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弟子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落实


   日期:2010/11/15 21: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里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很重要的现况,因为我曾经在大学有几堂课,大学的老师跟我说,伦理道德现在一定要赶快推广,为什么?大学现在都找很多“成功人士”去给大学生演讲,这个成功人士加括号,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意思?赚不少钱。结果有次,有个成功人士站上去讲了一段话,他说:“诸位同学(台下都是大学生),你们这一生想成功,首先要把道德两个字放下,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不犯法,什么事都可以干。”那个老师在底下冷汗直流,更让他惊讶的是什么?这个企业家一讲完,底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孩子他也不懂,先入为主。有些企业家就说,这个伦理道德赶快叫企业家出来讲,为什么?因为社会大众都觉得我们是成功的代表。所以诸位长辈,看下去你们都是有福报的人,我看企业家不少,所以得你们去讲,道德商业怎么样致富长长久久,我就讲不了,一看就是赚不了钱的样子。

    我们从这里就看到,这些社会的乱象,就想起老祖宗那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有家庭、社会、世界的问题,说实在的,只要几个字就完全解决了。大家现在把社会的种种问题、家庭问题,是不是这几个字就解决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八德有两个说法,合起来刚好十二个字。家里有孝、有悌,这个家就和了,不吵了。人能忠,忠于另一半、忠于父母、忠于朋友,那还有哪些冲突!守信,你看诚信,那你事业就没有问题。现在多少的冲突都是不守诚信。礼,人与人的摩擦,不守礼。义,讲道义,人不讲道义都没安全感。以前你看人有道义,整个家族支持他,他不怕;现在的人,连旁边的人都觉得不大可靠,还没结婚,就先财产公证,这代表还没结婚就想离婚。你看人不讲道义的时候,很没安全感。

    廉,现在公司的问题、政治的问题全部都出在不廉、不耻,礼义廉耻国家的四个柱子,四维能张显,国乃复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家看看,现在全世界的政治,不就是这四个字没办法照做吗?国会打架,无礼。他打架,打完不是没事,电视每天在那里播,下一代特别会打架,你看糟糕不糟糕?所以我有次回去,遇到一个出租车司机,他说不能只重成绩要重德行,你看那些学历这么高,都是硕士、博士,当那么大官还打架,把下一代都教坏了。我听完很感动,为什么?台湾连出租车司机都觉悟了。所以你看,他都不守礼,他乱搞,这给社会很不好的示范,有没有义?有义的话,念念为人民着想,不是为自己的自私自利。还有廉耻,他不贪,给社会最清廉的榜样,整个政治不从礼义廉耻去提升,不可能解决问题。所以现在不是制度的问题,也不是主义的问题,是实质的德行。你有这么好的制度,有这么好的学说,那都是房子,它得有柱子,没有柱子,它早晚要倒下来。你看这么多好学说,在近代这么发达,哪个民族更兴旺,哪个国家更安定?没有!所以要重实质,就是德。民族主义,孝悌忠信是精神;民权主义,真的把人民放心上,礼义廉耻是根本;民生主义,念念为人着想,要有仁爱和平的心,那才是根本。这个时代得抓到根本,抓到实质的东西,才能真解决问题。

    你看孝是人生的根,“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找到了,根固好了,开花结果,那是自自然然的事情。我们可不能没有根,每天喊着“仁爱和平,世界大同”,那都是口号,就跟那个花,它没根,插在那里能看几天?当然也满好看的,可是它没有办法持久。孝是根,悌忠信是做人的本,一个人没有忠、没有信,没有办法在人群立足。再来,做人的枝干礼义廉耻,他没有枝干,他没有办法利益人的,他没有礼义廉耻,到哪都给人家添乱。再来,仁爱和平才是一个人人格的开花结果。所以老祖宗很多教诲都引导我们,人生一定要从根本下手,而根本,孝是事亲,他的天性从这里引发出来。很多朋友就说:“奇怪,你们的课才四天还是五天,怎么很多人走进去的时候头是这样子,为什么听完是这样子出来的?你们怎么这么会洗脑。”他误会了,老祖宗是顺着人性教的,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那是老祖宗的智慧。他不了解还以为是什么魔术,不是这样的。很自然的从家庭,从小事亲;敬长,尊敬长辈、尊敬兄弟。再延伸到,在团体、在单位里面,他懂得事君,这样的功夫。礼义廉耻才能够治理团体,为国服务,治。仁爱和平,你能做出仁爱和平,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你的风范就能带领天下的安定,天下平。

    所以你看,老祖宗十二个字,从家到平天下,完全是贯通的。这是师长上一次,学生跟师长见面的时候,师父教诲我的,所以我今天得给大家讲,不然我下辈子会愚痴果报,吝法不行。而大家想想,这十二个德目,《弟子规》都教给我们,孝,“入则孝”;悌,“出则弟”;忠,“亲所好,力为具”,这就是他忠的源头,真的所有德行的源头都在孝道,“百善孝为先”。他对父母都不尽忠,他去对谁尽忠?“亲所好,力为具;亲有过,谏使更”,也是对父母尽忠,养父母之志。信,那就不举了,这个信里面,“凡出言,信为先”,那一天都在讲信。礼,“将加人,先问己”,这也是有礼,包含“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都养他的恭敬心。包含第一句“父母呼”,这是对父母的礼节,他恭敬心就从这些生活引发出来了,所以《中庸》才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恭敬心什么时候培养?礼拜天的时候才培养?不是这样的,随时生活当中都让他保持着。孝悌忠信就是修身齐家。我是都可以,因为我是尊重著作财产权,师父这么写,我就这么给大家讲。但是因为刚好是顺着,写下修身齐家这样子。

    《弟子规》每句话都是养孩子的善心,我们得看到这里才知道,每句都影响他一辈子。知道它的重要性,那你一定尽心尽力教他。我们看“冬则温,夏则凊”,养什么心?养他的细心,养他的耐心,养他体恤的心。不然孩子大学毕业了,你让他去上三节课,他就体恤别人?他就很会去爱护别人吗?不是。从小对父母生活很细腻,无微不至,就养了他体恤别人的心。一个孩子有体恤别人的心,请问他干哪个行业不会成功?保证他成功,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以服务为目的,这才是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从小这些特质就完全发挥出来。而且他什么时候培福?他那个心地起来的时候,他的福就开始长了,不是他出去工作才开始长福报。所以礼义,“事诸父,如事父”,这是礼。“恩欲报,怨欲忘;勿谄富,勿骄贫”,这人的道义,“勿厌故,勿喜新”。廉,“物虽小,勿私藏;用人物,须明求”。耻,“勿自暴,勿自弃;德有伤,贻亲羞”。爱,“凡是人,皆须爱”;仁,“将加人,先问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人不闲,勿事搅”;平,大家回去自己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教育)(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