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人生路上,修福为先;生死关头,念佛第一


   日期:2016/11/28 8: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开始师父带大家称念“一心归命,南无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这是天亲菩萨在《往生论》所说的话。天亲菩萨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菩萨,一心归命无碍光如来,就是归命阿弥陀如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就是阿弥陀如来。天亲菩萨归命阿弥陀如来,为什么要归命阿弥陀如来?下面说“愿生安乐国”,就是归命的目的。天亲菩萨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归命阿弥陀佛。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修行?为了要解脱成佛,对不对啊?

  荣华易逝,好景不常

  但是修行对很多人来说,有错误的观念,认为说我现在还很年轻,哪里需要修行啊?等到我七老八老,那个时候要修行、要念佛也还来得及。所以我在二十多岁开始吃素的时候,有人当我的面问我:“你这么年轻就吃素,要吃到什么时候?”我就回答他说:“要吃到死!”因为佛教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佛教是老人的宗教。若看我们台湾教界各道场,确实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老菩萨比较多,就是我们本愿山也是如此。师父坐在法王座看下去,诸位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比较多。但是难道一定老来才会死?不一定,所以修行要趁早。

  「古德告诉我们说:人生路上,修福为先;生死关头,念佛第一。」

  我们在这个世间,纵然家财万贯,也只是一时的荣华富贵而已;纵然盖世君王,也只是弄一朝的权势。人命很无常,有生必有死,人生七十古来稀,生命百年能几何?所以古德告诉我们说:“生死无常不可期,为人能有几多时?”生死是很无常。诸位!你我经常在为人助念,我们所助念的亡者,很多都是很年轻的,我曾助念出生才两天的婴儿。所以一个学佛修行的人,如果有无常观,一定对自己生死的解脱很重视,因为不一定能够活到明天,所以生命如此的短暂,如石火电光,如水泡草露。电光石火剎那一瞬,水泡非常的短暂,形成不久马上幻灭,像是草上的露水,太阳一出来露水就消失了,非常的无常。因此要有无常观,把握有限的生命,一生学佛修行。

  世间不变的真理就是,荣华易逝,好景不长。

  憨山大师有一首偈说得真好: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

  很多人,要邀请他学佛修行,“啊!没空啦!”在这个世间浑浑噩噩过日子,“悲欢离合朝朝闹”,每天都为生活、为三餐、为家庭、为事业在忙碌,“富贵穷通日日忙”。“生前徒费心千万”,在世的时候为万事费尽心思,“死后空余手一双”,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辈子为世间万事忙碌,可是命终即将离开这个世间,什么带得去?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权势、名位、亲情带得去吗?没有办法。所以,我们一个有生死观、无常观的人,应该要把握现生还有一口气的时候,好好念佛修行。

  法然上人开示说:

  名利是生死之绊,羁三途之铁网,

  称名是往生之翼,登九品之莲台。

  贪名逐利,是我们生死轮回的原因。为什么会在三界六道之中轮回受苦?因为追求世间的名利。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造因,为什么会登上九品之莲台?就因为念佛修行。所以生死轮回是有原因的,解脱成就也是有原因的,所以应该乘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念六字洪名,转凡成圣,成佛作祖,化短暂为永恒,离众苦得妙乐,生死才能获得解脱,生命才有真实意义,所以古今大德在临终的开示,无不劝勉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

  念佛为先,勿虚度世

  印光大师在临终,对我们开示说: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

  祖师临终所开示的话,是最悲切的,希望我们念佛往生西方。

  省庵大师在临终开示: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矣。

  生死是人生最重大的一件事,要好好的念佛。除了省庵大师以外,莲池大师、印光大师,将“死”这字贴在自己的床边,时时提醒自己用功念佛,人命很无常。

  莲池大师在临终的时候,对大众说“大众老实念佛”这句话。

  莲池大师是明朝四大高僧之一,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临终要走了,这句殷切的开示非常的悲愍,“大众老实念佛”。

  昙鸾大师在临终,鼓励大众说: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

  “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就是每天都为了三餐、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事业很忙碌。“地狱诸苦,不可不惧”,忙碌到将来堕地狱了,受尽无量的苦楚,不可以不恐惧地狱诸苦。“九品净业,不可不修”,不可以不修九品清净之业,也就是不可以不念佛。

  宝相大师在临终,对大众开示说:念佛为先,勿虚度世,当于西方相待。

  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生最要紧的就是念佛为先,不可以虚度光阴,应当要在西方极乐世界见面。诸位!在这里,师父跟大家相约西方净土,好不好啊?将来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见面,在这里做人不快活。人生最要紧的,念佛为先,不虚度光阴,今天若没有念佛,今天的时间是白过了;今天如果有念佛,今天的时间就没白过了,对不对啊?因为念佛的生命最有意义了。

  祖新大师临终开示说:愿诸仁者,勤心念佛,得早相会。

  “愿诸仁者”,就是祖新大师希望诸位仁者精勤念佛。“勤”是精进的意思,祖新大师教我们精进念佛,“得早相会”就是赶紧能够在西方极乐世界相会。

  道彻大师在临终开示说: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

  道彻大师这段开示比较长一点,但是用心也非常的良苦。“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诸位!这世间有痛苦吗?你自己如果没有亲自感受,你去看医院那些病人,你就会感受到,这个世间实在不快活。“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殊胜快乐,诸位!你去看《阿弥陀经》、看《无量寿经》、看《观无量寿经》的记载就会知道。世尊在净土三经跟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快乐,说的很多了,不要说其它的,只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了金刚那罗延身,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永远不老、永远不生病、永远不死,就很值得我们求生了,诸位!你说对不对啊?(掌声)对我们这种会老、会生病、会死的众生而言,最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就是永远不老、永远不生病、永远不死,对不对啊?我相信以生病这项来说,大家所感受的就很深了。

  “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道彻大师实在很悲心,这生如果你错过了,不念佛再轮转在六道长夜,就非常的痛苦、非常的可怜了。

  为什么这些祖师大德临别都劝我们念佛?因为念佛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依佛本愿故。为什么我们凡夫众生不想念佛?就是没有生死的观念,没有生死要了办,没有无常的感受。我们学佛修行,若将“死”这个字时时放在心头,怎么会不精进用功?道业怎么会不成就?

  有一位比丘修行,心常常被外境牵动,佛陀就跟他说修行的方法:“比丘啊!你在修行时心很容易散乱,都是没将‘死’放在心头,假使你能够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声色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佛陀的话被一位国王听到,国王心想:“只记得一个‘死’字,就不会被声色外境所动,哪有这么简单?”因此他就想来试一试。正好国中有一个人诽谤比丘,那个人说:“比丘也是人,身虽然出家,难道心就不会贪恋五欲之乐吗?”国王就将他抓起来,说他侮辱圣者,要处以死刑。如果想要免罪,请他拿一钵——装满蜜的钵,这样周游在街市一圈,如果一滴蜜都没滴出来,就赦免他的死罪,不然死罪难饶。

  国王事先在街市路边布置了很多音乐歌舞,那悦耳的琴声、如云的美女,无不动人心魄。这位罪人拿来这钵蜜,因为心中只有一个“死”,一心不二,不敢将蜜滴一滴到外面来,因为若滴到外面,他就要被处死了。就这样他走完了全部的街路,国王问他:“你在街道上有听到什么声音吗?”这位罪人就回答:“没有。”“你有看见什么人吗?”“没有。”“街道上的音乐舞伎那么的动听,你怎会没有听到?怎会没有看见?”这位罪人向国王说:“启禀大王!我手上拿了这钵满满的蜜,若滴了一滴出来,我就要被处死了,我的心中只想,绝对不可以让任何一滴蜜滴出来,不然我会死,我的心中只挂意我会死,所以我就不知道街市路边有什么美女、有什么音乐。”

  国王一听,若有所悟,说:“嗯!佛陀说的没有错,将‘死’放在心头,知道人命无常,一切声色就无法引诱了。比丘是人,因为心中知道世事虚幻,哪里会贪恋五欲呢?你为什么要诽谤圣者?”那个人深深感悟之后,就不敢再说诽谤比丘的话了。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心中如果有无常的观念,知道人命危脆,世间苦、空、无常、无我,自然我们就精进用功修行。世俗人没有学佛、没有修行,认为“我现在还年轻,哪里需要学佛修行啊?哪里需要念佛用功呢?等到我老了再来。”一定有办法活到老吗?不一定哦。人生到底要追求什么呢?自己一定要很清楚。到底是追求生死解脱呢,还是追求轮回堕落?一定要明白,不然一辈子浑浑噩噩,无常一来又是一辈子经过,又要再生死轮回。

  乌鸦老鹰争臭肉,末世凡愚夺财宝

  有一只乌鸦,衔一块臭肉,在路中休息,忽然后面飞来很多的老鹰,都来争夺乌鸦所衔的这块臭肉。乌鸦很生气,就骂这些老鹰:“这块肉是我辛苦得来的,你们为什么要抢呢?”这些老鹰也很凶的反问说:“有利益大家要均分,好事怎么只有你自己一人得呢?”所以乌鸦跟老鹰互不相让,结果就打起架来了。这个时候,刚好佛陀带了弟子路过此地,众弟子看了乌鸦跟老鹰为了一块臭肉在争夺,就很感叹说:“哎!真可怜,一块臭肉有什么了不起,也要争得这个样子,看情形一定争到同归于尽才肯罢休。”佛陀听到弟子的话,也很严肃的对弟子开示说:“这个世间的财宝,在圣者的眼中看来,就像是这块臭肉一样,但是大家争夺的谁也不让谁。我所说的佛法,到了末法时代,就很少人想要修持,无论出家在家的弟子,很多人为了产业争夺,他们不就如这些老鹰与乌鸦为了这块臭肉在争夺吗?”

  世尊说的有没有道理?想想,凡夫众生,很多是不是被世尊说对了?诸位!我们若要争要争什么?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做佛,对不对啊?世间有什么可以争夺的,双手空空跟这个世间说BYE–BYE,说再见。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死心禅师有一段话的开示,说得很好:世人财宝如山,妻妾满前,日夜欢乐,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滞。阎罗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据诸人眼见耳闻,前街后巷,亲情眷属,朋友兄弟,强壮后生,死却多少?世人多云老来念佛,岂不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

  死心禅师这段话,师父说白话一点让大家了解。世间人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金银财宝、妻妾子孙,纵然财宝如山,纵然妻妾满前,纵然日夜欢乐,但是无常很快就到临。“阎罗老子不顺人情”,临命终快要死了,纵然你财宝如山,通通要给阎罗王,跟阎罗王商量:“我所有的金银财宝都给你,你让我多活一年。”有可能吗?不可能。“无常鬼王有何面目”,无常鬼王要来抓你的时候,你有办法跟他商量一下:“不要啦,等到我做阿公、做阿嬷,含饴弄孙一番,享受着人间人伦之乐,三年后五年后再死啦!”有办法商量吗?无法商量。阎王注定三更死,绝不留人过五更,所以要好好把握现在当下,有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号。诸位!有办法把握你能活到明天的人请举手。也许晚上回去了要叫助念,很有可能啊!很有可能,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会舍报,不知道何时死缘会来临。不要说我老来再来念佛,黄泉路上无老少,不一定老了才会死呢。

  死心禅师说:“我们只要眼前所看所听的,前街后巷,亲情眷属,朋友兄弟,强壮后生,死却多少?”诸位!我们只要常常看我们的亲戚朋友,就会发觉:“哇!很多人在死!”

  有一次我就静静在思惟无常,算算我同年的同班同学死几个了?哦!一算才吓了一跳,阿弥陀佛喔!死了至少七八个了。你们同班同学死了多少,你们知道吗?知不知道?曾经算过吗?师父五十年次的,我们同班同学,很多一二十年前就死了。所以念佛修行,是人生最有意义的,化短暂为永恒。

  去年过,今年过,原来短命说长寿

  前不久才过了中秋节,中秋节过完,再来呢,再来过什么节?重阳节对不对?重阳节,年纪比较大的老菩萨过重阳节。重阳节过完要过什么节?冬至哦。一个人一生没多少节日可以过。小时候过儿童节,对不对?青少年时过青年节,结婚做爸爸、做妈妈,过爸爸节、过妈妈节母亲节。再来,不久过端午节、重阳节。再来,不久过清明节!呵呵……确实一辈子没多少节日可过。

  过年了,正月初一,亲友大家见面互相恭喜!恭喜!啊!你又多一岁了。是多一岁或少一岁?古德有两句话很好,大家跟随师父读一遍,这两句话说得太好了:“去年过,今年过,原来短命说长寿。”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前念佛,后念佛,实在不死得往生。”

  去年过,今年过,原来短命说长寿;

  前念佛,后念佛,实在不死得往生。

  诸位好好的体会。善导大师有一首很有名的劝世偈,也很值得大家把它记起来,跟随师父念一遍。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这首劝世偈,说得太好了。“渐渐鸡皮鹤发”,慢慢这个身体老化,皮肤就像鸡皮般。有一天,有一位莲友不小心看到师父这手上的皮肤,他跟师父说:“哇!师父,你怎么越来越老了!”当然越来越老了,皮肤就像鸡皮了,难道会越来越年轻?“看看行步龙钟”,就是老来走路手脚迟钝,慢慢的走,慢慢的走,不像年轻人健步如飞。有时候师父在走路,有人跟我说:“师父!你看起来像个老人!”纵然能够金玉满堂、家财万贯,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世间任你再怎样的快乐,无常有一天都会来,一切万事无不被无常吞。“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径路修行,念阿弥陀佛就是最好的修行,彻底了办生死。不要说:“修行啊,等我老了再来。念佛喔!等我老了再来。”无常一来,你就没有办法说,等到我老了再来死,呵呵……不一定老了才会死。

  十多年来师父助念这么多人,差不多在四十岁到五十岁死的,很多,不是很少。你若助念统计那亡者的年纪,你就会发觉,年轻人在舍报的,很多。

  修行要趁早,念佛要趁早

  修行要趁早,念佛要趁早!过去有两个兄弟,哥哥专门经营事业,财富无量,弟弟很喜欢学佛,出家精进修行,得到圣果,证悟六通自在阿罗汉尊者。这位阿罗汉尊者,为了要度他的兄长出离苦海,常常到他兄长的家里,很诚恳苦劝他学佛修行,修福修慧。尊者对他的哥哥说:“哥哥!人生只有数十年的生命,你却做了千年的事业计划。佛经说人生无常,世间财物一切皆空,一旦无常到临,纵能有家财千万亿,黄金成山,都没用处,尤其是积存钱财,不但无法了脱生死,而且会因为钱财造做种种的恶业,一直堕落在恶道之中。哥哥!人生无常,你已经有千万的财产了,不要为了钱财每天都在劳碌,应该速速皈依三宝,学佛修行,种福修德,为来世的福慧资粮作打算。”

  他的兄长听不进去,对他这位阿罗汉弟弟说:“弟弟!你的话固然没错,可是我现在要增设工厂,推出新产品,忙到连吃饭都没有时间,哪有时间学佛修行呢?赚钱要紧啊,修行且慢,以后再说吧!”这尊者的兄长每一次都因业务忙碌做借口加以推辞,使这位阿罗汉很失望,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时间经过了不久,这位阿罗汉的兄长,忽然罹患重病命尽离世了,阿罗汉深深为他的兄长可怜悲伤。后来这位阿罗汉想要知道兄长死后神识投生在什么地方,就用阿罗汉的天眼通入定观察,观察天道,他的兄长没有投生去天上;观察人道,他的兄长也没有投生去人道;观察地狱道,他的兄长也没有堕落地狱;观察饿鬼道,他的兄长也没有投生去饿鬼道;最后观察畜生道,哇!这位阿罗汉看到他的兄长,出生做一只大牛。这时候有一个驾牛车的工人,在驱赶那只大牛,拖着满载货物的车在赶路,因为道路崎岖,车轮陷在烂泥之中,这只大牛就拼命的挣扎,这牛主人不但不生怜悯,反而用牛鞭一直打这只牛,哇!这只大牛痛苦难忍,哀声不绝,不停的喘息,就像自叹无法脱离如此的惨苦一样。

  这位阿罗汉看见兄长投生做一只大牛,受如此的痛苦,内心非常的难过,因此他就以神通力来到这只牛的旁边,将他的兄长平时对他所说的话,说给这只大牛听:“赚钱要紧啊,学佛修行以后再说吧!每天只为了钱财在忙碌,结果滋味如何啊?”这位阿罗汉对这只牛说这番话,这只牛听完马上流眼泪,万分的羞愧,从此绝食死亡。不吃东西,饿死。这牛主人感到很奇怪:这个出家人到底用什么法术将我这只大牛咒死了?所以众人就将这位尊者追回,大加责问。

  这位尊者就向大家解释:“这只大牛的过去生就是我的兄长,他生前因为痴心,指望想要增产赚大钱,我劝他学佛修行,他说赚钱要紧,修行且慢。因为他不知道人命无常,苦空无我,始终执迷不悟,有一天他突然得到急病,无法医治,随即死亡。由于他生前不肯学佛,也不曾做功德,也不曾种福修慧,所以死后投生做牛,来偿还罪业,因此惨受如此的罪报。我的兄长逝世之后,我为了可怜他,用我的神通道眼,观察他投生在何处,知道他投生做牛,因此我以神通来到此地,与他谈话,促使他醒悟了。他自恨生前不肯听我的话学佛修行,所以死后投胎做牛,受如此惨苦的罪报,惭愧之余,就绝食而亡。”

  众人听完尊者的话,知道他是一位圣人,对他非常的恭敬,大家也体悟到人命无常,因果业报的可怕,因此就为这只大牛超度。这只大牛仰仗尊者的超度福德,很快的脱离畜生道,投生去天上。

  纵然投生去天上享天乐,也还是在六道之中,对不对啊?而且出生做一只牛,不能学佛修行,牛无法觉悟念佛。纵然我们从《净土圣贤录》里面看见畜生道的众生,九官、八哥念佛往生的公案,但是那种畜生总是很少,对不对啊?大多数的畜生,牛也好、狗也好、猪也好、鸡也好,你叫牠念佛,牠不一定会念佛,因为牠听不懂你说的话。

  有一次师父回去北港,这是真实的事情,隔壁有一只水牛,隔壁我的叔叔,他们就是在种田的,种田的人都有养牛在耕田。我回去就对那只水牛开示,我鼓励牠念佛:“牛哥!你要念佛喔,做牛很辛苦,每天都要耕田,吃也只有吃草,也没吃到什么好料的,要念佛去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再做牛了,好不好啊?”你知道那只牛如何回答我吗?“嗯ㄚ!不要啊”。当然这是笑话,不过这是真实的事情。牛无法修行,我们能够出生做人,有这个色身,用功念佛拜佛修行,是不是最可贵?对不对啊?要不要认真好好念佛,借假修真?要啊。念南无阿弥陀佛,借假修真,因为人命无常,一口气不来又是一辈子了。尘事连环,钩锁不断,这个世间的凡尘俗事,太多太多了。

  有一位莲友,以前跟师父去助念的时候,有感而发的跟师父讲:“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有一天若死了,在棺材里爬起来,再还阳,也还是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他说这番话,我想一想还真有道理,若有一口气在的时候,这世间的万事都有很多等着你去做,你要等到有空再修行,什么时候最闲?死了最闲了。所以一心念佛,用功修行,把握有这口气在,好好借假修真,才是有智慧的人。

  舍五欲虚妄便超凡,取佛号真如即入圣

  放下五欲之虚妄心,背三界之尘世,便可超凡;

  提起六字之菩提心,合一真之觉性,即能入圣。

  五欲的虚妄心放下,你才会超凡入圣。你的心一直追求世间的五欲,你当然心与生死相应;提起六字洪名菩提心,才能够超凡入圣。放下虚妄心,提起菩提心,一心念佛,无论有空没空,都要找时间念佛。

  苏东坡是位很了不起的文人,苏东坡到了晚年,一心念佛,所以苏东坡有一首偈颂法语对大众的鼓励。这首偈颂法语说得真好,大家跟随师父来念一遍:

  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

  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

  “朝也阿弥陀”,就是早上也念阿弥陀佛;“暮也阿弥陀”,就是晚上也念阿弥陀佛;纵然你忙碌的像箭一般,也要不离念阿弥陀佛圣号,就是无论再怎么忙碌都要念佛,因为无常一来,你再忙碌也是要舍报,对不对啊?

  最后师父以两句话,与大家互相勉励:

  他年净土华开日,记取娑婆念佛时。

  他年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佛,才记取,原来我在娑婆因地念佛之因,才使我往生到西方佛国。诸位!念佛是因,往生是果。诸位!一定要好好把握有限的光阴,一心念佛,好不好啊?好。(掌声)

  时间的关系,今天说到这里。师父祝福大家:当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选自《修行要趁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念佛)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义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壹、念佛法义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心地功夫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的功德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