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一二六集)


   日期:2010/10/11 9: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太上感应篇  (第一二六集)  1999/10/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2-126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四十九段:

  赏及非义。刑及无辜。】

  这两句就是赏罚不明,是非颠倒。注解里面注得非常好,我们要常常读,常常把它记住。「赏之为道,崇德报功,朝廷激劝人心之大典也,不宜及而及之曰非义」。不宜是不应该,不应该赏的你赏他,这就叫非义。义就是应当的。这是不明是非,是不尊重法律,这个行为决定是增长自私自利。社会上自古至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结党营私,破坏国家的体制,扰乱社会,损害善良的百姓,都是这些人做出来的。末后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举枉错直,最干天怒」,这个话说的是真话,可是世间人听到以为这是迷信。古时候圣人虽然对这个事情不常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夫子对於天道讲得不多,但不是没有讲。而中国人对於天地鬼神、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知道得很多,我们在古籍里几乎处处都能够见到。但是圣人对於这些事情不提倡,不提倡有不提倡的道理在,希望把我们的智慧知识水平更向上提升。天地鬼神这些事,世间人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佛在经论里面将所以然的道理,说得清楚,说得明白,说得透彻,这是佛经不可不读。唯有真正彻底明白了,你才能在念头上做一个大转变。

  佛法教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宗门六祖惠能大师就在这一句开悟的,这一句经文跟末后佛说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是一个意思。「应无所住」就是离一切相,「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可以说后面这两句就是前面两句的注解。诸佛菩萨跟一切凡夫不同的地方,凡夫是著相修善,所以果报有限,绝对不出你所著的。九法界这都叫众生,九界众生分别执著有广狭浅深不同,执著很狭隘的,执著很深固,这个福报就很小很小,修再大的善,所得的福都很小。为什么?你的分别执著就画了个圈圈在那里,不会超过这个圈圈。九法界愈往上面去,分别执著的念头愈淡,所以他的心量也就大,他所修的善得福也大,完全与心量成正比例。如来果地上,妄想分别执著舍得干干净净,所以一丝毫的善,他得的福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圆满的。佛这样教导我们,这些是事实真相,我们为什么不肯学?还是斤斤计较,念念不肯放下。不但名利放下,爱欲放下,嗜好放下,我们常听佛家讲,「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不是没事了,放下之后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利益还讲究饶益,用现在的话来说,最大的利益,最圆满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才叫饶益。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广大众生,为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为自己的念头;为自己,自己还没有放下,这是佛与众生不同的地方。

  我们发心学佛,要想作佛,作佛就得要破四相,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祖师大德常讲的身心世界。我相是指自己的身心,身体是四大和合的,这是我相。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意识在作祟,凡夫把它当作心相,佛法里面讲,这是妄心不是真心,这是讲身心。身心之外就是世界,这个世界里面,从空间上看有人相,凡是与自己对立的是人相。除了人相之外是众生相,众生相就包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乃至於自然现象,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相。由此可知,人相是我们依报里面有情众生,众生相是我们依报当中无情的众生,今天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末后寿者相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这些统统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不是事实。所以佛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相就是这四相,这四相把虚空法界所有一切现象统统包括尽了,凡所有相就是指这些,统统是虚妄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你什么时候能把事实真相看清楚,这是大学问,你把这四相放下,不再执著它,真功夫。从这个地方生心,生什么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生这个心,这就是行一切善,这是真善,里面丝毫邪恶都没有。什么是邪?违背事实真相的就叫做邪;换句话说,你还有四相的念头,这个念头就是邪念;邪念所产生的行为(恶作),这是恶。这一桩事,只有佛才能说得出来,世间人、天人,乃至於十法界里面声闻、菩萨都说不出来,为什么?四相没有舍尽。虽然四圣法界里面的众生,他们跟我们比较,那是放下太多了,可是不究竟、不彻底,佛经里面常讲:「我执虽亡,法执犹存」,这就是放得不彻底。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执著是没有了,完全放下了,可是分别还有,妄想未尽,所以它也有个范围是十法界,他们所修的善绝不出十法界。六道凡夫里面所修一切善,也决定出不了六道。六道里面还有三界,我们要记住,欲没有断,欲是欲望,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贪念,这个心没有断,出不了欲界。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在哪里享?在欲界享。如果你把爱欲嗜欲断掉了,修一切善,依旧著相,这个果报可能在色界天、在无色天,出不了三界,脱不了轮回。这是很明显的说出,你修再大的善,你得的福是有限的。所以学佛的同修要明白这些道理,要记住佛的教诲,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大乘确实是方便门,古人讲得没错,「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像小乘,小乘一定要破自己的我执,很不容易,非常困难。大乘用的方法巧妙,把这个念头换过来、转过来,迷的时候念念为自己,觉悟之后念念为众生。自己没有身,也没有命,身是谁的?身是一切众生的,命也是一切众生的,只有一个念头,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帮助众生觉悟。我们在《般若经》上看到,其实任何大乘经都不例外,只不过说《般若经》上讲得明显。释迦牟尼佛在世,你看他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穿衣、吃饭,《金刚经》大家念得很熟,佛每天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那是什么?那是究竟圆满的佛法,我们凡夫粗心大意,没看出来。须菩提尊者他看出来了,他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众生所说无量的佛法,都在穿衣吃饭上表显无遗,圆圆满满的。当然只有看出来的人会学,他也就学会了。我们要想学,看都没有看出来,到哪里去学?那我们要问,须菩提到底看出什么苗头来?须菩提看出来,就是看出「无住生心」,所以不断的赞叹「希有世尊」。「生心」就是日常生活,跟大家完全一样没有两样。众生生心就住,什么是住?妄想是住,分别是住,执著是住,住得可牢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现的是「无住」,这个希有!我们从这里体会,你就学会了,你就知道该怎么生活、该怎么做人,这是大圆满、大自在,真正幸福。没有圆满的智慧,你就不能辨别是非利害,你去执法,赏罚就不公平,就造无量无边罪业。明了之后,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行菩萨道,都是修积无量无边功德,须菩提看到之后,也赞叹希有。

  这个地方讲宰官,那是「希有宰官」,跟世尊没有两样,这是我们要体会的,要学习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净土法门)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