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怎样才能留住福报


   日期:2016/10/13 21: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现成三种:第一,色身的健康,色身健康与否,或者法相庄严与否,或者是否有智慧,都是由福报决定的。不是吃出来的。第二个,吃的,用的,住的,享受的车子房子以及外在的条件,这个也是由福报决定的。福报大,就住在好的地方,空气好,水源好,地理环境也好。这些可以说用金钱可以得到。但金钱来自福报,并没有无缘无故就发财。发财都是有因缘的。第三个,他人的尊重,以及子孙后代是否繁荣昌盛,这也是由福报决定。不是靠着拉拢关系,阿谀奉承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也是福报。

  打个比方,福报容量代表一个水桶,三个大盆子。福报大的人,水桶的水是满的,那倒满三个盆子,水都是满的。但人的福报一般都有欠缺,三个盆子一般很难满。总有缺欠。好比说,山里的农民,色身健康,也无病无恼,但衣食住行条件上就差一些。那城市里的人,衣食住行什么都方便,甚至自己有好多钱,买了车子房子,为了赚钱,身体就很累,多病。也就是他把福报都放在车子房子这些物质。

  大德都提倡要珍惜福报,吃饭,或者住宿,或者穿的用的,都很节省呢。这就是因为福报来的不容易,要消耗福报实在太容易了。他们很省,就是把福报省下来,用在利益众生的事情上,比如建寺造塔,印经放生,救济穷人。他们把福报不给自己享受,都分给了大家。那他得到了什么?他人的尊重,以及子孙的昌盛。出家人弟子佛门龙象辈出,好比近代的虚云和尚,弟子满天下。在家人子孙昌盛,好比宋代的范仲淹,还有古代的孔子,他们的子孙也是很昌盛。

  地藏经讲的,回向给法界,或者回向给自己。就好比说,你把福报布施给别人一样的道理。把福报布施给别人,不仅不会让福报减少,相反让福报增加。祖师大德法相庄严,佛子佛孙满堂,这就是他们把福报都留给了后人。好比佛,他本来一百岁入涅盘,当他提前八十岁入灭,就是把二十年的福报布施给了末法时代的修行人,末法时代修行人都很敬佛,敬祖师,是因为后人在享受他们的福报。那相同的道理,一个人为了众生做事情时,众生就会记住他。这个是回向的心。

  再比如说,你一辈子辛辛苦苦,就为了买一辆车,那你福报的能量,只能化成一辆车。如果为了利益众生,福报的能量就给了众生。好比修道人,他为多少众生做事,就有多少人记得他。他的福报能量是转化的更大,他的追随者和后来者就越来越多。

  这个世界是不圆满的。有的人事业很顺利,求子却很困难,这时应该把福报往求子移。也就是赚的钱多拿来布施给穷人,或者供养给三宝建观音像,回向求到孩子。或者事业很顺利,身体却不健康。应该把钱多放生,多救济病人,照顾病人。也是把福报从事业移到关爱生命上。

  祖师大德都强调,不要贪图享受,是有道理的。辛辛苦苦的培养来了福报,就拿来花天酒地,或者享受五欲,这是很可惜的。福报享受完了,就会减寿,应该拿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福报还能留着住。

  印光大师: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所得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更难决定矣。

  又云: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 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书一二六)

  这里所讲的「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也就是说他不晓得念佛能够获得世间种种的福报,也不去祈求、追求,可是天性自然、不求自得,会有这些世间福报。

  在这里,印光大师指出「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一般世间人所认定的这些幸福或者福报,自古以来就有所谓「五福」,一般人也都祈盼「五福临门」。这「五福」就是「长寿、健康、富有、高贵、子孙贤达」,或者是「能得善终」,就是这几样。那么,这几样呢,如果我们能够专一念佛,便能自然获得。所以,专一念佛的人,虔诚、老实念佛的人,往往活得比较长寿而又健康,一些灾难会消弭于无形,一些好事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临终的时候往往也是顺利、安然、庄严地往生,甚至有的预知时至。

  有一位老居士,什么都不懂,也因为什么都不懂,所以就安份守己、老老实实地念这句佛号,她也是固定数目,一天念三万声。即使出远门回来再晚,也必定把这三万声佛号念完才去休息,所以念佛很固定,而且很精勤。她一生可说没什么病,往生之前七天,她预知时至,所以召集儿子、女儿、媳妇,一一交代后事。到第七天早上,家人想:这个时间老人家应该出来用早餐了,怎么还没出来?就到房间一探究竟,就看到她已经手拿念珠,坐在椅子上安详、寂静地往生了。

  所以,只要专一、虔诚、老实地念佛,长寿无病往往不求自得。念佛人安贫乐道、知足常乐,所以本身会感觉只要三餐不缺、身得安住,在他的心目中,没有比这更富贵了。所以,一个念佛人,世间的所谓五福自然临门。

  印光大师说:「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更难决定矣。」印光大师这一段文显示出念佛的目的主要在往生,世间的福报是一种附带的,也就是念佛的利益有本金的利益、有利息的利益。主要在本金,有了本金自然就会有世间福报的这些利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福报       念佛)(五明学佛网:福报       念佛)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义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壹、念佛法义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 

 惟觉法师:福报与因缘 

 惟觉法师:如何累积福德、增长福报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心地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