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人生有三道坎,几乎每个人都会栽跟头!


   日期:2016/12/4 21: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些都是我们大家所熟习的。孔子将人生分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的名言。我们加上年龄、经验、心理、生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

  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问题,男女之间如果过分的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坏了。有许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为少年时的性行为,没有“戒之在色”,而种下病因。

  中国人对“性”这方面的学问研究得很周密,这是在医学方面而言,但是很可怜的,在道德上对这方面遮挡得太厉害,反而使这门学问不能发展,以致国民健康受到妨碍。据我所了解,过去中小学几乎没有一个青少年不犯手YIN的,当父母的要当心!当年德国在纳粹时代,青少年都穿短裤,晚上睡觉的时候将手绑起来放在被子外面,这是讲究卫生学,为了日耳曼民族的优越。这样做法,虽然过分了,但教育方面大有益处。

  现在年轻一代的思想,女孩子愿意嫁给有钱的老年人,丈夫死了,反正有钱再嫁人;男孩子受某些外国电影的影响,喜欢爱恋中年妇女。这是一般的风气,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所以知道了青少年的思想后,发现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多。至于外国,如美国的男女青年,很不愿意结婚,怕结婚以后负责任,只是玩玩而已,以致社会一片混乱。这是人类文化一个大问题,所以孔子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句话真的发挥起来,问题很多,性心理的教育,要特别注意。

  壮年戒之在斗,这个斗的问题也很大,不止是指打架而已,一切闹意气的竞争都是斗。这里说戒之在斗,就是事业的竞争,处处想打击人家,自己能站起来,这种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

  老年人戒之在得,这个问题蛮严重,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譬如说一个人的个性相当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经看到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一毛钱都舍不得花,事业更舍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义,到晚年一变,对钱看得像天一样大。不止钱这一点要“戒之在得”。别的方面事情还多。

  有一本小说《官场现形记》,其中描写一个做官的人做上了瘾,临死时躺在家里床上,已经进入了弥留状态,这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意念:还在做官,还要过官瘾。于是两个副官站在房门口,拿出旧名片来,一个副官念道:“某某大员驾到!”另一个副官念道:“老爷欠安,挡驾!”他听了过瘾。以前觉得这部小说写得太挖苦人;等到年龄大了,就知道写得并不挖苦人,的确有许多这一类的人。

  有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生龙活虎,退休下来以后,在家就闲得发愁、发烦。此外还有一个人,听人说某一著名大建筑是他盖的,已经很有钱了,一位将军问他,既然这样富有,年纪又这样大了,还拼命去赚钱干什么?这位老先生答说,正因为年纪大了才拼命赚钱,如再不去赚钱,没有多少机会了。这又是什么人生哲学呢?

  有个朋友说某老先生,也很有钱,专门存美钞,每天临睡以前,一定要打开保险箱,拿出美钞来数一遍,才睡得着。看这类故事,越发觉得“戒得”的修养太重要了,岂只是为名为利而已。人生能把这些道理看得开,自己能够体会得到,就蛮舒服,否则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没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子这个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 —《论语别裁》

  ----------

  诸位现在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我看大家都到了中年,情绪不稳定,很多的烦恼,思想宁静不下来,甚至于许多人工作忙得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这是问题了。思想为什么停止不了?究竟是脑的问题,还是心的问题?这是中国文化儒道佛很中心的一个重点。

  人到中年以后,思想不宁静,情绪不能宁静,一半是生理的关系,我们中国人有两句诗“月到十五光明少”,每个月十五月圆,人活了几十岁,真正看到圆的月亮,恐怕没有几回。“人到中年万事休”,中年差不多四十岁这个阶段,太阳要下山了,当然很悲哀,这是个事实。身心不健康,容易动情绪,烦恼发脾气,都是第六意识带动思想和情绪的作用。这个第六意识平常喜欢向外走,我们受教育的影响,外界种种环境的影响,积累越来越深,年纪越大第六意识的分别执着越顽固,污染越来越厉害。

  所以孔子讲人生三个阶段,所谓“少年戒之在色”,青少年的阶段,男女关系最重要,所以孔子说要戒,戒并不是叫你不要做,而是要知道卫生和节制。

  什么是“中年戒之在斗”呢?例如要想做官发财啊!求功名富贵啊!要出人头地啊!跟人赌气等等,这些是争强好胜的心态,都叫做斗。所以要看得清楚,能放得下,太固执了会容易得绝症。

  什么叫“老年戒之在得”?一个人越到老年越顽固,对于自心万物都抓得越厉害,不肯放手,这是第六意识抓得很紧,所以老年人“戒之在得”。

  —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

  我们研究人类这种心理,年纪越大,权位越不肯放。等于有钱的家庭,有了财富,有了成就,到了年纪越大,说交给子孙,死都不干。

  所以孔子研究人生的道理说:人在少年,戒之在色。这个时候,喜欢谈恋爱。到了中年,戒之在斗。这个时候,喜欢争气、争事业。到了晚年,戒之在得。“得”是什么都想抓住,尤其到了老年,觉得前头有限,后虑无穷,没得可靠的人!别的已没得抓,只想抓权力、抓金钱,这是很可怜的。

  大家要知道人的心理,一个资本家不敢把财富交给后代,权位也是这样。我经常跟几位在位的老朋友们讲:你们要注意呀!权位就是魔鬼,没有到手以前,这个人很好,一旦到手了以后,便会着魔的。有一位朋友听了以后,一拍桌子就跳了起来说,你这话真对,一点也不错!他引经据典地指出,有些人权位没有到手以前,还满好,还很可爱,一到了手便像着魔了一样,六亲不认了。这种地方大家要多作检省和修养。

  此外,权位很难交下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有权位的人,尤其到了年龄大的时候,总认为年轻人的经验不够、能力不够、思想不成熟,所以不敢放手、不敢把权位交下来。但是不敢交下来的后果也是很惨的,造成了历史上多少的悲剧。

  清朝有一位名士叫郑板桥,也是一位才子、一位高人。有一首诗写得很好:“由来百代名天子”——自古以来高明的皇帝,“不肯将身作上皇”——宁可死在位子上。历史上有些当皇帝的,不肯把权位交出来,到死了以后,尸体臭了,蛆虫乱爬,尸腐水流,抬不出去的也很多。因为儿子们在争权夺位,抢当皇帝,常常把皇帝的尸体,任由蛆虫啮食,可见权位抢夺的可怕。不但皇帝如此,当董事长、大老板的也是一样。

  在台湾有一位华侨很有钱,年纪也大了,一个朋友跟他说:先生,你的年龄那么大了,钱也那么多了,也应该休息休息了,还那么辛苦做什么?他说:就是因为我年龄大了,所以更要努力赚钱,不然我死了便不能再赚了。我那朋友只有苦笑。这也算是一种哲学。但他死后也是落得老婆儿子争财产、打官司,老人的后事却无人管。这种情形,我们就看到很多。老子死了,儿子不管,兄弟们只顾争财产、打官司。那些大老板们有很多不能放手的理由,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等到眼睛一闭,你放不放呢?不放也得放!但也有到那个时候再说!我眼睛没有闭以前,就是不放。

  所以孔子讲,人生三个步骤,少年人“戒之在色”,是指男女关系。有贼心,有贼胆,那个贼又不听话,只好去乱搞了。所以,少年戒之在色。

  中年是“戒之在斗”,斗争。像你们诸位大老板一样,赚了一千万还要三千万,赚了三千万还要一亿,一路向上面斗争上去,爬上去。彼此还要斗争的,所以中年是戒之在斗。

  晚年呢,最可怕了,“戒之在得”。到老了抓得最紧。越老越抓得紧,该放手,但不肯放啊!

  我刚才讲欲是少年的事,以现在你们的讲法是微观,不是宏观的。宏观的欲就大了。譬如诸位老板,赚了一百亿还想一千亿。有个朋友就想赚一千亿,如果他赚了一千亿,还想二千亿,欲是越来越大。所以中国文化《礼记-曲礼》上有几句话:“敖(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讲演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人生       南怀瑾)(五明学佛网:人生       南怀瑾)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