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信愿法师:如何解读易往而无人?


   日期:2016/10/2 9: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如何解读易往而无人?

  :“易往”就是很容易往生,“而无人”是世尊的感叹,感叹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往生的佛国,但是有很多的众生不愿意念佛、不愿意求生。所以我们念佛的行者,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好把握着念佛会往生的殊胜法缘,这条菩提道路是你我绝对走得到的,只要你有心。不要虽然能够在人间遇到佛法,结果不真心修行,不肯真心求生,徒劳一生,结果还在六道里面轮回受苦,又让世尊感叹“而无人”。

  《易往而无人》这篇文,是《净土论》的作者迦才大师所写的。迦才大师在《净土论》说这段话,解释“易往而无人”这句经文,实在非常的悲心,因为祖师与佛陀,都是同样的悲心,希望藉着佛法的真理,帮助众生破疑生信,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开悟证果。因此,念南无阿弥陀佛,很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我们若明白而真心起行,老实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悟菩提,不但释迦如来欢喜,弥陀如来也欢喜,世尊就不会感叹易往而无人了。请看内文:

  「《无量清净觉经》及《无量寿经》二处皆云,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也。

  「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

  《无量寿经》有五译本:汉译本、吴译本、唐译本、魏译本、宋译本,在这里举出《无量寿经》与《无量清净觉经》说:“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无极之胜道”的意思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凡夫很容易去修行往生的一个地方,念佛成佛是我们凡夫可以走得到的一条菩提道路。“无极”就是无穷的意思,“胜道”就是殊胜之道。念佛往生西方成就菩提,这是一条殊胜的菩提道路。诸位!自你入三宝门中念佛修行开始,你就已经走上菩提道路。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二河白道喻”,菩提路就是“白道”。造作恶业就是走在“黑道”,念佛修行就是走在白道,请问诸位菩萨:你念佛,你是黑道还是白道?白道。走在这条白道,目的就是为了要迈向西方,成就菩提,对不对?

  “西方极乐世界是无极之胜道,很容易往生,可是无人。”“无人”不是说没有人往生,不要误会。世尊在经文所开示的意思,是感叹,为什么那么多的众生不懂得念佛求生很容易往生的西方佛国成就菩提,虚度光阴,在三界六道之中虚生浪死?实在很可惜。世尊的悲心让我们了解之后,我们内心看到,易往而无人的开示,实在是也跟世尊一样的心情。所以当你去体会到世尊感叹的心情,我们把握着有限的光阴,一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真心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对你而言,就从感叹的心转为欣慰的心,犹如慈爱的父母,看见原本放荡的儿女,不肯读书、不肯做事业、不肯好好做人,现在改过向善了,肯读书、肯做事业、肯好好做人,父母的心会从感叹转为欣慰,对不对啊?这是一定的道理。

  不只是《无量寿经》世尊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去往生的国土,在《目连所问经》世尊也开示同样的道理。

  世尊在《目连所问经》说:

  「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土,易往易取。」

  世尊说阿弥陀佛的国土是很容易往生、很容易得到,只要你肯、只要你要、只要你愿意。诸位!你有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就是有,你才会来念佛共修,对不对啊?这一条菩提道路,真的是你我绝对可以走得到的,只要你坚定不移的一路走下去,也就是念佛一生念到底,不要退失道心,这条菩提道路,自你踏上白道开始,一直到将来你临终舍报了,有阿弥陀佛一路上对你的护佑,你不用担心、不用烦恼,阿弥陀佛一定会像母亲在养育孩子一样,一直对你的呵护照顾,让你的法身慧命能够得到毕竟的解脱。

  普度法师所著作的《庐山莲宗宝鉴》,有两句话普度法师说得很好:

  「横出三界少人知,易修易往勿狐疑。」

  念佛是横超三界的法门,超越三界,离开六道,跳脱苦轮,解脱生死。念佛最简单最容易的,千万不要怀疑。狐狸是一种疑性很重的动物,所以普度法师用“狐疑”这两字,就是教我们,不要对念佛法门像狐狸的疑心这样疑东疑西,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相信六字果号的威神力,相信念佛会成佛的真理,相信十方诸佛的证诚,相信释迦世尊的发遣,相信弥陀世尊的来迎,你有真心落实在信受六字果号之上,怎么会不老实念佛?你怎么会不老实念佛呢?

  《念佛镜》是唐朝道镜与善道二位大师所共同著作的一部著作。《念佛镜》有一段话,也说得真好:

  「噫!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往,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众生何。」

  “噫”是发语词,下面就说出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很容易修持的,念南无阿弥陀佛,什么人不会?大人也会小孩也会,有读书的人也会没有读书的人也会,有学问的人也会没有学问的人也会。信愿四处弘法的时候,常会遇到看到我是出家人外相的孩子,很好奇。前几天才有一群孩子,差不多六七个,看见我出家人的外相,非常的好奇,在那里远远的看见我,想要跑过来我的面前,又怕怕的,因为不认识啊,所以最后六七个人,就这样的相约来到我的面前,一个一个的:“师父!阿弥陀佛”,一跟我合掌,“师父!阿弥陀佛”,赶紧又跑掉了,很可爱。我知道孩子的那种生疏怕怕的心理,所以我故意释出很大的善意,再跟着他们微笑,再跟他们合掌:“小朋友!阿弥陀佛。”他知道你当师父的很亲切,他就比较敢过来你的面前。你看,连三五岁六七岁的小孩子,看到出家人都知道念阿弥陀佛。

  在我心中的感受就是,阿弥陀佛用名号要广度众生,实在了不起。十多年来,我四处弘法,不曾有一个小孩看见我出家人的外相,跟我合掌念:“师父!南无观世音菩萨。”不曾!也不曾有小孩子看见我出家人的外相,合掌跟我念:“师父!南无地藏王菩萨。”也不曾!只有小孩子看见我,合掌跟我念:“师父!南无阿弥陀佛。”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师父!阿弥陀佛”,念四个字。阿弥陀佛的名号要度众生,连不懂佛法、不知道佛教也没有皈依的三岁小孩子,都会称念,阿弥陀佛用名号要度众生,是不是成功了?成功!成功了!阿弥陀佛实在很有智慧,我们跟阿弥陀佛赞叹一下(掌声)。

  用名号度众生,最简单、最方便、最殊胜,大人小孩都能做得到,真不可思议,佛名度众生。佛能够用外相——身相光明度众生,佛能够用他的神通度众生,佛也能够用他的智慧度众生,佛能够用他的说法度众生,佛能够用佛名度众生。佛名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你念到,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听到、念到,那个佛的菩提种子,种在你的八识田中,种下了成佛的金刚菩提种子。

  弥陀名号很容易使我们往生解脱的道理,你若了解了,你就会很欢喜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专心念佛,即得往生

  好,我们来看迦才大师的开示:

  「西方是无极胜道,若人能于七日专心念佛,所作善根,并皆回向,即得往生,永离三途,入不退位,此是易往也。」

  这段文是迦才大师在解释“易往”的意思。如果有人能够在七日专念阿弥陀佛,以念佛的善根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得往生。在这篇文迦才大师用“即得往生”这句,就是在显示,在你念佛回向的当下,往生就决定,才会用“即得往生”这句话。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永离三途,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无畜生道、无地狱道、无饿鬼道,安住在不退转于佛道之位,就是“正定聚”,也就是《阿弥陀经》所说的“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罢,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成就菩萨。

  在座诸位!师父称呼大家为菩萨,在人间的菩萨是名字相,有菩萨之名,无菩萨之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有菩萨之名也有菩萨之实,因为菩萨已经断除见思惑、尘沙惑、分断无明惑,有神通、有慈悲、有智慧、有道力,现在无论师父称呼你们为在家菩萨,或者任何一个出家在家,称呼大家为在家菩萨,你们难道已经将见思惑、尘沙惑断尽了?也没有啊。难道有分断无明惑?也没有啊。难道你有智慧、有神通、有慈悲、有道力?也没有啊。我也没有,你也没有,因为我们是在因地的凡夫。

  所以人家称呼我们菩萨,我们的内心就要觉悟了:“人家称呼我菩萨,我就要认真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做一位名符其实的菩萨,回到人间广度众生”,这样就正确了,对不对啊?所以人家称呼我们为菩萨,这正是让我们反省的时候,让我们好好精进念佛的时候,我们感谢对方对我们的尊称。这样人家称呼我们菩萨,就是在教导我们认真念佛啊,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往生。

  继续看下面,下半段的文,就是在解释“无人”的意思:

  「然有众生,不肯信受,昏诸五欲,乐入恶道,如厕中虫,此是无人也。」

  可是,有众生不愿意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愿意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不愿意相信有阿弥陀佛,不愿意相信念佛成佛的道理,不要修行、不要念佛、不要求生净土,只想一直追求世间的五欲,每天就在五欲里面打滚,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所以到最后堕入恶道。

  下面迦才大师就说一个譬喻,譬喻在恶道里面,就像是一只厕中虫。现在的厕所是化学式的,所以你看不见厕中虫,你想要参也无从参起。你若想要看厕中虫,就要来我们北港乡下,北港乡下有很多的厕所还是茅坑,打开的时候,哇!黄金铺地,你就会看见厕中虫了。厕中虫如果你从厕所里面将牠抓出来,将牠洗一洗,再放在香水里面,牠反而不习惯,牠还是会蠢蠢而动,又再钻进厕所中的屎里面,你看!可不可怜?那你会说:怎么那么笨呢?不晓得离开那么污秽的地方。我们就是这种厕中虫,我们一直贪着这世间的五欲,就像是厕中虫,很爱在厕所那种污秽的地方,不想要离开。

  想一想,祖师的比喻有没有道理啊?有道理喔!听起来很不好听,但确实有道理。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快乐、殊胜、微妙、庄严,不想要去;这世间的痛苦、污秽、不净、秽恶一心追求,凡夫众生就是这样,所以世尊才会感叹“易往而无人”啊。

  我们只要念佛,决定可以往生,因为一日七日专念阿弥陀佛,所作善根,只要回向,一定往生,有愿有行,往生之因具足,当然往生啊。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非常的悲切,切愿;我一心老实念佛,实行;你会切愿、会实行,一定会真信,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跟我们说净土的宗旨,就是信、愿、行三法具足,百人念佛百人往生,千人念佛千人往生。诸位!你只要肯老实安住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真正祖师所开示的,你绝对做到。祖师开示,是符合佛经世尊所开示的。请看下面:

  「又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浮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众生,令上大愿船,送着西方。若众生有上大愿船者,并皆得去,此是易往也。」

  这段话是迦才大师解释“易往”的道理。只要有人想要上阿弥陀佛的大愿船都可以去,因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乘大愿船,在众生的生死大海在呼唤众生。所以我们念佛,是我们在念,没有错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其实就是阿弥陀佛在呼唤我们回去,阿弥陀佛透过众生的称念,要呼唤我们回去西方极乐世界。

  诸位为人父母的人,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小明啊!妈妈已经将饭煮好了,赶紧回来吃饭。”当你叫了你孩子的名字,请他回家吃饭的时候,你妈妈的爱心,就是因为担心孩子肚子饿了,对不对?你叫孩子的时候,那个心就是希望孩子赶紧回来吃饭,不然他会肚子饿。你当父母的会担心他肚子饿,担心天气寒冷了,赶紧加一件衣服,担心他睡不好,担心他所有的一切,这是你当父母来自天伦至性的爱心。这种天伦至性的爱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说我要发一份爱心来照顾孩子,没有,自你将孩子生下来之后,你就很自然而然为孩子牺牲、奉献、付出。

  阿弥陀佛对我们众生的爱心,叫做慈悲,就是在这句名号中。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在念没有错,就是阿弥陀佛在叫我们回去,像父母在叫孩子回去吃饭,因为怕孩子肚子饿。今天强烈寒流来,作父母的一定叮咛孩子——若要出门:“小华!你要出门,外面天气很冷,要记得多穿一件衣服喔,不要着凉了、不要感冒了”。父母的关心,就是因为他对孩子非常非常的爱,因为若没有这份爱心,就不会去关心他了。阿弥陀佛对我们众生的爱,就是用名号要度我们回去西方佛国成就佛道。我们念佛,阿弥陀佛在叫我们回去了,我们回应着阿弥陀佛的呼唤,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每念一句佛号,就迈向西方极乐世界一步;每念两句佛号,就迈向西方极乐世界两步;每念三句佛号,就迈向西方极乐世界三步……你认真念佛,越念就与阿弥陀佛越亲近,越念就与娑婆世界越远离,越念就与西方佛国越亲近,诸位!这样你要念佛吗?是不是要认真念佛啊?每念一句佛号,你就走向西方极乐世界一步了,怎么不念佛呢?下面:

  「释迦如来及十方诸佛,普贤、文殊、天亲、龙树,或出广长舌相,或放白毫光明,或说五念玄门,或教十二赞礼,殷勤敦励,令生净土,而众生不生信乐而不肯去,此是无人也。」

  这段话是迦才大师在解释“无人”的意思。释迦如来、十方如来,以及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天亲菩萨、龙树菩萨,这些佛陀与菩萨,出广长舌相,或者现白毫光明,或者说五念门。(五念门后面的名相略解,有稍作解释。“五念玄门”,又作“五念门”,出自天亲之《净土论》,指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五种忆念修行门,即:一礼拜门,二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回向门。“十二赞礼”,就是龙树菩萨所著作的,全一卷,龙树造,禅那崛多译,又作“十二礼文”、“十二礼偈”,收于卍续藏第二册。十二赞礼系以十二颂,总共有七言四十八句,赞叹阿弥陀佛的庄严功德,故称十二礼。)

  这些菩萨都很慈悲,希望透过所开示的道理,帮助我们念佛往生。我们只要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一心念佛,就能够往生西方净土,但是众生,不要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不肯念佛、不肯求生,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不会!没有用的。

  有两句法语古德说的太好了,请诸位跟随师父读一遍:“有念即通(有念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万里无云万里天)。”这两句法语,古德开示的太妙了。“有念即通”,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与阿弥陀佛感通。下面就是比喻的话,“千江有水千江月”,就是阿弥陀佛像天上的月亮,我们众生就像大地的千江万水。天上的月亮,映照在大地的千江万水,有的千江万水可以映现月亮,有的就不能,为什么?因为有的水很浊,波浪涛天,所以月亮的月影无法映照在水上。长江与黄河,长江的水比较清,黄河的水比较浊,所以月亮同样映照在长江与黄河,长江就能够现出月影,黄河就不能,那是月亮的过失还是黄河的过失?黄河。阿弥陀佛的名号,要度一切的众生,有人受、有人不受,有人念、有人不念,有人肯去、有人不肯去,问题出在阿弥陀佛,还是出在众生?在众生。请看下面:

  「又众生无始以来,造诸恶业,过于恒沙,一一恶业,感于苦报,亦过恒沙。若人能七日或十日,专心念佛,于一一念中,灭却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横截苦流,直生净土,此是易往。」

  这段话是迦才大师在解释“易往”的意思。众生无始劫以来所造作的恶业,若能在七日一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一念中除却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名号灭罪的功能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从《观经》下品上生与下品下生的经文,看见名号能除灭五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以及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念佛靠着这句佛号的灭罪功能,将我们多生多劫的罪业消灭,诸位!你要吗?认真念佛。经文世尊所开示的,祖论祖师所开示的,绝对值得我们信受。下面:

  「然众生追逐财色,贪着名利,不早发心,无常忽至,堕落三途,百千万劫无有出期,此是无人也。」

  可是众生若不学佛、不修行、不念佛,一直追逐着名利、财色,不发心修行,若堕入在三途,经过百千万劫就无出期之时了,这就是“无人”的意思。迦才大师的开示说得太好了。下面:

  「又众生信佛语、诸菩萨语、善知识语,不随恶知识语,乃至信十恶五逆众生,临命终时,十念成就,即得往生,此是易往。」

  这段话是迦才大师解释“易往”的意思。众生若相信佛陀所开示的,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每天读佛经,因为佛经是世尊所说的真理。随顺菩萨语,听信菩萨所开示的,天亲菩萨所开示的,我们可以接受;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我们可以接受;龙树菩萨所开示的,我们可以接受,为什么?这些菩萨都是断惑证真了不起的圣人,当然所开示的,值得我们众生的信受。菩萨所开示的,如果与佛陀所开示的不同,我们要听什么人的?佛陀!对。菩萨所开示的,如果与佛陀所开示的一样,我们能够信受。

  “不随顺恶知识语”,要记得!不要随顺恶知识所说的话,为什么?“恶知识”就是对我们法身慧命的解脱,不但没有帮忙甚至还妨碍。有的人就是听到恶知识的话,甚至否认佛经世尊所开示的,这种妨碍你成就菩提,就是你生命中的恶知识。有人请问某一位师父,那个师父不知是真正的师父还是假的师父?我看可能是假的师父,因为这个人问这位师父说:“世尊在《阿弥陀经》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是真的吗?世尊在《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发愿修行要度众生,是真的吗?”这位师父跟他说:“是真的不是真的我跟你说,这世间释迦佛祖根本就没来过。”我想这个一定不是真的师父,如果真的师父怎么会讲根本跟佛法不相应,而且是刚好相反的话?一定是假的。有很多人会伪装沙门,不是真正的师父,误导苍生。头一剃,袈裟买来穿着,就可以去托钵,受人的供养,结果是假的。

  世尊来降生在迦毘罗卫国,在印度,这是有历史可依可据的,怎么会否认这真实的事情?所以我们学佛修行,要记得,世尊在经典跟我们说的,依法不依人,依佛经世尊所开示的,你才不会让恶知识来误导你的法身慧命。

  “相信十恶五逆众生,临命终的时候,十念成就,即得往生”,这是《观经》世尊所开示的道理。下品下生的行人,一生造作十恶五逆,临寿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称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于一一念中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世尊所开示的是事实、是真相。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我们相信世尊所开示的话。下面:

  「若有众生,不信佛语、菩萨语、善知识语,随顺不学问僧、无智俗人,诈解大乘,猥引经论,殆乱佛法,诳惑众生,痴念佛行,退失善根,堕落三途,不得往生,此是无人也。」

  这段话是迦才大师解释“无人”的意思。这段话说得很好,好好看几遍,牢记在心。我们如果犯到这种过失,那就不想念佛退失道心就很可怜了,因为我们的法身慧命,让人家误导了,那是怪别人还是要怪自己?怪自己。你为什么法身慧命的解脱要让别人误导,而不是解脱往生成佛,而是堕入三途地狱呢?你自己没有智慧嘛。人家跟你说:“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有那么简单。”一句话而已,你就对念佛没有信心了,就不想念佛了。“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乌托邦、那是理想国、那是卡通,没有那回事,佛祖说假的。”你却当真,人家这样告诉你,你就不念佛了,不要求生西方了。甚至有人说:“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人看见?往生的都死了。”你受这样的话,就退失你的念佛菩提心,那么表示你对阿弥陀佛实在信心太不足了,对不对啊?表示你对佛经看得太少了,表示你对佛的信任也太少了,对不对?

  佛经佛祖所说的是真理,为什么不肯相信?不肯相信佛的话,不肯相信菩萨的话,不肯相信善知识的话,结果相信那没学问出家人。“不学问僧”,就是他根本不懂佛法。也是有那种出家人啊,是真的出家人不是假的出家人,他什么都不懂,为什么?因为他不识字啊。所以,我们学佛修行,一定要依法不依人。

  “或者无智俗人”,他是一个在家人,但是他没有智慧,他不懂佛法,随便跟你乱讲:“念南无阿弥陀佛,无效啦,就要怎样、怎样又怎样。”哇!你听他的话,你会受到他的误导。有的人对念佛能够消冤解孽不肯相信,念佛的人还去进香,念佛的人还去问神,有没有啊?有啊,就是有我才会说。

  “诈解大乘”,就是对大乘的道理误解。“猥引经论”,就是受到恶知识引用与念佛无关的经论来纷乱你,甚至拿外道的经典来破坏佛法,所以“殆乱佛法”,扰乱正知正见的佛法,“迷惑众生”,使你放弃念佛的修行。诸位!任何人叫你不要念佛,你要念佛吗?任何人叫你不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要,你这个心坚定不移,一生好好的修行念佛,绝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好,继续看最后一段:

  「若能闻说专念阿弥陀佛,得生净土,即须忏悔恶业,修习善根,持戒清净,专念佛名,一心不乱,至百万遍者,临命终时,正念现前,佛即来迎,此是即易往。」

  这段话是迦才大师在解释“易往”的意思。若有人听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信受而专念,得生净土,忏悔过去所造作的恶业。念佛就是修习善根,持戒清净,专念佛名,念到一心不乱。在这里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跟大家解释一心不乱的意思,但是一心不乱,不是说念佛一定要念到内心不打妄想、不起妄念,这样才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的一心不乱,意思并非是如此。当然念佛可以念到内心入禅定无妄想,这是真了不起的修行,我们要赞叹。

  但是一心不乱,师父来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让大家很容易了解。你当父母的人向你的孩子说:“小华!你要一心读书喔,不要一边读书一边玩球,不要一边读书一边看电视,你要专心读书。”这个意思,就是当父母的人,跟孩子教导要做读书这件事,要用心,不要一心两用。这样叫作一心读书,不是叫这个孩子读书读到不可起妄想、打妄念,不是这个意思。佛祖告诉我们的意思是说,你要一心念佛喔,不要一心两用喔,不要一边念佛一边做其它的事情,把心收在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而专念,纵然你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同样也是一心的意思。

  我们要了解,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是凡夫为先。既然法藏菩萨发愿要救度的对象是十方的凡夫为先,凡夫就是会打妄想,哪里说名号要救度的主要对象是凡夫,才要求凡夫要念到不打妄想才要加以救度他,不是!绝对不会,哪有这种歪理,绝对没有。但是念佛目的,也是要将我们所有的妄念彻底除掉,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因地,我们无法借着念佛,将我们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净尽,这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我们就要老实承担,这是对机的深信。因为对机的深信,知道自己是个罪恶生死的凡夫,才更需要念佛,对不对啊?然后靠着佛号无碍光明的普摄,使我们不断烦恼证菩提,往生西方,在西方清净涅槃的佛国,自然妄念无法起现行,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无恶缘、无恶因、无恶环境,可以使你起烦恼、起无明,不会,没有了。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自然而然烦恼不断而断。

  在我们人间有太多的恶因缘,太多的恶环境,使你起烦恼、起无明。有不顺心的事情,你就会生气了,你就会起瞋怒心了;孩子若不听话,也许你就生气了;工作若不顺遂,你就很郁闷了;家庭若不和谐,你就很苦恼了,对不对啊?你会起烦恼,因为这是一个娑婆世间。西方极乐就是因为清净、庄严、无为,所以你不可能会造作恶业,没有恶的环境让你造作啊,所以自然而然断烦恼证菩提,还是把所有的烦恼、妄想、执着统统断除,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净尽。所以当然我们念佛,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在这个娑婆世界让业力牵引我们在三界六道,然后在清净的西方佛国,断烦恼证菩提,就是如此。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让我们不断烦恼证菩提,你去看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昙鸾大师说,“净土法门,不断烦恼得涅槃分,何可思议啊!”你念佛,并没有把见思二惑断尽,但是你为什么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摄受,所以使你不断烦恼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要救度你那个本事,就是能不用你将见思烦恼断尽才把你救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用啊。佛的本事很大,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就在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之中,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解释法藏菩萨第十八愿,有一首第十八愿的成就偈说: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我们众生只要念佛,闻信名号,仰靠佛的愿力,当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颗石头把它安置在船上,这颗石头当然可以平安的从此岸渡过大海到达彼岸,因为它是仰仗船的力量。石头如果没把它安置在船上,把它放在水上,它一定掉入水中的嘛,因为石头有重量嘛。我们的业力就像是石头,我们只要在这个娑婆世界,就会沉死在三界六道,我们如果把它放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的本愿船,一定渡过生死大海,到涅槃的西方佛国,这样你要念佛吗?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如大愿船,能乘载着我们念佛行者的业力,有这个本事。下面:

  「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仍故造罪,虽念佛名,心缘五欲,此是杂结使念,临命终时,心即颠倒,佛不来迎,此是无人也。」

  这段话是迦才大师在解释“无人”的意思。如果你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却是心缘五欲,你的心里每天都攀缘着五欲,财、色、名、食、睡,那你念佛是有口无心,有没有用?没有用。你跟阿弥陀佛还是不相应,因为你的念佛是在口业上应付应付而已。口里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想财、色、名、食、睡的事情,那因果会判你去西方极乐世界成就,还是会判你去三界六道轮回啊?当然是三界六道轮回。

  身业、口业是意业主宰的,意业才是你的主人,你的心才是你的主人。一边念佛一边生气,那个时候你念佛是相应菩提还是相应轮回啊?相应轮回啊。因为我在当兵认识一位阿兵哥,他退伍之后,跟他妈妈两人相依为命,住在丰原而已,离我们潭子的道场很近。我知道他住在丰原离道场很近,有一天我顺路去拜访他,结果我才知道,当兵这位阿兵哥他每天喝酒,天天醉、醉天天。因为我去找他的时候才知道,他的妈妈也是念佛的人,那天已经晚上十点多了,我刚助念完要回去道场,顺路去拜访他。他的妈妈坐在沙发那里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她看我是出家人:“师父!你是从哪里来的?”“我就是你们万益当兵的伙伴。”““喔!我们万益……说到这个死囝仔。”骂她的孩子死囝仔,在念佛喔,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怎么会骂万益死囝仔?”“师父啊!你都不知道,他如果像你这样出家修行,我就会很安慰了。每天都在喝酒,喝到半夜一点两点才回来,天天醉,醉天天啊,你看现在十点多了还不回来,不知道又死到哪去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死囝仔……“请问她这个时候念佛,是相应西方还是相应人间?相应人间。相应解脱还是相应轮回?相应轮回,口里念佛,心里在骂孩子,很可怜啊。

  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心是不是与阿弥陀佛相应,因为当我们的心与阿弥陀佛相应的时候,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口念弥陀心相应,这样才是心口合一,如实修行的净业行者。

  公案:念佛灭罪,端坐往生

  要结束之前,来说一个《净土圣贤录》的公案,让大家体会到,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在是很容易、很简单的,只要你有心绝对做得到。

  《净土圣贤录》记载,江任铨,安徽省婺源县人,年少的时候是一个廪生。“廪生”就是官学中有俸给的学生。这位江任铨,品行端正,严谨有礼,平日教授学生非常精勤称职。到了晚年,听到江易园居士提倡佛法,演讲净土法门,江任铨居士,最初对阿弥陀佛很有信心,因此礼佛诵经特别精进。

  民国二十年生病,到了二十一年春天,病情越来越严重,但是他念佛一如平常,没有痛苦呻吟的样子。一直到四月二十三日,突然死掉,他家的人赶紧请莲友数人前来助念,没多久,又苏醒了。死了之后又醒过来了,这种人我遇过。我曾助念过,死后好几天又活过来,然后又活一年才死了,也是我去帮他助念。

  这位江任铨跟他的家人说:“我因为宿世业报,见到阎罗王,阎罗王说我本来应该堕入饿鬼道,但是因为皈依三宝老实念佛,以及家人助念的力量,得以七日的时间,了却多生的业报,今日释放我回来。”隔天早上,江任铨请他第二个儿子为他念佛,他对他太太的面前合掌对坐,慢慢的说出:“西方接引圣众已经到了,我要走了,南无阿弥陀佛”。端坐而往生。坐着往生的。

  你看,这江任铨宿世的业报,原本要堕入饿鬼道,因为念佛的殊胜功德,使他活过来以后,跟他的家人说,才又念佛坐着往生,这就是要跟我们启示念佛消灭业障、解脱生死、往生净土、成就菩提的道理。

  诸位!这种《净土圣贤录》里面记载的公案,有很多不是念佛一天念好几万声的喔,甚至有畜生道念佛往生的,有鬼道念佛往生的,有地狱道念佛往生的。念佛确实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修行,诸位菩萨!如果你肯用心,老老实实安住在这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真正如世尊在佛经所开示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往生的。

  最后师父用两句法语,来与大家共同勉励,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此方信愿持名日,彼土莲池结蕊时。

  我们在娑婆世界信愿持名,西方极乐世界会开出我们的莲品。信、愿、行,持名就是行,往生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希望诸位老实念佛,一生精进,当来往生,成就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易往无人)(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易往无人)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三、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二、玉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