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闭上肉眼,睁开心眼


   日期:2016/12/2 18: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云岩禅师正在僧堂里编织草鞋,洞山良价禅师从他身旁经过,说:

  “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

  “你说说看!”

  “我想要老师的眼珠。”

  “为什么要我的眼珠呢?你自己不是有吗?”

  “我没有眼珠!”

  “假如你有眼珠,你要如何安置它?”云岩禅师淡淡笑道。

  洞山良价禅师无言以对。

  云岩禅师这才严肃地说道:“我想你要的,应该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良价禅师忽然改变口气:“事实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云岩禅师大喝一声:“前后矛盾,不知所云。你给我滚出去!”

  洞山禅师仍诚恳地说道:“出去可以。只是我没有眼珠,看不清前途。”

  云岩禅师指着自己的心说:“这不早就给你了吗?还说什么看不到?”

  洞山良价禅师终于大悟。

  其实,洞山禅师要的并不是我们“肉眼”的眼珠,而是我们内在的“心眼”。佛门历来重视“心眼”的妙用,正所谓“找眼不如找心,问路不如问心”,用心眼去看一切,才不会迷路,才不会困惑。洞山禅师也是因为终于懂得了心眼,才有所悟。

  我们熟知的肉眼,是用来观察世间万象,长短、方圆、青红皂白的,但这种观察只是表面的、浅显的。只有心眼才能观察宇宙万物的本体,直达天地众生的内核。这就难怪洞山禅师在找到心眼之前,虽有肉眼,但仍然看不清前面的“道路。了。因为这。道路”不是康庄大道或通幽小径,而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是禅佛的真谛。同样,在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困境,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找找这颗心眼,让它带我们看穿得失荣辱的虚妄假相,穿越起落沉浮的层层迷雾,并最终发现自心的清净圆满和世界的祥和安宁。

  那具体来说,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颗神奇的心眼呢?

  学会净心。心一动,一切皆动,浮躁与烦恼接踵即来,心眼就再也无暇睁开了。真正的佛法就是要求人能把握自己的心,别让它浮动、散乱,人心一旦散乱,做什么都会不对劲,生活就会很苦恼。然而,我们想要净心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用理性去控制,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告诉自己“不能动心,不能动心”,这个时候心已经在动了;提示自己:“心不能随境转”,这个时候心已经在转了。真正的净心、不动心不是刻意地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地去把握它。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却不给它强加任何束缚,心自然而然也就不动了。具体来说,可以试着深呼吸,试着时常放慢节奏,放空自己,仅仅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耳边的鸟叫虫鸣,这样心自然而然就会静下来,私心杂念自然而然就会远离你。

  学会自省。你我的心灵如同一间房屋,久不打扫就会沾染尘埃,为了保持它的洁净,需要以自省为帚,经常打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在世,若能时刻自省,还有什么痛苦烦恼不能排遣,摆脱的呢?佛说:“大海不容死尸。”那是因为水性是至洁的,虽然表面藏垢纳污,实质却清净湛然,不为外物所染。我们若能时常自省,使心如水,那么这颗心眼就能更容易被我们发现。而那些从不反省的人,虽然每天看上去过得忙碌充实,实质上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与昏庸度日没什么差别。他们仿佛一架嗡嗡作响的纺车,连续不断地扯出生活之线,却从不去细心梳理,最后只会弄成团团乱麻。

  学会坚持。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心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标准。就像故事里的洞山禅师,非要向别人要“眼睛”。其实,在佛陀眼中,我们每个个体都是自在自足、自性圆满的。正如《占察善恶业报经》所载:“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一个人要是能体察到自身这不变不异、不增不减的本性,自然能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精彩和圆满。如果一个人非要向别人的标准看齐,甚至为了别人的标准而改变自己,那最后只会失去自己,失去一切。

  “世人不知心是道,只言道在他方妙。”佛陀眼前的清澈、禅师心中的澄明,都是世间众生渴慕却又难以企及的境界。在众生的“肉眼”中,美丽或丑陋的风景都被笼罩在薄雾或尘埃之下,越是走近就越是朦胧;快乐或烦恼的生活也常常被围困在重峦叠嶂之中,越是急于走出迷阵就越是辨不清方向。殊不知,“终日寻舂不见舂,舂在枝头已十分”。所有问题的答案,只会开在我们心头;所有烦恼的本质,只有

  “心眼”才能看穿,我们又为何去别处探求呢?不妨学学洞山禅师:闭上肉眼,睁开心眼,前方自然是一片坦途。

  佛光偈语

  自心自净不动念,“心眼”自现;

  自心自扫不染尘,“心眼”永存;

  自心自信不转移,“心眼”长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眼       自性)(五明学佛网:心眼       自性)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4.自相、自体与自性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济群法师:从住持三宝到自性三宝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二章 回归自性的家园 

 法界法师:自性观音 

 陈兵教授: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张秉全居士: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明一法师:本源自性天真佛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六、不识自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