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说往生


   日期:2016/11/12 10: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往生是摆脱过往的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之不可思议过程。当下的业报身命终受生新的业报身,称之为往生新业报身所处世界。往生法门可令行者脱离恶世,将五浊业报身转为清净法器身,于此善身中闻法修行,积累功德。修行往生法门的利益不仅仅是色身散坏之后,当下即能得大利益。能消罪业,免堕恶道;能调顺诸根,免受病苦;能除烦恼,增长慧根。

  世界既可以指实际的世界,如五浊恶世、极乐净土;也可以指心,如五浊恶世、极乐净土。如《悲华经》:“善男子!若有菩萨取清净佛世界,离三恶道及声闻、缘觉,摄取调伏善心白净成就善根如是众生,是名菩萨譬如余华也,非谓大菩萨,如分陀利华,以于善心调伏众生,种诸善根,作佛事故。”

  三千世界及其六道四天下则指心。如《起世经》:“或复有人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应行十善。以是因缘。我身坏时。当得往生郁单越中。彼处生已。住寿千年不增不减。彼人既作如是愿已。行十善业。身坏得生郁单越中。”

  往生的最终目标是令往生者成就佛果,永离诸苦。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本来该来的地方,我们由于生病的缘故,虚弱不堪业力,故流转至此受苦。佛为度众生方才来此世界,虽然也会受到业力,但佛功德圆满,不被业力转,故称如来。我们只有依教修行,争取早日脱离这业力苦海,才算不虚度日月。往生法门便是以此为首要目标。

  星云大师:说说往生

  “往生”一词,不只是佛教徒百年之后,发愿投生到净土,叫做“往生”。世间上,凡是流动的生命,从此处迁徙到他处,都应该叫做“往生”。

  现代的移民,都是感觉此地不合居留,要迁“往”他处居住“生”存。女孩子嫁人,要前“往”夫家“生”活;学子前“往”学校苦读,以便将来创造“生”命的意义。所以难怪佛教把到佛国净土,定名曰:“往生”。

  “往生”一词非常美好,它让人感到生命不是死亡就算结束,此间死亡,只是肉体老朽后的淘汰,生命可以依其目的,往生到更善更美的去处。因此一般佛教信徒,对于人之生死,看得非常平淡,因为他知道,这一期的色身毁坏,继起的生命又会在他处流转,何必要为生死挂碍呢?

  人的医生,就拿人体的新陈代谢来说,也都是“昨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因为细胞的繁殖、生死、代谢,让我们赖以生存的身体,一直在生生灭灭中不老化。

  早上出门,不必挂念,晚上自然会回家;今日去了,也不必着急,明日还会复来,所以我们的生命也如同平常的时日,来来去去,生生死死。

  生命就好像时钟一样,虽有运转,但是周而复始,还会回来。信仰净土宗的人更主张,往生以后还会乘愿再来,所以“往生”一词,给予人生命的空间,让人对生命怀有无限的希望。因为有希望,因此一个人对于往生,早也好,迟也好,生也好,死也好;生也是为了死,死了还会再重生,生死有什么值得挂碍的呢?

  (摘自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著作《感恩 生活之道》)

  如何能够快速往生

  与其待色身散坏诸佛菩萨前来接引,不如当下即修心,先入心净土。如此修最快速,如此修色身散坏时去诸佛世界最有把握。因心净土可消业障,业障轻了,身坏后就不容易被业力转去恶世,纵使遇到恶缘,诸佛菩萨把我们接出来也容易。诸佛菩萨慈悲普无有差别,但因众生业力不一,故有人命终得度,有人命终入恶世受报。所以《佛说阿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入心净土不是得念佛三昧(俗称功夫成片)。能入心净土1秒则得1秒之利益,10秒则得10秒之利益,如能得念佛三昧,则时时处净土,乃至眠时亦不昏沉非醒非睡业障不起,如是则去佛不远,不久自得心开见佛。

  如果念佛时出现昏沉、妄想、烦恼,都是正常现象。五浊恶世凡夫初修皆生昏沉、妄想、烦恼。如同治病,不可能刚吃药病就全好了,有个症状逐步减轻,逐渐获得健康的过程。

  烦恼重时,口诵佛号收摄心神是个很好的办法,凡是修过的人都亲证烦恼会依深浅次第逐个消灭。待不需口念亦可收摄心神时,则忆念弥陀比口诵佛号要更殊胜。

  在古代书面语的语境里,念指心念,上‘今’下‘心’,当下一心,是为念。如《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又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如果口念则翻译为‘称’。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到下品下生时言:“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大势至菩萨念佛往生法

  心念弥陀净土应如何念?在《楞严经》里,大势至菩萨有宣讲念佛之法: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

  这一段是专门说给修行住菩萨的,修行住菩萨读到这就已经知道怎么念佛了,因为修行住菩萨“心地涉知,俱得明了”。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这一段则是说给一切善男子善女人,只是所得含义不同。下面分述之。

  如来念佛法

  修行住菩萨无生无灭,念佛不著,不著念念亦不著所念佛,故称如来。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菩萨念佛法

  以一念至诚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深心,安住于佛,广宣正法度脱众生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诸境真实不虚。

  起诸善根以一念净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净心,安住于佛,广读大乘,以法布施利益众生,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境如幻如化。

  以一念至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心,以佛慈心回向己心,安住于佛,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心不颠倒,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如在梦中。

  声闻乘念佛法

  起善根断恶念,以一念无恶之念忆念弥陀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次第得天眼、天耳、他心智、神足。

  凡夫乘念佛法

  一心忆念弥陀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免堕恶道。

  如法修行回向助念

  念佛要做到时时忆念需要因缘具足,如果是在家居士,工作生活诸事所缠,要时时提起正念很难,就需要兼修行法,将所修功德或福德回向愿往生。佛在《佛说无量寿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用了很多的篇幅讲如何修行回向愿往生,因为如法修行回向愿往生是最得力的助念。

  持戒善护己念;广闻方等经典,闻已解实相义,解实相义已能以心行;修六波罗蜜。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戒善护己念;广闻方等经典,闻已得不相空相(此空相不空慈悲不空善恶不空因果,否则便有相),于此不相空相心不惊动。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戒善护己念;起发无上道心,于大乘法不生疑烦恼。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十善业,不起妄想,不昏沉,不爱著四禅定解脱乐,不染著世间愚痴行,不讲不观听世间愚痴法,不造五逆,以此善根回向愿生净土。

  坚固戒忍,烦恼来时能以戒心对治坚固不退直至烦恼退却,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佛说观无量寿经》言此行有功德而不是福德。能行此行者菩提心虽未发出,但已经起用了。)

  孝养父母,行世间善法(如行弟子规、捐助贫困、献血等)。乐听熏修佛法。以此善根回向愿生净土。

  下品往生者,由于业障过重已经无法凭己力自度,需有善知识救拔。

  僧伽吒法门与执持往生咒

  除了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佛还宣讲了僧伽陀法门,往生咒的内容就是僧伽吒法门,佛在《僧伽吒经》中称此法门如说修行可“过九十五亿千世界,如阿弥陀国。彼人佛土亦复如是。”

  僧伽吒法门:“问言:当于尔时说何等法?答言:尔时演说僧伽吒法门。若闻此法,当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一切罪烦恼休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令汝闻已速得解脱。闻四句偈令不中阙,尽一切恶得须陀洹,然后布施远离诸苦,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

  往生咒:“南无无量光佛如来 即说咒曰:甘露涌现、甘露成就、甘露能施、甘露遍能施、遍虚空施甘露、圆满成就(净土见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往生)(五明学佛网:佛教       往生)  

 吴言生教授:佛教文化导论·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提纲)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心理学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教的认识论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五、清华大学恭请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