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五十一集)


   日期:2010/10/7 8: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太上感应篇  (第五十一集)  1999/7/9  香港  档名:19-12-051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家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人认识自性。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真正的自己。这一桩事情认识清楚、搞明白,这个人就叫做佛,他就成佛,他就证果;证是证明这个事实真相。这桩事情对凡夫来说,确实有相当的难度。难度的形成,是无量劫来的迷惑,生生世世累积的错觉,没有办法一下把它舍掉。所以佛祖虽然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我们听了也会点头,也觉得不错,可是在境界里面依旧转不过来,这就是我们不能够明心见性、不能够这一生成就关键的所在。因此在教学当中,解行决定是并重的。清凉大师说得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这都是修学过来人的真心话。我们现在修学,问题也就是出在这个地方。许多人很用功修行,对於教理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依然是迷惑颠倒,自己觉得修得不错,戒也持得很好,也能够修定,定的功夫也不错,可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依旧没有放下,所以还是有很大的障碍,清净、平等、觉还是得不到。另外一类的人,在教理上很认真下功夫去研究,也是相当通达明了,也能够讲得天花乱坠,烦恼习气还是断不掉,问题在哪里?就是偏在一边。

  修行要用中,佛家讲中道。中是什么?中是不偏在任何一边,解行相应,这就是中道。解帮助行,行帮助解,古人比喻,像鸟有两个翅膀,它才能飞;车有两个轮,这个车才能走。一个轮,一个翅膀,飞不动,这个道理很明显。解是什么?我们讲的看破,看破就是明了。行是什么?行是放下。诸位一定要明了,我们讲持戒也好,持戒是行门,参禅是行门,念佛是行门,做的是不错,可是烦恼习气没放下,这种行门是表面的,也能得一点好处,三界有漏的福报。什么叫有漏?因为你烦恼没断,烦恼是漏,你修行功夫里头还夹杂著烦恼,所以就把它变成福报了。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们,教人著重实质,实质是外表如法,内心清净,万缘放下,一尘不染,这个功夫要解得透彻才能做到。

  因此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解里头有行,解跟行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我们现在麻烦就是把解行分作两桩事情,解里头没有行,行里头没有解。世尊教学是解中有行,行中有解。行中有解,就是像惠能所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是行中有解,常生智慧。解中有行是怎么回事情?随文入观,那是解中有行,随著经典,自己的思想观念就改变了。所以我们读经,经上不只是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而已,我们读了,随读随变,心理产生变化,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随文入观。这种方法就是履行中道。中是因,我们要行中,要效法诸佛菩萨的用中,他们都会用中,中是真心,用真心,一丝毫都没有偏邪,得的果是和。

  我们今天讲六和敬,天天提倡六和敬,为什么大家不和?六和敬挂在口上而做不到,不知道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用中,自然就和。第一个见解和了,这是和睦相处最基本的一个因素,想法看法都一样,那还有什么不好解决的问题。「戒和同修」,当然大家守法了;「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轻而易举,都做到了。最难的是什么?是思想知见,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个看法,这个事情麻烦了,所以后面五种和不起来。

  用中,思想就纯正,六和就可以落实。用中是因,六和是果。六和又是因,入了六和的境界,大家心都平静,和平。人人平等,法法平等,《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和就决定不平等,和睦才产生平等。平又是因,果是什么?安,平安。你要想得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不平,你怎么能得安定?法法平等,法界就安定,你看这是因果循环的关系。法法平等之后,这又是个因,后面又产生一个效果,乐,这是真正的乐。佛家教人,教学目标是离苦得乐,所以要真正叫一切众生得乐,前面这四个字一个字都不能漏,要中、要和、要平、要安,才有真乐。前面四个字没有,现在讲享乐,那个乐是什么?那个乐是吸毒,是打吗啡,是刺激,哪里是真乐?我们今天看社会很多游乐场所,年轻人到那里,那是享乐,那是麻醉,是吸毒。精神的麻醉,精神的吸毒,那是找刺激,哪里是真乐?

  真乐是从内心里面流露出来的。真正第一个因素,就是你要懂得用中。什么是中?公就是中,私就是偏邪。念念利益众生,利益社会,这是中。言语造作,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你用中。《楞严经》上阿难尊者开悟之后,他说「将此深心奉尘刹」,用中。什么叫将此深心奉尘刹?尘刹就是法界一切众生,奉就是奉事,用现在话是服务。把我的身,口说法,身做榜样,这是为一切众生服务。心是什么?心里面所思的,心里面所想的,无非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为什么这样做法?佛的教诲完全明白了,真正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整体,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阿难尊者这两句话,诸位仔细看看,那就是证法身了。不证法身,这个话说不出来,这种念头、行为不可能发生。唯有证得法身的人,他有这种思想,他有这种行为。他能够这么做,为法界一切众生献身心来服务,不是佛陀鼓励他的,不是别人劝导他的,自动发心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教学的成就,佛陀教育的成就。佛陀教育的成就就是自动自发、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诸位想想看,世出世间还有什么教育能跟这个相比?

  昨天晚上,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这几天跟大家介绍「行愿品」里面,不同的族群有二十类,二十类这是大数例举,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我们在二十类里面,为什么佛陀特别拈出来,国王是一类,佛母是一类,太子妃是一类?这个意思好深。社会上各行各业太多了,他为什么不举其他的,他举出这几种?这几种对世道人心有决定性的影响。世道的兴衰,众生的苦乐,与这三类的人有密切关系。印光大师这一部《文钞》,自始至终,可以说篇篇都说到这个问题。君是领导人,各个团体的领导人,各个阶层的领导人,用国王来代表。在一家,国王就是家长;在学校,国王就是校长;在一个公司,国王就是董事长。每一个团体里面的领导人,用这个来表法。过去国王称天子,今天小团体里面的领导人,也是天子的身分。天子是对领导人最尊敬的称呼,不是恭惟,这个称呼是提醒他要替天行道。

  你是天之子,你要替天行道,你要存天心,你要行天道。天心是什么?中国古书里常讲「天心无私」。你有私心,那是凡夫,那不是天神。中国人对於神是有个定义,大公无私,这是神。所以神是公平正直,一个人一生公平正直,死后就作神。也有说聪明正直,这个人作神,聪明是智慧。存天心就是存无私之心,我们前面讲的存忠孝之心,这是天心。行天道,天道是什么?仁民爱物,以仁慈对待一切人民,以爱心对待一切万物;换句话说,他能把忠孝落实,这是行天道,这个人称天子。他的心跟天神、跟上帝一样,他的行为也跟天帝、上帝一样,这称天子,群众的领导人。落实在事相上,那就是他懂得用中,用和,用平等,用安乐;用安,真正得到乐,社会安全,人民乐利。这是君道,是领导人,社会领导地位的人,他所行的大道。这是说明忠孝两个字在君道里如何落实,领导人应该怎样行忠行孝、尽忠尽孝,我们要深明这个道理。

  出家人虽然不是居於领导的地位,但是我们职责是教学,我们没有领导社会群众,我们要教导社会群众,我们要帮助一切大众明了这个道理。个人在个人自己本分上,尽忠尽孝,行忠行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的身分就是从事於社会教学,而且是义务的,义务是不求报酬,我们深入社会去劝化、去教导,没有形式。我们细细的思惟观察,世尊当年在世并没有建学校,也没有教室。释迦牟尼佛上课在哪里?草原、旷野,找个石头上坐到,学生们围在一圈,这个教学法。学生们明白了、觉悟了,各个人到村庄里教化众生,你说这个多自在!完全是回归大自然,这是真正的人生。建个房子把自己关起来在里面,不是味道。房子建得再好,金碧辉煌,总而言之,像监牢狱一样。

  想像佛那种生活,与大自然结合在一体,生活在一起,你说那个心胸多么开朗、多么舒适,一丝毫的拘束都没有。我们要多想想,应当要学习。这种生活,叫人贪瞋痴慢生不起来;建筑这些宫殿、道场,贪瞋痴慢就生起来了。释迦牟尼佛当年,他为什么不建个道场?为什么不建房舍?把一切众生贪瞋痴慢那个缘断掉,这个主意好,方法好。我们要觉悟,要明了,他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做法是错误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净土法门)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