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8


   日期:2010/7/28 9: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5/7/2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5-08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有一句话说道:「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这一滴水可以透过他的,我们龙表的是德行,这一滴水可以代表他闻一个善言、见了一个善的行为,他马上内化成自己的,拿来实践。中国人为什么都用龙来象徵一些文化的意义?主要是拿龙来表「德」。得一滴水,好好去实践,发挥很大的作用,自利利他。假如今天我们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真正领受、实践了,必然能达到自利利他、移风易俗的效果。善的行为言语不须要多,重在能够身体力行。而「泥龙终日泡水中」。我们在台上讲课,假如讲的话,底下的人已经开始皱眉头了,代表你要写字了,不然就不慈悲。「泥龙终日泡水中,也不免丧身之痛」。用泥土做的龙,他不只给它一滴水,让它整日泡在水里,能不能得到利益?不行,甚至於自己都有生命危险。就好比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去实践,整日在经书里面、经典当中浸泡、打转,很可能因为读了太多经典产生了贡高我慢之心而障碍了自己,以至於障碍他人修学正法的机缘。一般的人还没接触,看到我们,觉得学经典的人更执著、更分别,那我还是别学了,成了障碍他人。

  在我还没接触佛法以前,在教育训练待了一段时间,很多学习的朋友他们会说道,哪一些课多少万我已经上过了,我还有证书,在那里比看看谁听的课多,当这一念心起的时候,慢心易起。学问愈深应该是愈了解自己不足之处,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什么叫开悟?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真修行。这一些重要的认知,重要的态度,我们何其幸运在一开始接触圣贤教诲,我们的师长就已经苦口婆心、耳提面命告诉我们,而且是不厌其烦。

  我们在讨论一些道理当中很常提到三个字,「慎於始」。一开始面对圣贤教诲就了解到只有一个学生,其他的人都是老师,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些认知正确了,绝对不会因为听了多少部经,背了多少经书,而拿来炫耀,拿来告诉他人,深怕别人不知道我们有多用功,就不会有这样的态度。

  因为在任教这几年也接触很多的课程,也有人反应上课有没有证书,上课有没有研习时数。当我们看重的是研习时数,那轻重缓急在当下可能就判断不清楚。我记得我还没有正式任教以前,非常的幸运,遇到一位教书三十多年的陈老师,那时我还在代课,深怕自己教学的经验太差了,都抓住时间,比方礼拜五下午我比较没课,那天跟学校请假赶快开车回高雄市(我第一年是在高雄县教书),利用几节课的时间赶快向他学习,看著他如何教学,看完之后又向他请益,虽然没有研习时数,但是我们的内心非常的踏实。人生重在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外在这些虚浮的东西,我们可以享用,但绝对不可执著。

  早上也提到了,我们在学习的态度都是真正为了学生、为了提升自己,当下这样的态度绝对可以让身旁的同仁、亲友感受到正确的为人师之道,正确的为人父母之道。学习重在实践,不用贪多,每一句你时时摆在心中,加深它的深度、加深它的广度,用这样的态度力行《弟子规》的每一条,诸位朋友,当你做到第十条的时候,你一定会有一种感觉: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原来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孝心,都是恭敬心,都是谨慎的态度,都是设身处地的爱心,虽然行为有千千百百种,不离这一颗存心、善心。当我们真正实践了这十条教诲,我们的行为已经内化了,当这一颗心内化了,它就又可以转成所有处事待人的一切行为,要扎扎实实把每一句落实。

  苏格拉底在教导他的学生,有一次对著所有的学生做了一个动作,「甩手」,把双手提起来往后一甩,这个动作简不简单?很简单。做起来舒不舒服?挺舒服。这边有很多经络,这样甩手很舒服。苏格拉底告诉学生,这个动作很简单,我们每天甩手三百下,这是老师派的功课。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问学生,有在甩手的举手,差不多有八成的学生举手,过了两个月差不多只剩五六成,最后经过一年,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在甩手的举手,剩一个人举手,诸位朋友,这个人是谁?苏格拉底的传人,柏拉图。这个世间大的道理,所谓大道至简,大的道理并不复杂,相当简单。我们思想太复杂,把单纯、幸福的人生想得好复杂、好困难,想得让自己很多事都不敢去做。柏拉图得苏格拉底的真传有很困难吗?他只扎扎实实做到了有恒心又听话,「有恒为成功之本」。

  诸位朋友,我们在以前念书都念到「十大青年守则」,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您看看跟当时候念的味道一不一样?真是字字珠玑,可是那时候念起来是什么?是字字是一分、二分,没念就没分数。为了考试,学问绝对不得受用。来,我们复习一下,「有恒为成功之本」,不复杂,能持之以恒,「工夫到,滞塞通」。来,再来,我们把它写下来。你人生这几十年学的东西够你成佛作祖了,够你成圣成贤了。「有恒为成功之本」,来,再来,「孝顺为齐家之本」,你看把治家的大根大本找到了,治家哪有那么困难?想得太复杂了。孝则有德有福,上行下效,齐家之本。再来,「忠勇为爱国之本」。忠则不私,能时时以团体为重,又能够不畏惧,「忠勇为爱国之本」。诸位朋友,你们现在有没有感觉自己有忠勇之气?

  国家代表著中国历代都属於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这两个字不单代表哪一个朝代,代表的是什么?是历代所积累下来的文化财产。假如到我们这一代了,没传下去,我们对不起几千年的祖宗,我们也对不起后代子子孙孙,我们要爱我们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几千年当中已经出现了可能会断层的危机,以前有没有出现过?有没有?没有。所有朝代的更替最多只乱到政治圈,人心依然重视道德,家庭都是稳若磐石。结果我们现在已经乱到哪里?乱到家庭当中。父子之间没有孝道,兄弟没有道义,夫妇没有恩义,这是确确实实已经濒临灭种的时候,灭什么种?灭圣贤智慧之种。当这样的教诲断掉了,人类思想当中都是功利、都是欲望,那人就很难活得像人。

  我到澳洲净宗学院上杨老师的德育故事,几乎每一堂课都是痛哭流涕。有一个香港的学友,他长得个头很大,又坐我旁边,看我每一次都哭成这样,他上课都帮我准备卫生纸,然后都慢慢推过来,然后头都不看我,他真的太善解人意了,怕看我,我又不好意思。伴随著眼泪掉下来,内心有一股呐喊,做人要这样做才有味道,才是做人的真味。看著古代人那一份忠义、那一份孝悌之情,那才是我们本善里面原汁原味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把这个原味丢掉了,被很多的东西污染变质了。其实不只我们内在的本性变质,我们吃东西其实现在也吃不到食物的什么?原味,吃的都是什么?调味料,再也感受不了黄秋葵的甜味,感受不了青菜的甘甜。因为很多都喷农药,看起来长得很大颗,吃起来没有真味道,还必须要加一大堆的人工调味料骗谁?骗自己的舌头,骗自己的身体,很可悲。

  这种生活我们不要再过下去,要把人的真义演出来,首先要维护真正做人处事道理的智慧,全世界现在只剩哪里有?这个不是我们自傲,这要平心而论。这样的智慧没有千年的积累成就不了,而现在全世界有千年文化积累的也只剩中国,而这样的道理现在在哪里可以印证?在中国哪一片土地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在电视剧里面看到会让你感动的戏剧是哪一个国家拍的?哪一个国家?韩国剧。有看过「医道」的举手,请放下。难怪你们的眼睛特别亮,一定掉了不少泪。当我们在掉泪当中为什么而感动?为人那一颗本善而感动,为人那一颗舍己为人而感动,那叫中国文化。结果现在没在中国演出来,在韩国演,当然能在韩国演我们也是觉得很高兴。中国文化不是中国人的,属於全世界人类的宝贵资产,而且中国人有义务、有责任把这么好的资产奉献给其他的国家民族,这样才是真正实践仁爱之心。

  而且覆巢之下无完卵,现在世界只要有哪一个地区发生了严重冲突,都可能危及地球的整体安全。改变世界人的思想观念,让他往仁爱的方向走,这是刻不容缓,虽是刻不容缓,我们也要站稳脚步。第一步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什么?改变我们自己。让所有世界的友人踏到中国人的土地上都可以深刻感觉什么叫「德行」,让他们兴起向往之心、学习的态度,这就是真正把文化弘扬出去。

  我常说,假如中国人不正视自己祖宗的文化,很有可能五十年之后,国际法庭会有一个诉讼案,诉讼什么?孔老夫子是中国人的祖宗,还是韩国人的祖宗?诸位朋友,谁会赢?这个国际法庭的法官也很有见识,也是广学多闻,他会说一句话,他说我们要重实质不重形式,看现在谁把孔老夫子的教诲演出来,那他才是真正的夫子后代。诸位朋友,你们有没有信心会赢?有没有?「没有。」小声一点,讲那么大声。要有信心。你看我们上午才说,这么多人已经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放在心中了,下午一定会大放光明,感应是真实不虚,只要你的真心感,你所现的境界就是马上应的境界。为什么我们感应没有那么强烈?问题不在境界,在哪里?在心中。

  我记得当初我们在海口办第一期教师培训课,去年的七月十三号,前两天,七月十一号,海口的天空出现八颗星星,天文学家把它拍下来开始找寻这八颗星星的来历。这八颗星星就好像挂在大楼的顶上一样,很接近,我们中心的老师把这报导拿来给我看,我当下脑子里有八个字,哪八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态度可以化世间所有的问题。我们深思一下,现在所有社会的败相统统因为缺了这八个德,只要八个德可以复兴起来,必然可以再创中国文化下一个盛世。

  《中庸》里面有提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国如是,家亦如是。一个家庭会不会兴旺,从很多徵兆当中都可以断得出来,人生要活得明白。中国人的根还在,整个文化开始宣扬之后,每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被唤醒,内在那一颗向上、渴求道德的心已经饥渴了太久了。我们前不久在大庆办的课程,是七月六号到十号,没有对外太宣布,来了一千三百多人,看到一千多个人那种学习的态度,就好像拿了一条鞭子在鞭策我们赶快学习、赶快向上。

  七月十三在海口要办第一场,那时候海口的天气特别的炎热,属於热带地方,我也很担心,因为也是荜路蓝缕在海口推广,没有买冷气,只有四支电风扇在那里转,又怕一百多个人来上课很可能出现一个情景,每个人手上一支扇子在那里搧风。正好那时候我要回台湾,正在忧愁的时候,隔天本来要走,前一天晚上有一个饭店的老板请我们吃饭,吃饭的当下,那个老板就说了,他说蔡老师,你在讲什么课?我那时候在讲《朱子治家格言》,他说太好了,他还背了好几句,很熟悉,「你下一次回来上课一定要通知我,我一定要去听」。开了好几家连锁的老板都特别忙,他肯来听也是非常难能可贵。当天吃完饭,他说来,我送你回去,隔天我送你去坐飞机,他全包了。

  就在坐车回家的途中,这位企业家很有意思,他说蔡老师,孔子当时候周游列国教学就是因为他的旁边有一个学生叫子贡,他是做商人,特别有钱,所以才好推广。诸位朋友,我们要「听思聪」,但是有时候听明白了,还不能喜形於色,但是我们可以感受他很有诚心,非常热爱文化,这个时候就要装傻一点,装听不懂。接著他又说道,蔡老师,我们楼上三楼刚好有一个会议厅,我已经装了好几台冷气,特别的凉,你以后有需要可以跟我讲。我马上说,现在就需要。你看我回来以前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多么的安心。诸位朋友,谁是佛菩萨?真的要明白众生就是佛菩萨。当他那一念善心起,他就是佛菩萨,只是这个佛菩萨能维持多久而已,是维持三天还是三年,还是一生,还是生生世世。你看他热爱文化,你跟他一接触,他这一颗善心点燃,他就是佛菩萨,他会帮你送场地来。

  后来那天正式上课不只有冷气可以吹,坐的都是像古董的椅子一样,很高级,每一个上课的学员前面还有一杯茶可以喝,而且倒茶的是穿著旗袍的服务小姐。上了五天的课我们去结帐,每天都在饭店里吃,一次都是差不多十道菜,也是煮得相当丰富,去付钱的时候,小姐就说了,钱都付完了,不用付了。我们吓了一跳,怎么会这样?后来她就说道,我们老板娘每天都来结帐。我们就去跟老板娘询问,她说道:我每天在后座听课,听了很感动,她每天到佛堂边拜佛边掉眼泪。说道:这么好的教育,我的孩子都大了,没有机会了,我希望海口有更多的孩子能接触到。而来上课的大半都是第一线的老师,她非常欢喜,把钱都付了。诸位朋友,谁是佛菩萨?老板娘是佛菩萨,只要你做的事是真心利益众生、众人,阿弥陀佛就给你送钱来了。谁是阿弥陀佛?一切众生本有的善良就是佛心。这佛心如何点燃?靠谁来点?靠我们每一个人的真诚心去感应,感应确确实实是真实不虚。我们在大陆办了十几场课程,这十几个地方走下来几乎没花到钱。而现在世间人要做一件事,首先考虑的第一个要素是什么?钱。

  我记得读书时候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有两个和尚,有没有读过?要去南海拜观音,一个是穷和尚,一个是富和尚。富和尚就开始打理这个路途当中要住哪一家旅社,要买多少物品上路,在那里规画半天。穷和尚什么也没有带,唯一带了两样东西,一样是一个钵,另外一样呢?我忘记了,什么东西?锡杖是吧,好,就上路了,富和尚觉得那不可能做到的。这样的情景我们都经历过。

  刚开始在海口我们完全免费教学,很多到我们中心来的朋友都会左看看、右看看,看清楚我们这个到底在搞什么,然后都会带著异样的眼光看我们说,你们的钱到底哪里来的?很不相信,都觉得会不会做了二三个月就溜之大吉。当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二个月过去了,我们真心希望能够利益他们,那个感应特别快速,一堆义工统统来帮忙。我自己煮饭煮了一个多月,从此以后就没再煮了,害我的功夫又退步了。真的,那个感应是很直接的,我们要对真理有信心。在深圳办了两期的课程没花一分钱,还剩了一千多块人民币,你看佛菩萨送钱还真有智慧,怕送太多会怎么样?让你生烦恼,再来,让你生贪心那还得了!所以恰到好处。后来我们到温州上课,温州相当有钱,整个上课过程所有的费用都是他们张罗好。上完课以后,主办单位拿了一笔钱过来,我们就说道:这一笔钱就让花在这一次的活动当中,主办单位不愿意,他们说道:这些钱都是所有学员至诚希望弘扬中国文化,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收。

  我们真心对待,众人的真心也是一样回馈给我们,确确实实事情并不复杂。我们又回到《中庸》那一句话,「诚者,物之终始」,一件事情自始至终的关键只在有没有这一颗诚心,真诚的心,感应很快就会现前。诸位朋友,我们要好好来做实验,回到家里看看你的感应速度怎么样,回到公司去也是如此。明天,明天还没回家。上完课回家,早上起来要跟你先生说,鞠一个躬,你们都怎么称呼?我比较没经验。你就称他夫君,「昨天睡得好吗?」你的先生会说「夫人,我睡得很好」,相敬如宾。

  有一个太太,她来学了《弟子规》,她的学历也很高,跟她先生相处也是常常会有一些口角,后来她来上完课了解要从自己先做起。那天她先生突然就说,你把我的拖鞋拿过来一下,她先生脱口而出,没有冀望她会做,结果她第一个念头是「不愿意」,第二个念头「要先付出」,就去把她先生的拖鞋拿来给他穿。她先生很惊讶,他说你去帮我的衬衫拿过来。我们遇到这样的情景就要了解到先生是菩萨,为了要成就我们的道业,要看一切人都是老师,他们在成就我们有所不足之处。当我们时时是这样的态度,诸位朋友,有没有日子会不好过?保证你日日是好日,不只你日日是好日,你家里人也会日日是好日。后来把先生的衬衫拿过来,有一就有二,无三就不成礼,说那你再把我的领带拿过来,她又照做了,她的先生露出惊讶的表情。往后她要去上课,她先生都催著她赶快去上、赶快去上,都完全支持不会障碍她。人在做事,天在看;人在做事,每个人都在看。所以劝导他人有时要用言劝,有时要用身劝,我们说「三转法轮」,要能「示转」,要能「劝转」,还要能做「证转」,证转就是身教,以身作则,演出来给他人看,好。

  当我们对经典的教诲有信心,知道感应是真实不虚,有这样的信念,保证你往后的人生将会有一场一场的好戏上演。常常看到很多朋友看一些很好的连续剧都哭得唏哩哗啦的,再怎么哭也是别人家的人生,要把这么感人肺腑、赚人热泪的戏搬到自己的人生当中来,让我们走在人生的旅途当中,蓦然回首,都会倍感安慰,觉得不枉此生。诸位朋友,假如现在你的命运当下结束了,你有没有遗憾?有没有?假如了无遗憾,你人生的方向走对了,好。

  所以我们有这个信心恢复中国传统文化,要了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相不相信?你看根源都在信心,有没有?《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假如两个人同心同德,你在听他们谈话当中都会感觉那种默契、那种惺惺相惜真令人感动。「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那种言语就好像流露出淡淡的花香,让人听了很受益。二人同心都能断金,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一百多个人,其利绝对可以「挽狂澜於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就好像狂澜过来了,我们如如不动怎么样?啪!打回去。这个动作在什么时候看得到?太极?在史艳文布袋戏。你看我在小时候看史艳文,看霹雳系列看得可用功了,那种用功的程度拿来读经书一定成佛有余。

  我还记得在看戏剧里面有一位人物叫叶小钗,有没有?你们有没有看过?叶小钗是长期当素还真的护法。喔,想到了。这个霹雳公司要不要给我费用?广告费。你看我那时候看到叶小钗为了要救素还真,纵使身都已经受了好几刀,他那一股正气没有丝毫的减退。我常常看到这种情景,眼泪都怎么样?就掉下来了。你就要有他的气魄,纵使舍生命,这一生绝对不往后跨一步,「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这是谁的精神?玄奘大师的精神,有玄奘大师的精神才能让千年之后的人民得到正法的薰陶。这一些圣哲人的事迹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告诉我们,我能,你们也能,他们在呼喊著「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好。所以只要我们有一颗向善的心,看布袋戏也能开悟,但是现在要衡量轻重缓急,你不要回去马上把霹雳系列都搬出来,现在读经、听经比较重要,要善学,不要学歪。

  「忠勇为爱国之本」。再来,「仁爱为接物之本」,其实与人相交往最重要的就是替人著想,处处给人方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这个精神。「仁爱为接物之本」。再来,「信义为立业之本」。是八大守则是吧?十大。再来,「和平为处世之本」,这个「和」就是礼节、礼敬所产生的效益,一团和气,家和就万事兴,不只家和能万事兴,在企业团体当中,和气生财,生什么财?不只生钱财,更重要生人才,和气的地方才能感来很多好而且有志向的人才。而在和气当中,每一个成员的才华也会不断提升,大家不自私,互相切磋,互相帮忙,所以这个财是全面性的发展。「和平为处世之本」。我不是不会,你们不要误会了。

  「整洁为强身之本」。再来,「礼节为治事之本」,都抓到了根本问题。「服从为负责之本」,还剩一个。诸位朋友,现在再看这十条守则跟你年轻的时候念书味道一不一样?不一样。这个味道其实在念书时期就能够尝到,假如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把这十个意义加上自己人生的体会,又能够举古代历史故事来开显,孩子这些做人的道理,他就一点一滴领受下来,不是孩子不能教,是我们没有教。假如这十条在我上国中的时候就给我讲明白了,我绝对不会蹉跎十多年。记得在高中时候念书念到两篇文章,本来还在打瞌睡,突然眼前一片光明,感受到那一份德行。第一篇文章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假如在我小学就给我讲明白,说不定,你们笑什么?好。因为立志愈早,成就愈大。第二篇文章是孔明的「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人的善良确确实实是遇缘就起现行。

  我在大学四年级刚好有一次跟一位朋友认识,这一位朋友他现在在一所公立的大学做系主任,学问非常的好,常常一张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就来了,就会提到「教民亲爱,莫善於孝」这些经文,我们听在耳里非常佩服他,希望也跟他一样可以这么有学问。这一位朋友就是我昨天上课提到,他走在校园外的坟地旁都能感受到这一些学生的祖先在跟他致意。他从小就读《地藏经》,能背《地藏经》。那时候我都还没接触佛法,刚好跟他在谈话,突然这位朋友就背出了一句地藏的精神,他说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诸位朋友,谁是地藏菩萨?四大菩萨「悲智愿行」都是我们本有的,不是从外来。他这句话讲完,我全身起鸡皮疙瘩,很感动,其实我也不大了解意思。看得出来我这个人本来是很冲动的,以前在做事业,很多朋友看我那种冲劲都给我一个封号叫「不要命」。那天会议结束完,我与这个朋友一起下电梯,刚好只有我们两个人坐,我非常严肃的看著他,我说度众生成佛,你能,我也能。我这个朋友听我这么讲,一下子还回不过神来,他说喔、喔,我的记忆都还在。当然,人生的成就总在遇缘不同,虽然这个光芒闪了几十秒,后来怎么样?又暗淡下来。抓到好的缘分绝对不可怎么样?轻易松手,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你真把道理搞明白了,「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假如我们学习都没生喜,代表道理还没搞清楚,你搞清楚了,必然理得心安。后来整整经过了三四年,我才接上圣贤的教诲,在这几年当中我开始读书了,也能够偶尔举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我又回去见我这位朋友,他很忙碌,事业做得很成功,朋友之间惺惺相惜,同样也要互相提醒。我拿了一尊地藏王菩萨,很庄严,到了他的办公室,双手奉给他,又跟他提到了当初在坐电梯的这个情景,我这位朋友马上把它放在最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在整个修身行道的过程,走在前面的人不一定先到,走在后面的人有可能迎头赶上。当你持续不断的精进走向前去,以前提拔你、支持你的朋友已经落在你身后,这个时候怎么办?怎么办?要不要停下脚步,然后蹲下来,「再走两步,加油」,要不要?要,确实「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假如你的朋友说「好啦,等一下,你就陪我二十分钟,来,坐下来」,要不要坐?我们不要要度众生,结果被众生度走了,要清楚明白。你能够真正回馈给曾经帮助你的老师、朋友、同学,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是成就你自己的道业,成就你的德行,把康庄大道走出来,让他看在眼里,看离你那么远了,马上跳起来,哎唷,不行,我也要赶快过去了。因为你走得愈好,他愈能印证这一条路真实不虚,是真正能够圆满幸福的人生。所以劝也不要太过,最重要的,我们要做好的榜样,提升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很重要。

  在这十个教诲当中都抓住了为人处事,以至於生命价值的根本所在。人生的意义在哪?「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所以这个是人生的价值。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从哪里扎根?从小你叫他扫地,不只叫他扫地,扫完以后,他要懂得过来「妈妈,我扫好了,你帮我检查一下」,要有始有终,从服从当中扎了他负责任的心。治事,一个人如何能把事情有条不紊的处理好?从生活点点滴滴的礼节,这个礼节不单对人,还有对一切事情、物品,他都有礼节。

  有一次我们在深圳讲课,有一位老师的小孩七岁,这个孩子已经读经读两年。他的母亲很有意思,四十岁左右才怀他,而他母亲怀孕到什么境界?怀孕到不想给孩子生出来,觉得这种感觉很美好。你看她的胎教做得怎么样?特别好。这个孩子生下来,哇,头很大,耳垂也很大,因为母亲的心念都是爱心,都是一种关怀期待,孩子都可以感受得到。有一次海口做防空演习,他们的老师对著这些小朋友说,来,现在把你最需要的东西带走,不需要的东西不要带。有一些孩子就拎著一罐水就走了,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安全感,拿东拿西拿了一大堆,从一个反应当中看出孩子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一个孩子什么都没拿,跑到柜子旁边把抽屉打开来,拿出了一张孔子的相片,有框起来的,他对著他老师说,老师,这个应该要带吧,他的老师当场眼泪就掉下来了。我们很有信心,一个孩子这么小,念念都想著孔子像,他会在危急当中拿起孔子的相片保护,请问他在处事做人当中会不会忘了夫子的教诲?不会。

  这个孩子到了深圳去参加五天的课,因为他母亲去上课,他也跟著去,刚好我们有一盒糖果,有十块,很好吃,老师还有两位小朋友分完只剩一块,因为有九个人,这个孩子吃了觉得这个味道实在太好了,又走出房间对著七个老师说道,他说刚刚那个很好吃,还有没有?我们七个老师没讲话,同时看著最后那一块,看了一下。这个小朋友走过来把最后那一块拿起来,然后不慌不忙拿到我的面前放下来说,最后一块要给蔡老师吃。你看学礼的孩子呆不呆?一点都不呆,非常的灵活。因为礼的本质是恭敬别人,是处处替人著想,他还会判断该拿给长辈,该拿给谁吃他一清二楚。对人的礼节,处理事,你对人的礼节做不到,很可能失礼得罪他人。

  再来,不要小看这个洒扫应对,人的耐性磨出来了,人的定性磨出来,人的反应效率也在做当中在提升。我教六年级深刻体会这一点,只会念书从来不帮忙的孩子一副反应迟钝。有一个学生因为生活上一点小事,叫他母亲打电话给我,绕了一大圈。我把小孩叫过来,我说这一点小事你就直接跟老师讲不就得了,干嘛还叫你妈妈大费周章?这个孩子头低低的一句话也没讲,下一次还是他妈妈打电话过来。在家里啥活也不会干,请问他的脑子好吗?在动的过程,脑袋都在运用。反而是一些学生成绩中等,在家里啥活都干,学校里分配的工作你一交给他,他给你办得怎么样?服服贴贴,你都不用担心。

  《孝经》里面提到「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顺可移於长」,他的孝可以转移到对领导者的忠诚;他的顺,恭敬顺承的态度,从对兄长可以移到往后出社会面对一切的长辈、同仁。居家理,常常在家里帮忙干活,这种做事、处事的能力可以移到往后为官治理人民。从这里我们不要小看为什么中国人对小孩从小的教育、从小的生活有这么多的要求,那都是让他往后的人生愈走愈轻松,因为能力扎下去了,福报扎下去了。这一点我的体会也很深刻,往后在课程当中我们再做更深入的探讨,礼节就懂得治事。而且一个很爱整洁的人,他的桌上整理干净,他所看之处都整理干净,只要他走到任何的环境看到不整洁、不整齐,他会怎么样?很自然的就去把它用整洁。他能把桌子用整洁,相同他自己当老板、当经理,他会不会让公司的人事物乱七八糟?他绝对不会,因为心已经正了,自自然然会流露在生活点滴之中。

  成功的根本在恒心,当然第一个要有志气,再来再配合上恒心。志气在哪?以助人为人生的价值。假如这个人生价值搞错了,追求名利了,这个有恒怎么样?很可能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方向错了,纵使跑得再久,跑得再快,也是背道而驰。有恒心的男人能不能嫁?能不能?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做事业非常的努力,他在外地做生意,每一次回到家里没多久马上就出门找客户谈生意,努不努力?这么努力的男人要不要嫁?他努力的目标在哪?为名为利。这么久的时间出去了,回来不赶快先看看父母,照顾一下妻儿,当下就又跑出去了,假如你嫁给他,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帮他算钞票,帮他干活。所以恒心要配合正确的人生方向。

  「孝顺为齐家之本」,以孝治天下。所以你什么都可以不留给你的孩子,唯一一定要留的是什么?是孝道,留了没有?很多道理听了以后可要即知即行赶快去做,这样才得利益。其实这每一句话相通的,德是相通的,今天他把孝做到了,他会不会有恒心?他会不会爱整洁?「身有伤,贻亲忧」,这一条怎么跳过去了?他会爱整洁,他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再来,他会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好,不让父母担忧,他会听父母的话,他会。体现人生的价值,「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诸位朋友,要不要等到后世?当下即可。而助人当中最根本的帮助是什么?俗话说「救急不救贫」,什么才是真正的贫穷?思想观念。在这个时代,人只要肯努力、有勤奋,不可能没饭吃的。人的贫穷根源都在没有受好的教育,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帮人最彻底就是给他正确的思想,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有一个老师,他在去年的一月十五号,第一次到海口的教室上课,我讲错了,二月十五号,刚好是元宵节。我们中心有一位老师打电话给我,他说蔡老师,今天要不要停课一天?诸位朋友,要不要停课一天?你们这么好学,好学近乎智。生涯规画里面第一重要的是什么?开智慧,自我成长,这个是刻不容缓。听起来很有道理,真正遇上了能不能彻底做到?我就对这位老师提到,我们当老师的人可不可以跟学生讲,老师礼拜六、礼拜天放假,就不是你们的老师了?当父母的人可不可以跟孩子讲,今天爸爸放假一天,今天不当爸爸?不可能吧?相同的,我们一天不把老师、父母的榜样做出来,孩子就晚一天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所以不能等。我有没有回答要不要停课?假如我们说要或不要,听起来很跋扈,把道理讲完大家都能接受,就这样印象就特别深。

  这位女士就坐在中间的位置,还不是在两旁,在听课的过程,我可以感觉到有一道光芒从那个地方射过来。二月十五日是有一道光芒,我这一次来上课感觉到有万道光芒统统向我射过来。我比较内向,比较含蓄,所以因为太多光芒射过来,我都尽量看中间,我怕我会招架不住。我们印象很深刻,尤其讲到一些很感人的故事,她马上振笔疾书抄下来。经过了三个月,这位朋友走向前来跟我第一次讲话,其实我观察她很久了。她一过来第一句话说道,她说蔡老师,你常常上完课还要回答家长的问题,你这样比较辛苦,我很怕打扰你。这句话讲完,我们内心怎么样?一股暖流。她接著说,今天因为我已经决定了,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只利益我的家庭,还要利益我的故乡,我要回故乡讲课。她不是老师,她在海南的航空站上班,没有教学经验,凭的是一颗真诚的心。所谓用心就是专业,诚心就有方法,俗话说「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就好像刚刚我们说到的,这一辈子只往前走,绝不往后退一步,有这样的决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因为你时时都会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常常都会突然有灵感,突然若有所悟,正所谓教学相长。有很多的教学方法也都是因为我们这一颗教育的爱心,再加上学生的成就,他们出现一些状况,我们能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就能有万变不穷的方法产生了。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