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深反省


   日期:2016/9/6 11: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我们仔细反省,每一条都触犯了,只是每一个人所犯的轻重不等,都犯。『狠戾自用』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心狠手辣,对人对事对物,造极重的罪业,果报不好,死后必入三途。《汇编》有这么几句话,「夫强梁者,不得其死,固不必言,而死后三途之报,经何时而得免乎」。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深反省。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我们在文字记载里面读到,他们为人处世显得非常谦虚忍让。世间圣人如孔子,《论语》里面记载孔子的为人「温良恭俭让」,他待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不但他老人家一生以言教,而且以身教,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是圣人。能奉行圣人的教诲,社会会安定,天下太平,人民的生活真正可以达到安和乐利。这个理念跟现代西方人不相同,西方人提倡的消费,鼓励消费,为的什么?为的是图利。大家在生活上如果不消费,不浪费,他怎么能赚钱?人人都像孔老夫子,个个生活节俭,他的生意就不要做了。由此可知,鼓励消费,讲究消费,其目的是争名夺利。有一个竞争的心,有一个侵夺的心,社会还能安定吗?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这些道理,这些事实,我们要多想想。想通了,想明白了,你是跟圣贤人走,还是跟现代人走?圣贤人的生活有真乐,有真幸福,绝不是物质享受。这个里面的乐趣,实在说现代的凡人想不到,没有办法体会。从前读书人还能够意识到,现代不读圣贤书了,他怎么会想到?

  「狠戾自用」,什么叫自用?自以为是,这叫自用。别人自以为是,我们看得很清楚,他错了。自己自以为是,不知道。自以为是尚且不可,何况再用心狠毒辣来对别人,这个怨仇就结得深了。跟人家结怨仇,往往在什么?在不知不觉当中,自己没有发觉。有意无意当中得罪人,给人难看,自己确实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毛病习气,他养成习惯了,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都是正确的,而不知道对方的反应,这是愚痴到极处,可怜到极处。到最后变成什么情况?没有人跟你合作了,没有人愿意跟你共事了,这个还是善人;不善的人,他要报复你,那就更凄惨了。大概学佛的人还有一点善心,遇到这些事情,离开就算了,不跟你共事,你在这个机构里面,我辞职不干了,我怕你,我让你。别人统统都辞光了,剩下你一个人,你去干去。我们要听圣贤人的教诲,要天天反省,而反省实在讲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感应篇》,为什么印光大师这样重视这本书?道理在此地。

  我常常听到有人跟我讲,大众在一块共修,受同修的气,受同修的侮辱,跟我说忍受不了了,想离开这个道场。我劝他要忍辱、要忍耐,为什么?这个道场希有难逢,那些给你气受的,自以为是的这些人,这是你的魔障,你要不能够克服,你就被他障碍住了,你这一生的得度机缘就被他断掉了。他有罪,你也有过。所以我们要学菩萨,要修忍辱波罗蜜,把这一些狠戾自用的人看作菩萨,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我们用什么态度对恶人,对这些刚强不仁,狠戾自用的人?我们用善良、厚道、温柔,在这个里面修忍辱波罗蜜,你能够把这个学成功了,你这一生决定得道、决定成就。不但你自己度了自己,你也度了对方,对方有过,不至於堕地狱,如果你退转了,他决定堕地狱。你没有退转,精进,往生不退成佛了,他不会堕三途,自度度他。这是我们要学菩萨道,如何跟这些刚强不仁,狠戾自用的人相处。但是这一定要明理,一定要有很大的忍辱的耐性,才能做得到。

  尤其我们要警觉到,佛常常教诫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跟一切大众,无论他作善作恶,我们相聚的时间都不长,都很短,何必在意,何必放在心上。人家行善,我们欢喜,恭敬赞叹;他作恶,我们学佛菩萨,对他恭敬,不加赞叹,这是《华严》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他如果有善根,看到我们这种对他的态度,他就会反省,他对我恭敬,为什么不赞叹?想想自己有什么缺点,他就能改过自新。纵然不能改过自新,我们也不跟他结怨仇,给我气,我就受了,算了吧!自己的工作还是要认真努力去做,绝不因为他给我侮辱,他给我气受,我的工作就懈怠了,我不再认真,退转,灰心。善心做好事,为一切众生做好事,为佛法做好事,还要受这么多冤枉气,常有!太多太多了。我自己在许许多多处所,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欢喜赞叹的人,有;嫉妒瞋恨的人,也有;想种种方法障碍的人,也有,我们还要做。不能说他嫉妒,他侮辱,他陷害,他障碍,我就不做了,那我就错了。我还是要做,做到死为止,活一天做一天。这是我们接受圣贤的教诲,我们自己要学夫子的五德,温良恭俭让,要学菩萨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化解这一切怨结,过去今生种种怨结。

  注解末后一句说:「佛言狠戾如恶马,言难调也」,这是佛经上的话,举了个例子。「人而狠戾,一切执拗」,执著,跟别人就是相反,就是不一样,「自以为是,不肯服人」。「善友知识,谁来相亲」?善友、知识远离你去了。「善言名理,谁来相告」?你听不进去。所以「造恶招尤之原,莫此为甚」,你造恶业,你跟人家结怨仇,根源在此地,所以我们要懂得、要明了。

  文恭摘录自太上感应篇(第一0六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学佛)(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