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有距离,才会有尊重


   日期:2016/10/20 10: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谓知足常乐,并不是有的吃有的喝就不思进取,每天混混日子。真正的知足常乐是指该努力努力,该打拼打拼,不求付出必然得到回报,不会因努力暂时没结果而赌气,能用平常心去面对挫折。只有后者,才能终将得到应得的回报,才有无论发生任何变化都常乐的本钱。

  身边人总不断更替,一段关系有时候断得悄声无息,有时候却让人措手不及。其实人都差不多 、新鲜感和热情消失得很快,有新欢有旧爱。

  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淡然自若地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学会与自己的伤痛和平共处,这就是成长。

  鹰,不需鼓掌,也在飞翔。小草,没人心疼,也在成长。深山的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尽心尽力,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欢,只需坦坦荡荡。坚持,注定有孤独彷徨,质疑嘲笑,也都无妨。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撑起坚强,其实一世并不长,既然来了,就要活得漂亮!

  在人生之初,会在意别人的感受,不知道如何可让别人更高兴,尽量体贴,甚至不惜委屈自己。后来渐渐明白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其实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舒服”。要在意自己的感受、别人的感受、自然的感受,在这三者之间,达成平衡。

  不必靠的太近,每天接触那么多人,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朋友的,很多人就是蜻蜓点水,你好我叫某某某很高兴认识你再见。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必交换隐私也不必加微信,大部分的恩怨爱恨都是因为离的太近,近之则不逊,原本客客气气的关系,开始变得阴阳怪气,彼此都不舒服。有距离,才会有尊重。

  沉默是成长的标志,而成熟的标志,就是如何去沉默。我不能说我们生如夏花,活得完美而睿智,死如秋叶亦离我们非常遥远,当下最真实的,不过是一种宽宏和原谅,对自身、他人,以及这个失望和希望并存的世界。

  总是需要你去积极主动维持关系的人,都是被你在意但你不被在意的人。所以你也不必再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对方只是性格被动的人而已”,因为真正在意你的人无论什么性格,都不会忍心让自己“被动”的等待着你的主动的。

  好的坏的我们都收下吧,然后一声不响,继续生活。胜不窃狂,挫不言败,不轻犯险,不易冒进,不松懈,不停顿,困苦都在脚下,未来终是美丽。

  路也许很窄,但总是会有。路也许很长,但总会找到一处停留。人生,恰似一次远足,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

  你永远都无法借别人的翅膀,飞上自己的天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距离       尊重)(五明学佛网:距离       尊重)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蔡惠明居士:尊重上座部佛教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如瑞法师:学会谦下尊重 

 明奘法师:尊重包容理解共进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应该尊重别人的善因缘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为什么要尊重别人的信仰 

 吕建福教授:回避问题不是真正的尊重 

 蔡礼旭老师:人与人之间很优美的距离 

 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白云禅师:尊重与珍惜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