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念佛的感应(一)


   日期:2016/10/13 7: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念佛”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感应”这两字,在《三藏法数》是这样解释:

  「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

  众生有感,佛有应,所以我们众生要有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修因,阿弥陀佛才会以本愿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是感应。犹如水并无上升,月亮并无下降,可是一月能够普现在大地的千江万水,这就是感应。大地千江万水只要没有污浊,水是澄清就能映现天上的月亮,也就是我们心中并无怀疑阿弥陀佛而一心念佛,犹如水清;阿弥陀佛会以本愿名号法体起用光明普摄我们念佛人,使我们念佛人在念佛的当下,就已经在消灾免难了,已经在消除业障了。只是这样的感应,我们没有感受而已。

  因为感应有四种,第一种就是显感显应,这一般人很容易体会,也就是譬如在平时,亲眼见到佛菩萨、见到佛光或者见到莲华,有的人是在助念的时候见到,有的人是定中见到,有的人是临终见到,有的人是平时见到。第二种感应就是显感冥应,佛对众生的护佑广照,实在是有,只是众生不知道而已,这是一般人所感受不到的,犹如刚才大家虔诚在大殿念佛,当你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有放光在普摄你吗?有,但是你没有感受到,肉眼看不见,知觉感受不到,这就是显感冥应。第三种就是冥感显应,过去修行学佛念佛,现在虽然是没有念佛,但是看到佛光或者看到佛像、或者是梦见佛菩萨、或者是定中见佛。最后一种就是冥感冥应,这一般的人更是很难感受到,过去有学佛、有念佛,现在虽然没学佛、没念佛,也有感应,只是众生感受不出来而已。所以有的人没有感受到感应,因此认为,别人有感应,自己没感应,其实你只要念佛,人人都有感应,只是你知道和不知道的差别而已,有感受和没有感受的差别而已。

  往往一个感应,会使人对佛法生起信心;往往一个感应,会使人对念佛法门破疑生信。所以佛菩萨在广度众生时,有很多权巧方便,因此对没有信心的人,也许佛菩萨会对念佛没信心的人会有所感应,让他对念佛生出信心。所以下面所要说的念佛的感应,总共有十八个故事,都是偏重在现世的感应。这十八个故事,都是王日休居士在他的著作《龙舒增广净土文》第八卷所说的。

  龙舒居士与《龙舒增广净土文》

  王龙舒居士,是一位了不起的在家居士,我们要介绍他所说的感应故事,当然要简要对王龙舒居士有所了解。王日休的简介在第三页最后,请看第三页,先来简要了解王日休居士。

  王日休,南宋龙舒人。龙舒在南宋的时代是郡,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舒城县。字虚中,又称龙舒居士。以地方名对他的称呼,就表示对他很尊敬。为国学进士,进士是很有学问的人,贡举的人才叫做进士。唐朝以进士为入仕的资格,所以在唐朝要为官,如果没有进士的资格,是很难当官。中国人在古时,读书是为了要当官。到了明清时代,举人经过会试中式之后,称为贡士;贡士再经过殿试之后,中式就称为进士,所以进士就是很有学问的人,在宋朝能够做一个国学进士,学问是了不起。“王日休著六经训传,数十万言”,就是很有学问才有这份本事著作儒家六经。儒家六经就是《诗经》、《书经》、《易经》、《礼经》、《乐经》与《春秋》。著作有数十万言,可见份量非常的多。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王日休居士是很有学问,可是下面才是我们所要了解的重点:

  “一旦弃之,专修西方之业。”有一天,王日休就将儒家所读的六经,以及他对六经的注解通通放下,专修念佛法门,这种人就绝对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在宋朝时代成为一个进士,这么有学问,放弃了原来儒家所学习的,一心专修净土法门,若不是很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对不对?诸位菩萨!古人的事迹就是在启发我们,我们如果有心象王日休居士,放弃所有一切学问,专修净土,当然你就是有决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才会这样做。我们也从下面两句话,可以看出王日休居士,确实是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会如此专修净土。下面这两句话就说:

  “布衣蔬食,日课千拜”,就是穿粗布的衣服,吃很简单的食物,而且也吃素不吃荤,蔬食就是吃蔬菜水果而已;每天礼佛一千拜。一个国学进士,应该是在朝中当官,但是不但没有,放弃了所有一切儒家学问,一心专修西方之业,每天礼佛一千拜,吃很简单,穿也很简单,这样的人就是淡薄世间的欲望,不慕名利,这样的人就是很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从一个人的修行,就能够看出他的心。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也就是公元一一六○年,请观音加佑,校辑《大阿弥陀经》,三年终其功,有五十六分,又著《龙舒净土文》十卷。南宋孝宗乾道九年正月,厉声念佛,感佛来迎,立化。”实在非常的了不起。在南宋孝宗乾道九年的正月,也就是公元一一七三年,大声念佛,在临终感召阿弥陀佛现前,而且王日休居士亲见阿陀佛现前,当时他还对他的学生演讲佛法,说了一句“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了”,然后站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正念分明,亲见阿弥陀来迎接,站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对一个在家人而言,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我们跟王日休居士鼓掌赞叹(掌声)。

  诸位在家菩萨!如果是你,让你用一辈子五十年的时间,每天虔诚念佛三万声,拜佛一千拜,放下世间的欲望,日子过得非常简单,吃也很简单,穿也很简单,不吃众生肉,每天蔬食,这样五十年后,能够使你在临终亲见阿弥陀佛来迎接你,让你站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是你你要吗?要的人请鼓掌(掌声)。如果是我我也要,所以我也要鼓掌。

  看见王日休居士的往生事迹、修行行仪,就值得我们效法了,所以诸位在家菩萨,你不要看轻自己,这句佛号能够令王日休居士这么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也可以令我们这么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看你是不是能像象王日休居士这么有心而已,如果你这么有心,王日休居士很自在往生西方,你也能。

  其次来介绍《龙舒增广净土文》这本书。《龙舒增广净土文》,通称《龙舒净土文》,略称《净土文》。宋王日休集录《大藏经》及诸传记中,有关往生西方之文,而成《净土文》。王日休乃龙舒人,以世传净土文者有多种,故以其郡号别之——郡就是龙舒郡,在南宋时代龙舒是郡,到了现代已经成为县,也就是安徽省舒城县——名为《龙舒净土文》,其中王日休之原著仅十卷,原来《龙舒净土文》,王日休的著作只有十卷而已,后人增广为十一卷或十三卷。第十一卷到第十三卷,是后来的人所增加的。朝鲜国僧托莲法师改为十二卷,即今现行《龙舒增广净土文》。所以现在收录在《大藏经》的《龙舒增广净土文》,总共是十二卷,后来这两卷是后人所加上去的,王日休居士原来的著作只有十卷。我们要探讨这十八个故事,是出自于第八卷。

  弥陀法体无所不在,众生动念皆在其中

  请大家翻回来第一页,先来看前面两行的开示法语,然后再十八个故事,一个一个来探讨。这些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没信心的人能够有信心,疑心的人破疑生信。

  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八: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性含虚空世界,故无所不在,是以一切众生举意动步,皆在佛之性中,至心恳切,无不应验,故此卷叙现世感应。

  《龙舒增广净土文》,在每一卷的卷首,王日休居士都会简单说一些佛法的道理,然后再叙述当卷所要显示开导的真理。在第八卷,要说十八个念佛感应的故事之前,王日休仍然先说两行的道理,虽然很短,只有两行的道理,却是说的很好。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在《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我们娑婆世界距离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这么遥远,王日休居士说百万世界。不管说十万亿佛土,还是说百万世界,是形容西方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的距离。就佛眼来看是很近,就凡眼来看是很远,《阿弥陀经》说十万亿佛土,是就凡眼来看,所以才会说那么远的距离,《观经》说阿弥陀佛去处不远,是就佛眼来看,因为佛眼无所不见。佛的佛眼看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犹如看掌中的庵摩罗果,所以佛的神通道力是非常的了不起。我们为何对净土世界清净、庄严、美妙、殊胜、快乐的一切很难相信,因为我们凡夫障眼不能亲见。我们如果能够像在看电视,在电视的屏幕看见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是黄金铺地;看见西方极乐世界天乐鸣空说法;看见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流注在花间,可以上流也可以下流;看见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每个早晨以衣祴盛众妙华,到无量无边的佛国供养诸佛,在用早斋之前,施神通道力回到西方本国用早斋,我们如果能够亲眼看见,不必听经闻法,你每天都会很认真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不能以凡夫障眼亲见,当然我们就要相信世尊在佛经所说的圣言量,所以《阿弥陀经》有一句话,“我见是利”,这句话是在往生因的经文之后所说的。“我见是利”,“我”是指释迦牟尼佛,“见”是释迦牟尼佛的佛眼所见,“是利”就是有很多的十方念佛人,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无上大利,这件事是释迦牟尼佛的佛眼亲见,所以才会在《阿弥陀经》说,“我见是利”。诸位菩萨,你我是佛弟子,那当然是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语。所以我们相信佛所说的法语,相信圣言量,那当然就相信念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成就菩萨乃至成佛的无上大利,对不对?对。

  “论其迹则不胜其远”,这句话就是说,论在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距离是很远的。“不胜其远”就是很远的意思。下面才是要说的重点:

  “然佛之慧性含虚空世界,故无所不在。”“佛之慧性”就是佛的法身,法身显露,所以如来智慧德能能够起用。佛的法身已经开显了,我们的法身还没有开显,师父经常譬喻的,佛就是一座已经经过开采冶炼的金矿,成为纯金九九九,我们凡夫是还没经过开采冶炼的金矿,还看不出价值。金矿与纯金九九九本质是一样,但是价值不同,所以我们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无二无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可是我们还没有经过修道而证道,所以在人间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好好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经由修德开显性德,就是经过开采冶炼的金矿,炼成九九九纯金。所以,诸位菩萨每天要好好念佛,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法身显露。

  王日休居士说,“佛之法性含虚空世界”,就是法身遍一切处,所以你在任何地方念佛,在虚空中念佛、在水中念佛、在人间念佛、在地狱念佛,阿弥陀佛都知道,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阿弥陀佛的慧性含盖虚空世界,所以无所不在,因此你有感,佛就有应,你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感应你,你有感佛就有应。

  “是以,一切众生举意动步,皆在佛之性中”,这句话说得真好,我们凡夫众生的起心动念、行为所作都在佛之性中,都在佛性之中,也就是你心里想什么、你做什么事情,阿弥陀佛都非常的清楚,用一只眼睛就看得很清楚了,不必用两只眼睛,叫做一目了然。我们就像一只蚂蚁在佛的手掌中,我们在做什么事情,佛只要一看,一清二楚。所以每个月的每期佛七,你有没有来打佛七,阿弥陀佛知不知道?知道。你打佛七念佛在打瞌睡,阿弥陀佛知不知道?知道。你发心到大寮来做义工,饭煮好,吃一吃,你要回去了,不听经,阿弥陀佛知不知道?知道。你一切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阿弥陀佛都知道。你有没有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知不知道?知道。你有没有真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知不知道?知道。你将钱看的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重,阿弥陀佛知不知道?知道。怎么越回答越小声?既然阿弥陀佛都知道,那你当然就要认真念佛,真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王日休居士说一句很好的话,“至心恳切,无不应验。”一定有感应的,你要有至诚心、恳切之心。佛法你只要做到至诚恭敬,无论修哪一个法门,都很容易成就。将世间的任何事情,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做一比较,你会如何选择?譬如感情和念佛往生做一比较,你要感情还是要念佛往生?念佛往生,真的吗?有没有骗我?没有,真好,因为骗师父是有罪的。如果将金钱和念佛往生做一比较,你要选择金钱,还是要选择念佛往生?选择念佛往生,真的吗?五亿给你,现在经济这么差,五亿给你,你一辈子花不完,你将这五亿存在银行,光是吃利息你都不必工作了,但是只有一个条件,不可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你要吗?不要,五亿你不要?五百亿给你,就是不可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吗?(不要。)很好很好,希望你是真心的。如果你是真心的,那我相信阿弥陀佛非常了解你这份不要五百亿,要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会很欢喜吗?阿弥陀佛一定会为你鼓掌的(掌声)。所以至心恳切,无不应验。

  “故此卷叙现世感应”,此卷就是第八卷,第八卷就是要说现世念佛的感应,总共有十八个故事。

  一、见他杀生,念佛荐拔自得福

  首先来看第一个故事,见杀生念佛得福。这个故事就是要说,念佛人见到有人在杀生了,赶紧念佛,这样你就能够得到福报了。首先师父将原文读一遍,然后再白话解释,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观音感应记》云:饶州军典郑邻,死至阴府,以误追来放还,阎罗王告云:“汝还人间,勉力为善,汝见人杀生,但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彼得受生,汝亦得福。”由此推之,足以见念阿弥陀佛,诚可荐拔亡者,可增延福寿,不特身后生西方而已。

  《观音感应记》所叙述这节公案,令我们看了,心中实在无限的欢喜,因为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念观世音菩萨,可以荐拔亡者,可以消灾延寿。

  饶州这个地方有一位军典,叫做郑邻,死后堕在阴曹地府,因为是被鬼卒误抓到阴曹地府,所以阎罗王要放他回去人间,鬼卒抓人有时候抓错了人。阎罗王就跟这位郑邻说:“你回到人间之后,要认真行善,你如果看见有人杀生,就要念阿弥陀佛或者念观世音菩萨,被杀生之众生可以受生,也就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也能够得到福报。”

  诸位菩萨!阎罗王跟郑邻说的这番话,你要相信吗?我要相信,因为阎罗王不会说谎话。阎罗王是菩萨示现的——在阴曹地府做冥官,很多是菩萨示现的。阎罗王说话不会骗人家,阎罗王如果说话会骗人,阎罗王就要在地狱先受刑了。既然阎罗王跟郑邻所说的这番话你肯相信,所以以后如果你看见有人在杀生了,赶紧念什么?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南无念观世音菩萨,都可以。尤其女众到菜市场去买菜,如果经过人家在杀鱼或是杀肉的地方,你就站在摊位前面稍等一下,我念佛一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这些鱼或是猪被杀害,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你为牠念佛,而且你自己也能够得福。阎罗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世间确实有很多的杀生,所以我们念佛人,首先要先将戒杀做好。五戒第一戒杀,八关斋戒第一也是戒杀,十善第一也是戒杀,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持斋茹素,这是师父经常在勉励的。要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不要吃众生肉,就是因为你有吃才会有人杀害,你有吃猪肉才会有人杀猪。天下间所有一切人都吃素,有人会杀猪吗?不会。有人会杀鸡吗?不会。有人会杀鸭吗?不会。有人会杀狗吗?不会。所以,为了自己的幸福美满打算,千万不要吃众生肉。所以念佛人第一茹素,最基本的修行。饮食是一个习惯而已,师父吃素已经二十一年了,这是一个习惯的改变而已,没有什么好贪口味的,肚子骗得饱就好了,好好用心修行,不要一天到晚只顾这个色身,好好为自己的法身打算。始终每天都为这个色身在打算,都不会为法身打算,那不是颠倒吗?所以看人家在杀生,念阿弥陀佛,帮助被杀害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也能得福,可以说一举两得。

  “由此推之,足以见念阿弥陀佛,能够荐拔亡者,也可以消灾延寿,不只是自己身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已”。

  《观音感应记》这个故事启示了我们很多,念佛实在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修行,为被杀害的众生念佛,也可以使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真是不可思议。如果为被杀害的众生念佛,可以送被杀害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称念的人更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当然。譬如我们发心去为亡者助念,这位亡者被我们助念之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当然我们没有神通不知道。假使说这位亡者被我们助念之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我们为他助念的人,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能。被我们助念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为人助念的人当然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道理才说的通。

  二、陈企念佛却鬼终坐化

  下面来看第二个故事,陈企念佛却鬼。这个故事是要说陈企这个人,念阿弥陀佛之后,排除恶鬼的恐惧纠缠。

  予同郡望江陈企,尝妄杀人,后见鬼现。企畏惧,急念阿弥陀佛,鬼不敢近。企念佛不已,鬼遂不现。后常念佛,临终坐化。后半年,附本家孙女名妙光云:“我因念阿弥陀佛,已生极乐世界。”举动言语一如平生,亲戚相知皆来看,至两三日,家人云:“惜乎你在生时,不曾传得喜神供养。”企遂现,俨然如平生,唯面带少颜,盖西方长生不老,其头如佛之螺髻,盖成佛之渐也。望江士人周宪叔为予言之。

  这个故事很不可思议,是王日休居士亲自听望江一位读书人叫做周宪叔告诉他的,所以王日休居士记载在《龙舒净土文》。

  “予”就是我,也就是王日休的自称。“同郡”就是同样住在龙舒郡望江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做陈企,过去曾经杀人,后来见到鬼出现了,可能这个鬼就是被他杀害的人。陈企非常的害怕,在害怕之中急念阿弥陀佛,鬼就不敢靠近他了,所以陈企就念佛不已,鬼因此就不再出现了。后来,陈企经常念佛,竟然在临终坐化了。所以鬼要来抓他了,这样的恶缘使他认真念佛,竟然念到临终坐化了。我们不必等到鬼来抓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认真念佛了,当然念到临终能坐化是最好的,不然临终能正念分明也不错,所以要认真念佛还是懈怠念佛?当然认真念佛!故事中说陈企因为怕鬼,所以常念佛,就是经常念佛。为什么师父要一个月举办一期佛七?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回来认真念佛。大家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平时的用功才是重要,因为你临终要自在的往生,平时的功夫就要好好去练就。

  经过半年之后,陈企附身在他家的孙女叫做妙光的身上。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回来,附身在自己的孙女身上,这种事很少发生,但是这个故事就是如此。而且附身在孙女妙光的身上,借孙女的嘴巴说:“我因念阿弥陀佛,已生极乐世界。”念阿弥陀是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果,所以诸位菩萨,这样你要好好念阿弥陀佛吗?要。“举动言语一如平生”,陈企附身在孙女妙光的身上,他的举止行动和说话态度都和平生一样。“亲戚相知皆来看”,亲戚朋友知道这件事之后都来看。“至两三日”,经过两三日之后,“家人云:‘惜乎你在生时,不曾传得喜神供养’”,他的家人就和陈企说,可惜你在世的时候,不曾留下画像给我们供养。

  这时候,陈企听到之后就现出了,看见他的真相就像他平生的时候,“唯有面带少颜”,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是长生不老,不会像人间有生老病死的过程。而且现身之后的陈企,他的头就犹如佛的螺髻,“螺髻”就是佛的头发,右旋好像是卷曲的样子。佛的三十二大人相,无见顶上,是任何人都看不见的,不过佛的头上头发右旋。如果你看佛祖像,看佛的头发是卷成一颗颗的,没学佛的人就错误以为,当时世尊在雪山菩提树下静坐的时候,因为树上的小鸟大便,落在他的头上,不是,这是误解的,外行人才会这样说。佛的头发是右旋,其实印度人的头发,都是短短卷卷的,如果很卷,卷成一小卷,就好像是一个发髻的形状。“成佛之渐也”,这是王日休居士所说的,就是说陈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头上的头发就像佛的螺髻,就是他要渐渐成佛的现象。

  “望江士人周宪叔为予言之。”望江一位读书人周宪叔向王日休居士说这个真实的故事。

  三、邹宾王念佛梦觉

  下面请看第三个故事,邹宾王念佛梦觉。

  予尝劝镇江士人邹宾王,以西方说,且言:“若无闲暇,但早晨合掌向西,念南无阿弥陀佛十遍亦得。”宾王信之,其夜遂梦与一士人,同赴法,正恐惧间,遂念阿弥陀佛,至十声乃觉,岂非佛以此坚其信心乎?

  睡不着的人,这个故事就要好好体会。有的人睡不着,常做恶梦,我告诉你,你从这个故事好好体会,睡不着常做恶梦的人,不一定要吃双燕牌安脑丸,你好好服用阿伽陀药,你就很好入眠,而且夜梦吉祥。

  这个故事就是说,王日休曾经劝勉镇江这个地方一个读书人,叫做邹宾王,劝他修学阿弥陀的教法,向他开示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而且向邹宾王说:“你若无闲暇,早晨面向西方,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声也可以。”这对很忙碌,无法做功课的人来说,是非常的方便,早上念十声、晚上念十声。这个邹宾王果然有善根,相信王日休居士的教导,所以在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和一个读书人共同赴法,“同赴法”就是同赴法场就法,也就是同时要被人家处死。梦见这样的恶梦,在梦中恐惧,突然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念到第十声醒了过来。这样和王日休跟他说的,“如果你很忙碌,早上晚上念十声阿弥陀佛的圣号”,就有关系了。所以在结论一句话王日休说:“岂非佛以此坚其信心乎?”这就是阿弥陀佛要坚固邹宾王念佛信心,所以他梦了恶梦,要被人就地处死,在恐惧之间,念十声的阿弥陀佛圣号,到第十声醒来了,那个时候就会发觉,念佛实在是很重要,对不对?

  所以诸位菩萨,从这个现世念佛感应的故事,能够使我们对这句佛号阿弥陀佛增上信心。后面还有十五个故事,都是很短,所以很容易看完,我们等待明天再继续探讨。

  因为时间到了,向诸位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念佛的感应)(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念佛的感应)  

 如瑞法师:念佛的感应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三、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