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60岁老汉背80岁老母喝早茶 数年如一日从不言累


   日期:2010/7/26 10: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信息时报 

    李兆贵夫妇十多年来照顾长辈从不言累,广州三元里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赞。

    “每天的中午12点半,总能看到一位年近60岁老人推着一辆单车,前面坐着几岁的小外甥,后面坐着80多岁老母亲,他们边走边聊,其乐融融,已成为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松柏大街一带的独特风景。”这名推车老人叫李兆贵,在附近的松柏新村、景泰新村、百事佳新村一带,说起他来街坊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要说孝子,李兆贵夫妇肯定算得上!”

    上世纪末 推着板车送岳母看病

    说起李兆贵夫妇,在白云区三元里一带可谓有口皆碑,他们夫妇俩孝敬老人的故事,要追逆到上个世纪90年代。

    李兆贵的岳母年轻时因连年战乱,丈夫被抓了壮丁,从此一去不返音讯全无,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李兆贵虽不是倒插门,但也跟上门女婿差不多。由于岳母年轻时操劳过度,年老就体弱多病,90年开始心肺相继出现问题,时常发病,有时半夜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险。

    为了照顾老母,夫妻二人搬回棠溪岳母家。那时候上班早出晚归,妻子还要到田里劳动,种菜卖菜,经济比较窘迫。但二人把好吃好穿的先给岳母,为老人家看病也毫不吝啬,倾囊而出。那时家里没有电话,出租车也很少,有几次岳母晚上发病,夫妻二人只好将用来运肥料的木制大板车铺好,权当救护车,他在前面拉,妻子在后面推,一路小跑把岳母送到机场医院急诊,而且无论挂风下雨,也从不耽误。

    本世纪初 悉心照顾中风老父

    岳母离世之后, 李兆贵的几个兄弟,也相继成家离开了父母,于是夫妇二人又搬回了父母身边,用李兆贵的话来说:“我是老大,工作不是很忙,当然由我来照顾父母。”

    2001年,李兆贵80多岁的老父亲因突患中风、脑梗塞导致瘫痪在床。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在这个和谐幸福的家庭里掀起了巨大波澜。望着情绪低落的老父亲,李兆贵夫妇说:“爸!您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即使是走不了路了,也没关系,我们就是您腿脚!”

    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李兆贵夫妇意识到,老人的病将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事,母亲已年老体弱,心脏又不好,照顾父亲的任务自然落到两人身上,这将是场精力、体力与经济负担的持久战。

    由于父亲只能长期卧床,活动能力极其有限,不但起居饮食要人照顾,连大小二便都要人服侍。李兆贵当时还没有退休,白天的照顾工作主要由他妻子进行,可喂饭喂药还行,而要接屎接尿的话,老人家就有些不乐意了,毕竟那是儿媳,可80岁的老伴根本就搬不动自己,为此,他通常能憋就憋着,实在憋不住拉在床上,他也忍着要等到儿子回来帮他洗换。

妻子何妙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知道这样时间一长,父亲身上就会长褥疮,而且房间的气味也很不好,严重影响老人的健康。于是,她就不断的开导着公公:“爸,照顾您是我这个做儿媳应该的,您就把我当女儿,我们小时候不也是你们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现在您需要我们照顾也不要再顾虑什么。”在媳妇的不断开导下,老人家慢慢开始接受了儿媳的照顾。

由于老父长期不能活动,排便能力越来越低,后来连续几天排不出大便,十分痛苦,试过好几种办法都不见效果。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为了减轻老父的痛苦,夫妻俩轮流用手指帮老父抠出大便。

长期卧床,让老父亲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即使是深更半夜,他需要人照顾时,只要夫妇俩的动作稍微慢点,他就会发火,有时还开口大骂,甚至发展到第二天的绝食。就此,李兆贵说,一开始还觉得有些委屈,觉得父亲不该这样,但后来慢慢就理解了,老人家一天到晚只能躺在床上,身上还有病痛的折磨,发泄一下是需要的,所以,每到这时候他们夫妇就不说话,任老父亲发火,“发过火就好了,并还会向我们道歉呢”。

直到03年老父83岁去世为止,夫妇俩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但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上从没有因为卧床而长过一个褥疮。

今时今日 为让老母开心每天带母上街

送走了父亲,李兆贵也已退休,于是,夫妇俩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照顾83岁的老母身上,老母亲心肺功能不好,走不远路,爬不了楼,可就爱打个麻将,喝个早茶。于是,李兆贵的双腿和陪着自己上下班的单车,便又有了新的用途,成了老母亲的另一双“拐杖”。

每天早8点,妻子伺候好母亲的洗漱之后,李兆贵便推出单车,扶母亲坐好,送母亲到指定的酒楼喝早茶,而每逢要上楼时,背母亲上楼也成了李兆贵的必修课。母亲当然也心疼儿子,毕竟儿子也是上六十岁的人了,“要上楼的酒楼,我们就不去了!”每到这时,老母亲总会这样说,而儿子也总会这样答:“我这个岁数更要多锻炼,背你上楼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于是,在三元里一带的酒楼,提起李兆贵的名字,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可如果找个背着老母来喝早茶的人,大家一定会知道是谁。

喝完早茶,李兆贵会再将母亲接回家中,睡上一个小时,在这个空档中,夫妇俩又开始为母亲的午餐忙活起来,老人家想喝粥,单独为她煮;想喝汤,单独为她煲;想吃米饭,全家人就只能跟着老人家一起吃“软饭”了。

吃了午饭,中午12点以后,是老母亲最开心的事了,因为她要出去与一群老友打麻将,这时,李兆贵就会又推出自己的单车,送母亲到她指定的“娱乐场所”。托付在李兆贵家的小外甥,此时也会凑凑热闹,爬上单车的前面,在众街坊的问候下,在老母亲笑眯眯的回答中,一车三身影又成了这里独道的风景。

当然,老母亲也有不高兴的时候,为此,让李兆贵狠狠地伤了一回脑筋。那是在去年的一个大冬天,下过雨的天刚刚放晴,可风很大,气温很低,为了防止母亲外出受凉,李兆贵决定当天不带母亲出门。没想到母亲却在没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自己偷偷跑了出去,可由于腿脚不太利索,方向也分不大清楚,在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独自一人又回来,回来后发现大门紧闭,因为全家人都出去找她了,又让她在门外站了好一阵子。

当李兆贵夫妇赶回家后,老人家就大发雷霆:“下雨不能出去,天晴也不能出去,老在家里看着空屋子有什么意思,你们想闷死我不成,既然这样,今后,我不吃饭了,死了也省心了。”于是,老人家将自己反锁进屋子,真得不吃饭了。任凭李兆贵夫妇怎么劝老人家就是不听。

最后,李兆贵只得端起为母亲准备的饭菜,跪在屋前,含着泪说:“妈,儿子知错了,以后,只要你愿意,冷我们就多穿点,到哪我都推你去。只求你现在出来吃点东西,如果你不出来,我就不起来!”听了这番话,老人家才开门出来。从那时起,只要母亲愿意,到哪他都会做好充分准备,安全送到。

老母亲很幸福 众街坊都称赞

李兆贵的老街坊们几乎都能道出他的一些孝顺故事,李大伯对记者说,李兆贵,他是真孝子,不像有的子女,当着外人是一套,回到家里又是一套。有一次,我就替他打抱不平。那天,他推着母亲在街上逛逛,几个老人家都在说他好,可就有一位年轻人说着风凉话,说什么李兆贵有什么了不起?他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可我就反过来问他:“在咱这三元里的城中村里,有多少年轻人在家闲着打麻将,有多少老人没人理,坐在门口只能望着巴掌大的天空,可又有几个人能像李兆贵这样推着老母上街看风景的呢?”

一位在松柏大街路边开着书摊的宋女士说,他们母子几乎天天从我的报摊前过,每次我们都会说上几句话,三年多了,真得很难得,你从他母亲开心的脸上,从她说话中就能体会到她的儿子媳妇有多孝顺啦。

记者结束采访时,李兆贵的老母亲对记者说了一番话,道出了她对儿子夫妇的评价:“我告诉儿子、媳妇,到我死时,你们千万不要哭,我是高兴地走的,我在人间很幸福,老来子女们没让我受一点苦,我很满足,吃穿不愁,欢乐有余,没有遗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父母)(五明学佛网:       父母)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