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浅释之善恶业轻重之辨别(一)


   日期:2016/9/22 9: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习《太上感应篇》的主要好处,是能让我们清楚地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善恶加以辨别。这些善恶虽然表现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十善与十恶。  
      实际上,我们不仅要能够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加以辨别,还要能够对善恶业的轻重加以辨别。因为重的善恶业,善恶之报大,轻的善恶业,善恶之果报相对较小,若能够辨别善恶业的轻重,就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智慧地取舍善恶,让已经生起的善更加增上广大,让没有生起的善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恶灭除,让未生的恶不生。
      一般来说,判断一个善恶业的轻重,要从三个方面去观察:一是造作善恶业者的内心状况,二是所造善恶业的对境状况,三是造作善恶业时所用的手段或方法。
      一、造作善恶业者的内心状况
      造作善恶业者的内心状况,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观察:一是,造作善恶业时,造作者内心善恶意乐的差异和猛烈程度;二是,造作善恶业者平时或过后有没有与这个善恶业相一致或相违背的身口意;三是,造作善恶业者对因果律的信心。
      1、造作某个善恶业时,善恶意乐的差异和猛烈程度
      首先,观察造作善业时,意乐的差异和猛烈程度。造作善业时,意乐的殊胜性是有差别的。例如,同样做放生的善事,有人是为了自己今世获得安乐,有人是为了自己来世获得人道或天道的安乐,有人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得出离三界轮回的安乐,有人是为了一切众生获得出离三界轮回的安乐,这四种意乐的殊胜性越来越增上,因而善报会越来越大。需要注意的是,在“我所执”的摄持下,把家人或亲朋好友看成自己的一部分,为了他们今世的安乐而行持诸如放生这样的善业,也属于为了自己今世获得安乐而行持善业。
      此外,造作同样一个善业时,虽然意乐的殊胜性可能一样,但意乐的猛烈程度可能会有差别,因而会造成善业轻重的差别。例如,同样为了家人去除疾病而放生,但有人发心比较弱,而有人则发心比较强烈,发心强烈者所造的善业要比发心微弱者所造的善业,力量要大得多。
      其次,观察造作恶业时,意乐的差异与猛烈程度。造作恶业时,有人是为了损害某个人一时的安乐,有人是为了损害一群人一时的安乐,有人则是为了损害一个人今生与来世的安乐,有人则是为了损害一群人生生世世的安乐,随着损害有情数量的增加与时间的加长,其恶业就越来越沉重。例如,有人殴打张三时,心里想“我要惩罚一下张三”、“这只是惩罚张三一家人的开始”、“我要让张三一辈子痛苦”、“我要让张三一家人一辈子痛苦”,这四种想法,恶业的程度是越来越严重的。
      此外,在损害有情的数量与时间同等的条件下,损害意乐的强烈程度不同,恶业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损害的意愿越强烈,则恶业越沉重。
      2、平时或过后有没有与这个善恶业相一致或相违背的身口意
      造作善业者,平时或过后心中有没有与善相应的身口意,也是决定善业大小的重要因素。例如,同样是放生,平时吃素者的功德就比吃荤者的功德大,平时受持不杀生戒律者所得到的功德就比没有受持不杀生戒律者的功德大,证悟空性者的功德比没有证悟空性者的功德大,人品贤善者的功德比人品恶劣者的功德大。造作某个善业时,若平时相续中一贯都是恶法,没有丝毫与这个善相应的善法,则此善业的力量就很微弱。
      造作善业过后,有人会生起自己随喜自己的心,有人没有生起自己随喜自己的心,有人则生起了后悔心。显然,有随喜心与没有随喜心者相比,有随喜心者的功德大;没有随喜心与生起后悔心相比,没有随喜心者的功德大。
      造作恶业者,平时若一贯受持与这个恶业相违背的善法,则这个恶业就小;若没有一贯受持与这个恶业相违的善法,则这个恶业相对来说就大一点;若一贯受持与这个恶业相应的恶法,则这个恶业就更大了。
      造作恶业之后,若自己随喜自己、不随喜自己、后悔,这三种情况下的恶业就越来越轻。
      3、造作善恶业者对因果律的信心
      造作善业时,对因果律有信心者比没有信心者的功德大,没有信心者比有邪见者的功德大。例如,同样是行持放生,有人深信因果不虚,自己今天的放生行为一定会在将来某个时候获得善报;有人对此则将信将疑;有人干脆不信因果,认为放生根本不能获得善报,自己今天放生,只是为了好玩或随顺他人。这三种情况的放生,善业的力量就越来越微弱。
      造作恶业时,对因果有邪见者,对因果将信将疑者,对因果深信者,这三种情况的恶业越来越轻。例如,杀鱼时,若认为鱼就是人口中的一道菜,杀害鱼根本没有什么恶业,在这种邪见的摄持下,杀鱼的恶业就比较沉重;若对杀鱼有恶业这件事将信将疑,内心就会对杀鱼的行为时而后悔、时而无所谓,这样恶业就相对轻一点;若深信杀鱼有恶业,自己非常不情愿,而是被逼迫为之,过后心内非常后悔与惭愧,这种情况下的杀业就又轻了不少。
      4、启发
      从上面所说的内心状况决定善恶业轻重的三个方面可以知道,要想使得所造善业的力量大,恶业不生或力量小,平时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多多听闻和思维因果律,遣除自心之中一切障碍因果正见生起的邪见,以树立对因果正见的信心。内心一旦对因果正见生起了不夺的信心之后,善业就有了力量,恶业就失去了生根的基础。闻思哪些内容对生起因果正见有帮助呢?一是闻思佛陀或圣者所说的各种因果不虚的教言;二是闻思各种关于因果报应的公案;三是要闻思唯识与中观的教理,一旦明白了万法唯心所现的道理之后,就知道万法都是过去身口意造作而有的幻相,一旦通达万法性空的本质之后,对因果的信心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二、平时要多多行持各种善法,努力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善相应、与恶绝缘。例如,经常闻思、读诵断恶行善的经典,受持别解脱戒和菩萨戒,禅修空性,在内心深处发愿断除一切恶,奉行一切善等等,这样就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秉性善良的人。秉性善良之后,行持善法的力量就会增强,即便偶尔由于往昔罪业的缘故,造作了一些不善业,也会生起后悔惭愧之心,从而使得恶业微弱。
      三、在行持善法时,尽量用最完美的用心去做,也即努力用菩提心摄持而行善法。不是为了自己今世安乐、来世安乐或出离轮回,而是为了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这样用心去做善事,善报最不可思议。此外,在行持善法时,最好能安住在空性智慧中去做,若不能安住空性,则要一心专注,认真而真诚地去做,在行善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散乱。做完善事后,要自己随喜自己,将做善事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暂时心想事成,究竟成就佛果,获得永恒的大安乐,这样就能做到“前行发心殊胜、正心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这三种殊胜。
      归纳而言,善恶业的轻重从根本上取决于造作者的内心状况,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