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你的上师具足这十个特点吗?


   日期:2016/9/29 14: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难曾经问佛陀:想获得佛法里讲的大部分成就,要依靠上师善知识吧?

  佛陀对阿难说:不是大部分成就,而是一切成就都来自于上师善知识。

  可见,依止一个具德的上师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没有上师善知识的摄受和窍诀,想通过自己的力量通达佛理,获得真正的成就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依止上师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依止上师善知识之前,首先要进行仔细观察,详细了解,不能盲目崇拜和追随。佛在经中讲: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善知识,然后才能生起信心,否则会动摇。信心是从明理中产生的。

  做任何事都要有种标准。小乘、大乘、密乘都有各自的上师善知识的法相。佛讲了很多上师善知识的法相,《经庄严论》里诠释了上师善知识的十种法相。

  一、调柔

  对自己要求严格,身口意特别清净,言行举止具足威仪。莲花生大士讲过: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比面粉还细。一般情况下,纵遇命难也不造恶业,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恶业,;哪怕失去生命,也要行持善法,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善法。以这种心态重视善恶,取舍善恶。

  麦彭仁波切在《前译教法兴盛之愿文》里讲,内心的境界要跟莲花生大士一样,行为要跟静命论师一样(静命论师是比丘,在印藏颇负盛名,是清净持戒的典范)。

  二、寂静(禅定)

  具有禅定功夫的人会很稳重,信念特别坚定。为了信念可以舍弃生命,内心如如不动。

  三、除惑(智慧)

  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是对治烦恼的。具有智慧的人不但能铲除自己心灵上的疑惑,也可以帮助他人铲除心灵上的疑惑。

  以上三种法相主要是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心灵导师。我们依止的上师善知识应该是具有这种能力的心灵导师,依靠他治疗自己心灵上的疾病。

  四、品德

  一个人的品德是很重要的。《二规教言论》共讲了十二种做人的标准,即做人的规则。但是最最根本的是稳重、善良、正直等品质。

  1、稳重。身口意都要稳重,如果身不稳重,就会东跑西颠;如果语不稳重,就会言而无信,虽然发的愿很大,却没有行动;虽然立下了誓言,却不去守护。如果意不稳重,就不会有坚定的信念。

  2、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人叫善良的人。

  3、正直。能换位思考,遇到任何事情,面对任何困境,都能换位思考,这叫正直。这样的人会明白,自己如何,他人也是如何。

  在这个世界上,不缺有能力的人,也不缺有学问的人,但是缺少真正有品德的人。比如我们的上师如意宝,正因为他品德高尚,才感化和吸引了无数的人,这就是他真正的摄受力。

  五、勇猛精进

  作为一个上师善知识,应该是个表率。因为我们要跟着他学,以他为榜样,所以他必须勇猛精进。无论是释迦牟尼佛,还是莲花生大士,都用毕生的精力来学修,即使成道了也没有丝毫的懈怠放逸之心。

  六、阿含富(精通佛理)

  显宗密宗,大乘小乘,有很多共同和不共同的地方。如果不精通、不掌握这些佛理,就无法衡量弟子的本性,怎么去摄受他?

  七、觉真

  觉真是必须要有修证、见地,这样的人才真正有度化众生的能力,犹如只有明眼人才可以给他人带路一样。也许有人会想:他人是否有修证或有见地,凡夫人无法衡量。

  佛在经中讲,虽然我们不知道哪里有水,但是通过水鸟可以判断;我们看不见山顶上的火,但是通过冒出的烟可以判断。同样,通过他的言行举止,也能衡量出一个成就者内心的境界或修证,最起码能大概了知。

  八、善说法

  能如理如法地讲法,以这种方式利益众生。依靠开法会、灌顶、念咒不可能真正利益众生,最多只能消除一些业障而已。要依止一个真正对自己有利、有帮助的上师善知识,要找一个用一辈子的时间、精力来给自己传法的上师善知识。否则,即使他名气再大,势力再强,也不应该依止和跟随。

  九、具慈悲心

  慈悲心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众生或弟子离苦得乐。大乘佛法里讲,上师善知识要有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消除众生、弟子的痛苦的决心;有通过自己的力量利益他们,给予他们安乐的决心。具有慈悲之心的上师善知识,会不顾一切地去帮助、利益你。如果没有能力,只是为了化缘,想办法让你掏钱,这样的人不值得跟随,也不能依止。

  十、离退减——道心不退减,道业日日增长

  真正弘法利生了,道心会日日增长。说是利益众生,实际成就的是自己;说是弘扬佛法,最后圆满的是自己。

  大乘佛法里共讲了十种上师善知识的功德。要观察,不要轻易亲近和追随。有些人是魔化现的,与这种人结了缘并跟随,自己也会变成魔,将来他下地狱时,你也会跟着下地狱……这都是很危险的。所以,不能轻易接触和跟随,了解之后再追随,观察好了再依止。一旦依止了上师就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再违背上师善知识的意愿。否则过患特别大,缘起也特别不好。

  依止上师善知识之后,一定要将身口意都供养给上师善知识,一心一意、依教奉行,与上师的身口意相应。模仿上师善知识,模仿的越像成就越大。言上师所言,想上师所想,为上师所为,最后才能获得与上师无二无别的成就,这也就是所谓的上师瑜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上师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上师       达真堪布)  

 傅味琴居士:赞师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师圣诞开示) 

 陈兵教授:清定上师 

 净界法师:你必须要对你的上师对你的祖师的传承有信心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上师阿弥陀佛修 

 智敏上师:二十空讲记 

 蔡惠明居士:精通贤首 重兴真言——纪念持松上师诞辰一百周 

 陈兵教授:发现“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应该怎么办? 

 海空法师:学佛与健康(凤凰网【问道】海空上师专题纪实) 

 海空法师:佛教与商道(凤凰网【问道】海空上师专题纪实) 

 海空法师:与海空上师关于戒的问答 

 海空法师:上师相应法略 

 妙祥法师:“上师五十法颂”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