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大明湖畔的你,有没有“大明”


   日期:2016/11/20 11: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济南的趵突泉公园,门一进,大牌坊上就是四个字,“观澜知源”。澜是什么?是现象。源是什么?是本质。一个人如果只活在现象里,就相当于活在痛苦里。如果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自在与快乐。

  对于“天”,儒释道各有不同的解读,佛教是其中认识最透彻、最究竟的。佛教认为天是随众生不同的业力而有不同的果报、不同的境界显现。对鸟来说,它不认为天是空的,天分明是它的高速公路;对于四天王来说,管理天下人间,这个天中有风雨雷电,有日月运行,有大气循环,他们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50年。

  泰山,五岳之首,它是帝释天的儿子管理的。世间认为它是“神灵之宅”,泰山之顶可以通天,所以历代很多“受天帝之命”的统治者都会“登泰山而告天”。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七十二位帝王到泰山封禅祭祀,泰始皇之后至清代也有十二位帝王登临泰山。

  泰山

  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资格登上泰山。作为天下之主,作为“真命天子”,一方面自己要体解大道,在明明德;另一方面还要止于至善,造福苍生。自己怀德,天下昌盛,这两者都具备了,才有资格来告天。

  而我们现在,守着“大明湖”,湖边的人有几个是“明”的?又有几个是知“道”的?不知道就叫无明啊,无明就产生轮回,产生痛苦。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到,“上士问道,勤而行之;中士问道,若存若亡;下士问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根之人闻道之后要是不大声讥笑,反而显不出道的高贵。所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面理学家的解释有很多,我想作另一种解读。“道”是人人本具的,没有一刻离开过我们;离得开,有时能得、有时不能得的,不是道。对于天地大道,我如果不能见到,应该要生起恐惧之心。对于没有人来传播道,耳朵听闻不到道的大音,这是人间的不祥。有些佛教国家就认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出家人了,没有修道之人了,这个地方就会显出不祥之相。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个追求大道的人,不要跟你的愚痴作伴,越是隐匿、细微的言行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根器修养,所以越是独处的时候越要谨慎,不要陷入无明而不求甚解,应该听闻有道之人对道的讲解与言说。这样,敬道,敬天地鬼神,即使身处暗室,而心放光明。

  其实,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你如果仅仅在文字上下工夫,反而会偏离于道。佛教也有一句话,“依文解意,三世佛冤”。但是形而上的道,真的无迹可循吗?不是。道在有道之人身上,你追寻这样的有道者,向他学习,随他实践,你身上的道的源头就会慢慢地显现,你生命的快乐就会像泉水一样汩汩而出。

  ——摘自传喜法师 2015年4月18日山东大学讲座“观澜知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