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


   日期:2016/11/1 10: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师生于隋炀帝大业9年。10岁时,在密州明胜法师门下出家。开始学习《三论宗》,继而读诵《法华》、《维摩》等经。受具足戒前,大师觉得教门众多,倘若不契合自己的机宜,就可能枉费修行功夫。等到依止妙开律师受具足戒后,大师一日进入藏经处,在《大藏经》前默默祝祷后,信手从经柜中取出一本经书,仔细一看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师就发愿:定当托质于莲台,栖神于净土。于是专心于此经并感叹道:“其他修行功业,道路迂徊偏僻,难以成就,唯有这一观门能速超生死,我得到了最适合自已的法门了。”自此大师常修十六观门,思惟西方胜境。

  大师追慕慧远大师万古流芳的踪迹,专程前往庐山东林寺瞻礼,身心豁然,便隐居于终南山悟真寺。不几年,观想深妙,在定中尽见西方净土,宝阁、瑶池、金座等,活生生象在眼前一样。大师不觉泪流满面,举身投地,至诚礼敬。得到这种殊胜的定力之后,大师便游历名山大川,参访大德,随方度化。

  大唐贞观年间,大师听说道绰禅师在晋阳开讲净土法门,设立九品道场。因而不远千里,前往请问修学要旨。道绰禅师授与大师《无量寿经》。大师执持经典,受持读诵,定中所见净土胜境,明明白白地又在目前,因而随即入定,七天七夜不起于座。当时道绰禅师年已80岁,而大师仅29岁。道绰禅师见大师入定,已得念佛三昧,问道:“道绰念佛,能不能往生?”大师说:“师父可采一茎莲华,供于佛前,行道七日。若华不凋萎,就证明能往生。”禅师依照大师所说,果然七日华不萎黄。道绰禅师深深赞叹大师,神游净土的愿力,因而又请大师再次入定观察,是否现在就能往生。大师入定后不到一小时,就回来说:“师父应当忏悔三项罪业,即得往生。第一,师父曾把佛像放在屋檐下的窗台上,自己却住于深屋,此罪必须在十方佛前忏悔;第二,师父曾役使鞭打出家人,此罪应当于四方僧前忏悔;第三,师父曾经在建造房屋时损伤虫蚁,此罪应当于一切众生前忏悔。”道绰禅师静静地回想往事,确实所说不虚,因而如法洗心忏悔。忏悔结束后,大师告诉禅师说:“师父罪业已灭,日后若有白光直照灯烛,就是师父往生之相。”后来于4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道绰禅师在定中看见昙鸾大师乘七宝船,住于空中说:“你的净土莲华已成就,只是娑婆寿命还没尽。”接着又有化佛菩萨,飘然于空中,众人都看见了。

  道绰禅师圆寂于贞观19年4月24日,世寿84岁。后人有评价道绰禅师说:“像西河禅师这样多年念佛的人,还有残罪必须忏悔,可知仅靠自己修行的力量灭罪是多么难。修行不仗佛力,罪业如何能灭。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能灭除80亿劫生死重罪,这一净土法门,教义是多么伟大啊!”

  大师一生精进勤苦专修净土。每入佛堂,就合掌礼拜,一心念佛,非到精疲力竭不停止。虽是寒冬腊月,照样汗流浃背。从佛堂出来,就为众人演说净土法门。30余年不设别房卧室,从不上床睡卧。除洗浴之外,没有脱过衣服。以般舟、行道、方等礼佛为已任。护持戒品,丝毫不犯,30余年未曾抬眼望女人。于名利从不起心动念,远离一切嬉戏玩笑。所到之处,净身供养。饮食衣服,居士四时供养,都不自己享用,全部回向布施。好吃的东西送往斋堂供养众僧,粗恶饮食留下自用。用所接受的布施,刻写《阿弥陀佛》10万卷,绘画净土境相300余面墙壁。毁坏了的寺院、塔庙,随力营造维修,燃灯续明常年不断。三衣、瓶钵,从不劳动别人洗涮,自始至终,不改初衷。常乐于乞食,每每自责:“释迦如来,还挨家挨户去乞食,我善导是什么人,敢端坐寺院让别人供养”。每次乞食总是独自一人上路,从不搭伴,怕的是途中谈论世事,妨碍修行。大师著有一首著名的《劝化径路修行颂》: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有人问大师:“为什么不劝人观想念佛,而只是劝人持名念佛呢?”

  大师回答说:“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悯,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念者,百中希得一二。何以故?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续念报佛恩故,虽作行业,常与名利相应故,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此见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已,昼夜莫废,毕命为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参考译文如下:

  “众生障碍深重,净土境细而众生心粗。妄念纷飞,观想念佛难以成就。所以佛陀悲怜,劝导众生直捷持佛名号,正是因为持名容易,只要能相续不断,即得往生。若能念念相续,以生命结束为期,十人称念十人往生,百人称念百人往生。为什么呢?因为外界干扰不相关,因为得到正念,因为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因为不违背释迦文佛的教义,因为遵顺佛的话语。如果舍却专念佛号而杂修,百人之中难得有一二人往生。为什么呢?因为外界干扰容易动心、容易失去正念,因为与阿弥陀佛本愿不相应,因为与释迦文佛的教义相违背,因为不遵顺佛的话语、系念佛号不能相续,因为不能心中念佛相续以报佛恩,因为尽管作了许多修行功业、心中却总是挂念名利,因为喜欢攀缘外界干扰、既障碍自己也障碍别人往生的正因——专持名号。

  对于这一生死大事,八方出家在家修道之人,见解、行为都不一样。有的专一,有的杂修,有的专杂相间。但只要是专意执持名号的修行者,十人修行十人往生。而杂修又不至心真修,千人修行无一人往生。愿一切众生,仔细想好,行住坐卧,必须激励自己,战胜自己,昼夜不停,以生命结束为期。如此,则临命终时,在前一念中死亡,在后一念中即得往生。从此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以至成佛。这难道不是大快乐、大欢喜事吗?”

  大师曾手著《临终正念文》如下:

  “知归子致问于净业和尚曰:世之大者,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世,一念若错,便堕轮回。弟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虽明,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家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伏望重示归迳之方,俾脱沉沦之苦。师曰:善哉,问也!凡人临命终时,欲得往生净土者,须先准备,不得怕死贪生,常自思念,我现在之身,多有众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见佛闻法,离苦解脱,乃是称意之事,如脱臭弊之衣,得换珍御之服,放下身心,莫生恋著,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尽,须嘱家人,看病人,问候人,凡来我前,但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缘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若病重将终,家人亲属,不得来前,垂泪哭泣,及悲叹之声,徒然惑乱心神,反使失其正念,但教记取阿弥陀佛,一时高声为我念佛,守令气尽。若有明解净土之人,频来策励,至为大幸,用此法者,决定往生无疑也。此是端的要急之旨,当信而行之。或问生平不曾念佛者,还用得否?答曰: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也。余多见世人,于平常时念佛、礼拜,发愿往生西方,及到病患临终,但只怕死,都说不著往生解脱之事,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耶?死门事大,须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蹉跎,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奉劝世人,当以此文,帖安堂前,吃饭之处,及来往要路之间,触目惊心,免令临危忘失,若能于无事前,常以此法精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参考译文如下:

  “知归子居士向净业和尚提问:世间大事,没有超过生死的。只要呼吸停止,就属于下辈子了。只要一念之差,便堕入六道轮回。我几次受到您的教诲,教导我念佛往生的法门。道理我已明白,只怕临命终时,心识散乱,又担心家里人哭泣、触摸,动摇正念,忘失持佛名号这一往生正因。万望您重重开示归向净土、径路修行的方法,使我得脱沉溺轮回的苦难。净业和尚说: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凡人临命终时,想要往生净土,必须事先作好准备?不得贪生怕死。应该经常这样想:我现在的身体,有种种苦难,以不净恶业,交相缠绕。若能舍却这个秽身,超生净土,受无穷无尽的快乐,见佛闻法,从此离苦得到解脱,这是最称心如意的事。就好比脱下臭秽破烂的衣服,换上珍贵的皇家服装一样。要放下身心,不生半点贪恋。只要一有病患,别管是轻是重,但念此身总有一死,一心一意等待命尽。还须嘱咐家人亲属,千万不能到跟前垂泪、哭泣、悲叹。不要说世间闲杂之事,说长道短也不须要安慰祝愿安康,这都是无益的空话。因为这样不但不能救命,反而惑乱心神,使临终人失去正念。应让他们只记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全都为你高声念佛,一直到气尽(气绝之后,仍然要继续念佛六小时,不可停止,不可搬动尸体,这一点至为重要)。如果此时能有明白净土之人,不时前来鞭策激励,则是临命终人的大幸事。

  用这个法门的人,临终决定往生无疑。这一法门,的确是至关重要、至为紧急的,应当相信、实行。有人问,平生没有念过佛的人,也能用这一法门吗?答案是肯定的。此法无论僧人、在家居士或没念过佛的人,只要实行,都能往生,不须怀疑。我见过世上许多人,他们平时也念佛、礼佛,发愿往生西方,然而到了病危临命终时,却只是怕死,丝毫不念及往生净土、永取解脱的大事,直到气消命尽,神识投到冥界,才开始十念,正好比贼走了才想起锁门。就无济于事了,生死之事最大,必须自己用劲才能得利。若有一念之差,恐怕就要历劫受苦,到那时又有什么人能代替呢?好好想清楚了!奉劝世人,应当把这篇文章,恭恭敬敬贴在堂屋前、饭桌旁及交通要道,使人人触目惊心,也免得临终时忘失。若能在身体强健的时候,经常以这一法门精进受持,专念佛名,才是真为自己的临终大事作准备啊!”

  经过大师度化的比丘、比丘尼,出家及在家人,临终现出往生瑞相,以及未到临终即得念佛三昧的人,真是不可称计。持诵《阿弥陀经》的人,有达到10万遍、30万遍的。每日持佛名号的人,有1万至10万声的。有人问大师:“念佛这一善缘,能生净土吗?”大师回答:“就如你所持念,必定遂心所愿。”回答之后,大师自己念佛,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有一道光明,从大师口中发出,念十声以至百千声,则有十道以至百千道光明。

  大师所住的寺院,正在绘画净土境相。一天,大师忽然催促匠人快点完工。有人问是什么缘故?大师说:“我要往生了,只能再住人间三两天了。”果然大师患上了轻微的疾病,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怡然长逝。这年大师69岁。逝后身体柔软,面色如常。众人闻到异香、听到音乐,久久方才消失。这一天,正是唐高宗永隆2年3月14日。高宗皇帝因为大师念佛口出光明,故而御赐匾额“光明寺”,所以后人也称大师为光明和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善导大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善导大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净界法师:什么叫真实心呢?善导大师说:不求名闻利养之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