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慧净法师:边土和报土的受用有什么不一样?


   日期:2016/12/1 8: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答:「胎宫、边地」是《无量寿经》所讲的,名词不一样,意义是一样的。也用「疑城」或「懈慢国」来说明,这是用其它经典的名相来作为我们这个法门的解释。疑城是在华严经里面所谈的,化土,还没有到究竟的地方,也叫「化城」。把疑心当作化城来讲,所以也叫疑城。疑城和边地、胎宫意义是一样的。懈慢也是同样的意思。

  我们这个法门讲精进和和懈慢和圣道门不一样,本愿称名就是精进,如果不是本愿称名,即使发菩提心修诸万行、功德,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很精进的在修行也算懈怠,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如救头燃的急切,也算懈怠。所以我们这个法精进、懈怠衡量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因为精进的目的是为了快速累积广大的功德,广大的功德都在这一句弥陀名号,当下接受,当下拥有,非常快速。所以《无量寿经』说:「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所以能够「谦敬闻奉行」就是精进,如果对这个法怀疑不信再怎么样都是懈怠,为什么?因为他有憍慢之心。以憍慢之心来修诸功德,跟这个法门来比较是懈怠不是精进。

  善导大师于《观经四帖疏》〈定善义〉说:「带惑疑生华未发,合掌笼笼喻处胎,内受法乐无微苦,障尽须臾华自开」。「带惑」就是疑心,「喻处胎」是一种比喻。 又说 :「修因正念,不得杂疑。虽得往生,含华未出,或生边界,或堕宫胎;或因大悲菩萨入开华三昧,疑障乃除,宫华开发,身相显然,法侣携于佛会。」这里谈到边界,也就是边地、胎宫,名词不同,意义相同。

  有时候会因为世俗的事烦心,念佛也会愈念愈烦,要如何?

  答:可以这样想,祖师说我是个罪恶生死凡夫,为什么我会这么烦躁?难道我是圣人,事情都是我对而别人错?难道一定要满我的意吗?自我反省后,会知道其实我也有错,这是我所造的业,是我该承受的,这样心情就会平复,自然就不会气忿烦恼。如果一个人认为我是对的,都是别人错,别人是故意害我的,同时不认为这是自己所造的业,这个人会一直不平 、不满、生气、计较。

  学佛的人要了解,世上的苦乐祸福成败得失都是我们过去所造的业而呈现的,如果我们没有造业,今天我们就是皇帝,或是成仙、成佛了,不会在这凡间轮回。会在凡间轮回,都是过去世我们造了种种的业,只是我们忘记了,但是因果不昧,时间一到自然受报。所以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善业多转生为人,恶业多堕落地狱,念阿弥陀佛靠佛力则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学佛的人要有「机」、「法」的深信,自然就较不会烦恼、计较。

  对于苦境,我们不要纯粹认为它是苦,苦是入道的缘,没有苦,我们很难想要解脱;因为有苦,才使我们寻求解脱之道,所以我们反而要感谢这个苦的因缘。遇到人事物的逆境时,应该换个角度来看,因为有苦才使我们得以警惕,对厌离娑婆世界的苦与欣慕净土的乐的心更深,所以应感谢苦。如果无法了解这一点,而是一味的埋怨苦,将会从这个苦进入另一个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