏踏实实修行念佛。对不对?

第三《往生论》言: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天亲菩萨在《往生论》,所说的这首偈颂法语,在这两天佛学讲座信愿一开始,带领诸位菩萨共同来称念。天亲菩萨是了不起的菩萨,一心一意要归命阿弥陀佛,天亲菩萨为什么不要说,归命阿弥陀佛?为什么要说「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阿弥陀佛的十二光明,第一无量光明,第二无边光明,第三无碍光明,第四无对光明,第五清净光明,一直到第十二超日月光明。所以阿弥陀佛又叫作无量光佛,又叫作无边光佛,又叫作无碍光佛,又叫作清净光佛,又叫作超日月光佛。所以举出无碍光佛的圣号,就是要让有烦恼有业障的凡夫,安心念佛,因为阿弥陀佛以本愿名号,对十方念佛人的救度,不因为念佛人心中的烦恼、无明、业障,而障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光照耀念佛人,莲台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所障碍,这是天亲菩萨,归命无碍光如来的用意。要安众生的疑心,让疑心放下,欢喜、感恩、自在,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

为什么要归命阿弥陀佛?下面那句就说出原因,「愿生安乐国」。诸位!为什么你要念佛?就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你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还是为了要下辈子出世,出世做有钱人念佛?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世间不好吗?怎样不好?有痛苦对不对?下辈子再让你在人间出世一遍,像这辈子这样你要吗?确实不要,因为痛苦。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目的就是要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因为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归命阿弥陀佛。有信、有愿、有行,既然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归命阿弥陀佛,当然落实在实行念佛。

第四《观无量寿佛经》言: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韦提希夫人是《观经》的当机者,受到逆子阿阇世太子的苦恼,非常的忧愁,遥向灵山顶礼佛足。世尊来到摩竭陀国的皇宫,为韦提希夫人演讲《观经》。世尊为了要让韦提希夫人选取往生净土,所以光台现国,光中现出了无量无边诸佛的清净国土。韦提希夫人以凡夫肉眼亲眼,目睹无量无边诸佛清净国土,韦提希夫人选择求生西方佛国。

这段经文就说出韦提希夫人的选择。「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虽然诸佛如来的国土非常清净,亦有光明,但是我欢喜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韦提希夫人就是认为,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简单、最容易的。韦提希夫人就是看见西方极乐世界是最清净、最快乐的,所以才会选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你就是韦提希夫人,你在世尊的佛光照耀之下,看见无量无边诸佛的净土,有的净土很清净,有的净土很光明,但是要往生到其他诸佛清净光明的净土很困难,阿弥陀佛的净土也非常清净、非常光明,但是要往生很简单,请问你会跟韦提希夫人一样,选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会!因为我们去得了的净土,当然我们一心求生西方净土啊。阿弥陀佛是我修得成就的法门,所以我念南无阿弥陀佛。西方佛国是我去得了的地方,所以我求生西方佛国,对不对?那阿弥陀佛的名号让你称念,就能够使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让你求愿,就能够往生,这一切是你自己成就的,还是阿弥陀佛成就的?阿弥陀佛成就的,那要跟自己鼓掌,还是跟阿弥陀佛鼓掌?

《观经》说,韦提希夫人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是乐生。「乐生」这两字就是快乐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诸位菩萨!如果今晚佛学讲座结束,回去到你家十一点,阿弥陀佛就住立在你家的客厅空中,你进门阿弥陀佛就跟你说:佛子某某人!我等你一晚了,现在我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时你的心情是快乐或痛苦,快乐,是真的吗?不过你回去之后,十一点就要死了呢,这样是快乐或是痛苦?快乐。若舍报死了,死到西方极乐世界叫作往生,若舍报死了,死到三途地狱叫作往死。所以往生较好还是往死较好?往生比较好。

韦提希夫人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经文说乐生,乐就是快乐,生就是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很欢喜心去的,经文并无说: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勉强得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没有这样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很欢喜心去往生的,对不对?不是很勉强的。某某人,你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法身慧命,就要人家一天到晚叫你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才要好好照顾自己的法身慧命,应该要有一份追求菩提的真心才对,是不是?是。

所以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具足信与愿。因为信与愿是往生的要件,所以我们将信与愿,说得非常的详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建立真实的信心切愿,帮助大家往生决定就在当下。

来说莲池大师在《往生集》所开示的念佛往生公案,对大家建立信愿往生西方有莫大的帮忙。莲池大师是明朝四大高僧之一,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莲池大师所编辑的《往生集》第二卷,记载很多众生念佛往生的事例。现在要说的这个事例,大家好好体会,因为如果你与这位往生者有同样的情形,那么你就知道,要怎样将自己修学净土的缺点纠正过来。

宋朝胡闉(yīn)居士,做官在宣义的地方,平日虽然信奉佛法,但是对净土教法并不深入。在年纪八十四岁的时候,病的非常严重,他的孩儿迎请清照法师来探望他,清照法师前来询问胡闉居士说:「你知道安心立命的地方吗?」

胡闉回答:「心净则佛土净。」

清照律师问他:「你平时有杂念的污染吗?」

胡闉回答:「既然处在世间,哪里没有杂念的道理呢?」

清照律师就说:「既然如此,如何心净佛土净?」

胡闉请问清照律师:「一称佛名,因何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观经》下品下生说,称念一声阿弥陀佛的圣号,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清照律师回答说:「阿弥陀佛以弘誓大愿,经过尘劫的修行,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光明神力广大无边,所以一称阿弥陀佛的佛名,灭无量罪,犹如烈日融化霜雪,有什么可疑呢?」

胡闉受到清照律师这番开示有所醒悟,因此虔诚念佛。到了第二天,清照律师又到胡闉他家来了,胡闉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要往生之前向清照律师说:

「师父!为何你来得这么慢?观音、势至二大菩萨,已经降临很久了。」

说完之后与大众大声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合掌往生了。太殊胜了!一个临命终快要死的人,不知道佛号是阿弥陀佛愿力绝对救度,使我们灭除生死罪业,这种疑心被清照律师的说法将它打破。所以认真念佛,第二天往生因缘具足。

所有世尊一代时教的教法,有比念阿弥陀佛,靠阿弥陀佛愿力更好、更殊胜、更神速,可以使一个人疑心打破念佛,第二天就自在往生的吗?四十八条大愿,有如此的殊胜胜益,其他的法门能够如此吗?所以净土法门确实是特别法门。

莲池大师在《往生集》第二卷,又说一个故事。

宋朝一位叫王仲回,在光州这个地方做参军。王仲回问杨杰一个问题,杨杰是当时宋朝一位很了不起的在家大德,对净土法门非常的深入。杨杰在年轻之时就参禅开悟,后来因为母亲过世,在服丧期间阅读《大藏经》,而对净土的教理有所体悟,从此一心念佛自在往生。一位很了不起的在家大德,学问很好。

王仲回请问杨杰居士:「经中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祖师说心净自然佛土净,所以没必要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何?」

杨杰就回答说:「你好好心中思量,如果你的内心安住在佛境,没有清净污秽的分别,当然不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你的心若安住在众生心、意识心、分别心,焉可不安心念佛,舍秽土而求生净土呢?」

王仲回似有感悟,欢喜而回,认真念佛,经过两年,杨杰守在丹阳这个地方,有一天梦见王仲回向他说:「因为两年前蒙受你的开示,我一心念佛,我现在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特别回来向你感恩。」

经过没几天杨杰收到讣闻,才知道王仲回已经舍报了,舍报之前七天他就预知时至,知道七天后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第七天,王仲回与乡里宗党之人,一一告别,然后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他念佛往生的当下,那天就是杨杰居士梦境梦到的时候,真不可思议。念佛二年而已不是二十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七天前就知道。

诸位念佛超过两年的人请举手,无论出家人在家人,很多人,很好!手放下来。有的人没举手,不知道你念佛念多久了,念佛念两年就能够念到预知时至,这就是一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心很悲切,对不对?因为听到杨杰居士的开示,疑心打破了,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了,所以一心念佛。

诸位!若你肯一心念佛,切愿求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有你的份。

第三个公案仍然记载在莲池大师所编的《往生集》第二卷。

宋朝有一位可久法师,住在明州这个地方,可久法师经常诵《法华经》,求生西方佛国,所以人称呼他为九法华。在元佑八年,年纪八十一岁的时候坐化,经过了三天,还阳回来跟人家说:「我到了西方佛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与经典所记载的都一样,莲华台上有标示念佛人的姓名。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有一个金台标示,成都府广教院勋公,另外一个金台标示,明州孙十二郎,另外一个金台标示可久法师,另外一个银台标示明州徐道姑。」

说完之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阳回来之后又念佛往生西方,经过五年明州的徐道姑,真的舍报,舍报的时候室内异香满室,这是往生的瑞相。十二年后孙十二郎舍报了,舍报时也非常的感应,天乐鸣空,都如可久法师回来人间所说的完全印证。

诸位!这样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容易吗?很容易。莲池大师在《往生集》所说的胡闉居士、王仲回居士,不是念佛念了几十年的老修行,不是。所以无论你佛号念多念少,你只要有一份真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定会在你临终,现前来迎接你往生西方佛国。

好!请看第三点:念佛要实行

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行,如果有信有愿无行,当然不是真信切愿,如果有愿有行无信,就不是切愿实行,如果有行无信无愿,就不是实行,所以信、愿、行往生三法,一而三,三而一。我们来看念佛要实行:

行者真实依教起行,印光大师覆叶福备居士书言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会教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回信给叶福备居士所写的这段文,信愿很诚恳鼓励诸位出家在家大德,早晚二课多读几遍,而且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修行。早晚读几遍读熟了,自然牢记在心,然后照印光大师所开示的去做,你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因为印光大师在《文钞》说:果然依照我所说的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决定就是你若做到,一定往生。若做不到就不一定往生了。诸位!印光大师的话,你要相信吗?要。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宗第十三代的祖师,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示现一位了不起的人,当然相信菩萨示现祖师所开示的话。

无论出家人在家人,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就是要去做人家不要做的,我们一生牺牲奉献为弘扬佛法,这是一般人不要的。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这只要有心并不难做到,别人有什么需要我们为他付出的地方,为他代劳成就人家的美事。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印光大师所说的这两句话,你如果每天好好去做,从你家先做起,然后到公司行号。在公司行号做起,然后到道场在道场做起。每一位来三宝门中的佛弟子,在寺院道场只要做好这两句话,这间道场一定非常的兴旺。来!这两句话随我读一遍,好好牢记在心,并且真心去做。「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如果你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万事都看自己的不对。我今天有做错什么事吗?有说错什么话吗?有存什么不好的心念吗?身口意三业自我反省。当我们用一只手指要指向对方,有四只指头要指向谁?自己啊。你在指责人家,指责人家一只手指头,指责自己四只指头,为什么不反省自己,在三宝门中持戒,是要戒自己或戒别人?戒自己啊。一天到晚看别人犯戒,你这样犯戒,你这样也犯戒,你这样不如法,你这样也不如法。哇!你的心是天堂或在地狱?在地狱啊。你拿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啊,这是天下间最无智慧的人啊,用别人的过失在折磨自己。

学印光大师,看别人都是菩萨,只有我是凡夫,你就不会去指责别人的过失。大家都是凡夫,你如果要看别人的过失,每个人都有一百个缺点给你看,如果你要说别人的是非,每个人都有一百个是非可以让你说。问题是什么人说是非,什么人受苦报,所以闲谈不论人非。佛教徒大家互相在一起,说佛法谈修持,要如何好好成就道业互相帮忙。我有什么缺点你告诉我,我真心来改过,感恩你督促我更上菩提一层楼,互相扶持、互相勉励,互相相挺。因为到了临命终,你先舍报我先为你助念开示,我先舍报你先为我助念开示,那么这样在这条菩提道路,彼此之间就能够一起共修,非常和谐团结,佛门就兴旺。对不对?对。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段话就说到念佛,念佛要怎么念?在二六时中虔诚称念。信愿到马来西亚弘法,有一位女众菩萨,她听经完到了十点多,就留下来请问我很多问题,问到十一点多要回去了,就是问这个问题。请问信愿师父:明天早上几点开始才可以念佛?现在我要问你们了,明天早上几点开始才可以念佛?一点以后。明天早上几点以后,才可以念佛?说大声一点,说那么小声我听不到,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何必等到明天,现在就要念了,为何要等到明天,也许今晚躺下去,明天就起不来了。来!如果今晚躺下来休息,敢拍胸腑保证,明天一定爬得起来的人请举手,你明天一定爬得起来吗?不一定喔,也许今晚躺下床来休息,随着念佛机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睡着了,明天醒来,咦!我怎么会在西方极乐世界?你会问:啊信愿师父,睡觉难道会死人?会喔!睡觉会死人,你不要认为不会,我就曾助念过睡死的。所以好好念佛,照印光大师所开示的去做,小声念或默念。

「除了念佛以外不起别念」,当然这个我们很难做到。但是尽量做,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你净念一定会比妄念越来越多。整天闲着不念佛,闲话说得一大堆,打电话喂喂喂!猜猜我是谁,一猜猜一个半小时,佛号念不到几句,那当然妄念很多了。所以妄念若起当下就教它消灭,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来消灭妄念,而且常常生出这个惭愧心,生出这个忏悔心。

「纵然自己有修持,也感觉到自己的工夫很浅,不要自我矜夸。」不要标榜自我,我执就已经有够重了,还在自我矜夸,这样当然相应堕落啊。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哇!印光大师所说的这两句话很好,将自己管好,不要去管别人。我发觉佛教徒有的很爱管别人,就没有他的事情,他就说:你这样做不如法,你这样修不如法。东也要管,西也要管,管东管西,管勺子管饭匙,管到一个道场是非一大堆,大家都不来了。这住持也很无奈,信众不来了。就是因为是非,让一个道场感到不温暖,要来道场清净的地方修行,就是内心要自在、解脱、温暖。道场若听到是非,听到闲话,自然这个道场就慢慢衰败。说这些是非闲话的人,就是造无间地狱的罪因,叫作破和合僧,准备去阿鼻地狱喝咖啡。所以印光大师这段话的开示,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好好实在去做。

「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有我一人是凡夫。」这两句话若你肯做到,真心去做,虽然不容易做好,但是一点一滴慢慢的做,将每一个人当作菩萨,你就不会说他的是非,不会说给他苦恼,自然你会敬重他,欣赏他、肯定他。这样莲友与莲友之间就和谐团结,佛门就兴旺。

好!继续看第四点:念佛靠佛力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说要言:

「宗教法门,多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回依然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迷。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生死了脱,是诚不易。惟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专仗弥陀愿力。无论善根之熟否,恶业之轻重,乃至五逆十恶,但得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往生净土。善根成熟者,故顿圆佛果,即恶业深重者,也得幸预圣流。较之仗自力者,其中难易得失,不待烦言而解。故此净土法门,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诸大乘经,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

印光大师在《净土法门说要》,所开示的这段文实在很好。印光大师鼓励我们末法时代烦恼厚重的众生修学净土门,以易行道迈向菩提。因为念佛可以不断见思二惑,也因为专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无论善根成熟否,无论恶业是轻或重,乃至造作五逆罪十恶罪,只要具足深信发愿持佛名号,也就是信、愿、行,往生三法具足,在临命终一定蒙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净土。

净土法门难信就难信在这里,造了逆恶之罪的人,在临命终念十声一声阿弥陀佛的圣号,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很难相信。念佛靠佛力是教界念佛人比较没有的观念。其实我们从世间法思惟佛法,接受阿弥陀佛佛力救度,并没有那么困难。观念转一下,念佛就是靠阿弥陀佛佛号的慈悲愿力救度,所以连逆恶之罪的人,回心转意念阿弥陀佛的圣号,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恶人念佛能够往生,当然善人念佛更能往生;临终念佛都能往生,平生念佛更能往生;念佛念一声十声的人都能往生,念佛念千声百声、万声亿声的人更能往生。对不对?对,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如此。所以举出最下劣的人,来做为往生的举例,就是要跟我们说,任何人都能够被阿弥陀佛救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以世间法而言,我们人力就是很有限。我们的脚力,无法像车子在跑那么快,也无法跑很久,所以人力有不能不足的地方,所以才发明汽车来依靠汽车;我们就是因为无法在海中游泳游很久,所以才发明轮船,让我们坐在船上渡过汪洋大海;我们就是无法飞行在空中,所以才发明飞机,依靠飞机的力量,使我们能够在虚空飞行。所以人力有不足不能的时候,就用他力来扶持帮助,这世间法大家都能接受啊。可是我们自力无法断惑证真,依靠阿弥陀佛名号的佛力,救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却是有的人观念转不过来,很难接受佛力救度,你怎会接受汽车代替你的脚力,你怎么能够接受?因为你生活上有需要,你就会接受了。世间法的日常生活之间,需要他力你会接受,要解脱生死靠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他力,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很难接受,不是矛盾吗?

观念转一下,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坐上阿弥陀佛的本愿船,阿弥陀佛就是本愿船的老船长,就会载运我们渡过生死大海,到达涅槃彼岸西方佛国,解脱生死成就菩提,你要上船吗?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在生死大海登上本愿船。安然渡过生死大海,往生西方这条光明的菩提大道,是你我每一个人都决定走得到的。只要你要,如果你要,当然信、愿、行三资粮,就会圆满具足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当下,老实称念一生不退。

要结束之前,信愿以古德一首诗句,与诸位菩萨共同勉励:

去年过,今年过,原来短命说长寿,

前念佛,后念佛,实是不死得往生。

一年一年在过非常的快,是多一岁或少一岁?诸位好好去体悟。前一念念佛,后一念也念佛,就是念念都念佛,这样就是不死得往生决定,不用到临终,现在就知道往生了。因为决定在平生,身虽在娑婆,心已登极乐。

师父希望大家,欢喜、安心、快乐念佛,迈向西方,成就菩提。祝福大家:念佛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